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第88章
作者:三两笙      更新:2022-12-14 17:04      字数:3751
  “你能帮我约见一下那位季嬷嬷吗?”

  尽管沈若俞并不知道王意为什么要见季嬷嬷,但还是替她带了话。

  约见的地点就在成衣店附近的茶楼,王意专门找了一个雅间,好无人打扰。

  季嬷嬷应邀前来,进门前心里其实已经有了些许猜测,甚至已经做好了被质问的准备。

  只是当季嬷嬷进入雅间时,王意取下颈子上戴了十几年的小金锁,放到了桌上。

  “姑娘?”

  季嬷嬷看了眼小金锁,而后抬头看向王意。

  王意抿着唇,眼神中带着些许愠怒,“你以为撮合了我跟沈六少爷的婚事,就能弥补你当年扔下我们姐妹的事,那就打错了算盘,我们平头百姓,配不上沈家,也不想高攀,嬷嬷还是免了这份心吧。”

  季嬷嬷先是一愣,下一秒回过神来才知道王意是误会了。

  “姑娘,当年是奴婢做的主,狠心丢下了两位姑娘,夫人她不忍心,可奴婢是看着夫人长大的,不忍心夫人因为两位姑娘,而毁了前程性命,姑娘要怪就怪奴婢私自做主,与夫人无关,与六少爷更是毫无干系。”

  季嬷嬷把小金锁仔细收起,捧到王意跟前,“这些年,夫人从来没忘记过两位姑娘,只是京城离梓州隔着数千里,山高路远,夫人即便有心也无能为力,前年沈家出了事,要搬离京城,夫人费尽心思才说动老爷举家搬来了梓州,这当中有大半的心思都是为了两位姑娘啊。”

  这些话,季嬷嬷都不敢高声,怕?????隔墙有耳,至于其中细节,就更不能在外说了。

  “六少爷他是真心喜欢姑娘,所以才会让夫人帮忙提亲,还望姑娘千万不要误会了六少爷。”

  季嬷嬷人老成精,自然知道那些话有利,三言两语间,就让王意态度软化了许多。

  虽然季嬷嬷话没说全,但她所说出来的事,也的的确确是真的,只是当中略有缩减而已。

  季嬷嬷见王意不似一开始那么生气,便试探着请她进府做客。

  “夫人对两位姑娘日思夜想,这几年身体都差了许多,有些事做奴婢的也不好说,姑娘要是心中还有什么不悦的,不如当面问问夫人。”

  “当初既然扔了我们姐妹,如今也权当我们死了便是,何必又再见呢。”

  王意瞬间冷了脸,起身扫了眼金锁,“这金锁麻烦嬷嬷帮我还回去,我如今是王家的三姑娘,我爹是王元宝,实在不好再留着别人的东西。”

  王意走的过段,季嬷嬷在后面追都没追上。

  从茶楼离开后,一连好几日,王意都没去成衣铺子。

  跟季嬷嬷见面的事,王意没有告诉家里人。

  可她这几天都在家里待着,心情又不大好,任谁都看出她有心事。

  王珍跟她是双生姐妹,又从小一起吃一起睡,家中诸人便让王珍去打探王意为什么不高兴。

  王意看到跟自己长相十分相似的妹妹,也没有瞒着,而是告诉她秦夫人和季嬷嬷的事情。

  王珍虽然吃惊,但却没有王意反应这样大。

  “姐姐到底是在生气她扔下我们姐妹,还是怕沈六少爷对姐姐的提亲,是从她人处起的头,并非发自内心。”

  王意被妹妹给问住了。

  王珍没有说话,而是等着她自己想清楚。

  对于自己的身生父母,王珍并不怨恨。

  现在的生活就很好,怨恨会让人心态失衡,她没有必要为了两个不要她们的人,而多费心神。

  初心和王元宝从王珍那得知了王意不高兴的缘由,既心疼又无奈。

  谁能想到当初狠心扔下姐妹俩的人,会在时隔十六年后,再次出现在梓州呢。

  “这几天你多陪陪你姐姐吧。”

  初心交代了王珍后,找了个时间,让媒人给秦夫人那边回话,要先见她一面。

  秦夫人那边派季嬷嬷带上车马,亲自把初心接进了府里。

  初心见到秦夫人第一眼,就知道两个孩子像谁了。

  秦夫人回到梓州后,就派人打听了初心一家,对于初心和王元宝母子俩收养四个女婴的事,也是大有好感。

  尤其初心对四个孙女的拳拳爱护,更让秦夫人觉得尊重。

  季嬷嬷把下人都清出去,秦夫人当场给初心行了一礼。

  “多谢老夫人慈悲心肠,将我那一双女儿,抚养长大。”

  初心稳稳受了她一礼,却说,“夫人的女儿我不曾见过,我家中的四个孙女,都是从小孤苦无依的弃儿,我跟她们爹辛苦把她们养育长大,不为别的,只为她们能有一技之长,不靠别人,也能在世上安身立命。”

  秦夫人也很快领会,歉然一笑,“老夫人这话我也十分赞同,沈家也算不得什么高门大户,没那么多规矩,将来俞哥儿的媳妇,不管是想做生意,还是想做些别的,沈家不会有人拦着,我们做长辈的,图的不就是孩子们将来日子能过的舒心称意吗?”

