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肉条子
作者:三六九龄      更新:2022-11-23 18:13      字数:3560
  他说完,卫长海瞪着牛眼一巴掌拍上卫景英的肩头:“你不回上林县,你去哪儿?”

  卫景英使巧劲顶了他一下,叫他爹没讨到便宜:“我留在京城混。”

  “留在京城混——”卫长海拖着长声反问了句:“老二你是不是叭拉狗想咬月亮,还知道天高地厚吗?”

  孟氏打断他的话道:“老二说在府城的时候听人家说,京城那边的北衙六军在招人,不拘出身什么的,他想去试试。”

  “你?”卫长海冷眼笑道:“你小子想进北衙六军?”

  他想摸着卫二的头说:孩子啊,下辈子吧,下辈子投个好胎,投到大户人家里头去,这辈子老子没本事,咱没那家世能叫你进羽林卫啊。

  如今天下人谁不知道,京城里的什么北衙六军、左右羽林卫那都是离圣上比较近的亲兵,但因为多年无战事,自从好多年前开始已经沦为纨绔子弟营了,没家世门路根本进不去,宰相府都在等着往里头塞族中不成器的子弟呢,谁要卫二一个外地来的毛头小子。

  “嗯。”卫景英梗着脖子吐了个字回答他爹。

  卫长海气得没脾气了:“老二呀,你少想那些有的没的,过阵子把老姚送到京城,你给老子赶紧滚回来习武,跟你大哥一样考个武举人找份差事是正经。”

  卫景英没理会他,转向他娘说道:“娘,我不想押镖。”

  孟氏眼泪下来了:“就算你不想去押镖,那也犯不着再不回家啊,老姚一走,墨铺的事更多了,你大嫂和你巧巧姐也忙不过来,你就不能留在家中搭把手?”

  如今卫长海和卫长河管着伐大松烧制松烟,韩素衣和卫巧巧还有卫二卫三他们里里外外忙活墨铺制墨、经营的事,人手紧巴巴的,哪里就容不下一个卫景英跟着赚钱了。

  “娘,我也不想制墨。”卫景英伸手抹了抹他娘的眼泪:“等儿子来日在外头出息了,就接娘去享福好不好?”

  孟氏抬头望着卫长海:“孩子他爹,你说咋办?”

  卫长海在屋里头团团转了三圈,见什么抄什么,抄起来抡几下又扔了,而后叹了口气说道:“老二,你想去试试北衙六军没问题,爹同意你去,但是人家不要你,你怎么办?你还得回家来呀。”

  怎么还没出家门就一口把话说死,咬定不回家了呢。

  卫景英:“要是他们今年不要收我,我就在京城等明年再去,明年不要我……”

  “行了行了,”卫长海紧锁眉头打断他的话:“要是一直等下去这等好事就能落到头上,那北衙六军门口早就挤破头了,队伍说不准能排到上林县,你不用进京就能排队了。”

  他都得拎着刀排队去了。

  “就算等不到,”卫景英红着脸怏怏不服地说道:“我就去做别的,反正要混出人样。”

  不混出来他就更不能回上林县了。

  卫长海那个气啊:“都别拦着让他去,去了就别回来,省得老子给你花钱娶婆娘。”

  等老二出去混个几日多则一两个月,吃足了苦头撞了南墙,到时候就该灰溜溜地回来了。

  卫景英给他娘磕了个头:“谢谢娘,娘在家里好好的,等着儿子来接您去享福。”

  说完看都没看卫长海一眼,回屋收拾东西去了。

  ……

  三月二十二,上林县的一群武将和习武的后生儿郎聚众后山,比试骑射功夫。

  跑到后山深处时,一只鹿的影子跃入视线。

  “往左射。”卫景明勒住马,袁头儿急中生错,箭尖微微一颤,开弓直直地射向了前方。惊动了那头膘肥肉壮的母鹿,眼看着它要奔走得无形无踪了,卫景明掣马追上,放箭直贯母鹿的——

  “明哥儿!”张大牛的眼尖,老远就看着那头母鹿听见弦声骤然一惊,漂亮的眼睛扑闪两下,一转眼跑没影了。

  一群人奔向前,看到卫景明的弓深深地扎进了粗壮的树干上,几乎整支箭没入。

  “明哥儿,你怎么……怎么放走了那头母鹿啊?”有人看这架势,估摸着是卫景平在最后关头手偏了偏。

  “那头母鹿怀着崽儿呢。”张大宝笑话卫景明道:“卫老大肯定想着新娶的婆娘了,没忍心下手吧。”

  一群儿郎起初还在遗憾,这会儿又没心没肺地笑了起来。

  卫景明调转了马头道:“我二弟过几日要离家,兴许这几年都不回来了,我今日就不沾血了,望老天保佑他今后顺顺当当的。”

  想着二弟的事,就在放箭的一瞬,他改了主意,放过那母鹿一条性命。

  “卫二要出去?”后生儿郎纷纷问道:“去哪儿?”

