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地府番外
作者:黄柏山人      更新:2023-02-10 02:12      字数:7807
  安英宗驾崩后,先被引入地尊殿接受完审判后,才被送入地府中的皇帝域。

  足足等了一甲子有余,才望眼欲穿的等到继承自己皇位的儿子下来,安英宗的父皇安景帝激动到差点热泪盈眶。

  “皇儿啊,为父总算等到你了啊!”

  灵魂体是中年模样的安英宗,看着眼前这位模样早已在他记忆中淡化,因驾崩时的年仅三十出头,如今看着尚比他还要更年轻不少的爹,深感难以置信。

  “父……父皇?您怎么还在这里,没有去转世轮回吗?”

  听到儿子的疑问,安景帝可谓是满腹心酸,随即便跟他普及起这皇帝域的情况。

  “这里是皇帝域,聚集着历朝历代的皇帝,不仅有我们大安之前的祖朝、楚朝、卫朝等朝的皇帝,还有来自其它位面的皇帝,域内资源有限,我们各个位面的皇帝们需要团结合作,一起做任务,才能有机会赚取取衣食。”

  这话让安英宗大吃一惊,“赚取衣食?父皇,我们生前都是皇帝,不仅拥有大量陪葬品,还可享受后世的祭祀,怎么会缺这些?”

  安景帝面带苦笑的解释道,“皇儿还是早早放下那些奢望吧,在这皇帝域中,唯一能帮我们改善生活环境的,只有民心,才有机会获得感念我等的民心点数,可用民心点数兑换那些陪葬品与祭品。”

  说到这里,安景帝的眼睛顿时一亮,满怀期待的看着儿子。

  “皇儿初下来,能活到高寿,证明你应该是位有能之君才对,拥有的民心点数应该不少吧?”

  安英宗正待开口,两人身边就传出一道声音。

  “安英帝,来自卯三位面安朝,生于xx年,卒于xx年,在位六十三年,经地尊殿审判,安英帝在位前三十年,整顿吏治、重视兵防、改善民生,功绩显著,后三十年日渐昏庸、居功自满,至国库空虚,寅吃卯粮、负债累累,百姓民不聊生,致安朝已现亡国之兆!”

  安景帝闻言,顿时目眦欲裂,再没了看到儿子到来的欣喜,哀嚎着扑了上去。

  “我要打死你这个孽子,早知道你竟是亡我大安江山的祸首,我该早在你出生的时候,就该将你掐死,啊……我大安的江山啊,你个该遭天打雷劈的败家子!”

  等到安景学发泄片刻后,那位手持判书的地官才开口道。

  “经地尊殿审判,安英帝功过相抵,去庙宗,罚入卯三城中等区,自力更生。”

  被亲爹给揍得鼻青脸肿的安英帝还没反应过来,就见自己身上做工精致的龙袍在瞬间消失,身上只余一件料子粗糙的短打。

  虽然亲爹刚揍了他,但是在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安英帝还是下意识选择向亲爹求助。

  “父皇,这是怎么回事?”

  虽然恨儿子不争气,已经出了口恶气安景帝还是冷声为其解释道。

  “这便是你在这里的待遇,不好不坏的中等身份,得到的所有民心点,都会自动与你生前造下的孽相抵扣,想要在此存,只能靠耕地劳作或是出城冒险,来换取生存物资。”

  安英帝闻言,不禁眼前一黑,他不服气的回道。

  “这不公平,我辛苦耗费数十年精力,才重振大安的繁荣,虽在后期有些错处,但也不曾直接为民加赋,增加百姓负担,凭什么要遭受如此重罚?”

  安景帝气恨难消的点着他的额头道,“就凭你错而不自知,地尊殿的尊者可身化万千,回溯过往、感知民心民念,绝对不会错判任何人的功过,你就知道吧,好歹还给你留了一身衣服。”

  被带入被分配给自己的一处普普通通的小院子中,安英帝错愕地瞪大双眼。

  “父皇,我们就住这种院子吗?再怎么说,我们生前也是帝王,怎可被如此怠慢。”

  处境与其相仿的安景帝抬手就是一巴掌,不过安景帝会被评为中等,是因他在为帝期间的表现中等,可以正常拥有民心点。

  “能入皇帝域的人,都是帝王,有什么好稀奇的,这还是中等待遇,那些恶行累累的皇帝进来后,住的条件比这差多了,干最痛苦的活,才能勉强换取一些可抵消痛苦的衣食。”

  说完,安景帝神情凝重的看着儿子交待道。

  “……这般操作,就会出现任务画面,失去可以通过民心点换取衣食的途径,你必须靠自己的努力,去赚取衣食,这里的人不会死,却会过得生不如死,还无法解脱,一顿不吃饿得慌,三天不吃的痛苦,希望你不会有机会体会。”

  这让安英帝听得心底发慌,赶紧问道。

  “父皇,不是说,人死之后会进入轮回吗?我们为什么没被送去投胎,而是被送入这里?”

