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第39章
作者:薛定谔家里的猫      更新:2022-11-04 00:25      字数:3026
  赵小草一直在思考自己的出路在哪里,她可以做什么样的生意,她要怎么赚大钱。

  她从那本“书”上知道,以后互联网,金融和房地产都是发展很快的产业,可是这些产业对赵小草来说,实在是有些高端了,她根本就够不上。

  互联网她没技术,金融和房地产她没钱,这些生意她根本就做不了。

  这些生意她做不了,那她只能从小买卖方面入手,慢慢把生意给做起来。

  琢磨来琢磨去,赵小草倒是还真想到了一个主意。

  她还是得从薯条入手。

  既然薯条这么好吃,那她为什么不能把它做成带包装的,卖到全国各地呢。

  当然,卖到全国各地只是赵小草一个美好的愿望,但是带包装的薯条在省城和周围地区卖,还是可以的。

  在那本“书”里,最后也描写了国家越来越富强,老百姓的衣兜里越来越有钱,商场超市的货架上的零食琳琅满目,选都选不过来。

  而薯条就是“赵珊”很喜欢的零食,她每次去商场超市都要买几包回家。

  既然超市里有薯条卖,那她为什么不能把薯条包在包装里卖出去呢。

  不过想要把薯条包在包装里卖出去,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最难的就是,她去哪里找机器给薯条穿上包装呢?

  赵小草苦思冥想,终于有了个好主意,她没有机器,但是食品厂里有机器,她可以委托省城里的食品厂给她加工薯条。

  省城里大大小小的食品厂不少,有生意好的也有生意差的,跟她住在一个院子里的汤秋菊,她的姐姐就在一家食品厂工作,因为厂子不景气,工资都只能发一半。

  要是能从这个食品厂里加工薯条,那她的生意就成功了一半了。

  至于做出来的薯条要怎么销售出去,她可以自己去推销,也可以批发给人去卖。

  既然决定要做这样做,赵小草也不耽搁,买了点东西提着去了曹家。

  曹家男主人叫曹有才,妻子是汤秋菊,两个儿子一个叫曹文礼一个叫曹文信。

  曹有才是公交车司机,妻子在第三纺织厂工作,两人都是很和气的人,和赵小草相处的很好。

  往常赵小草偶尔也去曹家串个门,不过串门是不会带什么东西的,这次她带着东西上门,一看就知道有事。

  曹有才还没有下班,汤秋菊见赵小草提着东西上门,还微微愣了愣,她直接就问道“小草,你来串门就串门,还带着东西来干什么?快坐下,我给你倒水喝。”

  赵小草把带来的东西放在桌子上,笑着说道“婶子,我这次来可不是来串门的,我是有事情找你。”

  汤秋菊给赵小草倒了一杯水,也在桌子前坐下,问道“小草,你有什么事尽管说,咱们都在一个院子里住着,我能帮上忙的,肯定会帮。”

  赵小草“婶子,我记得您有个姐姐在食品厂工作是吧?”

  汤秋菊点头道“是,我二姐在第六食品厂工作,他们的厂子是街道食品厂,厂子并不大,工人也不多。”

  汤秋菊没说别的,赵小草就接着问道“婶子,我记得跟我说过,他们厂子的生意并不好做,工资都发不全,一个星期只能上三四天班,人不上班厂里的机器也就停着。”

  这下汤秋菊是真的有些惊讶了,她没想到赵小草会说这个,自己二姐和赵小草可没有什么交集,她问这个是什么意思?

  不过惊讶归惊讶,汤秋菊还是说道“是这样的,我姐厂子的效益不好,我姐家里有五个孩子要养,他们现在都快愁死了。”

  说着汤秋菊看向赵小草“小草,你打听这个干什么啊,是有什么事情要我二姐帮忙吗?”

  既然话都说到这里了,那也不用继续客套了,赵小草直接就说道“婶子,是这样的,我不是卖薯条吗,就想把薯条包装起来卖,可是我只是小打小闹,根本就没给视频包装的机器和人手,只能找别人帮忙。婶子您的姐姐不是在食品厂上班吗,我就想找她帮帮忙,跟厂里的领导说一说,看看他们厂子能不能帮我加工一下,给薯条穿上包装。”

  赵小草把话说完,就用眼睛祈求地看着汤秋菊“婶子,你也知道我在省城人生地不熟的,只能找您来帮忙了。”

  汤秋菊没想到赵小草问的求帮忙的是这么个事,她脑子好像有些不够用了,就又问了一遍“小草,你说你想让我二姐的厂子给你加工薯条?”

