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亲公主
作者:午后半夏      更新:2022-03-15 12:32      字数:3612
  回到大宁,使团队伍里,其实是有不少人都很是兴奋的,议论纷纷,尤其是早年跟着阿瑶一起陪嫁去了南境的那些人。

  久别故土回来,自然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

  就连一向都冷静沉稳的知书,脸上也露出了明显的喜色,只是在看到阿瑶一如既往的表情神色,没有兴奋,没有感叹,甚至连一点点的眷恋之情都没有。

  公主殿下,她怎么一点都不高兴吗?

  知书如是的想到。

  只是这话她在心里想想也就算了,但她是断断不会说出来的,毕竟公主的心思,岂是寻常人能猜得透的?

  事实上,

  阿瑶是没有任何不高兴,但是也没有太高兴,只是或许因为不是本人的缘故,所以她对只呆了不到一年的大宁,并没有什么感情可言,对她来说,如今到大宁,更多的是为了政事。即便是撇开这一点不谈,她也只当自己是出来旅游的,高兴眷恋没有,新奇倒还是有一些。

  只是打从进入大宁地界开始,一路而来的所见所闻,也已经把她心里的那点新奇给磨没了。

  至于亲人。

  更是开玩笑的,宁帝已经去世了,至于刘太后倒是在,但就她和刘太后相处的近一年时间看来,阿瑶是真的很难对她生出什么感情来?

  就在阿瑶才安置好,正在吃晚膳时,有人求见。

  “太后娘娘身边伺候的?”就阿瑶对刘太后性格的了解,对她派人过来并不觉得意外,“请她进来吧。”

  “是,公主。”知书应答了一声。

  很快,一个头发已经花了一半,穿着规矩的藕荷色衣衫的老者,神态恭敬的走了进来。

  福身行礼:“老奴见过定国长公主殿下,殿下千岁福安!”

  “是崔嬷嬷啊!”阿瑶在看到来人时,略一想,便认出来人正是伺候在刘太后身边的崔嬷嬷,她是刘太后的乳母,也是刘太后的心腹。

  崔嬷嬷小心的抬了抬头,二十余年没见,公主的变化不可谓不大,对比出嫁前还有些青涩稚气的样子,如今公主的容貌已经完全长开了,更漂亮了。而且和她想的雍容华贵,威严赫赫不同,气质恬淡,嘴角含笑的,一眼看过去,似乎和世家贵族培养的大家闺秀没什么不同。

  但就是她这种清淡含笑的样子,一眼过去,却让崔嬷嬷不敢抬头再看第二眼。

  恍惚间,她似乎也有所得。

  “嬷嬷,您来可是有事?”阿瑶淡淡的开口说道。

  崔嬷嬷回答:“老奴是奉太后娘娘的懿旨,过来给公主殿下送东西的。”

  “何物?”

  崔嬷嬷立刻让跟着她一起过来的两个宫女,把手里捧着的东西给阿瑶呈了过去,道:“是云桂糕和给公主的信。”想了想,又补了一句,“云桂糕是太后娘娘亲自做的。”

  “是吗?呈过来。”阿瑶对崔嬷嬷这话,保留意见,刘太后压根就不会厨艺,所谓的亲手,其实不过是亲口吩咐罢了。

  云桂糕是原主最爱吃的东西,因味道偏甜,阿瑶却不喜欢的。

  只尝了一口,便放下了。

  崔嬷嬷一看阿瑶的动作,心中便轻咯噔了一下,她跟着刘太后在宫里打滚了三十多年的时间,早就练成了一副精明深沉的样子,眼下虽没抬头,只听阿瑶的话,心里便也已经有了几分的猜测。

  公主和太后娘娘已然是生分了。

  不过也难怪,公主出嫁南境,这一走就是二十年的时间,虽有血缘牵绊,但感情也是需要培养的。

  阿瑶也已经一目十行的看完了刘太后写给自己的信,足足写了五六张,其中大半都是在诉说自己对阿瑶的思念愧疚之语,再有就是哭诉自己在六皇子和宁帝相继驾崩后,她过得有多么多么的不容易,若非是为了能再见她一面的话,她也早就跟着一块去了。。

  这么一封信,看着是一派慈母心肠,爱女情深,但可惜,透过现象看本质。

  这封信里,说的都是刘太后的委屈和无奈,甚至还夹杂着一些私心,说六皇子之所以会落得那样的下场,是被人陷害的,让阿瑶这个做长姐的,一定要为六皇子讨回个公道才行。

  全篇就没有问过一句,阿瑶在南境那边过的好不好?可有受委屈?这样之类的话。

  可见,这么多年过去了,刘太后的秉性是一点都没变,对女儿的疼爱永远都只是停留在嘴上。

  真是让人觉得腻歪,“行了,若是太后没有其他事的话,你现在就可以回去了。”

  “公主。”崔嬷嬷在听到这话后,眼睛里有一瞬间的错愕,忍不住轻呼了一声。

  难道公主就没有话或东西要带给太后吗?