  卫景明说道:“听说京城的北衙六军在招人,他想去试试。”

  儿郎们挥鞭抽马:“哟,卫二这心比天高啊。”

  京城里的差事都敢想。

  不过也有人佩服卫景英敢闯:“就算聘不上北衙六军的差事,到京城转悠转悠,能谋个别的差事也好。”

  比在这上林县强多了。

  他们虽然这么想,可实在是安时处顺,不忍离乡到别处去找营生。

  “明哥儿真是当将军的好苗子。”袁立靖看着扎进树干的箭羽,由衷地感慨道。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这是他从军二十多年唯一记得的一句文绉绉的话,狩猎之乐是沙场之乐,是一种豪迈,是一种征服,睥睨纵横的英雄气概,是武艺的展示,也是日常的休闲,沙场岁月,真是令人低回,令人怅怅不已。

  扑棱俯冲下来一只雏雁,挂在树枝上瑟瑟发抖,有人拉弓去射,卫长海忙拦下了:“这雁是被吓的,还小,放它走吧。”

  卫景明的一番话叫卫长海颇生感悟:家中老四新考中府试,今后就是童生再往后是秀才,这么大的荣耀已是上天恩赐,不可所求太多,何况家里新娶了老大媳妇儿,很快要添丁进口,不能杀孽太重,这是他们武人卸甲之后老是说的一句话,不知要积多少德才能抵消当年在沙场上的杀孽呢。

  众人听他们父子这么一说,也都说后山才引来这么多不会说话的小玩意儿,让他们舒坦两天吧,就放下弓箭改成比武切磋了。

  这场让上林县习武的儿郎们蠢蠢欲动许久的春猎因为卫家父子到了“猎场”临时改变主意而改变,最后变成了一群儿郎不讲究招式地满山头你追我逐,一会儿上马一会儿下马,几乎要闹翻天了。

  由于这日空手而归,卫长海回去后就花大价钱请了个厨子,买肉打酒,预备次日就宴请同袍和后生儿郎们,叫他们尽兴吃上一顿。

  繁楼的掌柜许德昌听闻卫家要摆酒请客,当日就拎着贺礼上门了:“我说老卫你这费的什么事啊,去我哪里摆他个十来桌,多有面儿又风光不是。”

  “收……钱不?”卫景川比他爹嘴还快,上来就问。

  许德昌被问了个只能砸吧嘴,他缓了缓强挤出一抹笑意来:“少收点,少收点。”

  卫长海则滑头地笑道:“繁楼上的饭菜太金贵讲究了,俺们武人吃着不爽利。”

  首先繁楼那个上菜的架势他们这一群大老粗就受不了,什么头道菜要装在银盘子里,牛饮和白开水都得用细瓷杯子……他们说起话来兴致高了两个手指头用劲一捏岂不是就碎了。

  那多扫兴,放不开。

  他家这回宴请,要吃肉条子。

  “不论猪羊与太牢,一斤切作十六条。2”,就是说做这道菜的时候,不管是猪肉、羊肉还是牛肉,都用刀划拉

  成十六根肉条子,然后把肉洗净了,剔除碎骨和筋膜,用糖盐花椒粉砂仁给腌制半天,压紧挤出水,然后上锅上蒸个半熟,之后再放在石板上烤一烤出焦黄的皮,装盘后倒上二两烧刀子,一口肉一口酒,进口时那肉外面酥香染牙,里面咬一口肉香打在舌尖上,他们或席地而坐,或站着猜拳比划……到最后微醺之时再来一碗炖得烂熟的带汤水的羊头肉,事后那才叫吃饱喝足。

  去繁楼嘛,摆上二十桌也吃不出这兴致来。

  许德昌听了一连声道:“老卫加我一个,到时候给我留个位子啊。”

  瞬间觉得吃了大半辈子的繁楼的菜不香了,馋得不行了。

  呵呵,主要是这氛围想想就真是好啊。

  “那是当然,”卫长海愣怔了下:“您能来那卫家不得敞开大门欢迎啊。”

  就有点意外,挺意外的。

  把许德昌送到大门外,卫长海折回屋里问孟氏:“顾夫子那边,咱们请吗?”

  知道人家不会来,可礼还是不能少的。

  尤其是卫景平中了府试考取童生之后,他们还在抓挠着头发想怎么感谢顾世安这份恩师情呢。

  “还是让平哥儿提着礼去顾家请一请吧。”孟氏想了想说道。

  次日一大早,卫景平提着瓜果行到半路,正好遇见顾世安,想起在白鹭书院的这几年,自己受他恩惠不少,虽然这人毒舌,至今没有朋友,但还是叫讨厌不起来,就直说了:“我爹的意思问一问顾夫子,这回来的大都是练武的,也不知夫子能否赏光?”

  顾世安听完眼睛放光:“好,好,我近日正好得了一本好话本,是个俊和尚捡田螺回家变媳妇儿的好故事,等我到时候编段书说给他们听一听。“

  新鲜极了,跟以往的话本都不一样,正愁没人跟他分享这绝美的故事呢。

  卫景平如今一听“俊和尚”仨字就头大,忍不住脸颊一抽:“夫子……咱能不能换个别的?”

  那什么,这种话本不是关起门来自己看就行了吗,竟然还要抖给别人听。

  不能理解。

  顾世安一甩手里的折扇走过去:“后天是吧?好,好,就这么说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