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第二十三章
作者:容默      更新:2022-03-15 04:06      字数:3292
  第二十三章

  虽说现在裴清殊心里也没底, 但他还是振奋起精神来, 鼓励公孙明:“阿明, 你也别太担心了。阿煦他们吉人自有天相, 不会有事的。”

  “皇上,臣想再从璇玑堂里派出几个人,去寻找阿煦他们。不是我信不过虎子, 只是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力……”

  虽说璇玑堂当初主要是由赵虎创立的,不过公孙明在后期赵虎忙着考武举的时候, 曾经接手过璇玑堂一段时间。

  后来他们就明确了分工,由赵虎负责培养影卫和死士,公孙明和卢维的夫人孟氏则负责调教一些细作。

  这些人有的像是影子一样活着,神出鬼没,有些人则是以普通人的身份生活着, 在需要时才会去完成任务。

  裴清殊能入主东宫, 坐上太子之位,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人物功不可没。

  而在他继位之后,这些人还在发光发热,继续为裴清殊做事。

  裴清殊听了公孙明的提议之后, 自然没有反对。毕竟他和公孙明一样,都非常担心傅煦他们的安全。

  和赵虎不同的是, 公孙明没有派出什么武功高强的死士,而是选择派出一个名叫绿萼的歌女,去打听傅煦的下落。

  “阿煦他们最后出现的地点, 是在安徽省的怀安县。正常来说,他们会沿着这条路线回京。”公孙明对着地图画了一下,“所以你们可以从这附近去找。”

  公孙明说完之后,见绿萼没反应,便抬起头好奇地看了绿萼一眼:“还有什么疑问吗?”

  绿萼如梦初醒一般,连忙说道:“没有!”

  公孙明点点头,正要将地图收起来,却听绿萼低声说道:“公孙公子……”

  “嗯?”公孙明漫不经心地应了一声。

  “我听人说……您要和孟家的六小姐定亲了?”

  公孙明意外地挑了挑眉,颇有些诧异地看向绿萼。

  绿萼连忙低下头道:“公子不必回答绿萼,是绿萼逾越了!”

  公孙明的嘴唇动了动,似乎有什么话想说,但终究什么都没有说。

  ……

  尽管现在,宫中在裴清殊的带领之下节俭之风盛行,但年关将至,后宫里难免要准备一番。

  皇后的身子渐渐重了,又要照顾冬儿,所以迎接新年的重任,便自然而然地落在了傅裕妃和钟娴妃的肩上。

  皇后刚怀孕那会儿,因为娴妃有过代掌王府后院的经验,所以在宫务这方面还是以娴妃为主,裕妃为辅的。

  不过几个月下来,在傅太后的帮助之下,裕妃已经渐渐地上了手。现在娴妃便经常称病,很多事都交给裕妃去做了。

  傅太后所居的慈安宫里,裕妃一边咔嚓咔嚓地磕着干果,一边对傅太后说道:“姑姑,我现在是越来越搞不懂这个娴妃了。当初皇后让她跟我一块儿管宫务,我还以为她肯定要和我争上一番呢。谁知道她现在却见天儿地称病……新年要准备的事情那么多,我一个人怎么忙得完嘛!”

  傅太后哭笑不得地说道:“你这孩子,先前皇后让娴妃和你一起管,你不乐意,觉得人家皇后防着你。现在娴妃不跟你抢,你还不乐意,觉着事情多,忙不完。你倒是说说看,你到底想要怎么样啊?”

  裕妃眨眨眼,竟然呆呆地说:“我也不知道……”

  “你啊,真是个孩子。”傅太后无奈地说道:“这样吧,回头本宫和皇后商量一下,就说年关事多,从妃嫔里头再挑一个出来帮衬你,这样如何?”

  “还挑什么呀,惠贵人不就挺好的吗。”现在惠贵人没事儿就会抱着大公主去琼华宫给裕妃看,裕妃特别喜欢晴姐儿,所以爱屋及乌,和惠贵人的关系越发亲近了。

  傅太后摇摇头道:“惠贵人位份太低了,选她不合适。要么嘉贵嫔,要么魏僖嫔,等本宫再和皇后商量一下吧。”

