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亲公主
作者:午后半夏      更新:2022-03-15 12:31      字数:3800
  比起建国来说,守国才是更难的。

  更何况阿瑶不但是女子还是异国之女,在不少南境百姓,尤其是王室宗亲看来,那妥妥的就是一个外人,有什么资格来管理他们的国家。

  可惜,他们恼怒归恼怒,不满归不满。

  还是要臣服在阿瑶铁血暴力的手段中,这个法子虽然不是最好的,但却是最有效的。

  至于接下来。

  她自是有的是时间去处理。

  因此,在以绝对的暴力手段压制了这些人后,阿瑶便也徐徐的展开自己早就已经准备好的计划。

  或许是因为阿瑶暴力血腥的手段太过于深入人心的缘故,所以她的计划推行的相当顺利,虽然偶尔也发生了一点点的小波折,但却比阿瑶预想的要好的多。

  正所谓,得民心者的天下。

  阿瑶成为摄政王太后所做的第一件事,自然就是解决南境存在已久的粮食短缺的问题。

  其实关于这个问题,早在她决定和亲南境的时候,她就已经开始着手准备起来,她第一个要推广的便是土豆和红薯,这两样东西都是很高产的食物,而且对土地的要求也不高。

  像是一些贵族高门,自是看不上这种东西,但对百姓来说,只要能果腹,那就是好东西,更不用说,土豆和红薯的味道很是不错,尤其是红薯,即便是生的,那也是能吃的。

  所以,

  刚开始推广的时候,百姓们还只是碍于威严,不得不接受,不过在见识了土豆和红薯的产量后,他们迅速的转变了态度,尤其是在这个冬天里,他们不用再挨饿,也没有人饿死。

  百姓们其实对于谁当王上是一点兴趣都没有,也不怎么关心,对他们来说,这些消息还不如让他们吃一顿饱饭来的重要。

  所以,阿瑶这一手可以说,直至民心。

  就凭借这一点,南境的百姓便开始传颂起阿瑶的美名,夸赞的话那是一句接一句,竟还有人编成了什么天仙女,下凡间,知疾苦,心不忍,赐天食的民谣进行传唱,一时间,阿瑶在南境百姓心目中的声望达到了最高点。

  哦,至于之前听到的什么心狠手辣,残虐暴力等话,早就已经被他们给丢到了脑后去。

  这让不少一直都不满阿瑶掌权的一些官员还有王族宗亲,几乎是要气歪了鼻子。

  大宁人就是阴险狡诈。

  但不管他们心里如何的吐槽和诅咒,对阿瑶是一点影响都没有的,她现在忙得很,恨不能一个人劈成两半,哪有功夫和时间搭理他们。

  更不用说,这些人光是长了一张好嘴,只敢私下里行事,连正面刚的勇气都没有。

  胆小鬼。

  “亏得他们还以勇猛自称,竟是连这点胆子都没有,真是让人失望!”阿瑶有些失望的开口说道。

  成功的让知书的嘴角抽搐了一下。

  公主殿下,咱们说着话的时候能不能看一下场合,知书扫了一圈,地上躺了一地的尸体,少数也有数十人,她都不记得,自公主殿下成了摄政王太后,这是第几次遭受刺杀了。

  不过公主这话倒是一点都不假。

  心里吐槽归吐槽,却一点都不影响知书做事。

  因土豆和红薯的高产量,能让他们吃饱饭,所以南境的百姓们便迸发了前所未有的热情,开始积极的种植,甚至开始自己开垦荒地,本来不少搬迁的游民,也慢慢的在一个地方稳定了下来。

  渐渐的,一些地方形成了新的村落。

  对于这样的转变,阿瑶自然是高兴的。

  她是属于想的比较长远的人,对于百姓们开垦荒地进行种植,她自然是支持的,但同时也要有所约束,可不能只意味的开荒,不做任何的保护措施,要知道南境国的国土,有一半是在塞外,本就荒凉了一些,若是再去没有任何节制的去开垦的话。

