112、112
作者:老胡十八      更新:2022-03-15 17:07      字数:7489
  随着天气越来越热,窗外的松树从嫩绿到新绿,又到墨绿,花坛里的月季开了谢,谢了开的时候,学前班的学习生涯终于接近尾声了。

  崔绿真和她的好朋友们,就要从学前班毕业,成为一名正式的小学生啦!而且,因为一年级有很多从别的学校转来的,或者没上过学前班的小朋友来,她又能认识许多新朋友,可开心啦!

  “真希望我能快点长大,变成五年级的大学生。”杨丽芝看着楼下来来往往的高年级学生们,有感而发。

  他们有的拿着冰棍儿,有的拿着漂亮的铅笔盒,还有一个女生居然拿着鸡毛毽子。

  “为什么呀?”幺妹和菲菲丽芝坐在床上,正给她们的“娃娃”喂奶喝,穿裙子。

  “那样我就能有零花钱了呀!”丽芝轻哼一声,“我姐姐四年级,每天有两分钱的零花,我妈妈说等我她那么大的时候也给我两分,到五年级就有三分……嗯,那要是上初中我就有四分……”她掰着手指头一级一级叠加。

  四分不是四分,是两根冰棍儿,是四支新铅笔。

  杨家已经算条件非常不错的干部家庭了,可依然要节衣缩食的过日子,更何况没有父母照管的胡家兄妹俩?

  菲菲双手托腮,忧愁的说:“可我哥哥五年级,也没有零花呀。”

  丽芝叹口气,“我以后要是有钱了,我要去百货商店买裙子和小皮鞋,买很多颜色的头绳,再买……”

  “我有钱就给你们买麻叶酥和南瓜饼,还有橘子罐头!”正在“喂奶”的幺妹抬起头来,斩钉截铁的说。

  小姐妹们都开心不已,因为这三样是她最喜欢吃的,她一定会说到做到哒,她们的好朋友崔绿真说话可是非常算话的,才不像那些大人,整天骗着她们,答应的都不做到。

  她们所谓的“娃娃”,其实就是幺妹的线衣线裤,用绳子绑在一起,绑成一个小人儿形状,真正的娃娃玩具她们是听都没听过,更别说拥有了。

  当然,这也并不妨碍她们的快乐。每天给“娃娃”扎头发,喂奶,带下楼溜圈儿,用背小婴儿的背带把娃娃捆在背上,三个人还轮流着背呢……这样清贫而简单的童年,她们乐

  在其中。

  忽然,铁门上传来钥匙拧动的声音,幺妹哒哒哒跑出去,“叔叔,叔叔你就下班了吗?”

  顾三提着两个网兜,里头是一兜拳头大的石榴,火红的皮子,有很多粗糙的硌手的疤痕。

  这是本地农民自家院里结的,品种就是普通的白籽儿石榴,没有施过化肥,也没打过农药,所以个头小,虫害比较多,果皮看着就是城里人不会买的类型。他本来也不想买的,看是一位七老八十的老人家在卖,听说想换点盐巴吃,他就给买了,还让门市部售货员多给他称了二两盐巴。

  生活就是这样无解,明明今年风调雨顺,可农民的日子比前年大旱还难过。多少人家别说吃米吃白面,就是盐巴这样的必需品也成问题。

  供销社的工作人员也不是铁石心肠的,看农民这么辛苦,跋山涉水带了鸡蛋水果来,或多或少都会换点东西给他们。

  所以,供销社后门那“鸡蛋洞”是越磨越光滑,越磨越油亮了……而跟农民日子一样紧的,还有政治运动,阶级斗争,连刘向前那样的倒爷也不敢出门了,乖乖窝在家种地。

  “叔叔你怎么啦?”

  顾三回神,摸摸她脑袋,“吃石榴去。”他给挑了一个最大最光滑的,可饶是如此,表皮上还是有横横竖竖的疤痕,仿佛老农那张沟壑纵横的脸。

  幺妹抱着石榴,乖乖跑进房间。

  大河口的石榴按石榴籽儿颜色分为两种,红籽儿的,白籽儿的。红籽儿好看,味道也更醇厚,生长周期长,一般要到中秋前后才能成熟。白籽儿卖相不好,成熟得也更早,七月份就能吃。

  她“嗷呜”一口,咬开石榴上的小嘴嘴,不小心尝到了石榴皮的味道,又苦又涩,吐都吐不赢。

  “有蚂蚁!”