  裕妃微微嘟起嘴巴,不大情愿地“哦”了一声。

  就在后宫妃嫔们准备迎接新年的时候,裴清殊也在为了新年做准备——

  腊月二十六日,裴清殊这个皇帝就要封笔、封玺了,直到正月初一的元旦大典上,他才会重新开笔、开玺。

  所以赶在腊月二十六之前,裴清殊必须把延和二十七年重要的政务全都处理完毕,这样才有心思和精力去迎接新年。

  内阁侍读学士陈起和户部侍郎贾昂他们,已经根据实际情况,草拟出了新的官员俸禄制度。

  根据裴清殊的指示,低

  级官吏的俸禄涨幅,要远大于三品以上的高级官吏。比如正九品官员的俸禄,从以前的三十两一年,提高至六十两一年,直接翻了倍。

  一品、二品官员,由于他们经常得到皇帝的封赏,所以在俸禄方面基本没有什么大的变动。一般来说,这类高官的家底都比较丰厚,也不是指望着俸禄过日子的。

  裴清殊对陈起和贾昂他们拟定的草案进行了些许的修改之后,此事就算是敲定了。

  涨薪一事,几乎是没经过什么争论,就直接在大朝会上一致通过了——哪个官员会傻到反对皇帝给自己提高俸禄呢?

  不过与此同时,他们也意识到,新帝对明年改元之后的税制改革是势在必行的。

  不然皇帝哪里拿得出那么多钱,去给官员们涨俸呢?

  许是拿人手软,许多原本不看好税制改革的大臣,现在都开始反过来变成税制改革的拥护者了。

  除了这件事情之外,礼部还赶在改元之前,给林太后的父亲、裴清殊的外公拟定了一个封号——顺勤伯。

  裴清殊想过了,太上皇说的没错,虽说在他上位的过程当中,林太后的娘家没起过什么作用,但从孝道的角度来讲,他登基做了皇帝,就是要封赏自己生母的娘家。

  这一点的确是他疏忽了不假。

  但要让裴清殊直接把他的外祖父封成国公,让林家人和傅太后的娘家荣国公府平起平坐,裴清殊是绝对办不到的。毕竟林家的底蕴和傅家比起来,实在是差太多了。

  所以最后,他比照皇后的父亲宋尧的爵位,给他的外公封了一个顺勤伯,并且赶在雍定元年到来之前,给林家赐了一个新的府邸。

  对此,林家人是非常满足的。

  林家人有一点好,就是他们虽然帮不上裴清殊什么忙,但也尽量不拖后腿。

  当年裴清殊的生母林太后宠冠后宫的时候,多少人盯着林家,想找出林家的错处来,可都没有抓到什么林家人的把柄。

  光是从这一点考虑,裴清殊就觉得封赏林家不亏。

  至于起用四皇子一事,裴清殊最终决定封他为监察御史,等年关一过,就让老四离开京城,去地方巡视郡县,监察地方官员。

  虽说当初淮阳大长公主大张旗鼓地跑去宫里告御状,使得京城贵族圈子里的人几乎全都知道了老四和左氏的事情,不过俗话说得好,家丑不可外扬,尤其是皇家。

  现在的太上皇、当初的皇帝在事发之后,虽然将老四的官位、爵位一撸到底,在外却是极力维护老四的名声,或者说是皇家的尊严。

  当时他甚至还下过圣旨,严禁任何人在公众场所议论皇室的家事,还抓了两个大嘴巴的世家子弟打了一顿板子。

  因此这件事情只是在京城广为人知而已。出了京城,知道的人虽然有,但是并不多。

  所以裴清殊认为,把老四外放,比将他留在京里办差更好。

  这样一来,还能避免老四和宋池经常见面。

  不然这两个人同朝为官的话……真是想一想都觉得尴尬。

  关于重新启用四皇子一事,裴清殊怕宋池知道后一下子接受不了,所以在办公的间隙,他亲自和宋池提起了此事。

  出乎意料裴清殊的是,宋池表现得很平静,甚至像是早就知道了会有这么一天一样。

  其实宋池身为淮阳大长公主的儿子,是和裴清殊、四皇子都有血缘关系的表哥,他们都是亲戚。

  只是宋池和裴清殊的年纪差距比较大,他们在一起相处的时间不多,所以感情基础不如四皇子跟裴清殊那么深厚罢了。

  不过现在,裴清殊听宋池说了才知道,原来早年四皇子和宋池的关系还算不错。这对表兄弟是从宋池和左氏订婚之后,关系才变僵的。

  “其实臣一直都知道逍儿心里有一个人,那个人就是钦墨。”提起他这辈子最大的伤疤时,宋池已经能用一种温和从容的语气说起了,“但臣知道,钦墨不可能娶她。所以臣不肯取消婚约,而是一直抱着一线希望,希望有一天能打动逍儿,让她忘了钦墨。”

  宋池的这份深情,连裴清殊听着都要被他所感动了。

  谁知宋池却道:“但在这段感情里,臣并不是完全光明磊落。”

  裴清殊诧异地微微挑眉:“哦?这话怎么说?”

  作者有话要说:  前方有红包雨掉落~小天使们多多留言喔!

  入v三章的订阅灰常重要,希望大家可以不要跳订么么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