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6章 收编,强军计划
作者:搬砖行者      更新:2022-11-24 12:42      字数:2830
  二人越聊越投机,话题便渐渐深入起来。

  贺昌友提出想要打造一个海上的商队,银子不是问题。

  郭学东意识到贺昌友背后有“大人物”支撑,更加兴奋。

  便说此时正好有个机会。

  海上的一路好汉被郑芝龙的人逼的东躲西藏,正打算结交尹家,却因为尹家出尔反尔,把事情闹黄了。

  这事是他亲自己参与的。

  如果能把这路好汉给收编了,不正合了需求吗。

  郭学东还道,这路人的头目吴志原先也是刘香手下的掌柜之一,与自己相熟,为人诚信讲义气,是个值得结交的人。

  吴志亦商亦盗,不仅海上的路子熟,经商也是一把好手。

  用好了,是个人才。

  贺昌友认为这确实是个机会。

  如果把这个船队收编改组一番,这条线定能做起来。

  便提出想要见见这位海上的兄台。

  郭学东非常积极,次日便与贺昌友一道,在海边码头秘密寻找那位朋友。

  有郭学东的暗号,很快便与那个头目联络上了。

  贺昌友一见,竟是个三十出头,形容粗野的大汉。

  此人姓吴,名志,还有个很拉风的绰号叫“东海飞雕”。

  三人寻了一个酒肆,一边畅饮,一边谈事情。

  贺昌友才发现,这吴志是认识字的,言谈间并不是外表看起来那么粗犷。

  喝了几杯酒后,郭学东委婉说了来意。

  吴志彪悍的脸上显出愤怒的神色,道:“这尹家真不是个东西,我们弟兄给他家送了那么多东西,还迟迟不肯给我等一个准话。”

  贺昌友道:“不知吴掌柜提的是什么条件?”

  吴志道:“钱财归兄弟们,船只全部投献。”

  贺昌友道:“这条件在下觉得有诚意,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吴掌柜,眼下就有个更好的机会摆在你面前。”

  吴志哈哈笑道:“你们文人都喜欢打哑谜,俺猜不透,您就直说了吧。”

  贺昌友笑道:“你的条件我东家全部答应下来问题不大。弟兄们安全上岸,往后跟着我东家,做正规生意,如何?”

  吴志听后嘴角很快露出笑意,道:“呵呵,贺先生不要诓俺,是不是准话?”

  郭学东道:“吴贤弟,你我相交多年,我可以向你保证,贺先生的话,句句属实。”

  贺昌友道:“另外,你们弟兄上岸后,愿意跟着干的,那最好,不愿意的,分钱走人,我东家也有办法给你们解决善后问题。”

  吴志道:“两位哥哥的话小弟我自然信的过,不过你们有什么生意可做?眼下郑芝龙横扫了海面,兄弟们之前还能浑水摸鱼,现在都得他娘的归顺他们郑家,才能有活路。”

  贺昌友笑道:“生意自然是有。”

  说着,从包裹中拿出了那面镜子。

  “二位,请看,这就是我东家要做的生意!”

  吴志当先接了过去,皱眉看了看,不就是一面镜子吗?

  不是,这?

  这镜子照人也太清楚了吧?

  吴志虽然是个粗人,但在海上漂泊这么多年,见识还是有的。

  不管是铜镜,还是佛郎机人红毛人的玻璃镜,都不如眼前的这面小镜子这么神奇。

  拿在手里还如此轻便。

  “好东西啊!”吴志咧嘴惊叹道。

  说着递给了郭学东。

  郭学东拿在手里一看,一惊非同小可。

  “妙,妙,妙,此物大妙!”

  贺昌友自信的点了点头。

  郭学东道:“这样的奇货,贤弟,你真沉得住气啊,在尹家没拿出来,见到为兄也没拿出来,到现在才拿出来。”

  贺昌友自信微笑不语。

  当下三人举杯畅饮。

  贺昌友道:“在下正好许久没有畅饮了,不过这酒差了点意思,比我东家的‘还我河山’要差多了!”

  郭学东道:“‘还我河山’在下是听过的,这酒刚在宁波兴起不久,居然也是你东家的?”

  贺昌友道:“没错!”

  郭学东道:“贤弟,为兄我已经迫不及待想要见见这个人物了!”

