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7 章 回城知青的乡下女儿
作者:午后半夏      更新:2022-03-15 12:29      字数:3744
  公平交易(快穿)

  第137章:回城知青的乡下女儿

  天色肚白,阿瑶拎着两个行李箱从火车上走了下来。

  眼下虽然已经天亮了,但时间却还早,才六点不到,火车站相对的比较冷清,人烟也不多。

  阿瑶慢悠悠的从火车站里出来,迎面就看到了一个卖早点的大爷,正在吆喝着,包子茶叶蛋和豆浆,摸了摸肚子,她确实有点饿了。

  买了两个包子和一个茶叶蛋一碗豆浆。

  虽然价钱上比孟市那边略贵了一点,但味道不错,而且现在虽然是夏季,但早上还是有些微凉,一碗温热的豆浆下肚,整个人都觉得暖起来。

  吃了早餐。

  阿瑶在候车室等着去市中心的大巴,顺带的也研究了一下贴在墙面身上的市中心地图。

  七点开始。

  火车站的人陆陆续续的多了起来,七点十分左右,火车站的工作人员们也开始上班,阿瑶买好大巴车的票,是最早的一班,七点四十的。

  又经过了差不多将近一个小时的路程。

  阿瑶是在□□广场附近下的车,这个时间,街道上的人也多了起来,温度渐渐的升高。

  她并没有在这里停留,而是直接挥手招了一辆出租车,去了燕大。

  出租车师傅是个很健谈的人,在阿瑶上车后便自顾自的开启话痨模式,滔滔不绝的介绍起京市的特色,更是在知道阿瑶今年考入燕大,等一个月后开学,便是燕大的学生,言语间顿时有了些许的羡慕,说他家里也有个念高中的学生,就是成绩不大好,日后若是能考个大专,他就阿弥陀佛了。

  大概是因为这个原因,等阿瑶下车的时候,师傅主动给她打了九折。

  这个时间的燕大,虽然学生早已经放假,阿瑶也没打算进去,不过却拜托看门的大爷,帮个阿瑶照了几张相。

  相机是阿瑶偶然间从市场上淘回来的,价钱不低,不过阿瑶却也觉得物有所值。

  因为照相的缘故,也因为知道了阿瑶在今年开学后,便也是燕大的一员,大爷对阿瑶的态度那叫一个和蔼可亲。

  知道阿瑶想租房子后,便主动的告诉阿瑶,在燕大后街有一家叫海洋中介公司,虽然门面小,但信誉很是不错的,让她有意可以过去看看。

  经由大爷的允许,阿瑶是直接从燕大校园里横穿去了后街的。

  顺带也拍不少的照片,这个时间学生已经放假,燕大有些静穆,但也却更有感觉了。

  顺利的找到了大爷说的中介公司。

  果然不大,里面就只有两个人,见到阿瑶进来,态度很是热情。

  阿瑶租房子的要求有点多,什么要在交通便利的地方,而且房子不需要太大,一室一厅最好,周围的环境要清静些,安全系数也高一些,最重要的一点是,她是短租房,最多只租两个月的时间。

  听完阿瑶要求,中介这边一度皱起眉头。

  不过在听到阿瑶说价格无所谓的时候,眉头瞬间舒展,并且在第二天就给阿瑶找到了适合的房子。

  保证各方面都能满足阿瑶的要求,甚至还更好些,一应家电都有,拎包就能入住,但相对的,房价也不便宜。

  两个月的房租,几乎抵得上一般半年的房租了。

  阿瑶这一年来,可没少赚,所以对她来说,这压根就不算事儿。所以,双方很快就签订了合约,阿瑶一次性结清两个月的房租,在当天下午就住了进去。

  在解决了住宿的问题后,

  阿瑶便开始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

  这一年来,她虽然没有成为杂志社的签约作者,不过却也达成了长期合作的关系,这一年来,她画的那些儿童寓言小故事,很是受到欢迎,在经过了种种的考量后,杂志社那边决定出版。

  不过若是出版的话,她的这些寓言并不够,还需要她在写一些,另外还有一些故事也还需要进行一个修改。

  所以阿瑶这段时间有点忙。

  不过忙碌也是有收获的,就在燕大开学前的一个星期,她的第一本儿童寓言图画书,顺利的出版了,出版定价是三块半,首次印刷的数量不多,只有三万册,就编辑的话来说,她是新人,考虑到投资风险问题,自然要先看看反响如何?

  毕竟儿童书籍,受众面积并不算太广。

  忙完了出书的事情,阿瑶便开启了游玩模式,刚出版书,虽说因阿瑶提出每卖出一本书,她要百分之二的分成,而导致她出版书籍的稿费减了不少。

  但这笔稿费依旧不算少,甚至于她四年的学费和生活费都不用再担心。

  所以在开学前的几天,阿瑶开启了游玩模式,毕竟来到京市后,她因出版书的事,可没有好好游玩过。

  另外,她也到邮局那边,如常的给原主外婆寄了封信和东西,除了日常的报平安外,里面还放了两百块钱。

  原主小的时候,外婆可是顶着儿媳妇不乐意的脸和埋怨的话,没少帮衬,给东西给钱帮着带孩子,这才让她们母女度过了最艰难的两年,在她去孟市的前夕,外婆还悄悄的塞给她一百块钱,都是些零钱,说是她这几年攒下来的。

