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通知书!
作者:妙鱼      更新:2023-01-23 10:35      字数:3514
  143章

  分数下来后,又等了半个多月,在一月底的时候,几个人才等到了录取通知书。

  从定下恢复高考,到举行考试,到阅卷出分,再各院校录取,时间都太紧了。

  录取信息先是在广播电台和报纸上集中公布的,这样个人可以查询到自己是被哪所院校录取了。之后录取通知书才会陆续邮寄到个人手中。

  苏禾禾和苏立东毫无悬念地被燕城大学录取,朱巧玲考上了燕城师范大学。

  刘少睿是和燕大不分伯仲的夏华大学,叶前进是燕城航天大学,耿大江是燕北交通大学。

  填报自愿时,见苏禾禾只报燕城的大学,三个少年执拗地非要跟禾禾姐共进退,也清一色全填的燕城院校。

  如今还真争气,全上了名校。这样的结果在汝城军区大院都轰动了。而三个少年的领路人苏禾禾,再一次在汝城军区书写了她的传奇。

  只是帮她跑个腿儿再看看小孩儿,就能得到这么大的回报。金光闪闪的前程已铺就,这样的好事儿怎么就错过了呢!

  而以为注定要落榜的苏立辉,却黑马出圈,被北方电力专科学院录取。这所学校虽然在很偏远的燕城郊区山脚下,可它也是燕城不是?

  苏立辉自己都懵了,丁月英搂着他又哭又笑,最后竟来了句,“肯定是沾了你二姐的福运了。”

  没想到苏芳芳和苏立辉双双狠命点头,再信不过的样子。

  事后听到嫂子朱巧玲笑着跟她学时,苏禾禾满头都是问号,她啥时候成了锦鲤了?

  令她更没想到的是,朱巧玲竟也跟她讲。说外头都传,只要和苏禾禾关系好走得近的人,都是好运当头。这次苏家和刘少睿几个全员考上大学,更让这种说法站得住脚了。机床厂里和汝城军区大院里的人都深信不疑。

  最叫人无语的是,为了能沾上苏禾禾的无敌福运,厂里好多家有适龄闺女的都找来想说给苏立辉。这些姑娘可都是遥不可及,之前苏立辉够都够不着的姑娘。丁月英开始还真动心想松口来着。

  是苏立东一句,“学校里找志同道合的姑娘多好,急什么。”

  这才让丁月英冷静下来。

  就是这么神奇,两个学习小组,七人小分队,竟全员都考进了首都燕城。

  曹大姨和叶耿两家都不用说,三个小子都等着苏禾禾接着管呢。苏立辉继续听大哥就成了。家长们再没什么可担心了,决定开学时送都不必送了,苏立东带队一起出发就好了。

  都有学上了,那苏立东和朱巧玲的工作可以卖掉了。

  郭兰香开始听说女儿考上的是师范,觉着出来当老师还不如留着工业办的工作呢。

  还是女婿苏立东告诉她,朱巧玲师范中文系毕业后,就业方向会很广阔。无论怎么选都不会比工业办现在的工作差,只会更好。

  回头自家丈夫也是这么说,郭兰香才真正认识到,大学生是多么金贵。特别是这样停考十年后的第一批大学生,更是各行各业都要抢的香馍馍。女儿这里只要再生胎男孩儿,她是彻底不用操心了。

  所以之后再接到二儿子和二儿媳打来电话,两人跟她不住陪礼说好话,郭兰香就心软了。

  她也是想女儿女婿夫妻俩都考到了燕城,刚好二儿子夫妻就在那里。想着一家子骨肉,女儿这次给了工作,往后二儿媳总要感念一二。这几年在燕城住着,兄妹间刚好可以走动起来,也算互相有个照应。

  所以在朱巧玲回娘家时,跟她又提了这事儿。

  二哥家的四百块钱,早在接了电话后的第二天苏立东就寄了回去。这事儿让朱巧玲在苏立东面前有些抬不起头来。还是苏立东一直宽慰她,她才少少下去的。

  现在听郭兰香还提这茬事儿,软包子也来了脾气。

  “妈,工作我已经卖了一千八百块,钱我都存起来了。我和立东都要上四年大学,虽然有补助,可我们准备稳定下来就接葡萄过去的。到时还要租房,那点钱根本不够。

  我和立东卖工作的钱刚好用来补贴过日子。工作我要是给二嫂拿去了,到时我日子过不下去了,借钱到她那里,妈你说她会给我吗?”

  郭兰香半天接不上话,最后勉强说道,“一家人不是这么算的,你结婚他们不是也补贴你了吗?咋?去燕城你还不准备见你二哥呀?再一个,上学哪能带着孩子,把葡萄送到家里来妈给你看着,你还是抓紧再要一个才行。”

  “妈,葡萄的事立东很坚持,我也不舍得,你还是别管了。怕你难过没跟你说,二哥的礼钱四百立东早都寄回去了,怎么我二哥没跟你说吗?”

