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9章 有人送银子来了
作者:搬砖行者      更新:2022-11-24 12:42      字数:3175
  陈浪的案子转到了仁和县衙。

  经过了一番面对面的对簿公堂,陈浪此次的危机终于告一段落。

  在他死不承认的策略下,对方拿他一点办法没有。

  让陈浪惊讶的是,居然有四个楼台村的村民出现在公堂之上。

  但让他心头一松的是,其中有三人是铁了心的站在自己这边的。

  这三个村民一致表示,当时捣毁楼台村窝点时缴获的银子最多只有四万两。

  另一个村民虽然竭力想要指证陈浪缴获的数额,但却拿不出更多证据来。

  只能不了了之。

  至于攻击友军之类的说法,审案的赵县令认为证据不足,直接判了对方诬陷。

  将对方证人“打入大牢”。

  从陈浪被抓,到被师爷马文宗送出来,已经是五天之后。

  陈浪虽然没有受一丝皮肉之苦,但却憋了一肚子恶气。

  在牢中,他费了一番周折,通过狱卒秘密找来了沈建,写了封信,让他送出去给祝小雪。

  只希望祝小雪能掌握先机。

  而祝小雪也没让陈浪失望。

  在“对簿公堂”的前两天,蒋敬被抓了,关进了府衙的大牢里。

  那些背后对付陈浪的势力立马被削弱了一大半。

  这一局,陈浪再次完胜。

  这一回合中,祝小雪的举动可谓神来之笔,倒是让陈浪眼前一亮。

  这小丫头不错嘛,有点手段,把蒋敬这个老狐狸都给唬住了。

  看来是强将手下无弱兵那。

  黄仲先坐在自家房间里,浑身冰凉。

  他发现他用尽了所有办法,还是拿陈浪没辙。

  儿子的大仇,更是遥遥无期。

  每念及此处,他的心都在滴血。

  黄仲先以手扶额,靠在椅背上,胸口剧烈起伏,呼吸都困难了几分。

  仿佛下一秒就要跳起来跟人拼命一般。

  就在这时,一个下人来报,蒋家二公子蒋灼前来拜访。

  黄仲先强打精神,道:“让他进来!”

  蒋灼一进门,便跪地拜了下去:“黄世叔,你要为我父主持公道啊。”

  黄仲先皱了皱眉,道:“先起来,先起来,蒋贤侄,有话慢慢说。”

  蒋灼闻言站了起来,悲愤道:“祝家竟敢陷害家父,此仇不共戴天!”

  黄仲先道:“此事我已知晓,这不过是祝家的拖延手段,过几天,你父亲自然会被无罪释放。”

  蒋灼不甘道:“可是,难道就这么算了?”

  一家人烂泥扶不上墙。

  黄仲先的耐心已所剩无几。

  如果不是你父贪那点小便宜,因小失大,这一局谁胜谁负,犹未可知。

  他瞥了蒋灼一眼,道:“蒋贤侄有什么打算?”

  蒋灼悲愤道:“小侄要去祝家讨个公道!”

  黄仲先道:“最可恨的是陈浪,最棘手的也是陈浪,你去那祝家有什么用?”

  蒋灼眼珠转了转,道:“世叔说的有理,是小侄糊涂了。”

  黄仲先感觉很疲惫,摆了摆手,道:“蒋贤侄,你先下去吧,我有事会派人去找你!”

  “是!”蒋灼一抱拳,“那小侄先告退了!”

