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089
作者:老胡十八      更新:2022-03-15 17:05      字数:7504
  黄柔平复下心情,激动着道:“娘,我看这地方行,够宽敞,也够隐蔽,放啥都能行。”别说区区几百个包,就是把整个老崔家搬过来,锅碗瓢盆牲畜搬过来都绰绰有余。

  这要是在战时,能给全村当防空洞呢!

  “妈妈你们快回去搬东西叭,我会乖乖等你们哒!”幺妹趴在窗户一样的亮口上,眼眨不眨的盯着外面看。

  这真是个奇妙的水底世界呀!她的美梦成真啦!

  老太太不放心她个小丫头留在黑漆漆的洞里,“不行不行,万一哪儿再有个啥……”

  “不会有大狼狗和豹子。”小地精才不怕呢,她已经感受到啦,这个洞洞里没有其他生命体,但有许多金子做的东西,埋在更深的土里,金灿灿的。

  金子是死的,她不怕。

  “可这天寒地冻的,万一冻坏……”得,幺妹早热得把棉袄子脱了,“外面冷,奶奶。”她抱着手臂缩了缩。

  崔老太一想也是,里头热得冒汗,外头冷风一吹,可不就得感冒?前年龙抬头那场病她还心有余悸呢,也就是从那场病后,孙女忽然就不一样了。

  婆媳俩几乎是一步三回头的,千叮咛万嘱咐,让她千万别乱跑,有啥响动别急着出去,先躲在黑暗的地方,等着她们回来。

  因为记挂担心着她,婆媳俩脚下飞快,顺着原路返回,知道地面是平坦的,不用再试探,一步步稳稳的,不用十分钟就走到洞口。

  出了洞口,她们还是不放心,回头一看,皎白的月光下,那黑漆漆的洞口与周围的山水野草几乎融为一体,要不是刚从里头出来,她们都不知道那里居然有个入口,里头别有洞天。

  崔老太拍拍胸口,这才放心的往家赶,一面赶,黄柔一面说:“娘,就我跟你搬吧,大半夜的动静太大怕让人听见……”心里也在纳闷,平时有个风吹草动都会狂吠不止的狗,今晚居然静悄悄的仿佛睡着了一般,就连家里警醒的大白鹅们,也趴在圈里打瞌睡。

  她也说不上为什么,但可以肯定,这一定跟闺女有关。

  那小丫头呀,到底还有多少“特长”是她不知道的?她贪吃,她可爱,她……嗯,还贪财,整天惦记着要

  上垃圾堆捡“小黄鱼”呢。

  虽然不知道数量有多少,具体有些什么,可邱老寿星直到死前才把藏了一辈子的嫁妆拿出来,东西肯定价值连城!别说“小黄鱼”,就是“大黄鱼”,十条八条的肯定有,哪里就值当她天天爬垃圾山了?

  想起这笔嫁妆,黄柔紧了紧拳头,她一定会保护好闺女的东西,越少人知道越好,几个妯娌啥脾气她一清二楚,绝对不能让她们知道。

  回到崔家,其他几房都意外的睡得挺沉,婆媳俩把早就装好的背篓背到河里,往返十几趟,不仅“罪证”,还把其他值钱物件儿和粮食也带下去了。

  而幺妹,看了一会儿水底世界,躺在妈妈带来的褥子上,呼呼大睡了。

  洞里的气温跟牛屎沟仿佛是相反的两个半球,一个像夏天,一个是冬天。她连一块薄薄的被单都盖不住,胖鼓鼓的小肚子有节奏的起伏着。

  搬完东西的婆媳俩,见她这副模样,也不忍心叫醒她,就相依着躺在一起。没躺多久,洞口有光线透进来,天,亮了。

  崔老太抹抹脸,拢拢头发,深呼吸几口,今儿可还有一场硬仗呢!

  她们刚到村口,村里人已经陆陆续续起了,遇到也以为她们是早早的讨猪草回来。今天是村里难得的大喜事,家家户户都去帮忙,很多人家都会提前将牲口吃的准备好。

  “哟,婶子这猪草可真肥,哪儿讨的?”

  “对面山上,下雪可滑了,你们当心。”

  “对面?害,那不去了,路滑上不了山,就让我家那几个小崽子门前屋后讨吧。”

  “去河滩吧,那边的草肥。”有人这么说。

  崔老太心头一跳,下意识看向幺妹。

  黄柔轻轻拐了婆婆一下,示意她别露出什么,刚才出来的时候幺妹又舔了几口红沙石,石头居然自己转过去,把出口给堵了。现在,除非谁有本事把一整块红沙石搬走,不然谁也看不见入口。

  毕竟,舔石头的事儿……嗯,也就她闺女能做得出来吧,回去得监督着她刷牙!

