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四章小国
作者:沐浴焚书      更新:2022-11-16 13:00      字数:2028
  <div id="tet_c">“你也是神经病。”钱明月瞪了他一眼,“你的年纪做她父亲绰绰有余,还喊她姐,要不要脸?”

  钱明月以前不是这样的,今天是被气到了,所以看谁都不顺眼。

  张四摸摸鼻尖,“姐是尊称,干嘛非得按年龄定义?”

  柳华裳是个特殊的存在,张四不确定将来会不会入后宫,所以能搞好关系就搞,不会吃亏。

  多个朋友多条路。

  钱明月冷哼,“不管怎样,不尊重陛下就是错。”

  她不知柳华裳经历过什么,但她不允许这样的人在李星尘身边。

  不知道就罢了,知道了不能不管。

  “好啦好啦。”李星尘轻拍她的玉背,“别生气了。”

  她是为自己好,心中既感动又欣慰。

  送钱明月回家后,李星尘就返回皇宫。

  经过一天的考察,他发现大致问题所在。

  大魏如今的发展太快,人们暂时没跟上发展步伐。

  考虑到安抚民心,李星尘决定放缓速度。

  立马下旨传到技术学院、工部、专利部,但凡有新发明、新改进,要先经过他同意再推广出去。

  他打算亲自插手,来引领改革方向,使其更加稳固。

  圣旨很普通,看似没有影响,但满朝文武知道后,都揣摩起圣意。

  是因为谁横插一脚,阻碍了科技发展?

  还是谁借此获得暴力,才让陛下这么做?

  他们当然不会以为李星尘只是想控制速度,猜测最多的是谁妨碍到了皇权。

  毕竟发展越快漏洞越多,要在其中动手脚不难。

  很快,部分大臣打听到情况,原来是李星尘微服私访考察京城,还对红绿灯的处罚作了规定,解决其乱相。

  宰相府。

  几个门生坐在会议室。

  “你们觉得陛下下此圣旨是何意?”宰相抛出疑问。

  意欲培养学生揣摩圣意。

  李震还在位时,他就锻炼这项能力,特别喜欢揣摩李震意图。

  凭借非凡能力以及李震对他的宠幸,一步步走到宰相高位。

  “老师,学生觉得陛下是想惩治乱相。据学生所知,京城发展太快,很多人都感到害怕。

  陛下的目的是要通过改革让百姓获得幸福,提升幸福,故而当前是为放缓脚步。”一个学生说道。

  自从宰相开始隔三差五召集几个关门弟子开始,他们不仅努力学习,也学会揣摩宰相意图。

  竞争激烈,宰相无子,谁能更得他喜爱,哪一天就能接任他的位置。

  宰相点头不语,看向其他几个爱徒,示意他们发表意见。

  “老师。”另一个学生沉声道,“我觉得陛下是想插手技术学院,免得被不法分子暗中操控,变为谋私利的工具。”

  宰相又是点头,没说话,示意其他学生。

  “老师,我觉得陛下就是太空了,上了年纪,喜欢多管闲事。”

  “不错,我也是这般认为,大魏欣欣向荣,一切中规蹈矩,百姓安居乐业,都是陛下改革带来的福利,哪有什么恐惧?

  每次走在街上,我看他们都笑容满面,定是陛下觉得无聊才会搞点事情做。”

  其他几个没开口的学生点头赞同。

  宰相一听便知几位学生的深浅,尽管他也猜测不到李星尘真正想干嘛,但毫无疑问,先前说话的学生更得他心。

  这名学生是他去年才收的内门弟子,聪慧无比,他时常感慨,若是他亲儿子该有多好。

  看来以后要着重培养他,带他在陛下面前露露脸。

  在京城各大家族猜测圣意时,远在京城之外的楼兰、高昌,发生了战争。

  兵部尚书和袁万山率领军队从楼兰出发,杀往高昌,一路所向披靡。

  同时,边境大统领也从另一端向高昌王城进军,当前刚攻下一座城池,同样所向披靡,锐不可挡。

  在突厥边境的大统领,也整军待发,时刻等待前线召唤。

  高昌王城。

  高昌大王与一众大臣愁眉不展,商议对策。

  当前分为两派,主战派和主和派,争执几天,争的面红耳赤,跟泼妇骂街似的,都没商讨出好的方法。

  面对大魏各方夹击,他们相当棘手,至今都没从主城派出部队前往一战。

  高昌王被吵的头大,怒拍案桌,“够了,吵了这么久。够了没?本王决定倾高昌之力,与大魏不死不休。”

  高昌国是西域三十六国的霸主,嚣张惯了,一向只有他们欺负小国的份,哪有像现在这样被人家欺负的份?

  故而面对大魏两支军队,有什么好怕?畏首畏尾,还算西域强国吗?

  “王,不行,不可!一旦开战,我国将陷万劫不复之地。

  大魏兵强马壮,武器先进,甚至有传言李星尘还在秘密研究新型炸弹。

  倘若开战,高昌必败。”

  一个主和派的大臣,苦口婆心劝道,像是家里死人似的嚎啕大叫。

  “放屁!任由大魏欺负?他们已经攻下多少城池了知道吗?马上就要杀到王城来了,你是想当卖国贼亡国奴吗?”主战派一大臣破口大骂。

  习惯高高在上欺辱他国的大臣,受不了此等侮辱,就算死也不愿看对方所向披靡。

  再说,大魏两支军队也没多少人,高昌奋力一击,不是没有胜算。

  届时就算大魏再想派兵来报仇,相距十万八千里地,等人来了,高昌这边早已联合西域其他国度共同出击。

  数十万兵力,怕大魏个鸟。

  “议和吧,王,议和大魏必定会撤军的。

  大魏泱泱大国,倘若不撤军,会遭其他国家讨伐的。

  何况他们发动战争,无非是想像吐鲁番一样敲诈钱财,咱们让一步,给些钱平息战乱吧!”

  “我看你就是想当卖国贼!”主战大臣讽刺,死死盯着议和的大臣。

  的确,讲的好听叫议和,实际叫投降。

  一国之君都不喜欢听到这两字。

  果然,高昌王大发雷霆,将案桌掀翻。

  “混账,高昌就算被铁骑踏破也不投降。传令下去,命大将军主持战局,杀光魏狗。

  还有,派人把本王亲笔书信传给突厥大王,告诉他唇亡齿寒,倘若高昌兵败,他突厥必亡无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