  那估计十多年的时间,荒原怕就要沙化成荒漠了,为了防止这样的事情发生,阿瑶自是做了一系列的规定。

  防止沙化最好的办法是什么?当然是种树了。

  而胡杨树是最好的选择,耐寒耐劳,生命力顽强,简直就是不二的选择。

  除了解决粮食外,还有衣物的问题。

  南境的冬天一向都比较难熬的,温度也比大宁要来的更低,但御寒的东西却以动物的毛皮为主,其实像是木棉,丝麻还有棉花,也是有的,前两者还好一些。

  像是棉花,那可是比毛皮还要金贵的东西,虽然御寒保暖,但它的产量却太低了。

  所以,种植的人不多。

  但这对阿瑶来说,却是一点问题都没有,产量低,那就改良啊!这对一般来说,或许是很困难的一件事,但对阿瑶来说,倒不算什么大问题。

  衣食住行。

  阿瑶在解决了其中的两样中后,她在南境国内的声望,便达到了一个小高峰,就连那些反对阿瑶的人也都开始变得心悦诚服起来了,背地里的小动作少了不少。

  虽然他们这些小动作,对阿瑶来说,并没有什么大影响,不过嗡嗡的也有些烦人。

  如今他们既是愿意消停,那就再好不过了。

  没了他们这些人捣乱,阿瑶的行为更是大胆起来。

  而在阿瑶在成为摄政王太后的第十年整,她终于如愿以偿,不管是南境的百姓还是官员,都打从心底臣服,而她统一塞外的心愿,也早在第九年就已经实现了。

  可以说,南境在阿瑶的治理之下,蒸蒸日上,不管是国力还是势力都已经有了质的飞跃。

  也已经有了能和大宁抗衡的实力。

  这叫大宁忌惮不已,当年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但是没办法。

  他们是极为不乐意看着南境强大起来,尤其是让南境强大的人,竟还是他们大宁的公主,一想到,心里别提有多怄了。

  早知道定国公主竟然有这样的本事,当初就不该让她去和亲。

  如今倒是给自己和出一个大敌来。

  其实大宁不少人私下里对阿瑶很是愤恨,觉得她不知感恩,她是大宁的公主,怎么能帮着南境强大呢?更有一些激进的,说阿瑶是典型的忘祖。

  但他们也只能这么一说罢了。

  之所以没有采取任何的措施,眼睁睁的看着南境强大,并不是他们不想要阻止,而是没办法阻止。

  首先,

  南境和大宁距离的远,想要伸手并不容易,再有就是大宁这几十年也贪图安逸,先前南境还不时的去骚扰一下边境,但自阿瑶和亲以来,这种行为也彻底停止下来。

  他们也轻易不乐意挑起战争,毕竟对双方都没什么好处。

  再有就是,大宁的内部也不算太平。

  尤其是这些年伴随着皇子们逐渐的长成,新一轮的夺嫡也开始了,有的时候,内斗是最消耗人的。

  这一忙,也就顾不上别人家的事。

  ……

  说起大宁,早在阿瑶出嫁的第七年,宁帝在大病了一场,此后,他的精神也大不如前,但却依旧不肯放权,本来六皇子是嫡子,外祖家也不凡,还有阿瑶这个做南境的摄政王太后的一母同胞的姐姐做后盾,他应该是当之无愧的太子。

  开始,宁帝是真的想培养六皇子的。

  但奈何六皇子和已经过世的大皇子还有阿瑶,虽是一母同胞的兄妹,却不知道是不是聪慧都给了兄姐的缘故,导致六皇子的资质平平,一点都不出彩,甚至因刘皇后太过于紧张他,宠溺太过,把他的性子养的娇气不说,还有些自大。

  宁帝虽然恋权不假,但他不傻啊!

  六皇子如此,他岂能放心的立为太子,况且他还不愿意放权,先是抬了二皇子,但二皇子不中用,一次围猎的时候,自己从马上摔了下来,虽无性命之忧,一双腿却废了。

  自然是没用了。

  便又抬了四皇子出来,这四皇子的外祖家是勋贵之家,还握着兵权,比刘家还显贵一些,母妃也是德贵妃,仅次于刘皇后之下,甚至还比刘皇后更多了些恩宠。

  后来呢。

  双方斗的不可开交,中间再夹杂着其他皇子蹦跶。

  其中有几年,大宁的朝堂,那叫一个混乱啊!

  不过最终脱颖而出的,不是四皇子,也不是六皇子,而是不显山不漏水的十皇子赵旷。

  他是在阿瑶出嫁的第十四年,成了大宁的太子。

  哦,

  你说六皇子啊!

  早在他和四皇子还斗的时候,便已经落败,中了四皇子的计策,为了一个女人,要死要活不说,还因一次大火,整张脸被烧毁大半,虽然太医已经极力的救治,但损毁的面容却是无论如何都没办法修复,而自古也没有一个毁容的皇子能登上帝位。

  六皇子被打击的一下颓废起来,不过三年,便抑郁而死,膝下连个一儿半女都没有。

  而他嫡子的身份,也不大好过继子嗣。

  刘皇后在六皇子死后,也是一下没了精神气,病了一场后,便心灰意冷起来,不但把凤印和宫务交了出去,更是直接封了昭阳宫,便开始吃斋念佛起来。

  ……

  又九年。

  “知书,一应事宜准备的如何了?”阿瑶开口问知书说道。

  知书回答说:“回公主,都已经齐全,只等您定下一个日子,便可随时出发。”一个月前,公主忽而提出了要回大宁省亲。倒是在朝堂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不少官员都是反对的,不过却耐不住公主决心坚定。

  “甚好!”阿瑶是毫不怀疑知书的办事能力的,笑着点点头,“那就定在二月二十七吧,是个好日子。”

  一来,是她出嫁十多年没有回去过,心有惦念,恰逢大宁新君登位,有一个名正言顺的借口。二来就是,若是她不走的话,又怎么给心有抱负的人机会呢?况且她也要给自己创造一个名正言顺的机会不是。

  “是,属下这就吩咐下去。”知书开口说道。

  “嗯。”

  ……

  大宁也接到了南境递交上来的国书,新君清安帝在接到国书后,便让礼部开始准备起来,一应都要最好的,决不能怠慢,更不能丢了大宁的脸面。

  要知道,定国公主也要随使臣一起回来的。

  这万万不能怠慢的。

  “娘娘,刚才皇上遣人过来,说是公主殿下要回来了?”一个已经上了年岁的嬷嬷满脸喜色的推开门,声音也失了以往的沉稳。

  本来正在抄写经书的刘皇后,不对伴随着清安帝的登基,她已经晋升为刘太后,在听到嬷嬷这话,手中的笔掉了下来,带了些颤音:“嬷嬷,你的意思是说,我的瑶瑶要回来了?这是真的吗?”

  “是真的。”嬷嬷连忙点头。

  “太好了。”刘太后得眼眶一酸:“没想到,哀家在死前还能再见瑶瑶一面,如此,既是死了,也是死而无憾了。”泪水顺着眼角滑了下来。

  作者有话要说:日更日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