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招募吏员
作者:贰蛋      更新:2022-11-24 01:49      字数:2090
  “种蔬果、办作坊!”

  吕方道。

  周芳微愣,“种蔬果”

  其实宁远县的本土水果并不多,不过是橘子、柚子、山梨、桃子、毛栗子、柿子、葡萄等这些常见的而已。

  而且其中味道能够算得上好的也就仅仅橘子。

  吕方却不解释,只是点头。

  虽然现在自己的蔬果实验基地还没有收成,也不确定到时候收成到底如何。但现在多买些土地也无妨。

  种植这种事情他不打算自己经手,但自己从系统崇拜值商城抽到的种子以后肯定越来越多,就吕梁那五百亩地,做种植实验基地都未必会够。

  他真正要做的是“种子生意”。

  等什么时候自己成为“种子大王”,那大渝朝就再也离不开自己了。

  “我去拿地谱来。”

  周芳见吕方不解释,也不再问,匆匆向外走去。

  邹益则是又问吕方道:“你打算开什么作坊”

  “等以后邹县令你自然就知道了。”

  吕方却还是卖起了关子。

  邹益苦笑,无可奈何。

  等周芳拿过来地谱,吕方在上面又选了两块地方。

  其中一块是和吕梁的地相连的,是良田。不过面子不大,就两百亩不到。

  还有块则是荒地,在城西,有足足上千亩。

  经过商量,邹益和周芳在职权内给了吕方最优惠的价格。

  良田每亩二十八两。

  荒地还是每亩四两。

  这么两块地方买下来,也就不到一万两银子而已。

  只等周芳叫人去丈量过具体尺寸,吕方再交过钱,这两块地就将是属于吕方私人的。

  而从县衙离开,吕方又带着竹儿、江子墨去了新清溪坊。

  在这里找到贺志高。

  直接交给贺志高一沓图纸。

  图纸有三份。

  一份是干货加工厂。

  一份辣食品加工厂。

  还有一份,则是制药厂。

  这是他打算在宁远县新开的三个产业。

  其实吕方还有过弄个建筑公司的想法,只是这年代地广人稀,城市集中度低,是以倒也不是非弄不可。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他从没有想过将生意涉及到大渝的每个行业。不过是想在那些至关重要的行业占据足够地位容易。

  民生行业。

  前世是吃穿住行,而这个年代,最重要的当然是吃。

  只要在“吃”这个行业占据足够分量,吕方想着,就算是以后自己能见到大渝荒地梁翰民,他也得对自己客客气气的。

  真要等到哪天,大渝有自己,就能民生富足。没有自己,生产力就会大幅后退,吕方觉得自己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但这两份图纸是让贺志高有些为难的。

  大致看过吕方在图纸上的规划,他不禁苦笑,“少爷,这怕是需要不少人啊,急么”

  现在王老更那帮人还在加工加点建设酒坊。

  吕方道:“倒也不是特别着急。”

  现在他连葵花子、南瓜种子都没有抽到,而且辣椒什么的也还没有收成,这么做不过是未雨绸缪而已。

  再就是在科举结束之前,自己也没法全心投入到生意里面。

  想想又说:“不过最好在半年内能够弄好。”

  “好。”

  这让贺志高重重松口气。

  半年,那就不用那么着急了。

  看这图纸上面的建筑,都简单得很。

  在新清溪坊内并未多带,吕方又带着竹儿、江子墨离开。

  去了趟三味书斋,再出来时,江子墨的手里捧着块大概半米长的木牌匾。

  上面写着四个大字,“招募吏员。”

  下面还写着两行小字。

  然后就往宁远县中心大街去了。

  这在宁远县绝对是新鲜事。

  以前县衙招募吏员,哪里需要到大街上来

  县衙里就那么些吏员、杂役的位置,偶尔有空缺的位置,那就必然就无数人蜂拥而上,为此抢破脑袋。

  于是乎,当江子墨在中心大街将牌匾举起来后,还不曾吆喝,就有许多人围了过来。

  “吕公子。”

  “吕少爷。”

  其中还有不少认识吕方的,都是笑着和吕方打招呼。

  现在的吕方在宁远县差不多算是家喻户晓了。

  有他在,这本来新奇的事情,也就很有信服力了。

  只看到那两行小字,有不少人就暗道可惜,打起了退堂鼓。

  第一条,是须得到潭州节度使衙门任职。

  第二条,则是必须有童生的功名。

  吕梁怎么说也是个招讨使,若是手底下的干办员连大字都不识,那难免会招人笑话。

  至于江子墨……他是个例外。

  但围过来的人还是越来越多。

  这般事情,有人离去后便连忙去告诉自己相识的读书人。

  整个宁远县,童生还是有那么数百号人的。

  渐渐的,围在周围的都是读书识字的人了。不过大多年纪不小,最小的看着也超过三十。

  大概是那些年纪尚轻的,对于自己的科举之路还抱有很大期望。

  吕方现场做起了“面试官”。

  不过才六个名额而已,很快就招满了。

  一个书写机要文字,一个干办员,四个随军干办员。

  其中应聘到书写机要文字的,还是张熟面孔。就是之前吕方摆诗擂时认识的那个穷苦读书人欧鸿胜。

  对于欧鸿胜的到来,吕方是有些意外的。

  因为欧鸿胜是个秀才,而且才是二十四岁的年纪。这个年纪,完全可以再在科举上面搏一搏的。

  若是能中个举人,便能立刻光宗耀祖。

  在宁远县的穷苦读书人里边,欧鸿胜算是个代表人物了。

  “你去做吏员,不担心会影响科举”

  吕方问道。

  欧鸿胜苦笑拱手,“家里已经负担不起我的学业了,还请吕公子成全。我……想边做吏员边读书。”

  原来并没有打算放弃科举。

  其实,真要说起来,这样欧鸿胜并不算是个合适的人选。

  毕竟他要是中了举人,就不可能继续在吕梁的下面再做吏员。

  但这家伙怎么说也是个秀才,而且看起来也着实是没有什么出路了。

  于是吕方还是决定留下他。

  欧鸿胜真要高中,到时候再让吕梁招个吏员就是。而且,这未免也不算是份香火情。

  至于另外五人,则都是识字的童生。

  吕方特别挑选了年纪在三十到三十五岁之间的。而且谈吐从容,性格圆滑些的。

  做吏员,最重要的是会察言观色。

  而这个年纪的人,也往往都家庭稳定。到潭州去任职,不会有什么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