  当时,阿瑶看着外婆递过来的一百块钱,都是零钱,有一毛两毛,甚至还有钢镚,最大的也才是两块钱。

  一时间,大概是原主残留的情绪作祟,一时间生出一丝复杂难解来。

  外婆对卫瑶的好,她也都一点点的记在心上,如今她已经有了能力,自当是要回报一二的。

  ……

  阿瑶的包裹和信是办了加急加紧的件,但即便是这样,到了大洋村,也已经是十天后的事。

  “杨奶奶,你在家吗?这里有你外孙女寄给你的信和包裹。”一个穿着军绿色工装的年轻男子,停在了杨家的大门口,扬声喊道。

  “来了来了。”

  未几,一个中年妇人边笑边走了出来,看到男子,便语气熟稔的开口说:“是小李啊,东西在哪儿呢?我婆婆腿脚不大方便,交给我就成。”低头看到车后座的小半袋的东西,眼睛当即就亮了亮,就要伸手。

  却被小李一把拦住,语气略有些不好意思的说:“婶子,这单上写的是收件人是杨奶奶,按照规定,得她出来签字才行,不然我回去后,没法交代啊!”

  “你也是我们大洋村的人,我家的情况你能不知道,要分的这么清楚吗?”妇人有些不大高兴的说道。

  “我也是按规矩办事,婶子您就不要为难我了。”小李虽然是带着笑,不过动作可不肯让半分。

  这让妇人,也就是杨家的儿媳妇,不由的低声嘀咕了两句。

  这时,一个约六旬,头发已经白了一半的老人也走了过来,正是阿瑶如今的外婆杨奶奶,开口说:“是瑶丫头又寄东西回来了。”

  一年前,外孙女在打理了女儿的后事,便非要去找自己的亲生爸爸,她怎么劝都没劝住,一个薄情寡义的男人,还寻他做什么?苦劝不住,她到底是走了,两个月后,来了一封信,说是已经在孟市安置下来,虽然没认爸,不过他却愿意出钱供自己读完高中,让她不要担心。

  杨奶奶知道这个消息后,总算是放心不少。

  “是啊,杨奶奶,你这外孙女可真是没白养。”小李比阿瑶大了几岁,对她家的事知道的门清儿,不由的笑着说了一句。

  他大概从今年翻年过来,几乎每个月,他都要过来杨家一趟,除了送信外,也还会有包裹,他见杨舅妈拆开过,一般都是吃的或是穿的。

  “那是,瑶丫头生下来就没爹,小姑子的身子又不好,她可是我婆婆一手养大的,这丫头如今有了出息,自然也该报答报答了。”

  还不等杨奶奶开口,杨舅妈便率先开了口,言语间颇有些得意。

  “杨奶奶,您在这里摁个手印就成。”小李不是第一次过来杨家送东西,知道杨奶奶不识字也不会写字,便拿出一盒印泥,笑着开口说道。

  杨奶奶在小李制定的位置,按了手印。

  小李收好单子,这才把东西交给了杨舅妈,挥手告别。

  东西有些轻,看来不是吃的,而是衣服,杨舅妈拎着东西,表情喜滋滋的,进了屋,不等杨奶奶开口便喊道:“斌子,快单出来,你姐来信了,你帮忙念念。”她自己则快手的把包裹给拆开了。

  然后,眼睛就亮了起来。

  真的是衣服,而且是新衣服,翻了翻,一共六套,其中两套的一看就是给婆婆的,不过她倒是没什么不满,外甥女素来和婆婆亲,多给婆婆买一套,没啥稀奇的。让她满意的是,这次她和当家的居然也都有一套。

  外甥女不是第一次寄东西回来,吃的也就罢了,但这衣服,从来都是给婆婆的,顶多也就她两个儿子沾点光,她的,这可还是第一次见。

  当即欢喜的拿出来,抖开,在身上比划了一下,藕荷色,款式她是第一次见,布料摸着那叫一个柔软,她还是第一次摸到这样好的料子,脸上顿时笑开了花。越看越喜欢,总算她还有点良心,这次没忘了她。

  就在杨舅妈看衣服的时候,杨斌也已经给杨奶奶念完了,阿瑶的信一向都是以简洁为主,很少说废话。

  “好好。”杨奶奶对燕大什么的没有概念,却知道,能考上大学,将来就包分配,那就是铁饭碗,将来一辈子都不用愁,所以知道阿瑶考上大学后,高兴的眼睛都眯成一条缝。

  杨舅妈知道这个消息,眼珠子当即就转了转。

  只是还没等她开口说话,便见杨斌‘呀’的一声叫出来。

  “你鬼叫什么?”杨舅妈当即拍了儿子一巴掌,没好气的说道。把她想说的话,都给吓跑了。

  “信里还有两百块钱呢。”杨斌说着便从信封里抽出了两张毛爷爷。

  “我看看。”杨舅妈一听到这话,语气都跟着急切了不少,看了一眼,还真的看到两张毛爷爷。

  杨斌看到钱里还有一张纸条,扫了一遍又说:“表姐说,这两百块钱是给妈你的,说是她离的远,不能在奶奶跟前孝敬,妈你在家照顾奶奶和打理家务,辛苦了,这是她的一点心意。”

  “瑶瑶这孩子也太客气了。照顾你奶奶和打理家里,那是我应该做的事,哪有什么辛苦不辛苦。”杨舅妈的话虽然是这么说的,但拿钱的速度一点都不慢,甚至能说的上是从杨斌手里直接抢过来的。

  看着这两张毛爷爷,杨舅妈越看越高兴,到了最后,甚至哼起小曲来。

  ≈lt;hrsize=1≈gt;

  作者有话要说:

  午后半夏向你推荐他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