  听到这话,安景帝也只是神情无奈的摇摇头道,“我也不知道这是何原因,但是可以确定的是,除非可以集齐可兑换投胎转世所需的民心点数,我们都没有选择机会。”

  原以为他们大安何氏来了小辈后,可以让他们这些祖宗们沾沾光。

  结果却被告知,来的这位是将一手好牌打得稀烂,即将断送他们何氏江山的祸首,不仅让大安的历代皇帝都深感失望,还对其痛恨不已。

  被安景帝带去见列祖列宗的安英帝,也再次被揍得不轻。

  虽然他们现在都已没了真实的身体,但是每个人的身体素质,都与他们生前无异,挨揍后的痛感与恢复速度也是百分之百的拟真。

  在这个齐聚卯三位面所有皇帝的场合,即便是安国的开国皇帝,因其所拥有的民心点数不够多,也没资格在此占据一席之位。

  抱臂而言,冷眼看着与他隔了十代的晚辈被揍完后,安太/祖才开口道。

  “说说你的继承人的情况,老夫要知道我大安可有机会起死回生。”

  没等安英帝开口,安朝之前的宣朝高祖就迫不及待的接过话,难掩幸灾乐祸的回道。

  “何老六,你还是死了想要起死回生的这条心吧,地尊既已给出‘呈亡国之兆’的判词,足以证明你大安气数已尽,就算你这小辈的后人中,能出什么明君,也没机会力挽狂澜,因为老天不会允许。”

  这是皇帝域中的这些皇帝们,根据各家亡国时的信息,总结出的经验,但凡是‘亡国之兆’的判词一出,就算下任皇帝是个有能力的,也架不住各种天灾祸轮番上,不灭掉你誓不罢休。

  宣朝是被安朝取而代之,虽在死了几百年后,早已认识到王朝更迭乃是寻常事的事实,可是宣高祖这心里始终还是有些不甘。

  安太/祖也知道对方的心结,但他并没有与其计较的打算,而是目光凌利地看着安英帝。

  作为开国一代,安太/祖是亲自从刀山血海中杀出来的皇帝,身上不仅极具帝王威严,还有满身的血煞之气,令被盯上的安英帝感到压力极大。

  想到自己出于私心,赶在驾崩之前,将能力最出色的瑞王那一脉,都逐出京,选择将一个老实平庸的儿子定为继承人,安英帝十分心虚。

  可是面对老祖宗的询问,还不敢不答话,只能结结巴巴地回道。

  “回……回禀太/祖,是……是后世的儿子中,最……踏实稳重的一个,对了,他还为朕生了个特别聪明机灵的孙子,后世觉得,他们父子很合适。”

  想了半天,才想出‘踏实稳重’这么个形容词,它确实是个褒义词,但是这个词用在一位皇帝身上,在场诸位皇帝的神情都有些复杂。

  宣高祖更是差点失笑出声,“相比较你那踏实稳重的儿子,我更好奇,你那聪明机灵的孙子,他多大了?”

  更觉心虚的安英帝低声回道,“回禀宣高祖,孙儿他三岁。”

  听到这话,安太/祖向高坐上首几位皇帝拱手示意一下后,直接甩袖离开,他怕自己再听下去,会忍不住亲自动手将安英帝这个不肖子孙给活撕了。

  正当卯三位面的皇帝们还在私下里打赌,猜测大安的下一任皇帝,或是末代帝王,能在大安已现‘亡国之兆’的情况下,坚持几年就会下来时,十八年后,卯三位面突然出现一层若有若无的光晕。

  与此同时,在当年年底的各位面大比上,大安的十余位帝王身上都多出一道极浅的光晕。

  见此情景,皇帝域中的所有皇帝都意识一件事,这是大安出了一位圣皇,而且这位圣皇已经退位,才会出现这种圣皇本人还未驾崩,功绩却已提前结算,可泽及先祖的现象。

  感受到身体得到圣光洗礼后,安景帝欣喜万分,只是十八年来,他早已习惯有事没事就给儿子来一巴掌,所以他在条件反射般的一巴掌拍过去后,口中却夸赞道。

  “你小子总算在死前做了一件对事,选了个好继承人,不仅帮大安延续了生机,还让我们都能跟着受益,圣皇,哈哈!老祖宗,我们大安也出了一位圣皇!”