  俩人在院子里聊了有一刻钟的功夫,结束后,秦夫人还想留初心用饭,被初心给拒绝了。

  回到家后,初心就跟王意深谈了一次。

  上回相看的时候,初心就看出来王意心不在焉,又听秦夫人说了沈若俞的事情,初心就猜测王意对沈若俞有一些意思。

  若论相貌,自然是沈若俞更胜一筹,加上他有读过书,自然不是普通商户子可比的。

  “奶奶问你一件事,你仔细认真想好,若是沈六少爷不姓沈,只是普通商户家的儿子,你愿不愿意答应他的提亲?”

  王意想都没想就要回答,却被初心给拦住了。

  “不急着答复我,过两日我再问你,到时候你要还是那个答案,我就彻底你回绝了这门亲事,让沈家给沈若俞另寻亲事。”

  初心走后,王意便愣在那里。

  过后,王英也找王意谈了一次。

  对于这两个自己亲手捡回来的妹妹,王英心中不仅有身为长姐的责任,更有一份独特的偏爱。

  因此王英也希望两个妹妹能够找到真心喜欢的夫君,与之举案齐眉,携手白头。

  身为过来的王英拿当初自己跟木生的感情做例子,要不是木生够勇敢,或许俩人今生就要错过了。

  木生踏出一步后,王英也在向木生靠近,所以俩人成婚多年,感情依旧恩爱如初。

  王英劝王意放下心结,只问自己的心中愿不愿意嫁给沈若俞。

  经过姐妹的长谈,王意也是暂时压下了心中的顾虑,回复了初心自己心中真正的意愿。

  毕竟那些还未曾发生的事情,未必就一定会发生,与其庸人自扰,不如放手一试。

  就像大姐说的,过不下去还可以和离,连朝廷都支持女子和离、寡妇再嫁,她又有什么可怕的。

  初心这头刚回复了媒人,第二日沈家的聘礼便吹吹打打送上了门。

  好像沈家早早就预备好一切,只等着王家点头了。

  王意今年十六,要按照初心以往的想法,多少得把成婚的日子定到来年去。

  只是沈若俞今年十九了,秦夫人便派人跟初心通气,让俩人早些成婚,至于孩子可以晚些再要。

  毕竟秦夫人是王意的身生母亲,肯定会以王意的身体为要,不会过早让她生孩子。

  俩人的婚事就定在今年十一月,算算日子,也没几个月了。

  沈家家大业大,排场自然也要比王英和王兰姐妹俩成婚时要盛大的多。

  王意出嫁后,全家开始商议王珍的婚事了。

  王意和王珍姐妹俩同岁,又是双胞胎,本可以挨着办婚事。

  只是王珍的心仪的对象,有些让人头疼。

  王珍开炸货铺的时候,请了水生做大师傅,俩人算是合伙经营。

  原本两家以为,王珍跟水生从小一块儿长大,只是兄妹情分。

  不想这两人请悄默声的互相表明了心意,并且在王意定下婚期的时候,就跟双方长辈坦白了此事。

  如果木生没有入赘到王家,姐妹两个嫁给同一家的兄弟,也算得上是一段佳话。

  可偏偏木生入赘给了王英,要是王珍再嫁给水生,外人不会说俩人是佳偶天成,反而会私下猜测两家换亲。

  这话说出去不好听,也招人议论。

  可俩人就是铁了心要在一起,不管谁劝都不管用。

  别看水生平时乖得很,跟上头两个哥哥一比,从小就是个乖孩子。

  在这种时候,难得像了铁生和木生,一样的执拗。

  俩人的事情,双方长辈都没松口。

  一直到王意出嫁,木生出面,在刘木匠和赵氏夫妻,以及王元宝的面前说和。

  至于初心,她本就不是这个年代土生土长的人,所以也没有像刘木匠夫妻和王元宝那样的复杂想法。

  只要两个人相互喜欢,没有血缘关系,不触犯道德法律,为什么不能在一起。

  木生那一张嘴也能说,硬生生让三人改变了想法,同意了王珍和水生的婚事。

  俩人的婚事定在了次年三月,王珍出嫁后,跟水生开起夫妻店,日子虽平淡,但也有滋有味。

  女儿们接连出嫁,家中的房子就都空余不少,有时候看着,就觉得空荡荡的,好像曾经那些热闹日子,就在眼前一样。

  好在王英又再次怀了身孕,让一家子低落的情绪回升不少。

  如今家里只有王秉安和王秉莲两兄妹,要不了多久,家里就又能添一个人口了。

  花枝巷的老邻居们,只要提及这四姐妹,无不艳羡赞叹。

  四姐妹各自嫁了良人,不管多少年过去,都依旧跟刚成亲时候一样,情深意重。

  别看王元宝元一生没有子嗣,但他的四个好女儿,给他生了一堆孙辈。

  每到逢年过节的时候,王家的院子里都是最热闹的。

  十几个孙辈排着队的叫王元宝,谁看了不羡慕。

  每每这个时候,王元宝都是笑眯了一双眼睛,然后拿出厚厚的一堆红包,开始挨个发给孙辈们。

  这些孙辈们也各有各的出息,不管他们长到多大,各自的事情有多繁忙,都始终保持着每年看望王元宝几次的传统。

  小小的花枝巷,也因为这一次次的探望,增添了无数的热闹的场面。

  作者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