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学琴
作者:春水摇      更新:2022-12-12 23:31      字数:2328
  宴席开始后,程仲谦端起酒杯敬了所有乡亲们一杯。

  六月夏收时,程家还能下地收麦,不过因为七月要启程赶路,之后的一系列处理就得村民们帮忙看顾着了,幸好有村民和谢家人在,不然等他们回来再晒肯定晚了。

  今年北河村的小麦产量全都实现了大跳跃,基本上都能达到每亩四石,尚县令得知这消息,欣喜若狂,直接上了道折子。

  不久前刚收到回信,圣上下派户部司储,想必不日便要到达。

  粮食是实实在在摸得着的,村民们只觉得这日子是越过越红火了!

  “可使不得,使不得!你都是举人了,哪能谢我们啊?”村长连忙摆手,“再说了,是我们谢你,谢菱宝,谢你家孩子才对呢!大家说是不是?”

  村民们云集响应,连两岁稚儿都举着胳膊说“是啊是啊”,他从小就是听着爹娘讲菱宝家做的好事睡觉的,记得可牢了!

  正吃着,忽然有马车进来。

  数量还不少,足足有七八辆,一下子把本就不算宽敞的道路显得更拥挤了。

  最前面的马车车帘被掀开,胖乎乎的地主老爷被下人扶着下来。

  很有福相的脸扬起一抹灿烂的笑容,朱老爷边走边说:“看来我来得挺巧,不知道我能不能腆着脸给程举人要一副碗筷?”

  后头的马车也陆续下来人,都是丰安县有头有脸的人物。

  程仲谦起身迎了过去,态度不卑不亢,表情淡然平静。

  他昨日回来并不是秘密,今日宴客更是理所当然。

  菱宝手里拿着程毅给她的鸡腿,香味儿直往鼻子里钻,她好奇地张望,被程昀捏了下脸蛋。

  “大哥哥,他们是爹爹认识的人吗?”

  “不是。”但今天就认识了。

  要说朱老爷他们是来干什么的,很明显,来攀交情的。

  当然不是空手来的,朱老爷拍了拍手,下人捧着托盘,里头是二十个饱满的大银锭,少说也得百两!

  他当然也心疼,但如果百两就能和一个举人攀上交情,那一点也不亏!

  可惜,程仲谦看了一眼,并没有要收的意思,歉意一笑:“吃饭欢迎,这就不必了。”

  他不收朱老爷还急呢:“小小心意罢了,就收下吧。”

  “我刚中举,还是低调行事为好。”

  其实这类“孝敬钱”大家都有收,不过像朱老爷这般一次性送出一百两的还真是少数,估计是知道自己儿子不中用,想为他寻一条后路。

  只不过偏偏遇到了程仲谦。

  他不是普通举子,要真收了,指不定明天就有御史弹劾,以前真有人因为中举后太过肆意张扬,而被取消会试资格的。

  眼见着只差一步就能回京,程仲谦可不会自寻死路。

  见他这么说,其他人就知道这银两是送不出去了,不过能在他面前露个脸也行。

  最后朱老爷他们还真留下吃了顿饭。

  距离明年二月的会试还有四个月,程仲谦再三纠结,还是没有立即赶路。

  既然决定要走这条路,自然得认真对待,赶路肯定没有安定时学得多学得好。

  高家。

  菱宝牵着大哥哥的手踏入门槛,熟门

  熟路地转弯去书房,忽然听到一阵清雅幽静的琴音。

  “咦?这是什么声音?”菱宝驻足细听,眼睛亮亮地说,“好好听呀!”

  程昀说:“是琴音。”

  俊朗的脸上浮现一抹笑意,他也许久没有听过琴音了。

  菱宝兴奋:“琴音?这就是琴音呀?”

  她这个反应倒是叫程昀有些奇怪,问道:“听你这话,你想听很久了?”

  “对呀对呀!”

  菱宝点头如捣蒜,激动地原地蹦跶了一下,然后哒哒哒地跑进书房去,正巧看到高先青收音,手掌轻抚琴弦。

  “师父!”菱宝兴冲冲跑过去靠着高先青,脸颊贴在他肩膀上,兴趣盎然地看着他面前的古琴问,“师父,你还会弹琴呀?怎么以前从来没见你弹过呢?”

  高先青往旁边挪了挪,让她也坐上来,不用挤着脸看。

  “夏季只宜早晚抚琴。”高先青说,“你上午来,傍晚走,自然听不到了。”

  菱宝疑惑问:“为什么呀?”

  程昀踱步而来,解释道:“中午易染汗垢,天气又干燥,琴弦很容易断的。”

  “哦——”菱宝恍然大悟,又撅着嘴巴问,“那冬天呢?我冬天也没有听过师父你抚琴!”

  高先青说:“这就纯粹是不巧了,我每回抚琴你正好都不在。”

  菱宝大为可惜地叹了口气,她错过好多呀!

  不过转瞬便好了,又开开心心地问:“那今天师父你怎么这时候抚琴啦?”

  “今日正好有兴致。”

  她清了清嗓子,拐弯抹角地问:“那师父兴致还在吗?”

  高先青扭头看她,菱宝期待地眨眨眼,就差在脸上写“再弹一曲”四个大字了。

  高先青还挺受用,说明徒弟觉得自己琴艺高潮。

  “坐好。”高先青说。

  菱宝欣喜地笑出声,在程昀的招手下,起身下椅,被大哥哥抱到另一张椅子上,两人并排坐好,程昀低声交代:“不要出声,坐好认真听。”

  “琴”字从“今”,意在强调“当面演奏”,从这里就能看出它的隆重和正式,所以在聆听琴曲时,必须正襟危坐,否则便是不尊重演奏者。

  菱宝认真地点点头,嘴巴紧闭,

  想了想,高先青选了名曲《渔樵问答》,是一首隐士之曲。

  途中,高先青看了一眼菱宝和程昀,见两人肃然危坐,聚精会神,心中暗赞。

  曲调悠然自得,飘逸洒脱,使人感到高山巍巍,樵夫咚咚的斧伐声。

  千载得失是非,尽付渔樵一话而已。

  一曲毕,高先青淡声问道:“如何?”

  菱宝极为认真地想了想,郑重点头:“好听!”

  这评价倒是朴素至极,高先青和程昀不约而同地笑了起来。

  菱宝又走了过来,笑容明媚:“师父,你能不能也教我?”

  高先青:“你想学?”

  “嗯嗯,想学!好好听呀!”菱宝又说,“而且我想学了后,可以给人治病!”

  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