  “蚂蚁,绿真!”

  两个好朋友忙指着她的石榴看,本地石榴品种不好,小嘴嘴里容易窝蚂蚁和小黑虫。但大家都是刨垃圾堆挖土煮饭的人,几个蚂蚁才不怕呢,幺妹“呼呼”几口给它们吹掉,又在写字台上磕了磕,等蚂蚁们落荒而逃,她才继续咬了几口。

  别人剥石榴是用刀子剥,小馋嘴那都是靠牙齿剥。

  剥开大口子,再用手指甲,一块一块的抠,不一会儿

  指甲缝就染成了黄绿色,看着还有点可爱。

  “我就说我是崔绿真嘛。”她嘟嘟囔囔,而两个好朋友,压根听不见她说啥了,满心满眼都是石榴石榴,酸酸甜甜的石榴!

  没一会儿,粉白半透明的石榴籽儿露出来,虽然只有她们小拇指指甲盖儿大,可也是难得的水果,大家你一颗,我一颗的吃起来,慢悠悠的,先把外头的嫩膜咬破,吸一吸可口的果汁儿,再慢慢的啃果肉,最后还能吐出一粒粒完整的核……你就说,她们这吃法多精致吧!

  酸酸甜甜的味道,又软又嫩的口感,小地精发现,石榴居然是这么好吃的水果!

  崔家原本也有三棵石榴树的,可因为同样的问题,外加刚挂果婴儿拳大,就让杨爱卫杨爱生骑在墙头上摘了,问题是他们摘的时候还没熟,里头的石榴籽儿才米粒那么大,那么白,又苦又涩,根本吃不下去。

  这俩小王八蛋就把石榴给扔了,每天摘几个扔几个,就是种满一院子也不够他们糟蹋的呀!

  崔家姐妹们气得要炸!

  这年代谁家也没多余的吃食啊,好容易结几个果子让孩子们甜甜嘴,他们却又偷又糟蹋的,就连脾气好的春晖也气得要死。可大人骂也骂了,也跟杨家人交涉了,杨老太就一副“我孙子能摘到是他们本事,有本事你家丫头也来摘我们家的呀”的模样,把崔老太气死!

  后来,崔家人实在防不胜防,谁也没时间专门盯几个果子,干脆就把树给砍了,光留几根拇指粗的枝条,春天会开花就行。

  因为石榴花也能吃呀,用开水焯过后浸泡一天一夜,就是清新爽口,香味独特的一道美味佳肴,一年也就只能吃一顿。

  再也没结过果子的石榴树,让小地精不知道石榴的真正味道。

  可惜啊,这都是她懂事(开窍)之前的事了,等她知道自己的小地精身份后,那兄弟俩就再也不敢糟蹋她们家果子啦!

  没一会儿,天快黑的时候,对面楼传来杨老师的呼唤,杨丽芝跳下来,“我要回家啦。”抓了一把石榴籽儿全塞嘴里,嚼吧嚼吧,咽下去。

  两小只目瞪口呆,“丽芝你不能把核咽下去,会拉不出屎哒!”

  杨丽芝早跑了,剩下顾三嘴角

  抽搐。炉子已经烧得热热的,他一面吹着口哨,一面削土豆。因为有了他,接孩子送孩子都由他负责,黄柔就能在办公室多待会儿备备课啥的,回来时他已经把菜洗好,她只用负责切和炒就行。

  就说吧,谁能想得到当年上阵杀敌的顾团长居然是这么居家的男人?

  要是顾老太看见,还不得牙齿都酸掉?以前他是油壶倒了都不会扶的人,结了婚还居然知道帮老婆干活了?真是老娘不如媳妇儿啊!

  没一会儿,胡峻也回来了,从食堂打来两份饭菜,把菲菲也叫回家吃饭了。

  天色将黑时,黄柔终于抱着一沓作业本回来。

  “妈妈!妈妈你怎么回来这么晚呀?”小地精把拖鞋提到妈妈跟前,乖巧jpg

  黄柔摸摸她的头,刚把作业本放下,一双小手就送过来一杯温温的蜂蜜水,里头还有半个蜜枣。估计呀,是小丫头自个儿馋不住,小口小口的吃,啃到一半狠狠心给她留下的。

  “怎么,作业还没批完?”顾三从厨房出来。

  “嗯,校长让我写篇文章,教育局要求全系统必须投稿,我这是被抓壮丁了。”黄柔揉了揉手腕,修修改改四稿,写得手都酸了。

  其实她文笔非常不错,读过的书也不少,上大学时还是校报编辑部的,甚至大四那年还当上文学社副社长……只是以前在牛屎沟无用武之地。但她也没把笔杆子荒废,时不时的写点文章练练笔,自从上次一篇文章被选入《阳城晚报》后,她就成了子弟小学的笔杆子担当。