  郭兰香才知道,可她还是不信二儿子能这样行事,“是不是寄到你二嫂那里,她没跟你二哥说啊?”

  “我没有二嫂的地址,让立东寄的是二哥那里。”

  郭兰香难过后,再没脸给二儿子说话。

  她之后越想越难过,又给大儿子去了电话。听到老二夫妻做的这些事,朱家老大真出离愤怒了。告诉郭兰香以后全当没生过这个儿子就行了。他和朱巧玲都不会再跟他来往了。

  对比苏家有继母和一双继子女,郭兰香还觉着自己家简简单单的,子女也都算出息,女婿是少许高攀自家的。

  可现在看到苏家一家子,亲的后的齐齐整整地拧成一股绳,劲儿都往一处使。钱财上更是互不惦记,都能守着自己的本分。从女儿嫁进苏家,就没有过这些糟烂事儿。跟人一比,自家就丢人了。

  郭兰香只能感概,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啊!苏家的念好了,自家的却念不下去了。

  ——

  考上了大学,都可以好好过个年啦。

  今年过年对钟家意义重大。时隔六年之久,钟家这次终于有机会齐聚一堂,三房要一起在燕城迎新年了。

  三房两代人全在部队里,就是大房最小的儿子从事科研工作,那人家也是穿军装的。所以真正的全员到齐是不可能的。

  只是三房的长辈们这次能一起聚首燕城太难得了,子女们能申请到探亲假的都递了申请,家族里大多数人都能赶来,这就是钟家的大团圆了。

  进入二月开始,钟家大房二房的兄弟姐妹们就要陆续从全国各地奔赴燕城了。

  好在大房二房在燕城都有老宅,有大伯在,肯定都要在大房过年。

  这让苏禾禾松了口长气。要是都来三房公婆家过年,她就是再不想担事儿,也不好看着安华忙得团团转,自家一点手都不沾。

  这下好了,安华因为身体不好,又是最小的,家族里办大事,上面两个大的也少劳动她。

  而做为安华的儿媳,苏禾禾躲在安华身后,也不准备多掺合。

  家族里她只认得在燕城的钟澈从敏丽夫妻,和调来一年多的大房堂姐钟娴一家见过一面。

  钟家人分散在天南海北的各部队,互相之间想见一面很难。近几年加入家族的,彼此也都没见过,不独苏禾禾这样。

  所以这次也算是钟家的认亲大会。

  和苏禾禾这里被安华护着躲清闲不同,从敏丽那里早都接到了她婆婆的远程指示,从一月开始就忙得团团转。

  让从敏丽提前把二房的房子里外打扫一新,这个苏禾禾能理解。毕竟二房就从敏丽夫妻在这里,交给她来干还说得通。

  可为什么人大房的长女钟娴同在燕城,人大伯母也没要求,二伯母就在那里说什么外嫁的女儿不好管这些,非让从敏丽把大房的房子也照着自家的样子打扫出来。

  苏禾禾听安华说完这些后,没忍住,指着自己脑壳说道,“妈,二伯母是不是这里进水了?”

  婆媳俩现在啥话都可以直说,走在外面,常让人误会是亲母女。这是安华最近最自得的事。

  “唉,谁说不是呢,等你二伯母来了你躲远点儿。她啊,谁家的事都想管一管,最想的就是把你大伯母比下去。就是可怜了敏丽。”

  也是不能念叨。

  第二天,难得的礼拜天,钟湛从调来燕城后,第一次休息。

  懒觉都没得睡,大早上就被从敏丽和钟澈夫妻的造访给打乱了计划。

  堂兄弟间打小的感情,钟澈比钟湛大两岁,比大房最小的钟泯大一岁,三个人年龄相近,小时候玩得比较多。

  不过论最相得投机,钟湛却是和大房的钟池最好。两人虽然差了四岁,过了小学后,两兄弟间比谁都要好。

  长大后,钟湛钟池两人在部队的发展也是兄弟间最好的。

  夫妻俩是带着最小的儿子来的,是那年参加钟湛婚礼后回去查出来的,和小豆子同岁,生日也是前后脚,只比小豆子大了一个多月。

  钟澈的想法很美好,想延续下一代的兄弟情。

  把一家三口迎进屋子。来了小客人,虽然不忍心,苏禾禾还是上楼去小豆子房间喊他起床。

  等母子俩拉着手下来时,客厅里,钟澈家老三嘴里吃着点心,正一件一件地从玩具箱里往外拿小豆子的心头好呢。

  楼梯上小豆子眉毛已经皱了起来。

  他不是小气的小孩儿,若只是想玩他的玩具,他会大方提供的。

  可现在明显不是,那个小孩子拿着玩具左拉右扯地,一点都不爱惜,这就不能忍了。

  “妈妈,你说过我的东西我做主是吧?你和爸爸都没有发言权和处置权对吗?”小豆子先跟苏禾禾确认着。

  “是的。属于你的东西,爸爸妈妈没权力没理由干涉。所以放心去做吧。”苏禾禾知道儿子为什么这样问,也同样很支持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