  崔老太紧了紧身上的袄子,洞里洞外的气候真是冰火两重天啊,可能是在里头待了一夜,她感觉现在呼吸特别顺畅,胸口不闷了,力气也更足了!

  回到家,

  各房都已经起了,友娣正往外端洗脸水,春晖在灶下添柴,就是小彩鱼也边吃春芽喂的米糊糊,边“咿咿呀呀”,看见她们的一瞬间,小眼睛亮得不像话,张开双臂就要朝幺妹身上扑。

  她超小声的说:“谢谢你哟,小彩鱼。”

  她认为,是小彩鱼冥冥之中的引导,才让她找到那个洞哒。

  “娘你们咋起这么早?猪草让友娣春晖去就行。”

  崔老太故意揉揉太阳穴,“我这身老骨头,睡不着啊。”

  幺妹还记着奶奶昨天交代的任务,背上小书包,“奶奶妈妈,我去顾奶奶家吃汤圆哟!”

  石兰省几十年前的习俗,娶亲这一天早上,男方迎亲队伍出门前,要在家里吃一碗糯米汤圆才出发,寓意娶亲顺顺利利,圆圆满满。但这几年日子难过,习俗早没人遵守了,唯独顾家这次。

  想到汤圆,友娣放下盆,脸不洗了,春芽也不当小保姆了,直接跟她一起跑了。

  顾家院里早热闹开了,院墙角用石头砌出六口临时灶台,支上锃亮的大铁锅,其中两口锅烧着滚烫的热水,一口在蒸饭,一口煮汤圆,整个空气里都是甜丝丝热腾腾的,仿佛能让人忘却寒冷。

  幺妹的眼睛在汤圆锅上挪不开了,嘴巴正不争气的分泌口水泡,忽然,一双大手掐她胳肢窝下,整个人就凌空了。

  “呀,叔叔!”

  顾三刚挑满水缸,身上热乎乎的,“怎么不穿棉袄子,小心冻感冒。”

  “我不冷哒,我告诉你个秘密叔叔。”她挣扎着下地,示意顾三带她进屋。

  顾家人口少,屋子多,顾三一人专门有一个超大的房间,抵得上三四间耳房那么大,幺妹一进门就“哇哦”的惊呼出声,“叔叔我能上炕吗?”

  顾三的炕也够大,又是新的,靠窗的,军绿色的床单铺盖,叠成整整齐齐的“豆腐块”,幺妹又是“哇哦”一声,叔叔的生活习惯也太好了吧?妈妈说她整天把被窝睡得乱七八糟的,叫做“不好的生活习惯”。

  顾三帮她脱了小靴子,小屁股坐热乎乎的炕上,想怎么坐怎么坐,想怎么滚怎么滚,可真幸福呀!

  “说吧,什么事儿?”

  幺妹赶紧把小书包打开,用灵力感受一下没人偷听,才

  小声道:“这是我们家的钱钱,你帮我收着吧叔叔,过几天我再找你拿。”

  顾三接过去一看,没看出来小小的书包里居然塞满了人民币,每一种面额的用橡皮筋捆一匝,大致看了下,至少有千把块。他惊讶的挑挑眉,“你奶奶知道吗?”

  “知道,还是我给奶奶出的主意,我知道叔叔一定会帮我哒!”奶奶本来是让她拿去藏陈丽华的旧房子里,今儿给她办喜事,那小院子肯定无人问津,最安全。

  可幺妹还记得张大力大坏蛋呢,她觉着长腿叔叔才是最可信的。而且,叔叔这么厉害,坏人来了也抢不走。

  “那你妈呢?”

  “我妈妈不知道。”

  顾三懂了,这是崔家的“公款”。

  “行,除了你,谁来我也不给。”

  “学章,吃汤圆了,咦,我刚看见幺妹呢,她又回去了?”顾老太端着一小碗白糯糯的汤圆丸子进来,只有豌豆米那么大,清汤多,圆子少的。可饶是如此,也已经是近十年来整个牛屎沟最大方最阔绰的人家啦!