  顾三不懂写文章啥的,可他就是觉着自己老婆真厉害,这么厉害的老婆当然不能再让她烟熏火燎的做饭,他干脆把菜篮子一扣,“走,上国营食堂吃去。”

  除了益民饭店,街面上还有另外一家国营饭店。这半年来益民饭店饭菜涨价涨得厉害,一碗水饺涨到四角,在前年的基础上翻倍不说,鲜肉馅儿也没以前多了。反倒是国营食堂,价格稳得住,味道也不赖。

  “钱多是吧?”黄柔娇嗔的瞪他一眼,系上围裙,“叨叨叨”切好土豆丝,热锅下油,三炒两拌,再下小小半勺韭菜花,就能出锅。细细的土豆丝炒成酱红色,特别开胃爽口,切一小碗腊肉蒸熟,再

  烧一个菠菜汤,一家三口的晚餐就上桌了。

  无论是土豆菠菜还是腊肉都是顾家拿来的,有时候他们周末不回家,顾老太就自个儿颠颠的送来,生怕他们在城里花销大。当然,来了她也不会留宿,自觉着呢,知道儿媳妇这儿不方便,顶多吃个中饭,又颠颠的回牛屎沟去了。

  韭菜花则是崔家的,王二妹在大姐家吃过一次后就爱上了这个味儿,腌了两大土罐,用玻璃瓶给他们送了一瓶来,说先尝尝,要好吃下次再给送点来。

  就这样,吃家里用家里的,除了主食需要自个儿买,但俩人单位都会发粮票,小家的生活还是比较宽裕的。刚结婚第二天,顾三就把他的所有身家交给黄柔了:将近四千块的存款,每个月六十多的工资。

  以前在部队上,他没把所有津贴寄回家,自个儿留了一部分,立功啥的也会有点奖励,转业安置除了一套房子,也有一点安家费……零零碎碎,倒攒下老大一笔嘞!

  黄柔非常吃惊,他一个光棍汉居然能攒下这么多钱!要知道,她能攒钱,那是多亏了幺妹捡到的古书和邱老寿星送的嫁妆,他可是没有“意外之财”,全靠自个儿一分一厘攒的呀!

  这男人啊,还真是越相处越能发现他的闪光点,多

  到令人咋舌,令她喜欢。

  更何况平时穿的用的供销社都会有特价处理的内部福利,衣食住行花不了几个钱,加上结婚时接的人情彩礼,顾家一分没留,全给了小两口……他们现在啊,已经攒下六千多的存款。

  另外还有三千在高元珍手里,要算总资产的话……也算个万元户了吧?

  可黄柔穷怕了,除了在闺女身上,其他一律不愿多花一分钱。本来还想着今年环境能有所改善,谁知阶级斗争倒是愈发严峻了,陈静因为发表“不当言论”又被校长批评教育了一顿,严令她,如果再有第三次,直接开除。

  这样的形势下,想要再挣钱是不可能的,只能先保住存款,保住工作。

  说起这陈静,黄柔也是头大。原本以为她就是咋咋呼呼男孩子脾气,谁知道她头这么铁,公开批评“四人帮”不说,气恼之下居然连……也带上,什么“老糊涂”的话都说出来。

  在

  这个把阶级斗争当作主要任务的年代,她说的话不出半小时,校领导就都知道了,要不是看在陈父陈母的面上,她真的够呛。更何况,再有半个月,陈叔叔就要退休,到时候……谁还会给他面子?

  因为她接连两次把事闹大,现在徐家是再不提结婚的事了,徐志刚也不怎么来厂里找她,两个人到底是已经分手了?还是在冷战,她也搞不清楚。

  黄柔替好友担心,好话歹话说尽,她就是一根筋。

  晚上,等小丫头睡着,顾三搂着媳妇儿说:“明儿我们单位的货车要去书城,我让司机给她带个洋娃娃回来?”

  “嗯?”

  “你啊,还在想陈静和徐志刚的事?”

