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不在房中
作者:荔枝气壮      更新:2022-11-03 14:17      字数:2031
  赵音音听着景行话,心中对这个小少年更是佩服。

  赵子博冷哼一声,“切,说得真是好听,谁知道你心里究竟是怎么想的。”

  赵音音沉声道:“子博,切莫无礼。”

  赵音音等人去府衙,路上看到一个白发老翁手里拿着个什么,正在等人,看上去很焦急。

  赵子博忽然惊叫一声,“他手里的不就是我的钱袋”

  他疾步上前,“喂,你手里的钱袋是我,你在哪里捡到的”

  老者双眸闪着睿智的光,见来人傲慢无礼,问道:“你说是你的可有证据”

  赵子博笑了一声,“笑话,我的就是我的,还需要什么证据吗我记得清清楚楚就是这个薄荷绿的钱袋。”

  他说着欲夺过来,却被老者躲开。

  赵子博正欲发作,被赵音音喝止住,“子博,切莫无礼!”

  赵音音躬身行礼,“老人家,不好意思,小侄不懂礼数,还请老人家海涵。”

  老者瞧赵音音恭谨有礼,阴沉的脸色稍有缓和,问道:“你们既然说这是你们的钱袋,可有证据”

  赵子博道:“有,里面有五十两银子呢。”

  老者点头,“还有呢”

  赵子博脸色倏然乍青乍白,迟疑不定中还有些不好意思,“还有……”

  赵音音见状,催促道:“你倒是说出来啊。”

  赵子博低声道:“还有我写给爹爹的一首诗,至今还没有给爹爹看过呢。”

  老者:“嗯,不错,里面的确有这些东西。”

  他将钱袋递给赵子博,“你小子文采不错。”

  赵子博脸愈加红了。

  赵音音从怀中掏出一锭银子来,“天气有点凉了,小小意思不成敬意。”

  老者瞧着赵音音道:“小姑娘,你很会做事,但是可惜我不是这些人,我也不缺钱。”

  他翩然离去。

  赵音音惊讶,他竟然一眼看出来了自己的女儿身份。

  不过很快,她便此事抛诸脑后,领着景行和赵子博回了书院。

  她命人带景行下去洗漱换衣,瞧着赵子博翘着二郎腿喝茶的模样,她心头涌起一股恨铁不成钢的恼意,她道:“子博,你最近功课如何书院很快就要开始上课了,你和他们几个都过来吧。”

  赵子博优哉游哉望着四周摆设,“环境还不错,但是姑姑你不会是说我们要和那个小乞丐一起读书吧”

  赵音音纠正,“他叫景行。”

  赵子博无所谓道:“反正都差不多。大哥,三弟、四弟、五妹,我不知他们是什么想法,但是我不想和小乞丐一起读书。这里的小孩穿的都很一般,并且还大字不识。”

  嫌弃溢于言表。

  赵音音心有微愠,想不到赵子博竟然这般嫌贫爱富,不知礼数,竟然有这种不仁不义的想法。

  她更加后悔送赵子博等人去了乡下,虽然生活优渥,但是没人教,不识数。

  赵音音道:“我这所书院就是专门为寒门学子所开设,为了让他们知礼数,参加科举,改变命运。”

  赵子博在乡下待得久了,见过不少乡下孩子,他起身道:“姑姑,你虽然是好心,但是很多乡下孩子基础都太差,而且他们根本意识不到学习的重要性。我们算还好的,毕竟住在乡下,爹爹毕竟还会给我们请私塾先生。”

  赵子博的话更是让赵音音难过,但是她知道子不教父之过,赵子博现如今这般,与赵琛的不管不顾有很大关系。

  她义正言辞道:“若是不知,我便请夫子让他们知,若是不学,我便严加管教。就像景行,就算他出身贫寒,上不起学,但是他深知学习的重要性,就算在家也不忘学习。像景行这样的,才是可塑之才,国之栋梁。”

  赵子博眼中闪过一丝讶异,他的确没想到“小乞丐”竟然这般好学。

  洗漱好换了一身崭新衣服的景行刚走到门口,便听到赵音音夸赞自己是可塑之才,国之栋梁,他心中涌起一股奇异的感觉,那感觉如同暖流一般缓慢地流进自己心中,自己忍不住鼻头一酸。

  他举步进来,恭恭敬敬行了一礼,“景行见过赵小姐。”

  赵子博眼中又闪过一丝惊讶,没想到脏兮兮的景行打扮之后还挺……

  虽然赵子博不想承认,但是景行看起来的确挺英俊帅气的。

  赵音音点点头,“过几日便开学了,你记得去领书。”

  景行双膝一弯,伏在地上,郑重其事地向赵音音跪了一礼,“景行定然不负所托,刻苦学习,争取早日取得功名,成为国之栋梁。”

  赵音音眉毛微扬。

  赵子博回赵府之后,跟诸位兄弟姐妹讲了下,赵音音要他们去书院读书。

  大哥赵子渊神色淡淡,“我知道。”

  三弟赵子钰惊讶反问,“二哥,你不会不知道吧。”

  四弟赵子昂蹙眉道:“我要好好学琴。”

  五妹赵子佳激动鼓掌,“太好咯,终于可以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了。”

  赵子博不满噘嘴道:“有什么好玩的,我才不想跟小乞丐一起玩呢。啊啊啊,好烦啊。”

  他一溜烟跑了出去。

  大哥赵子渊正在静静用丝帛擦拭剑锋,向赵子博的方向淡淡瞥了一眼,眸中闪过一丝无奈,继续擦拭。“:”

  赵音音将进士私塾改成了明德书院,书院校训:明德、厚学、沉毅、笃行。

  之所以取名明德,是因为赵音音在办学时脑海中经常闪过孔子的那段话。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之所先后,则近道矣。”

  红绸布缓缓落下,“明德书院”四个金色大字镌刻在高悬的楠木牌匾上。

  在一阵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中,金先生携街坊四邻以及中众位弟子,前来道贺。

  钟秀才瞧金文茵不在,便问道:“不知文茵在何处”

  金先生道:“她身子不太舒服,所以今日就没来。”

  钟秀才点点头,不再过问。

  他沉默地抿着唇,没有在明德书院待多久,便匆匆离开了。

  他的目的地是金府。

  小厮将他领到前厅,请他稍等片刻,自己去请小姐过来。

  片刻后,小厮过来,脸色怪异,“小姐不在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