  “崔嬷嬷还有事?”阿瑶含笑的看着崔嬷嬷。

  明明就是一脸的笑意,但却让崔嬷嬷到了嘴边的话,咽了回去,并且识时务的开口:“老奴告退。”说着便退了出去。

  “端个火盆过来。”阿瑶侧头说道。

  知书最是知道阿瑶的心思,很快一个小巧玲珑的火盆便被端了上来。

  阿瑶直接把刘太后写的那封信丢在了火盆里,看着它们瞬间被火苗给淹没,到最后只剩下一堆灰烬。

  ……

  第二天一早,

  阿瑶这里便已经收拾妥当,在辰初刻的时候,带着知书还有几个宫女,一起坐上了前往皇宫的马车。

  马车行的很是稳当,而且行宫距离皇宫的路程也不算远,差不多一炷香的时间,便已经到了宫门口。

  从这里开始,检查的就更为严格了。

  在宫门口还发生了一点不大不小的争执,就是皇宫禁地,除了禁卫军之外,一应进出的人员,是不许带任何利刃的。而跟着阿瑶一起进宫的几个侍女,都是会武艺的,而且还是不低的那种,这身上自然是带着兵刃。

  一开始她们都不乐意交出去,毕竟没了武器,万一有事的话,她们的战斗力就要大打折扣。

  “行了,东西给他们就是了。”阿瑶不轻不淡的开口说了一句。

  几个侍女,这才把东西交给了负责守卫的禁卫军。

  禁卫军自然也是知道兹事体大,也忙道:“王太后,实在抱歉,职责所在,还望您海涵见谅。您侍女的兵刃,等到您出宫时,一定原物奉还。”

  “无事,如同你所说,职责所在罢了。”阿瑶还不至于去为难禁卫军,毕竟这是他的职责所在。况且,她还不至于这么倒霉,碰到刺杀这样的事情,退一万步来讲,即便真的有。

  在这个世界上,能伤到她的,屈指可数。

  一行人很快就到了宫里。

  阿瑶是大宁的长公主,是女眷,按道理来说,应该去后宫,但奈何如今她的身份更是南境的摄政王太后。

  所以,

  她第一站要见的人并不是太后和皇后,而是清安帝。

  御书房内,

  清安帝是第一次见到了这个传说中的长姐,容貌秀美,嘴角含笑,一眼看过去,颇为无害的样子。

  但清安帝却知道,这不过是表象罢了。

  若真的是人畜无害的话,她也成不了南境的摄政王太后,把持南境朝政二十余年,更不能把南境发展到如今的样子,甚至直接威胁到了大宁。

  而他的这种想法,在经过了和阿瑶一番交谈后,更加确定了。

  本来清安帝还想要和阿瑶打亲情牌,毕竟她们是姐弟,虽然他和阿瑶的感情一般,毕竟她出嫁的时候,自己才周岁,什么都还不懂。不过有一样啊,刘太后还在呢。

  这可是亲娘。

  他就不信,说起刘太后,她都没半分心软。

  事实证明,还真的有。

  不管清安帝如何用刘太后试探,阿瑶脸上的表情都没半分的改变,这让清安帝在心里感叹阿瑶凉薄的同时,也有几分理所当然。

  能在异国登上摄政王太后,把持朝政二十余年,理当如此。

  不为亲情所累。

  只是这样的人成为自己的对手,就忒让人发愁了。

  清安帝和阿瑶的交谈时间并不算长,其实是清安帝发现,实在是从阿瑶的嘴里套不出任何有用的消息,这样谈下去也没什么意义,自然也就散了。

  “皇姐,朕同你一起去昭阳宫。”虽然经过一番交谈后,清安帝是有些气馁的,不过他可没放弃打亲情牌的想法,因此,称呼上自然也就亲密了一些。

  阿瑶对此是可有可无,毕竟只是一个称呼,代表不了什么的。

  ……

  阿瑶同清安帝一起到达昭阳宫的时,刘太后早已经是望眼欲穿的等着,皇后也早早的到了,此外,还有两名妃嫔,贤妃和淑妃。

  清安帝的妃嫔虽然不算多,但亦不少,但高位份的妃嫔,今日有资格过来的,就只有贤妃和淑妃两名,她们是清安帝还是王爷的时的侧妃。

  至于其他低位妃嫔,是不够资格过来的。

  眼下昭阳宫里就只有她们几个,其他皇室宗亲,眼下是看不到,只有等晚上的宴会,她们才会来。

  “瑶瑶,我的瑶瑶,你终于回来了。”刘太后一见到阿瑶,就有些控制不住,眼眶一酸,泪水便滚落下来。

  说着就直接从座椅上站起来,朝着阿瑶走去,或许是因身上的东西所累又或者是其他,以至于她的脚步似有些踉跄。

  “定国见过母后,福寿康安!”阿瑶对刘太后虽然没什么感情,不过一应的礼数却是一丝不差,按照上下备份给她行了礼。

  刘太后:“好孩子,你我母女二人,何须这样的虚礼,快点起来,让母后好好看看。你我母女,已经二十年没见了。”说着又用帕子擦了擦眼角的泪水,然后拉住阿瑶的手。

  对此,

  阿瑶是颇为的不适应,不过倒也没抽出自己的手,任凭刘太后打量她。

  刘太后沉浸在终于看到女儿的喜悦里,没有注意到阿瑶的疏离,不过旁观者清,其他人却可看的清清楚楚。比起刘太后的激动,阿瑶可是冷静的多,别说是久别重逢的激动,她脸上的表情,连一丝的波动都没有,对待刘太后的态度,似乎和她们没什么不同的。

  不过此时她们倒也太多想。

  毕竟虽说太后和定国长公主是母女,骨肉至亲,但到底已经有二十年没见,感情疏离也是很正常的。

  但,

  定国长公主也太冷静了吧。

  作者有话要说:日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