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四十九章 贪得无厌
作者:沐浴焚书      更新:2022-11-16 12:54      字数:2024
  <div id="tet_c">关于佛门的事,李星尘和几个大臣商讨了一天一夜,决定先以扶持道门开始,一步一步进行打压制衡。

  几天后,诸国代表还在等待回信,并且去参观了打造黑刃的工厂,发现宰相说的不错。

  黑刃锻造工艺确实复杂,不像一般的打铁锻造。

  顿时丧失了买配方的想法,决定买成品。

  正当李星尘还在乐呵这事时,一份奏则让他勃然大怒。

  万荣县出现叛乱。

  万荣县位于黄河边沿,属于河东地区。

  李星尘万万没想到,那个人文荟萃的地方还能出现叛乱。

  最主要的是敢在他登基个把月就出现叛乱。

  是在故意找他麻烦吗?是想让所有百姓觉得他不配做这个皇位,导致上天将下惩罚吗?

  李星尘将奏章撕成粉碎,立马召集一众文武大臣。

  很快,一众人等齐聚御书房。

  他们已知道此事,所以明白李星尘为何生气。

  “陛下息怒,望龙县发生的叛乱不会有多大影响。”

  宰相恭声道。

  李星尘一顿,这话什么意思?望龙县虽说离京城很远,但叛乱的原因不揪出来,就会产生更大的动乱。

  “陛下有所不知,在望龙县境内两河交汇处,有一处庙宇,那里供奉着女娲娘娘。

  据说这座庙是当年黄帝打败蚩尤,完成一统华夏后,怀着对先祖崇拜的强烈愿望,在母系社会至高无上的女性君王后土生息繁衍过的地方,也就是望龙县那处,建立庙宇。

  并且每年都有一场大规模祭祀,香火源源不断,程度不亚于兴业寺庙。

  这是它繁华的第一个原因。

  而万隆县繁华还有另外一个原因,盛产大黄牛。

  大黄牛比普通的牛要更大,肉质更加紧实,甚至比草原上放养的黄牛更抢手。

  每年各地到万隆县贩卖黄牛的商贩,罗泽不绝。

  现在才五月,等到九月之后,与牛相关生意的贩子全部都会涌往县城,给县里头的客栈、酒楼等生意带来空前绝后的利润。

  三四月后是女娲的生日,那时更是人满为患,去的晚了,连落脚的地方都没有,走在街上可能随便一个扭头都能碰到后一个人。”

  李星尘沉声道:“既如此的话,怎么还会产生叛乱?”

  宰相叹了口气,“望龙县虽说有这两个得天独厚的条件,让那里头的百姓小日子过得十分滋润。

  然而在大魏一统之前,望龙县作为魏晋两方边境的交战处,自然是不可避免衰落下来。

  直到大魏被统一后,那里才不是边境,成了大魏境内。

  由于大魏一统前战事频繁,战火不断,导致那处残破不堪,户也不够数,现在已经很衰败了。

  这一次会产生叛乱,恐怕和经济条件也有关系。”

  “宰相,您也是知一半不知一半。”礼部尚书说道。

  “嗯?你有什么见解?”李星尘询问。

  “臣便是出生于望龙县,对那处很了解,确实由于战乱衰败不堪,但在太上皇一桶大魏后,那处地方官励精图治,又将县城的经济给带动起来。

  原本户不过两千,望龙县被评为下下县,前段时间臣回乡省亲,发现望龙人数已经翻了五倍,并且民生问题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既然如此,那么这究竟是什么意思?叛乱是怎么引起的?”李星尘彻底弄不懂了。

  自古以来,叛乱一般都是民生问题引起。

  吃不饱,就会抗议,就会争强,就会集结在一块到处滋生事端。

  就和上次的难民事件一样。

  既然望龙繁华,却还能作乱,莫非是有人利用佛门那套信仰,将人给恶意带动起来的?

  礼部尚书叹了口气。

  “繁华是繁华了,但有件事很是奇怪,望龙人口分明已达上限标准,可以向朝廷申报为上上县,当地官员却没有这么做,臣怀疑叛乱的事儿或许会和衙门有关系。

  衙门按上县的标准到每户收取税收,交给朝廷的又是下县的标准,中间截留了税收,都已经超过交上来的税了。

  更何况望龙有各种各样的税,比其余更大的乡镇甚至是京城等地都要多。

  除了农户税外,还有商户税,保护税,地摊税等等,非常的细分化,这笔巨款恐怕是全都落在了衙门的手里。

  定远侯恍然大悟,“哦,明白了,这个县官是个大贪官,压迫的民不聊生,才会导致这次叛乱。”

  李星尘冷若寒霜。

  最可恶的就是这些贪官污吏。

  在入朝为官之前,或许他们寒窗苦读,想着有朝一日踏入官场,能成为官场中的一股清流,为黎民百姓做贡献。

  等真的入了官场,名利熏心,野心膨胀,同流合污,将先前的志愿全都忘得一干二净。

  敢在朝廷这里挣差价,以下县的税收交给朝廷,在百姓处又收取上县的税收,并且各项税收,导致望龙看似繁华,实际上老百姓辛辛苦苦挣的钱全部都流到衙门手中。

  过分!

  这罪足以将县官削为平民,子孙三代皆不得入朝为官,发配边疆终身劳役。

  但是一个小小县官真的可以胆大妄为到这个地步?

  看李星尘一张黑脸,宰相缩缩脖子。

  “陛下息怒,越是小地方,人就越野蛮,也越贪得无厌。”

  “查!给朕查。不要说一个县令,就算是朝中高层,只要查明有违法乱纪的情况,一律严惩不贷。”李星尘沉声道,“对了,那处的郡守是谁?”

  “回皇上,郡守是赵德柱。”礼部尚书回道,“难道皇上怀疑这件事儿和赵德柱也有关系?”

  李星尘点头,“小县官万万不敢瞒上欺下,除非合伙,又或者受人指使,要说那处的郡守对所管辖下的县一无所知,说不过去。

  赵德柱不是同谋,就是包庇。当然,前者的可能性最大。”

  “此人是前朝皇族赵安康的儿子,赵安康在年幼时就出家当了道士,后来又被太上皇给打发到那里去当郡守,现在由他儿子接任。

  在太上皇建立大魏没几年,曾举办过佛道二教辩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