  “奶奶我在这儿呢。”

  “哟,小丫头,你妈妈呢?你告诉她早早的来没?”得到儿子的保证,也心领了黄柔的善意,她现在看黄柔,已经是婆婆看准儿媳的眼光了。

  “我妈妈还有事,一会儿就来。”小地精的眼睛盯着汤圆不动。

  顾老太“噗嗤”一声乐了,“这碗少的给他,奶奶给你单独盛一碗汤圆多多的,再给你汤里也放上糖,怎么样?”

  幺妹今儿可真是来对地方啦!“呲溜”进口,那甜丝丝白糯糯的汤圆丸子入口即化,又暖又软,q弹q弹的,要不是糯食不好消化,她能一口气吃两大碗!

  院里,顾二叔叔绑上大红花,“噼里啪啦”一阵炮仗声后,带着一群男男女女的出门,坐上拖拉机,“突突突”的接亲去了。当然,顾三就是拖拉机师傅,他负责借和开,二哥负责娶。

  用拖拉机接亲,可比古人八抬大轿还让人风光,哪怕公社的干部家闺女也不一定有这样的待遇,牛屎沟的大姑娘小媳妇们,都酸了。

  就那瘦不拉几身无二两肉的陈丽华,也配得上这样的待遇?听说光彩礼就给了二百六呢,顾二还承诺以后给陈家二老养老

  送终,这女婿比亲生儿子还靠谱……你就说这样的好男人,以前牛屎沟的女人怎么就瞎了眼呢?

  更别说还杀一头大肥猪给办几个肉菜,每桌二两高粱酒的喜宴规格,真是打着灯笼也难找的好男人,结果却便宜了二婚头陈丽华?女人们酸溜溜的!

  幺妹一个人可没意思,她把几个姐姐叫来,把小彩鱼抱来,一起享受叔叔的大炕头,可怜村里其他小孩听见,却不敢进去,就眼巴巴的站窗外看着,听着。顾三以前是刺头,招人恨,小孩都怕他,现在又是退伍回来的干部,有房有工作,活脱脱的城里人,大家更不敢碰他东西了。

  崔家几妯娌在院里帮忙摘菜洗菜,嘴上笑嘻嘻,心里却打着鼓,不知道什么时候来人“抄家”。她们早上醒来的时候就发现东西全不见了:成品半成品,整块的布料和碎头碎脑,缝纫机,哪怕是值钱点儿的面粉、白米、清油、腊肉,也被搬得一干二净。

  比遭了贼还干净!

  虽然不知道婆婆把东西藏哪儿了,但他们知道,崔家这一遭应该安全了。

  正想着,门口忽然

  躁动起来,两个穿着解放服的男人就大声问:“崔建国家在哪儿?”

  原本闹闹嚷嚷水泄不通的人群,都悄悄散开了,他们背着枪呢!这可不能胡来,家里有孩子不懂事想要凑上去的,都被家长抱着,捂着嘴巴拖走了。

  榕树下的崔老太睁开眼,来了。

  只见她从容不迫的站起来,拍了拍屁股上的灰,“我就是崔建国的老娘,同志你们什么事?”眼神尽量不往枪上扫,自然也就不怕了。

  “我们是大河口公社民兵小分队的,你儿子崔建国因为投机倒把,星期一要在拉歌会进行现场劳教,我们现在按规定来搜查证据,不许任何人阻拦。”年轻人背着枪,底气也足,大声的,一字一顿的背书,仿佛两只斗志昂扬的大公鸡。

  崔建国被抓去劳教了——现场鸦雀无声,连孩子都不敢哭了!

  牛屎沟这么落后贫穷的地方,最横最坏张大力,也没被抓,怎么反倒是崔建国?要知道,崔家老大可是有名的脾气好,见谁都先带三分笑,也不爱跟人较真,以前他那婆娘轻狂成啥样,也没见他怎么着。

  这可真是晴天大霹雳!

  崔老太脸色一变,“啥?”

  刘惠反应更快,“哇”一声嚎开,“我男人被抓了?我就说怎么昨晚没回家,还以为他跟哪个不要碧莲的野女人鬼混去了……”虽然话不好听,可一副“我居然现在才知道”的表情很到位。

  果然,民兵很满意,他们昨儿抓人就是杀他们出其不意,一大早来家里也是想继续搞突袭,让她们没准备,那犯罪证据不就明晃晃的吗?

  “我男人不过是去市里一趟,怎么就投机倒把了?你们可不能冤枉他,我们家这么多张嘴等吃饭,你看看,小女儿才这么大就没奶吃了,我真恨自己不争气呐,吃不饱哪来的奶水啊……”说着,就把小彩鱼抱过去。

  可惜,她忘记了小彩鱼是牛屎沟有名的白胖娃娃,这才几个月就长手长脚大脸盘的,可不像吃不饱。

  果然,两个民兵对视一眼,大喝道:“这是公社政策,不许你们胡来!”

