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3章 太湖一号农场
作者:搬砖行者      更新:2022-11-24 12:41      字数:3070
  杭州城内繁华依旧,让人浑然忘却了国家正值危难之中。

  近几日施粥的工作终于稍显安静了些。

  陈浪便打算进杭州城内转转,寻找新的商机。

  带了一个本地的镖师周安,从施粥棚出来,约么一里多路,进了钱塘城门,便是杭州城了。

  城内街道不论宽窄大多都铺设有砖块或条石,两边是绵延不绝的古建筑,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古镇之中。

  只是那熙熙攘攘的人流,此起彼伏的叫卖声,赋予了这些街道真正的灵魂。

  人们神情大都轻松欢快,生意也都做的和气自然。

  即便是街头游玩或做买卖的妇女数量也不在少数,江南一带民风开放,可见一斑。

  陈浪看了一阵,时时点头称赞。

  周安道:“不远处就有个大市场,东家要不要去看看?”

  陈浪道:“去,你带路吧!”

  在周安的带领下,转过了两条街,便来到了这个大市场门前。

  一座高大威武的牌坊上书写着四个大字:吴山花市。

  “走,进去看看!”

  陈浪来了精神,当先往市场内走去。

  这个市场比前面的那些街道还要热闹的多。

  街面全部用上好的条石铺就,两边的建筑更加高大整齐。

  商铺琳琅满目,丝绸,扇子,糕点,小吃,手工艺品,日常用品,小型书店,应有尽有。

  让陈浪眼前一亮的是,在这些商铺中,居然还有一家专营洋货的。

  这家铺子非常大,连续四间,比周边的铺子都要大两三倍,店里挤满了客人。

  铺子里西洋镜,钟表,玻璃瓶罐,玛瑙制品,西式椅子凳子等,品类非常丰富。

  铺子前也有相当多的人驻足浏览,生意非常火爆。

  只是那西洋镜,钟表,玻璃等,做工粗糙,远不如现代时空的工艺精美。

  尤其是那玻璃制品,颜色灰暗,杂质又多,实在有些不入眼。

  如此,陈浪就放心了,这个世界,没有人能和他竞争。

  明代后期虽然已经放开海禁,但走私已经形成规模和体系,朝廷无力管辖,这些洋货八成都是走私来的。

  说到海外走私,现在全被郑芝龙垄断。

  大明海外的生意基本都被郑家包了,而且几乎不交税。

  用富可敌国来形容郑家一点也不为过。

  逛完这条街,再没有新的发现,陈浪便吩咐回粥棚了。

  回到粥棚后,刚好吴越也在,陈浪便把吴越叫到一边,给了他一个秘密任务,查出吴山花市那家洋货店的进货渠道和店主的情况。

  吴越拍了拍胸脯道:“包在我身上。”

  陈浪道:“越快越好!”

  下午,一个陌生人说要求见陈浪。

  镖师带过来后,才知道,原来是林思源的一个家仆,专程来给陈浪送信来的。

  陈浪拆开信一看,是林赞画给他推荐了一处开荒的地方,湖州吴兴以西的一处低洼湖泊。

  这处湖泊紧靠太湖边,由于水位时高时低,常有涝灾,虽然土地肥沃却没法种庄稼,实在是可惜。

  此处原先也有缙绅大户试图开荒但都没有成功,差不多都是因为无法解决水患问题。

  这处沼泽地超过五公里长宽,如果开荒成功,足够容纳一万人。

  不过林赞画也提醒陈浪,太湖上最近两年有水匪出没,需要当心。

  陈浪想了想,总体来说利大于弊,此地完全可以纳入考虑的范围。

  再说,就大明当下这个年景,哪里能有平静?