  蒋灼转身退了下去。

  黄仲先独自在屋中,身体靠回椅背,手掌再次扶上了额头。

  他已经开始后悔了,后悔招惹上陈浪这么个人。

  陈浪这个突然冒出来的外来户对官府的影响远超黄家的想象。

  不光仁和县衙早已被陈浪收买,此人还直接影响到了浙江巡抚喻思恂。

  整个黄家这才意识到,陈浪这潭水,深不可测。

  陈浪刚从县衙出来,便有人把两封信送给了他。

  拆开一看,原来都是临安的苏冲写来的。

  字体娟秀,文辞通顺。

  没想到这小子还挺内秀的,看来自己当初没有看错。

  陈浪把两封信都看了一遍。

  第一封是让陈浪警惕有人要告他贪墨战利品,让他及时想办法应对。

  因为楼台村有村民密告苏冲,“官府”的人员暗中前来调查缴获的银两的事情,看起来,来者不善。

  苏冲亲自秘密去了趟楼台村,费了一番功夫,把这个事情的来龙去脉查了清清楚楚,并从村民中揪出了好几个内奸。

  只可惜仍旧有几个漏网之鱼。

  第二封是让陈浪放心,他已经安排了几个忠心耿耿的村民前来为陈浪“作证”。

  只是这两封信都因为山中大雪的阻隔,耽误了好几天。

  第一封信还没到,陈浪就被关了进去。

  看来敌人的速度也不慢。

  第二封信中还附带简述了一下这半个月来的“剿匪”情况。

  以苏家屯为中心,百里范围内的土匪已经被一扫而空。

  又捣毁了几处极为隐蔽的土匪窝点。

  共消灭匪兵两百余人,俘虏五十余人。

  他的乡勇队也扩大到了五百人。

  另外,临安守备张峥还邀请过他协同作战,对付农民军。

  苏冲就这件事,向陈浪发出请示。

  不错,这小子,能文能武,没辜负我那两万两银子,陈浪心中大悦,觉得自己又收获了一员干将。

  连日来在监牢中的闷气也被一扫而空了。

  随后,立刻给苏冲回了一封信。

  大致是让苏冲继续“剿匪”,如果周边无匪,可适当扩大范围。

  至于张峥的邀请,则是谨慎量力而行。

  无论如何,必须保持自己乡勇团的“独立性”。

  寒冬腊月,杭州城飘起了鹅毛大雪。

  一个时辰的功夫,大地就全白了。

  陈浪悄悄带来了温度计,一看度数,居然是零下十一度。

  要知道这可是杭州啊,很靠南的地方了。

  杭州在原时空即便是冬天,也很少低于零度的。

  果然是小冰河时期,粮食减产是必然的了。

  老百姓的日子,更不好过了,农民起义更多了。

  连北方少数民族的牧场都会受影响,这些凶残的“野蛮人”更是要南下了。

  这就是大明的气数。

  也是崇祯皇帝的天命。

  时间过的飞快,来到大明时空混日子已经三个月了。

  当初人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凶宅沈宅彻底大变了样。

  变成了窗明几净,轩昂壮丽的集贤书苑。

  此时漫天大雪中,集贤书苑内外张灯结彩,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陈浪收容了上百个奴仆,又雇佣了十多个当地的丫鬟小厮,这些人都是他精挑细选的。

  并经过了藏在暗处的摄像头的“筛选”。

  陈浪用着既放心又得心应手。

  不过贴身照顾陈浪的,还是只有李莹一个。

  一方面是因为李莹这小丫头既勤快又聪明,时不时还会卖萌耍乖。

  关键是人长的比其他的都要好看许多。

  这就没办法了,颜值在任何时代,任何地域,都是“硬通货”。

  另一方面秋爽斋的秘密,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所以,李莹作为最初到来的,就有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再说,陈浪是现代时空过来的人,并不喜欢一大堆人来“照顾”他。

  所以,贴身的人,始终只有李莹一个人。

  往后,他也不打算增加。

  就是这些人,让原来死气沉沉的大宅院变的鲜活了起来。

  临河的石板路和集贤码头都被重新整修过。

  河边石板路上行走的村民越来越多,人们似乎早忘记了当初的那个沈家凶宅。

  集贤码头上来往的船只络绎不绝。

  热闹程度甚至超过了几里外的崇贤镇码头。

  只要有人,就有了人气,人才是改变一切关键。

  马上就要过年了,这将是陈浪第一次在异时空过年。

  这感觉太新奇了。

  这天,陈浪的府上迎来了两个特殊的客人。

  集贤码头上来了一艘漂亮的画舫。

  那画舫停下后,船上下来十多个人,并带来了一大堆各式各样的礼物。

  其中还有几大箱银锭。

  为首的两人是两个女子。

  一高一矮。

  高的身高达到了一米六五,在古代女子中,算是颇为高挑的了。

  一袭红妆,亭亭玉立于白雪中,风姿绰约,卓然出尘。

  矮的有一米六,年龄也小了两三岁。

  虽不及旁边女子,也颇有动人之处。

  这两人就是祝雨真和祝小雪。

  两个女子都是华丽的冬装打扮,站在白雪中,简直如画一般。

  祝雨真虽仍旧带着面纱,但那一双大眼睛流露出的气质仍旧摄人心魄。

  早有人报知陈浪。

  陈浪忙迎了出来,看到这两位大美女后,意外道:“哎呀,怎么是你们二位大美女,真是稀客稀客,敝宅蓬荜生辉那,来,来,快请,快请”

  一瞥眼见到二位美女身后放了一堆礼物,便又道:“二位来就来了,还带东西干嘛”

  “陈浪,谢谢你!”

  祝雨真打断了他的话,神色颇为黯然的样子。

  陈浪感觉祝雨真不太对劲,便收了笑容,认真道:“祝姑娘,你这是怎么了?”

  “陈浪,你真是啰嗦!”

  祝小雪在旁边又噘起了小嘴。

  这表情好熟悉啊。

  陈浪心道,好久没看到过了。

  “真的谢谢你,陈浪!”

  祝雨真语气柔和且认真,和陈浪的“热情”的画风仿佛格格不入。

  陈浪上下打量了下祝雨真,发现其面色有些苍白,目光也没有精神。

  受伤了,还是生病了?

  “谢谢你的,那个,防刺背心救了我,还有好几个姐妹的命。”

  祝雨真话语虚弱,但说的极为诚恳。

  和她平时犀利而又雷厉风行的画风简直判若两人。

  陈浪这才恍然大悟道:“原来真的受伤了啊,快到屋里坐吧,外面太冷。”

  祝雨真微笑着点了点头,迈步往陈浪的集贤书苑的大门而去。

  这一笑的风情,让陈浪有些恍惚,此女的颜值和气质有些逆天。

  即便带着面纱也掩盖不住。

  有些不像是真人。

  此刻他有种来到玄幻世界的错觉。

  集贤书苑自翻修以来,迎来了一位最不一般的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