  最重要的是,这位圣皇还是他的孙子,嫡亲的孙子,哈哈!安景帝高兴到难以自持。

  这还只是他孙子退位后,结算出的功绩,等到他孙子下来后,圣皇归位,他们这些祖先还能得到更多的圣光洗礼。

  安太/祖的心情也很激动,但他表面上只是矜持的点点头,看向同样喜气洋洋的安英帝,恨其不争的训诫道。

  “比起你儿子,你这个当爹的,就蠢钝多了,不懂得见好就收的道理,你若能做到不贪恋权位,早早退位,不说圣皇,应当可以被评为上等,何至于沦落到如此境地?”

  安英帝瞬间收敛起喜色,态度恭敬得回道,“老祖宗教诲得是,后世知错了。”

  安英帝是真的知错了,历经十八年的生存挑战后,他已无比深刻地认识到自己错在哪里,若能早知自己死后会落得如此境地,他在生前怎么也不敢懈怠,更不敢做出占着皇位不挪位的举动。

  宣高祖有些不是滋味的瞥了安朝这边,“看来你们安朝,还是有几分气运的,竟能出一位真能起死回生的圣皇。”

  与此同时,在场各位面的皇帝们,看向安朝这十几位皇帝时,都难掩羡慕之色,新出的这位圣皇已然退位,就意味着他的皇帝生涯已然有了定论。

  能有机会得圣光洗礼,体质加强,意味着安朝的这些皇帝在接下来劳作,或是出域冒险时,都会轻松许多。

  原以为安朝新出的圣皇之所以退位,肯定是因健康状况不佳,要不了多久就会下来,谁知他们一等就是近三十年。

  正宁帝被接引入地府时,地府上空那仿佛亘古不变的阴暗之色,仿佛都亮堂了几分,地尊率领地府高层出现在殿前亲迎。

  自述毕生经历时,正宁帝没有隐瞒他曾在亲爹死后,搜刮亲爹陵墓与陪葬品中的金银的不孝之举,也没有隐瞒自己在位期间所取得的那些大功绩,都是由其女儿在幕后主导的真相。

  正宁帝进入皇帝域时,不仅卯三位面,各位面都派出皇帝代表前来迎接,以示对圣皇的尊重。

  地尊给出的判词直接出现在皇帝域上空,被一道庄严肃重的声音宣读出来。

  文圣宗,在位十八年,除弊政,清吏治,推行全民教育,多施惠政,顺利渡过亡国之劫,早扶圣尊上位,敕封为五品文圣皇,居正宁圣皇府。

  听到这段判词,皇帝域中的所有皇帝都十分震惊,卯三位面的圣皇刚到,就已预定了一个圣尊之位?这怎么可能?

  圣尊可是能与地尊平级的存在,所需要的功绩与民心,他们这些皇帝根本不敢想象,可是卯三位面竟然出了一位还没退位或驾崩,就已得到如此崇高的评价的圣皇?

  看到殿内安太/祖止不住高兴,笑着点头的反应,宣高祖很想酸两句,例如安朝的下位还没退位或驾崩,事情还未尘埃落定,说不定是高开低走之类的话。

  可是正待张口,他便想到正宁圣皇下来时,圣光普通照,他们这些同位面的皇帝们,也能从中得到的好处,便默默咽下了未尽之语。

  “儿臣见过父皇!”

  正宁帝现在的外貌,看上去跟安英帝驾崩前,最后见这个继承人时的模样没什么差别,可是两人的身份地位,已然出现天差地别。

  此刻见到对方态度恭敬的给自己行礼,安英帝的心情实在是相当复杂。

  正当安英帝还在满心感慨时,安景帝就已直接将儿子挤到一边,扶起由民心念力所包裹的孙子。

  “乖孙子快快请起,别理你爹,这里是皇帝域,大家都是皇帝,凭功绩定地位待遇,你身为堂堂圣皇,该他给你行礼才对,对了,还没自我介绍,乖孙儿,我可是你嫡亲的祖父,看到乖孙儿这么出息,祖父真是太欣慰了。”

  看着眼前这位年轻得过分的亲祖父,再看看已由老年返为中年模样,此刻正敢怒不敢言的亲爹,被亲祖父拉起身的正宁帝很有些无措。

  “孙儿拜见祖父,孙儿没能及时认出祖父,还请祖父恕罪。”