  贺昌友把这件事谈妥之后,便通过杨宝和曹和成把收编事宜也确定了下来。

  只剩最后一道请示了。

  贺昌友相信这只是一道手续而已。

  于是贺昌友马不停蹄的回到了仁和县,前来请示陈浪的批复。

  陈浪听完贺昌友的叙述后,觉得此事还真有些曲折。

  不过总体非常理想,贺昌友在几个关键环节上把控还算稳妥。

  在尹家出了意外变故的时候,也没有急于求成意气用事。

  在和那吴掌柜谈判的时候也敢于当机立断。

  随后,贺昌友给陈浪详细罗列了这股海上势力具体信息。

  共有大小海盗三百五十四人。

  战船、运输船、小船共计三十五艘。

  有三艘排水量超过七十吨的大帆船,每艘价值约千两银子。

  其他超过五十吨的船只加一块约值三千两银子。

  每艘大帆船上都装备有火炮。

  这股海盗有多少其他资产,则没有统计。

  钱财归他们自己,船只全部投献。

  他们的要求不高,能安稳的上岸,不被朝廷通缉追剿是他们最想得到的保证。

  陈浪给了贺昌友一个满意的答复,就是都按他之前应允的办。

  贺昌友顿有知遇之感。

  隔天,贺昌友便赶回了宁波,着手收编这股海盗的事宜。

  所有海盗悄悄转化为流民,被陈浪以流民的方式收容。

  再以流民的身份整编。

  所有海盗投献的船只全部重新翻修,改头换面。

  船只其实并不是陈浪太关心的东西,他最在乎的,是这群能够在大海的惊涛骇浪里自由穿梭的人。

  在陈浪眼里,人是最重要的资源,人才更是难找。

  经过贺昌友的努力,有近七成的海盗留了下来,愿意为陈浪做事。

  其他三成分了钱财后,或归乡养老,或到别处做生意谋生,贺昌友并不为难。

  一番操作下来,陈浪并没有花费多少银子,轻松收编了一支约三百人的在海上出生入死过的人物。

  这些人虽然都是海盗,但经过整编后,无论是驾船航海,贸易经商,还是训练水手,都将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往后将成为海上贸易发起点之一。

  当然,后续肯定还会暴露意想不到的问题。

  陈浪相信,在他日益强大的资本,武力,以及官方渗透力的共同作用下,都能解决。

  这些是后话,此处不再过多赘述。

  时间回到大年初六。

  原时空快递员上班后,陈浪迫不及待的开启了他新年的几个计划。

  一是强弩装备的普及。

  二是火药,火枪,大炮的研究。

  三是造船计划。

  四是制造蒸汽机计划。

  这四个计划几乎都是强军计划的一部分。

  陈浪大概理了下顺序,眼下立刻可以执行的是,制造强弩。

  明末火器质量普遍很烂,优质的弓弩对付流寇和农民军甚至明军都还是有相当优势的。

  在火器没有研发出来之前,足够撑一阵子了。

  研究另外三项,需要先研究冶铁和机床的制造。

  在有原时空活生生的人可以咨询,并且还有很多现成工具可以利用的情况下,即便自己是个门外汉,陈浪相信,这些目标也一定能够达成。

  喻思恂答应批准一块地的公文也下来了。

  不得不说,速度很快。

  作为回应,陈浪便命人把新购置的一千套次品装备给喻思恂送了过去。

  并表示,后面等军器营建立起来后,会陆续有装备武器打造出来。

  集贤书苑背后有一片高地。

  用现代的眼光来看,海拔也不过五十米。

  这片高地长宽好几里,长满了竹子,正好适合开发为军械营。

  古代开荒不易,陈浪可不想担“乱占耕地”的罪名。

  陈浪便命王厚才主持此事。

  经过三个多月的磨练,王厚才办事能力逐渐显现了出来。

  此子之前一直懦弱,经过了自己的“熏陶和点拨”,渐渐找回了信心。

  虽然不是大才,比之贺举人锋芒要差的多,但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还是能担当的起来。

  王厚才表现的也非常兴奋。

  他感到自己能做的事“越来越大”,此前压抑起来的建功立业的心渐渐复苏了。

  一天后,王厚才拿来了一堆自己规划的建设布局。

  陈浪看了后,立刻笑了。

  虽然仔细,但格局还是太小。

  军械厂占地才五亩不到,明显不足。

  陈浪命王厚才再把面积扩大三到四倍。

  并告诉他,以火器制造房为主,并把冶铁房也规划进去。

  至于冷兵器的刀枪,弓弩,铠甲的营房,只需要少数几间就行。

  王厚才唯唯领命回去修改方案,不再话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