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第五十七章
作者:容默      更新:2022-03-15 04:08      字数:3743
  “和亲?!”

  裴清殊真没想到, 容漾口中的办法竟然会是这个。

  不过仔细想想,凭容漾凡事以利益为先的冷血性格, 的确是能说出这种话来的。

  裴清殊眉头微皱, 不太赞同地说:“可匈奴人向来十分残暴,风俗习惯又与中原迥异。若是让大齐的金枝玉叶嫁了过去,只怕她们会承受不住啊……更何况,大齐现在又没有适龄的公主。”

  容漾为自己也倒了一杯茶,不缓不急地说道:“臣口中的和亲, 并非专指北夏。吐蕃,高丽、大理国, 甚至在东北那个,与北夏向来走得很近的辽国……这些邻国,其实都可以成为与大齐和亲的对象。您要知道,古往今来,和亲并非只有积弱的国家, 屈辱地向外邦求和这一种情况。作为中原大国,我们也可以为了表示友好,与周边国家结盟,结成秦晋之好。这样一来, 您在攻打匈奴的时候,也不必过于担心会出现腹背受敌这种情况了。”

  听容漾这么说, 倒是叫裴清殊的心里舒服了一点。

  的确, 和亲只有在国力衰弱的时候,才是屈辱的。现在的大齐虽然说不上是强盛, 但他们才刚刚赶走了犯境的匈奴人,加上裴清殊近几年来将中原文化向外输出的举措,现在大齐在周边国家的心里,还是有些地位的。嫁过去的汉女,理应会受到礼遇,尤其是像高丽、大理国这样国力明显不如大齐的国家,更是要捧着大齐的公主才对。

  不过……

  “和亲终究只是缓兵之计,况且就算那些国家与大齐联了姻,也不代表他们就一定会在北夏和大齐之间选择大齐。万一他们表面与大齐结盟,却在关键时刻反插大齐一刀的话……”

  容漾看起来丝毫不曾为此担心:“皇上说的是,这种情况当然非常有可能发生。不过换一个角度想,万一真到了那个时候,大齐就算讨伐起他们来,也是师出有名了。”

  裴清殊心中一震,心脏猛然间狂跳了起来。

  他好像……明白容漾的意思了!

  “静之,现在北夏的威胁,我们都尚且没有根除,你就已经想到……那么长远的事情了吗?”

  “皇上,微臣对您向来很有信心,不然当年也不会那般果断地在安王爷和您之间,选择没有血缘关系的您了。”容漾放下茶杯,正色说道:“臣相信皇上,不仅可以平定匈奴。有生之年,您定然还会开疆扩土,扩大我大齐的版图!”

  裴清殊看着眼前的翩翩公子,明明是看起来再温文尔雅不过的一个人,眼底却好像燃烧着火焰一般,满满的都是野心。

  裴清殊看着他,一点一点地笑了。

  容漾也笑着说道:“至于北夏那边,既然您不想委屈大齐的贵女,那您不妨委屈一下自己,娶个匈奴公主回来。这样匈奴也不敢轻易再犯境,就算发生了战事,大齐还能占据更多的主动权。不费一兵一卒,岂不美哉?”

  这一点,容漾说得实在是太轻松了。

  对于裴清殊来说,只要一想到他要娶个匈奴女人,他就觉得挺头疼的。他实在是对匈奴人没什么好感。要是让他娶个大理国或者辽国女子的话,或许他还比较好接受。

  容漾看他露出头疼的样子来,便笑了笑说:“皇上别担心,大齐才刚刚赢了北夏,和亲这种事情,咱们没必要主动提。只要先与其他邻国联姻,到时候北夏定然会坐不住,主动来向大齐求和。您要知道,大齐需要时间修生养息,匈奴人未必就不需要。”

  裴清殊稍稍松了口气,点点头道:“爱卿言之有理。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就算是与吐蕃等国和亲,大齐也没有合适的公主啊!甚至,连适龄的宗室女都没有。”

  裴清殊的四个姐姐,全都已经嫁人了。唯一的一个妹妹,就是他一母同胞的乐仪,今年才七岁。

  至于裴清殊的女儿,那就更不用多说了,只有晴姐儿一个,还是个三岁的奶娃娃呢。

  甚至,就连裴清殊的侄女里面都没有合适的。

  毅亲王是裴清殊的长兄,他的女儿是在年龄上最为合适的。但毅亲王是武将,如果他的女儿嫁去了外邦的话,很容易受制于人,这是裴清殊非常不想看到的局面,所以毅亲王之女是不用考虑了的。

  再之后,排行老二的裴钦辰倒是生了不少的女儿,只是他已经是庶人一个了,把他的女儿封为公主嫁出去并不合适。

  以叶家人卖国求荣的作为来看,裴清殊实在是不放心流有叶氏血脉之人。

  再往后……老四唯一的女儿夭折了,老五的女儿又还太小。

  总而言之,就是压根没有合适的人选。

  容漾优哉游哉地说道:“其实和亲这种事情,去的是皇上的亲生女儿,还是侄女、外甥女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您会将其封为公主,以公主的身份嫁入外邦。所以,您完全可以挑选合适的世家贵女封为公主。”

  裴清殊看他这么冷静自持的样子,莫名有点来气:“世家贵女?静之,你话可不要说得太轻松了。假如朕说,要将你的

  妹妹嫁出去,你也心甘情愿吗?”