  赵小草点点头。

  汤秋菊没想到赵小草的胆子会这么大,国营厂就是再不景气,可也是国家的厂子,能给个人加工东西吗?

  不过想想最近政策好像对私人商贩越来越宽松,有很多人都南下做买卖,或者干脆就在省城开店摆摊,国营厂给人加工东西,说不定也行?

  不过到底行不行,却不是汤秋菊可以说了算了,她也只是在脑海里想了想,就说道“小草,这件事我帮你问问我二姐,不过成不成我也不知道,要是我二姐愿意帮你牵线搭桥,我就带我二姐来见见你,要是我二姐不愿意,我也没办法了。”

  汤秋菊答应帮忙,赵小草就十分感激了,她脸上露出感激的笑容“身婶子,您愿意帮我问一问,就是帮了我的大忙了。您放心,加工费我肯定一分不少的。”

  “要是这事真的成了,这个你跟我姐厂子的领导去谈就好了。”

  汤秋菊又打量了赵小草几眼,坐在她面前的这个姑娘,刚来这个院子的时候还有些拘谨,跟人打招呼的时候都不敢看人,走路也有些轻悄悄的,就像有点怕人的小动物。

  可现在呢,她却敢跟自己说,想让国营食品厂给她加工薯条。

  自己都不敢想的事,这个外地来的小姑娘却敢想,还打算这样去做。

  这个小姑娘来到省城的时候只带着行李,可这才多长时间,她就把自己的日子过的红红火火了。

  她能把日子过好的原因,或许就是她敢想敢干吧。

  从曹家出来,正好碰到方奶奶从外边回来,她手里提着刚买的菜,赵小草赶紧紧走几步,从方奶奶手里把才给接过来。

  两人聊了几句,赵小草帮着方奶奶把菜篮子放下,正要走,却被方奶奶叫住了。

  “小草,你爹的病好了吗?”

  她的话让赵小草一愣,接着就立即反应过来,笑容有点勉强地说道“我爹的病已经好了,现在已经能做点轻省的活计了。”

  赵小草卖薯条虽然赚不到多少钱,可比普通工人还是要赚得多的,她本来就一个人在省城,要是还不跟家里人联络的话,那就跟没根的野草的一样了,说不定就被什么人给盯上了。

  所以赵小草有时候就拿着封信回家,装作是家里人给她写的。

  过年的时候她没办法回家,她就找了理由,父亲生病了,得在省城多赚钱给家里寄回去,所以就不回家过年了。

  赵小草的借口很合理,同住一个院子里的人虽然有些可怜她不能回家过年了,却也理解她的决定。

  老人生病是大事,要是重病的话,除了照顾老人的心力交瘁,最重要的就是看病的费用了。

  尤其是农村人,家人生病可是个难关,很有可能一家的积蓄都填进去也不够,还要找亲戚朋友借钱。

  要是能多赚点钱寄回家,的确是留在省城比较好。

  这只不过是一时的借口,赵小草没想到方奶奶竟然还记着,心里感动,在这没有亲人朋友的他乡,即使是一点点微不足道的关心,也让赵小草的心里暖和起来。

  “奶奶,我爹已经没什么大事了,谢谢您还记挂着。我爹说了,让我在省城好好干,因为我爹的病,家里的积蓄都搭进去了,还借了点钱,我要努力挣钱,把家里的欠债给还上。”

  方奶奶“这样想是对的,往后的时间还长着呢,去年你没回家过年,今年明年都能回家呢。”

  “嗯,奶奶我也是这样想的,我现在还年轻,努力赚钱才是,我要赚钱让我的家人过上好日子。”

  赵小草撒了谎,她的确要努力赚钱,不过却不是让自己那些所谓的“家人”过上好日子,而是她自己要过好日子。

  她要过好日子,所以她要努力赚钱。

  和汤秋菊说好四天以后,汤秋菊的二姐和赵小草见面了。

  汤秋菊和二姐有三分像,两个人都是长脸,只是汤秋菊的二姐汤秋花看上去比妹妹要老上很多,整张脸上都写满了生活的辛苦。

  他们在曹家见得面,见面后客气了两句后,汤秋花就问道“我听秋菊说,你想借我们厂里的机器做活?”

  赵小草点点头“嗯,我开了个小店卖薯条,生意还可以,我就想把薯条包装好卖出去,只不过我没钱买包装的机器,就想找食品厂加工。我在省城不认识什么人,正好知道秋菊婶子有您这样一门亲戚,所以就想找您帮帮忙,跟您厂里的领导说一声,租用你们厂里的机器和工人干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