  “都不许动,你们崔家人都在这儿了吧?你们队长和书记呢?”

  张爱国赶紧挤过来,跟老头书记抹抹汗,“我们便是,他们全家一共十六口人,两口在公社上班,除崔建国外,其余十三口都在此处。”崔建党还正在跟人刮着猪毛呢。

  崔家老小都出来了,一副惊魂未定又难以置信的模样,嗯,非常到位。

  两个民兵指着张爱国:“你们看好他们,不许走动一步,不然你就等着吃挂落吧。”

  “是是是,我们全队这么多双眼睛看着呢。”

  很快,有人主动请缨领他们上崔家,社员们有的在安慰崔家几个女人,有的打探他们到底挣了多少钱,有的幸灾乐祸,当然也有屁颠屁颠跟着上崔家看热闹的。

  顾老太也顾不上大好的日子晦气,赶紧拽了拽崔老太的袖子,小声道:“建国真……真被抓了?”

  心里已经有底了,可崔老太依然得装作一头雾水的样子,“我也不知道啊,我这心被吓得……哟,这心七上八下,我们家哪儿投机倒把了,老姐姐你是知道的。”

  顾老太跟着点头,这得益于崔建国和崔建党的轮流出门,走得早,回来得也早,还能去自留地干活,那是谁都能看见的!你说他投机倒

  把卖东西?那估计也没去几次。

  农村人能卖啥?不就几个鸡蛋。

  可公社供销社现在都默许农民搞鸡屁股银行了,他去市里卖就不行了?顶多价格贵分把钱,要这样也得劳教,那这世道还让不让农民活了?

  大部分社员还是同情他们处境的,大家七嘴八舌的安慰她们,尤其“哭成泪人”的刘惠,都说“身正不怕影子斜,他们要搜就让他们搜”。

  只有杨老太,看她们假惺惺的作态,这么多人围着她们劝说,她真是一口黄牙都咬碎了。她每天半夜能听见她们起床做吃食,那香喷喷的馒头味,油滋滋的萝卜糕,她又不是死人,也就骗骗这些没见识的罢了!

  一开始只是做吃食,半夜三更馋得她肚子咕咕叫,最近几个月是踩缝纫机,“嘎吱嘎吱”的,吵得她睡不着。

  当然,准确来说是嫉妒得她睡不着,眼睛都快红出血了,天天踩缝纫机也不见她们穿两身新衣裳,这不明摆着的嘛,肯定是做来卖啊!

  她让杨爱卫骑墙头上观察了半个月,可院里也不见多块碎布头,要不是崔家一天二十四小时有人在,她恨不得钻进去看看,她们到底在干啥!

  这不,她屁颠屁颠追上民兵队的,她得带着他们,把崔家翻个底朝天!就是掘地三尺她也得挖出她们那见不得光的营生来!要说崔建国怎么会被盯上?还不是她告诉杨发财的,段书记一走可就没人给他们保驾护航了。

  崔家人一看,哪还有不明白的?这糟老婆子坏得很啊!

  刘惠想想就来气,连带着周树莲也被她瞪了几眼。

  周树莲现在是有儿万事足,抱着杨秋生,正跟张爱国的老婆坐一起说悄悄话呢。她在隔壁自然也知道崔家熬油费火的动静,隐约也能猜到,可黄柔有她的把柄,她不敢轻举妄动。更何况,她现在是看见杨发财就恶心,怎么可能跟他一条心整崔家?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她还巴不得崔家越过越好,气死杨发财和婆婆,她也就不用日日夜夜提心吊胆了。

  想着,满眼慈爱的看了看怀里的小儿子,又看了看不远处高大英挺的张爱国,她真恨不得立马,原地跟杨发财离婚,好投进情郎的怀抱。

  ***

  幺妹看了会儿,瞌睡又来了,毕竟大半夜没睡觉,她哒哒哒跑进叔叔屋里,踩着小板凳爬上炕,躺下后还能自个儿拉被窝盖上。

  你说这丫头讲究吧,她又没心没肺直接睡人家里的床,说不讲究吧,她又别人吃过的东西都不吃……唉,叔叔的炕好暖好暖呀。

  而且,被窝上能闻见一股淡淡的肥皂味儿,很像那天叔叔军大衣上的味道,让她很舒心,很安心的感觉。

  外头,每多耽搁一分钟,崔家人的心就提得越高。民兵队总也不回来,可消息却没断。村里腿脚快的半大孩子,以李宝柱为代表的,趿着双破鞋子来回飞跑。

  虽说“飞跑”吧,可他鞋子实在太破,补丁累补丁依然保不住鞋帮子,鞋底也薄成了一张纸,后跟那儿早磨穿了,只剩个大洞。为了保住岌岌可危的鞋帮子,他得减小撒丫子的幅度,又想快,又不敢快,两只筷子腿中间像夹了个鸡蛋……别提多滑稽了!