  容漾闻言,未曾显露出半分惊慌的样子:“只要她愿意,微臣绝无怨言。”

  裴清殊摇摇头道:“古往今来,能有几个女子愿意背井离乡,离开自己的亲人,嫁去异邦呢?”

  “虽然少,但未必没有。反正以大齐目前的情况,又不是急着需要通过和亲来苟且偷生。等出现合适的人选,再走出这一步也不迟。”

  裴清殊想了想,也是这样没错。

  天下这么大,充满了各种各样、性格迥异的男子,当然也会有各种各样、各不相同的女子。不能说因为大部分女子都恋家,就否认有的女子就是比较坚强果敢,敢于为了国家的和平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那这样吧。如果真的要和亲的话,那这个人选,朕要亲自把关。不仅得是自愿和亲的,而且必须要有聪明的头脑和强烈的意识,明白她和亲的目的是什么。不然若是派了个蠢的出去,就是结亲不成,反倒结怨了。”

  裴清殊会这么说,是因为他自己就有切身体会。本来他和首辅魏青松的关系就挺不错的了,当初傅太后让他娶魏青松的女儿,只是为了锦上添花,巩固裴清殊的太子地位而已。

  却没想到,魏青松送进宫来的,却会是这样一个不大懂事、整天闯祸的庶女。

  说句老实话,裴清殊觉得魏僖嫔入宫,对他和首辅之间的君臣关系并没有半分助益。

  不过,魏青松却并不是这样认为的。

  公孙明成亲后不久,魏夫人进了一趟宫,象征性地见了见魏僖嫔。

  虽说魏夫人这个嫡母和魏僖嫔并不亲近,不过其他后妃,凡是娘家稍微有头有脸一点的,家中的女眷不说经常,起码一年都会进宫请一次安。所以尽管魏夫人并不情愿,但还是碍于面子进了趟宫。

  至于魏僖嫔的生母,她的出身很低,而且还不是汉人,而是一个因为饥荒从辽国逃荒而来的契丹女人。

  这样的身份,是没有资格入宫的。

  魏夫人向来对那契丹女人没什么好感,对于她的女儿,魏夫人也只当不存在,不过给口吃的而已。

  而魏青松忙于朝政,就算是仅有的时间,也都放在了几个嫡出的子女身上。久而久之,就养成了魏僖嫔如今的性格。

  “老爷,您别怪妾身说话难听。僖嫔娘娘未免也太不给咱们魏家争气了。她进宫这么久,没为皇上生下个一男半女的也就算了,竟然还险些害得皇后娘娘一尸两命。皇上看在您的面子上,没有重罚她,可就算是关了半年,也够叫咱们魏家丢脸的了。”

  魏青松不以为然地说:“都是过去的事情了,夫人就别再提了。”

  魏夫人却不依:“您先听我把话说完。妾身原本以为,经过上次的事情之后,僖嫔娘娘也该收敛一些了。却没想到,妾身这回进宫,她竟还同我说宜嫔娘娘的坏话,还让我同老爷说,请您想办法打压永昌伯,给他们孟家一点颜色瞧瞧,这不是胡闹吗!”

  听了魏夫人的话,魏青松竟然笑了:“这孩子,还真是一点都没变。”

  “老爷!您怎么还笑得出来呢?”魏夫人都快急哭了,“都怪妾身无能,没教好这孩子,让她给咱们魏家丢人了不说,还丢到皇宫里去了!早知道,当初咱们就该送紫儿进宫的!”

  魏青松摇了摇头道:“夫人,紫儿是嫡女,不适合入宫。”

  “为什么?”魏夫人不明白,“您是怕宫里的勾心斗角吗?可紫儿向来聪慧,如果她入宫的话,就算年纪小了一些,也未必就不如别人。起码她懂分寸,不会像僖嫔娘娘那样惹是生非。”

  “夫人,你还是不明白我的良苦用心啊。如果当初我们能像宋家那样,早些与皇上交好的话,那我定会将嫡女许配给皇上,做他的正室。可我们晚了宋家一步,又有什么办法呢?在皇上已经有了正室之后,我们再送嫡女入宫就不合适了。你想想看,就算紫儿再聪慧,可她身为首辅嫡女,皇后能容得下她吗?就算皇后大度,可紫儿她自己会不会自恃身份,想要与皇后一争高低呢?”

  魏夫人愕然道:“原来您竟是这样想的……可和僖嫔娘娘同一批入宫的谢嘉妃和孟宜嫔,可都是嫡女啊?”

  “孟家人除了饮酒作乐,没有什么大本事,就算送了嫡女入宫也无妨。至于谢家……”魏青松讽刺地一笑,“谢家现在是越来越糊涂了。”

  魏夫人突然有些担心地说道:“这么说来,那个谢嘉妃恐怕会生事?老爷,我听说僖嫔娘娘和她走得很近啊,不会出什么事,连累到咱们魏家吧?”

  “夫人,得空的话,你还是要多进宫,提点一下僖嫔娘娘,或是放个靠得住的妈妈在她身边看着。只要她不犯什么杀头的大罪,其他的就随着她去吧。”魏青松将身子靠在椅背上,长长地吐出口气来,看起来颇有些疲倦的样子,“满朝文武,人人都想要位极人臣。可这首辅的位子有多难当,他们都不明白。有时候处在这个位置上,行事反倒不能太周全。就像现在这样,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我的意思,夫人可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