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 第 260 章 想得更深的人就能发现……
作者:西江月明      更新:2023-06-24 02:53      字数:3546
  想得更深的人就能发现,他随意一点拨,商人们能赚到钱,百姓也能得到实惠。

  肥皂减少疾病有助健康,油纸连环画普及种植、卫生常识;耕种不易的坡地栽种油橄榄产油,贫瘠缺水的下等田培植玉米番薯提高粮食产量,吃不完的卖给小吃店还能补贴家用;

  除了解决饿肚子的问题外,毛线毛衣让平头百姓多了种全新的保暖衣物,蜂窝煤将煤炭价格压低到穷人也能用得起,温棚火炕更是北方必备的好东西,冬日有了这些,日子再如何艰难也不至于冻毙街头。

  衣、食、住都覆盖到了,说句夸张点的话,这商盟杂货铺起到的作用,比许多朝廷官府的政策都更能惠及底层百姓呢!

  而商盟盟主做了这么多事,不但自己没花半分钱,反而还能带着大家伙赚钱,这手腕实在是高!

  就譬如这毛线织成毛衣,煤土做成蜂窝煤,有些东西看似浅显,却不是一般人能想到的,都知道画龙容易点睛难!画龙弟子技,点睛需大家,只点睛这一笔,整条龙就活了!

  更值得称道的是盟主的棋艺。

  每次盟会有新的动作,开始时瞧着并不如何精巧显眼,至少在他们这些世代经商的人眼里,都很是浅显简单。若不是冲着“宫”字品牌,又有几家商会商帮肯任其调遣?

  可一桩桩一件件被视作小儿科的举措背后,却埋藏着更多的深意,只是他们当时看不懂,还只做陪着上头的人玩过家家做生意的游戏,却不知人家其实是草灰蛇线、伏脉千里。

  如今再看,“宫”字品牌、十大商帮、草原部族、西域商人都欢欣雀跃的主动站到了各自的位置,棋子之间动须相应、大势已成,除了那些一心钻到钱眼里的人外,剩下的人这才渐渐看明白了这盘棋。

  盟主的手笔,透着股大巧若拙,大智若愚的味道,倒是他们,自以为精明,直到被盟主上了一课,才真正见识到什么叫老城谋国!

  不,他们真的都看明白了吗?走了十多个回合后,才看清人家之前的一点布局,谁能肯定现在全貌已现?或许还有很多东西,随着时间的流逝才能露出庐山真面目……

  想明白这些后,对盟主的智谋,谁能不敬佩的五体投地?对未来商盟的发展,谁又能不满怀期待呢?或许,以后还会出现比“宫”字品牌更大的机遇也说不定。

  而大家伙都心知肚明,盟主背后站着的,是大清四皇子胤禛。

  他深居其后、运筹帷幄,不显山不露水的做成这一切,足见其能力过人,又一心为民。

  更让人振奋的,是建立商盟以及之后的种种事迹,都表明他愿意支持商人行商!他不但不将商人看成低人一等,更是纵横捭阖间,将商帮用的风生水起!

  商人如水,得流动起来才能盘活,所以不怕他用,反而怕他不肯用,怕他用的少呢!许多人都在心中叹息,若当今圣上能给四皇子更多权力就好了,他定会减少行商中的种种阻碍、支持商帮发展。

  只可惜盟主和四皇子低调,盟里三令五申不许做多余的事,不然他们都想好好宣传宣传四皇子的功绩仁德,找人写点万民书什么的!不行自己亲身上阵也行啊,对着他们歌功颂德,那绝对是一百个真情实感!

  不过在得知此举可能威胁到他们的加盟店以及“宫”字品牌资质时,众人也只能偃旗息鼓,暗叹上头的低调,即便心中不理解,却也不敢轻举妄动。

  十大商帮的代理人有充足的跟官员打交道的经验,但其主要目光也是集中在做生意上,视野局限,不懂胤禛此时不能争权夺利,而当龙潜于渊,阳之深藏,更看不到胤禛更远的布局。

  譬如与草原部族建立更密切的关系,特别是那些刚归顺没几年的,通过羊毛利益将他们更紧密的绑在大清的战车上;用香料生意拉拢西域商人,借他们打探漠西蒙古诸多国家消息,也放出一些消息给对方等等政治目的。

  好在胤禛居于幕后,对棋盘上整个形势了然于心,又时常与叶林、海保沟通,控制着商盟的动向,不会让这些话流传出来,坏了大事。

  ~

  月余时间过去,京城迎来了寒冷的冬天,寒风吹在脸上就像刀割似的疼,今年除了羊毛衣裤外,还有一种长得像蜂窝的煤悄然在城中畅销起来。

  乡下干柴随处砍,可总有树木少的地方,到了城里,冬日取暖的需求就更大了,每到入冬,柴火碳石的生意都很好做。

  比起柴火,这种煤便宜又耐烧,烧完剩下的灰还可以混着水泥打造蓄水池,便渐渐成了许多人的第一选择。

  矿山附近煤土取之不尽,但乡下的柴火也不少,这就抑制个别不良商家,让他们无法给蜂窝煤定高价。也正是因为物美价廉,这才使得蜂窝煤能在大清遍地开花,给无数百姓带来冬日的温暖。