  不是水匪就是土匪,不是土匪就是起义军,要不就是无良官兵,普天之下已无一片净土。

  陈浪赏了林赞画家仆一两银子,打发他去了后,便决定去吴兴现场考察一番。

  第二日一大早,陈浪带了两个镖师,乘了船沿运河北上,往太湖北岸的吴兴而去。

  船走了一个时辰才到吴兴,沿支流往西进入了那片湖泊。

  湖面宽广,约有一二里宽度,东岸是一个非常繁华的镇子,据说是个了不起的镇子,出过很多文化名人,不过陈浪暂时没有时间去游览。

  湖西岸是一望无际的沼泽地,几里外都没有人家。

  往北就是太湖了。

  陈浪来了兴致,便让船家往太湖中一观。

  船行入太湖后,顿觉视野一片开阔,此时风浪较大,如同在大海上一般。

  好个浩瀚的太湖啊。

  据说此地是三省的交汇之处,水道交通连接南北,还是个兵家要地。南宋时岳飞就在此地与金兀术大战过。

  清凉的湖风吹来,陈浪心中激荡,豪情顿生。

  看来此处是大有作为之地,要感谢林赞画的助攻。

  在太湖边下了船,陈浪开始了步行考察。

  镖师给他预备了马匹,刚好陈浪骑术也是练过的,入乡随俗,便与几个镖师一道,骑马而行。

  整整走了两个时辰,才沿着这片沼泽地转了一圈。

  除了太湖外,周边还有七条大小河流注入,如果要改善水灾的话,除了要在太湖边筑起一道丈来高的堤坝外,七条河流也得修建上防水的大闸。

  总体来说,工程量相当大。

  怪不得当地的官府和缙绅大户视此地为鸡肋。

  官府不愿组织百姓在此地开荒还有另外一个原因,湖州自古富庶,经商发家的人多如牛毛,再加上周边肥沃的良田并不十分稀缺,所以也就没到非得开荒不可的分上。

  陈浪心里盘算着,堤坝只能全靠人力,不可能用大型机械。

  这些东西如果被搬过来,别的不说,司机就是个问题,难道要从原时空带司机来,陈浪目前可没有这个打算。

  穿越的秘密他只打算独享。

  其次就是那些水闸,那七条河道都不算窄,水闸的修建是不小的工程。

  不过他脑子里很快闪过另外一宗穿越神器:水泥。

  如果能有水泥可用的话,建闸的成本可就低的多了。

  水泥还有另外一个作用,修筑城墙,或者小型防御城堡,用以对抗可能出现的土匪或水匪,再合适不过。

  陈浪在心里大致做了预算,觉得自己能扛的下来,便当即拍板,干。

  并给这片区域取了个名字:太湖一号农场。

  随后,他又给从人下了个奇怪的命令,在附近打听砖窑之类的设施。

  接到任务的镖师不明所以,但想来东家是要烧砖建水闸吧。

  回到集贤书院后,陈浪就发布了新的命令,将钱塘门外的流民,往吴兴搬迁。

  由吴越和苏方正协同负责。

  吴越负责流民的运送和安置,苏方正负责流民的疏散。

  苏方正虽然是镇远镖局的二当家,名义上归吴镖头管,但实际已经是归陈浪直属领导了。

  陈浪此举也别有用意,那就是让老万通镖行的人马不能太过抱团。

  如果这些人以后铁板一块的对付自己,那就不好办了。

  随后,陈浪专门拜访了吕家,请他们联络几个可靠的商家合作,分别负责车辆,船只,帐篷,锅灶,衣物等的供应。

  吕家也是欣然答应,依靠自家在本地的人脉,很快便给陈浪找到了几家靠谱的合作商。

  往后的几天,钱塘门外流民的数量终于开始慢慢减少了。

  陈浪手里的银子却是哗哗哗的往外流,按李莹给他的单子,第一天订购各种物资就花了五千两,往后每天还有好几百两的支出。

  这么算的话,管理五千流民,陈浪的财政绰绰有余,要是上升到一万人的话,肯定会吃紧。

  于是陈浪又拜访了一次吕茂源,拓展了一项新业务,玻璃杯。

  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最终的定价大致为,从五钱到二两不等。

  这价格比陈浪想象中的要低,不过他也没太计较,毕竟这只是最次的那种货色,拿出来试试水而已。

  订货数量嘛,吕茂源拍胸脯说,有多少收多少。

  吕茂源见又有了发财的门路,当然乐的合不拢嘴。

  陈浪每日又多增了一项五百两银子的收入。

  本来还可以更多,不过陈浪仍旧克制着,银子够用就行,多了用不掉反而是麻烦。

  只不过陈浪这个人在他眼中又蒙上了一层迷雾。

  按陈浪自己的说法,是个杂学家,甚至是发明家,这些商品都是他自己发明并生产出来的。

  吕茂源见多识广,对陈浪的说辞将信将疑。

  更让人疑惑的是,即便是掌握了技术,但这些玻璃杯子是在哪里铸造出来的?

  难道是陈浪老家泸州,但也没见他什么时候运来的呀?

  最后一想,陈浪改造沈宅和建造酒坊的时候,有大量的物资通过船只运进,怕是里面就藏有运玻璃杯和折扇吧。

  毕竟这些东西都极其金贵,陈老板谨慎一些,也是应该的。

  最后吕茂源只得放弃琢磨这些事情,他害怕引起陈浪的警觉和反感,毕竟这是棵大摇钱树,可千万不能弄丢了。

  陈浪手下的人也迷惑了,没见东家搬运过玻璃杯子啊,这些杯子就像从天而降的一般。

  于是有些流言便传了开来,说是陈浪会道家的一些神通,如搬运术等,传的神乎其神。

  陈浪从李莹那里得知了这些传言,大为皱眉,在心里暗骂了两个字卧槽。

  不过又一想,无所谓,反正又没有公安机关来查自己搞封建迷信,你们猜就猜去吧,保持点神秘感,也有助于增加自己的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