  众人哈哈大笑,可笑着笑着吧,低头看看自个儿的鞋,不也好不到哪儿去?都是破破烂烂的,名义上是布鞋,实际跟草鞋也没啥区别。

  反观崔家,从老太太到几个妯娌,谁不是厚厚的暂新的黑布鞋?那鞋帮子上一个补丁看不见不说,黑布还贼亮贼亮的,看着就让人觉着暖和。里头每人还穿着一双棉袜,虽然是打过补丁的,可那也是保暖的啊!

  更别说那几个丫头,人脚一双纳了棉花的靴子,谁看了不眼红?

  人就是这么奇怪,一开始崔家突逢噩耗时,大部分人都同情安慰她们,可现在一看这几双让人眼红的布鞋,心里那点同情好像也没了,一个个急着问李宝柱:“找到没?”

  “找到啥?”

  “有多钱?”

  李宝柱歇了口气,一愣,“没找着啊。”他倒希望啥也没找着呢,不然崔春晖的大伯就要被劳教了,说不定还得坐牢挨枪子儿。

  “啥?!”

  “怎么可能?!”

  “好宝柱,你看清没?都找了些啥地方?”

  甚至,还有人小声问:“地窖找过没?”

  不说崔家人对这一百八十度转变适应不来,就是李宝柱这样的半大小子,也愣住了,大咧咧问:“咋滴你们还希望找到点啥呀?”

  “嗯哼。”

  “咳咳。”

  大人们仿佛集体犯了咽炎,装模作样不敢接茬,毕竟,她们心里还真是这么想的!可作为多年同村,崔老太也爱给人主持公道,没少帮过其中几家,这是赤裸裸的忘恩负义过河拆桥啊。

  “我就说吧,我男人只是去赶集,还投机倒把,投他老娘嘞!还想上家里搜赃物,有本事挖他祖坟去啊!”刘惠双手叉腰,得意坏了。

  姜还是老的辣,婆婆这波东西藏得好!

  “彩鱼啊,你好好看看,这都是些啥人,以前你爸爸在家,哪家有个重活脏活不是他去干的?现在你爸还没死呢,就全都翻脸不认人了!”

  刘惠把小彩鱼抱着竖起来,故意指了一圈。

  谁被她指到,都臊红了脸。

  刘惠是给她点阳光就能灿烂的人,当即愈发“忘恩负义”“过河拆桥”“人不如狗”的骂起来,别看她不识字儿,可骂死人来那都是用成语的!

  渐渐的,快两个小时,民兵依然没回来,李宝柱也没带回消息,大家都知道,今儿是搜不到“证据”了。以民兵队的做事风格,要真有收获,早大张旗鼓的闹起来了。

  果然,远远听见喇叭声的时候,那两只“大公鸡”垂头丧气回来了。

  刘惠瞅准机会,抱着小彩鱼冲过去,嘴里不干不净,骂骂咧咧,把公鸡们的祖宗十八代全问候一遍。

  她是个妇女,还是当事人的婆娘,又抱着吃奶娃娃,民兵队再怎么凶恶,那也还有两分良心,不敢拿她怎么样,直被骂得抬不起头,最后逃也似的离开。

  当然,张爱国又跑进顾家,捧了一捧刚炸出锅的酥肉,小跑着追上去,“诶兄弟,前头的无产阶级专政民兵大兄弟,你们等一等嘞!”

  “这是咱们村顾家的酥肉,他们家儿子今儿结婚呢,本来该留你们坐下喝杯喜酒的,可你们是大忙人,公社主任等着你们消息呢……这是几块酥肉,你们尝尝。”

  说着,就把还冒着热气的金黄焦香的酥肉塞他们手里,他手掌心都给烫红了。

  本来,两个年轻人也都是没结婚的,听说有人结婚能沾喜气,心里都开心,更别说这么冷的天,有热乎乎的酥肉吃,那心也跟着热乎起来。

  跺跺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