  唯一有些麻烦的,是那燃煤的炉子必须修建通到屋外的烟道,免得毒烟熏人,好在有了水泥,这也成了小事一桩。

  因为赵猎户一家定居京城,这年就过的更加喜庆热闹。贴窗花、做枣馒头、交换炖肉泡菜,许多叶家村村民的小习惯在两户人家间流转,让日子过的仿佛回到了过去,却也更加有滋有味。

  与现代不同,这时候年更长,腊月后几十天都算在年里,叶林有家人陪伴,快乐的就像是掉进了蜜罐的蜜蜂,逍遥的飘飘然了。

  年节里,宫里有好几日的大宴,宫外诸位爷轮着请客,加上今年刚刚出宫建府的几位阿哥也得表示表示,这段日子胤禛是没一天闲着。

  按说这天天吃吃喝喝的,应当如叶林般快乐逍遥,可他却是累得不轻,过了个年,叶林瞧他反而憔悴了不少,两人站在一起,对比十分鲜明。

  叶林养的,皮毛,啊不,是头发油光水滑,皮肤白里透红,气色比以前好了不少,胤禛却明显消瘦了些,可见哪家的宴席都没吃好。

  瞧他一来便靠在软榻上闭目养神,累得连一句话都不想说,就知道这段日子面对他那些兄弟和皇阿玛,说话做事都得时刻绷紧着神经,必定十分耗费心神心血。

  叶林挥退众人,悄悄起身凑过去给他按了按额头肩颈,盖上被子让他躺下小憩一会儿,自己也挪到外间看书,留一室静谧。

  胤禛本来只想闭目缓缓神,谁知让叶林按了按头颈几个穴位,酸痛的劲过去,放松身体眼皮一闭,立刻陷入昏睡,再醒来已是半个多时辰后了。

  这一觉睡得虽然沉,却只稍稍缓解了连日来的疲惫,胤禛醒来后觉得头皮不再那么紧绷,精神也好些了,身体却仍是疲乏。他靠在软塌上不想动,只懒懒靠着让人伺候茶水。

  苏培盛用热帕子给他擦了把脸,等收拾妥当,叶林这才进来。

  见到他难得的懒散模样,想着他定不想再劳神劳心的看书对弈,便笑道:“禛兄可休息好了?若无事便陪我来研究个东西吧?”

  “何物?”

  “好玩的!”

  叶林神秘一笑,扭头嘱咐了几句,这才进来。

  胤禛看他身后跟着一串儿人,捧着的托盘上摆着一堆瓶瓶罐罐,好奇的挑起眉毛:“子玉这又是做什么呢?”

  “你猜?”叶林指挥墨溪将胤禛刚刚喝了几口的茶碗茶具都收到一旁,让众人将那堆东西摆在炕桌上,他则脱了鞋子上了炕,盘坐好将被子盖在腿上,拿了本书对比着上面的内容,调整瓶瓶罐罐的位置。

  胤禛看了看炕桌上的东西,又瞧叶林伸直胳膊,让墨泉墨溪帮着将袖口绑起,露出手腕小臂,正襟危坐、兴致勃勃准备开动的架势,猜测道:“子玉这是……准备点茶?”

  “禛兄太厉害了,一猜就中!”

  叶林笑嘻嘻的比了个大拇指:“我翻到这本书上有讲古时候点茶的技巧,书上写,若点的成功的话,还能在上画画呢!多有意思啊,不如咱们来试一试?我叫人按上面写的将茶具逐一做了出来,你瞧,这是茶筅……”

  看着他眼睛亮闪闪的展示那些器具,像是得到了新玩具的孩童急不可耐跟伙伴分享,胤禛来了几分兴趣:“也好,那就来试试。”

  他坐直了些,拿起一个细竹制成的茶筅观察:“据我所知唐宋时流行点茶,上至王公大臣、文人僧侣,下至商贾绅士、黎民百姓,日日都离不开点茶饮茶,许多人专门研究各种点茶技艺,有新鲜花样,就能成为一时美谈,引众人效仿学习。

  如今多是泡茶,这点茶的手艺有许多已经失传,确实有些可惜……若真能在茶面上绘画,倒也别有一番意境,那书上是怎么说的?”

  胤禛果然博闻强识,叶林暗自赞叹,他早已看过书上内容,就翻到那页将书递了过去:“禛兄请看,瞧着不是太难。

  书上说在茶盏中舀一勺茶粉进去,加沸水先调制成膏状,再加一点沸水,用茶筅不停来回搅动,成功打出茶沫后,继续反复多次加沸水打沫,最终就形成厚厚一层泡沫状茶面。

  茶面成型久聚不散,就可以用毛笔蘸取茶粉在其上绘画了。据说有人还能用茶点出带变化的图案呢,叫什么茶百戏。为此他还专门叫人做了几只眼线笔那么细小的毛笔,正是为了在茶面上画画所用。”注

  叶林拿笔在空中虚虚描摹了几下,觉得这个原理跟现代咖啡拉花是差不多的,只是前面多加了一步,得自己用茶筅打出厚厚的泡沫才能开始作画。

  “那今日就来品品子玉点的茶了!”胤禛一手支着额头,一手不紧不慢的翻看着古籍,果然如子玉所说,点茶的步骤虽多但却不复杂,应是可以一试。

  “好嘞,客官请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