  看着气质温和,连眼神都透着真诚的孙子,安景帝喜得笑眯了眼。

  “没认出来很正常,都怪祖父驾崩得太早,没能管教好你爹,才使得他给你留下一个烂摊子,好在乖孙是个有大能耐的,能教大安起死回生,给我们安朝挣足了脸面,只是也辛苦你了。”

  正宁帝态度恭敬的赶紧回道,“孙儿不敢居功,孙儿不辛苦,辛苦的是我那皇儿,孙儿无能,迫使她不得不小小年龄就为朝廷谋划,扛起江山重担。”

  安景帝闻言一愣,迅速想起他儿子曾说过的话。

  安英帝则在此时很有种扬眉吐气之感,他还是颇具识人之能的,不仅为大安定下来一位圣皇级的继承人,孙子甚至拥有圣尊之资。

  来到犯三位面的议事大殿外,就见一群皇帝都等在那里迎接,与安英帝遭受的审问不同,正宁帝在此得到的是上宾待遇。

  当其他皇帝以请教的态度询问他当皇帝的经历时,正宁帝犹豫了一下,才语气真诚的回道。

  “后世也不知自己为何能有资格晋身为圣皇之列,后世当皇帝的最大感想,就是既然有一位特别聪明能干的皇儿,就放手让皇儿去做事,支持并配合实施她的一切决策。”

  听到这话,在场众皇帝的神情都有些微妙,他们都能感受得到正宁帝的真诚,也正因如此,他们才感到匪夷所思。

  既为他所说的话中内容,也为这位圣皇生在皇室,历经过兄弟们的夺嫡之战,还能在当了近二十年的皇帝,活到近八十岁的高寿才驾崩后,仍保持这份真诚与坦荡。

  安太/祖清了下嗓子后,开口问道。

  “正宁,据你父皇说,你那皇儿在你继位时,年仅三岁,他就算天赋异禀,又能帮到你什么?所以,你就不要自谦了,我们都知道你父皇晚年昏庸,差点让大安亡国,给你留下一个大烂摊子的事。”

  正宁帝有些意外的看了眼他爹,在他的印象中,他爹可不是能认识到自身错误,还对外坦诚的人,毕竟那可是位为了维护自己的声誉,不惜篡改历史的人。

  安英帝被这一眼看得有些心虚气短,下意识回瞪了儿子一眼,却在随后看到正对他扬拳头的安景帝,瞬间泄了气。

  心中则是万分憋屈,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竟有落得如此地步的一日。

  头上压着亲爹与重重祖宗,当了几十年的孝子贤孙,好不容易盼来自己的儿子,结果他这个近五十年未见的儿子,在这里是站在高居上位的存在,他根本没资格指使对方。

  最让安英帝感到费解的,是从他这个老实本分的儿子身上,看不到半分帝王威严与气势,而是透着返璞归真般的平和气质。

  拥有一个聪明能干的儿子,就能躺着当圣皇的好事,为什么没有落到自己头上?他儿子只有一个儿子,他却拥有几十个儿子,肯定是儿子太多的原因。

  十五年后,安朝皇帝再次感受到圣光洗礼的待遇,这次得到的圣光明显要比上次要更多一些。

  都知道这又是一场提前退位之举,让这些皇帝们都感到很难理解,根据正宁帝透露出的信息看,他的继承人年仅六十多而已,身体也很康健,能力也很强,怎么舍得提前退位呢?

  安景帝直接问正宁帝,正宁帝理所当然的回道。

  “当皇帝那么辛苦,若有合适的继承人,早一天退位,就能早一天身心得到解脱,到死都占着皇位不放的,那是傻子。”

  ‘傻子’安英帝看着儿子,恨不得也像他爹打他一样,上前给他的儿子来一顿,可惜有他爹时常在一旁,安英帝注定没有重振父纲的机会。

  十八年后,整个地府上空可谓是金光普照,地尊亲率地府高层,侯在接引池新安旁迎接,成年不变的冷脸,如冰雪消融般露出充满欢欣的笑容。

  在他治下的地府出了一位圣尊,不仅是件能让全地府同庆的大事,同时也一桩大功绩,对其修为与地位,都有莫大的好处。

  原以为这次身死之后,总该尘归尘、土归土,却没料到,死后竟然来了传说中的地府,还受到如些声势浩大的欢迎,让何殊深感意外,却下意识转头看向自己的来处,那上方,还有她唯一眷恋的人。