  黄柔翻个身,长长的叹息一声,她在这边交到的第一个真心实意的好朋友啊,她能不愁吗?她真想把她关进小黑屋里,直到时局稳定下来,再把她放出来。

  最近,陈母以自己身体不好为由把她叫回市里,听说要在家照顾一个月,假已经请好了。校领导都知道批这个假的意思,先把这颗“定时炸弹”关几天呗,省得她闯祸。

  可暂时关住一个月,那以后呢?一个月后还会不会炸呢?

  “别想了,我让徐志刚劝劝她。”搁后世,这就是愤青啊。

  “对了,你说什么洋娃娃?”

  顾三笑笑,“小丫头喜欢洋娃娃,把那小破衣裳捆成娃娃,稀罕得不得了。”

  黄柔其实也没玩过,但想想也知道,连阳城市都买不到的玩具,肯定贵。“算了吧,不如给她再借两套书。”

  崔绿真小朋友,看书速度杠杠的,两个月前借的《我们爱科学》十三册已经被她看完不算,还反反复复看了好几遍,有那不明白的,她就抱着书问妈妈,问叔叔,问胡峻哥哥……谁也不敢相信,她居然真的认识里面所有的字。

  她还爱跟朋友们,同学们讲故事,像飞机、汽车、太阳系、宇宙,这些名词其他小朋友连听都没听过,可她却看得津津有味。而且她记性好,看完一遍以后大致都能记住,反复多看几遍都快背下来了,有时候真能做到“温故而知新”,发现新的以前没想到的问题……很快,身边人都让她难住了。

  因为这些名词他们也不知

  道呀!

  就连胡峻,也震惊于她的知识储备量,一两个月的工夫,她就像一棵积极向上的小树苗,主动的渴望的汲取了许许多多的养分,多到连他都回答不了她奇奇怪怪的问题。

  而这种大家都目瞪口呆的反应,无形之中却增加了幺妹的自信:看吧,我知道他们都不知道的问题呢!我就是世界第一聪明的小地精哦!

  在整个市三纺厂区,她愈发得意的挺着小胸膛,给这个讲飞机,给那个讲电话机,讲得头头是道……用黄柔的话说,这就叫“好为人师”。

  尝到“知识”的甜头后,幺妹就缠着妈妈给她借书,一本书买要五角六角,可借就不用花钱,她能把内容给背下来,效果比买来的更好。

  顾三也是想到这茬,头皮发麻,“给她借点童话故事吧。”别再让她用我回答不了的问题来为难我。

  黄柔笑得花枝乱颤,窝在他怀里,亲亲热热说起别的来。

  ***

  很快,整个厂子弟小学迎来了七月考试季,学前班考完轮到小学生,小学生里还是五年级的先考,属于全市统考,黄柔开始忙得见首不见尾。

  倒是幺妹,考完就在家里玩儿了,顾老太听说她考完了,专门来看她,准备把她接回牛屎沟去过暑假。

  “奶奶,我不想回去。”她摇着脑袋,灵活的在沙发上跳来跳去,躲着老太太的“魔爪”。

  “乖,你在这儿干啥?回牛屎沟才好玩呢!奶奶带你摘菱角儿,捉小泥鳅。”

  “我在这儿看书,我妈妈给我借了好多书,你看。”她哒哒哒跑进房间,抱出厚厚一沓书本,至少十来本,“奶奶你看,这是《揭开火星的秘密》……”

  “啥火星?火星有啥秘密?”顾老太不以为然,一把将她抱坐在膝盖上,循循善诱道:“回家去,奶奶给你买麻叶酥好不好?”

  她一进门,火眼金睛就看见两个卧室的情形了,本以为是小两口的大卧室里却放着她的小熊猫枕头,小卧室里却整整齐齐叠着老三的被褥……这,不睡一起,咋给她生孙子呀?!

  但她又不能说小丫头夹在中间当电灯泡,那得多伤孩子心呐?面对着小丫头那扑闪扑闪的大眼睛,她只能用吃的哄她。

  “麻叶酥

  ……”幺妹咽了口口水,“那奶奶能等我把书看完吗?”

  她扬了扬这么大摞书,顾老太绝倒!这么多得看到猴年马月去啊!真是急得她有苦说不出!

  其实,幺妹已经答应妈妈,等她上一年级成为大朋友的那天,她就自个儿去隔壁一个人睡啦。只是这祖孙俩鸡同鸭讲,谁也不知道对方在急个啥,顾老太坐了会儿,“你妈妈呢?”

  “我妈妈要带着哥哥姐姐们复习,回来得很晚哦,奶奶你要说啥,我可以帮你跑腿。”

  顾老太打量了里里外外,见都收拾得干干净净,心里特别满意,“不用不用,别耽误她工作,那我先回去了,过几天再来接你成不?”

  幺妹在心内计划一下,过几天她的书应该就能看完啦,“好哒!”

  顾老太下楼,在楼梯间遇到个挺着大肚子的女人,女人还笑着叫了声“婶子”,她愣愣的答应一声,心道:哟,看不出来这城里人还挺客气,不认识也给你打招呼!回去得好好教育牛屎沟那些妇女,别见谁都瞪着一双牛眼,跟人欠了她们家几斗米似的。

  高元珍眼珠一转,估摸着她没认出自己来,也就没有多说。黄柔结婚那天她也去了,那么多客人要招呼,老太太估计太忙了,也没记住。

  她扶着肚子,慢慢的往上爬,刚到四楼,402的门就开了。“姨妈?姨妈你来啦!”

  高元珍摸摸她脑袋,“你妈妈呢?”

  “妈妈还没下班,叔叔也没下班,但我会做饭啦,姨妈快进来,我能做饭给你吃,保证不会让你和弟弟饿肚子哟!”

  高元珍笑起来,把身上斜挎着的包包取下来,捶了捶腰才坐下。快四十的高龄产妇,又是头胎,这身子骨真受不了,随便走两步就喘,这腰啊,是站久了疼,坐久了疼,躺久了也疼。

  幺妹很贴心的给她腰后垫了个枕头,“姨妈,满银叔叔呢?他没来吗?”

  “来了,在下头停车呢。”她这么大的肚子,王满银不放心,总是走哪儿跟哪儿。

  “呀,太好啦!”幺妹高兴的拍手,“姨妈你坐着,我给你做饭,啊。”她小大人似的卷起袖子,站到小板凳上,端出中午吃剩的肉菜。

  “行啦行啦,姨妈知道你能干,但你还小,

  不能碰炉子,乖乖坐着,姨妈坐一会儿就走。”

  幺妹有点遗憾,知道丽芝和菲菲都会自个儿热饭热菜后,她也跃跃欲试,每天看着叔叔妈妈做,她都早看会了。可大人都怕她被炉子烫伤,坚决不让她自个儿做吃的。

  小地精其实很聪明哒,不会烫伤自个儿的呀。

  “说啥呢,这么开心?”王满银进来,依然扛着他那副拉风的蛤蟆镜,身后还背着个双肩包,一双锃亮的皮鞋,一看就是南方潮流年轻人的打扮。

  “说小绿真呢,这么小大的人儿居然就会做饭了,比某些二三十的大人还能干呢,你说是不是?”

  王满银摸了摸鼻子,不好意思的反驳:“不就看见一次嘛,我也是被街道主任叫出去帮忙,不然你哪次来我不是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就跟没住过人似的?”

  “还说你那街道主任呢,他答应你的工作呢?养殖场都开大半年了,也没提了吧?”

  王满银讪讪的笑,他算是看出来了,高元珍看人比他看得准。他们雨花街道办的养殖场,本来说好年后就让他去上班的,为了感激街道办领导的关照,他给每家送了个猪头,几十个鸡蛋,还请他们上国营饭店搓了一顿,谁不拍着他肩膀叫“兄弟”?

  这不,礼也送了,客也请了,等到养殖场一开工,全是他们的小舅子大姨姐,他想屁吃呢他!

  这件事给他的打击,让他彻底认清“朋友”的面目,也不得不佩服高元珍的眼光……虽然说吧,他老娘和舅妈也没少给他讲这些道理,可别人讲的跟高元珍讲的,效果就是不一样!

  爱听八卦的幺妹,立马明白过来,小大人似的坐他们中间,语重心长的说:“满银叔叔,你就好好听我姨妈的话叭,以后姨妈生的小弟弟才会听你话哟。”她想了想,总想用个成语或者歇后语什么的,“嗯,这叫做……上梁不正下梁歪。”

  高元珍“噗嗤”一声乐了,哈哈大笑,“对对对。”

  王满银挠挠后脑勺,居然害羞了,他喜欢听这话,仿佛……他们是一家三口似的。

  高元珍倒是来了兴致,“那你说说,小弟弟身体好不好?”她目前最关心的可不就是这个?

  幺妹仔细的用灵力感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