  何殊进入皇帝域时,各位面的所有皇帝都出来迎接,场面之盛大,在皇帝域中,绝对堪称是史无前例。

  看到诸位皇帝头顶的出身与谥号,何殊心中感到惊奇,表面上却是不动声色,也没有托大,而是态度谦虚的向众皇还礼。

  看清这次出现这位被判为圣尊的大安皇帝,竟然是位女帝,在场众皇帝都感到匪夷所思。

  正宁帝毫无所觉的上前,“皇儿总算来了,这皇帝域中有些无聊,为父既希望你能活到高寿,又盼着你能早点过来,能与为父作伴,这心情可矛盾了。”

  这话让在场众皇帝听着都觉得有些无语,他们实在不明白这位毫无帝王威严的正宁圣皇,是怎么成为圣皇、怎么服众的?

  何殊正待开口安抚她这几十年不见的老爹,安英帝就已忍不住站出来质问道。

  “正宁,我当年为你立得太子呢?你怎能废弃儿子,立一位女帝?”

  正宁帝态度坦然地拉着女儿道,“这就是父皇传位给儿臣时,一道为儿臣立的太子,皇儿本就是女儿身,当了太子、当女帝,不是很正常吗?”

  安英帝此刻若有真实的身体,此刻可能会被气到吐血,何殊则态度恭敬的向对方施礼道。

  “孙女见过皇祖父,还请皇祖父莫怪孙女的女扮男装之过,为了不负皇祖父的厚望,父皇曾努力过,但他一生无儿,所以这皇位只能由孙女继承,孙女是在天下人的共推下,光明正大地继位当女帝。”

  安景帝一把将自己的儿子拉到后面,笑容满面地开口道。

  “乖曾孙不必解释,你所取得的巨大功绩,已得天地认可,比你祖父强多了,你不必在意他,至于你是什么性别,这并不重要。”

  何殊笑着拱手施礼道,“多谢曾祖的深明大义,能有机会在此与诸位祖宗和先辈们共聚,实在是晚辈莫大的荣幸,还请诸位移步前往域心大殿,我们大家同贺此缘。”

  早在被迎入皇帝域的同时,何殊就已知道此域的规则,父女二人的民心点数多到数不清。

  与众人一起进入域心大殿后,何殊一念动,殿内就出现大量的桌椅,摆放着异常丰盛的瓜果点心与菜肴,看上去琳琅满目。

  在场这些来自各位面的皇帝,除了在各自位面中的后世,仍然拥有一些声望与影响力的皇帝,所拥有的民心点数量较多,还能保持较为体面的生活条件外,绝大多数的皇帝都过得不宽裕。

  这种比他们记忆中的宫宴更为丰盛的宴会,是他们已有许多年都不曾享受过的奢华待遇,让在场所有皇帝都深感满意,还有种被重视的欣慰与满足。

  敞开大吃的同时,安景帝一边训斥自己的儿子。

  “这儿子、孙女,就是你最大的依仗,正宁那孩子是个不爱计较的实心眼也就罢了,不仅自己能成为圣尊,还能将她爹带上圣皇之位的孙女,可不简单,你可别再想着摆祖父谱了,你亲爹和你祖父,还有你的高祖们,都看着呢。”

  好不容易可以好好大吃大一顿,还要被亲爹这般威胁,让安英帝十分痛苦,只能化悲痛为力量,大口吃喝。

  他又何尝不知道,只要他能与儿孙搞好关系,人家手指缝里稍漏一点,就能让他摆脱繁重的劳作,可他就是拉不下面子。

  对于他儿子将皇位传给孙女的事,短暂的震惊过后,他就已经接受现实,可是想让他去低下头,与儿孙们说软话什么的,他还真做不到。

  何殊毫不在意她亲祖父的想法,只在意她亲爹,父女一起回到她的圣尊府后,她直言道。

  “父皇,儿臣有两个可以召唤近侍的名额,打算将母后与沈卓召来,不知您意下如何?”

  正宁帝当然是不仅没意见,还满怀欣喜。

  “好、好,这样再好不过了,我们一家四口又能团聚了。”

  看着这些仍在时刻聚集,已凝为近乎实质的存在,哪怕好为设宴招待那些皇帝,刚花出去一大笔,总额却仍在只增不减的民心念力点,何殊微微一笑。

  这里的生活也不错,尤其是在眷恋的人都能聚在一起的情况下,不能转世轮回,更合她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