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作者:大河东流      更新:2022-03-14 19:30      字数:10156
  张凤华不甘心只能念到五年级, 但是家里的情况她也明白, 她只能走别的路子, 她想要赚钱。

  如果她能够自己赚到自己的学费的话, 这样爸爸妈妈就没有话说了吧?

  只不过, 不是她努力就一定会有回报的,想要挣钱太难了,大家谁不想挣钱呢?

  但是这时候挣钱的机会就是那么的稀少。

  成年男性都找不到机会, 她一个小孩子, 更难找到机会了。

  她进去镇上找挣钱的机会大家也都知道,毕竟平时她根本就没有进城的机会,现在她频繁的去镇上, 自然知道她想做什么,看到孙女这样子, 张根有所触动。

  他算了一算家里的钱, 决定到时候要是她还是这么想要上学的话,就让她去吧。

  不过这事暂时先不告诉她, 他想要看看, 她自己能不能想出什么办法来。

  张凤华接连碰壁,她几乎要绝望了。

  她鼓起勇气去问, 得到的几乎都是嘲笑。

  她一个乡下的小姑娘也想要工作?

  他们自己都难!

  直到她看到了张保国, 他背上背着草药, 然后进了医院,出来的时候,那些草药就不见了。

  张凤华看到了希望, 她厚着脸皮找到了张保国。

  “我可以跟你们学认草药吗?我想要采草药去换钱,我绝对不会跟你们竞争的,如果收的不多,我就不去……我想要存够学费的钱。”她说的有些语序混乱。

  张保国和张卫国对视一眼,他们家采摘草药这方面的收入也还可以,不过这个可以,不是因为他们采的量多,而是因为他们采的药材种类,如果张凤华也去采摘草药的话,也还好,因为对方肯定是没办法像妈妈一样采摘那些难找,又比较珍贵的草药的,她能够把常见的给认全,没有弄错,不伤害到它们的药性,然后炮制好送去医院,这样就不错了。

  要说竞争的话,没多少竞争。

  不过,这个能教吗?

  这也算是一种谋生的手段,常用的大家基本上都能够认得一些,但是专门采了草药去卖,还有炮制手法的话,这个就需要专门教了,这已经算是一门专门的手艺。

  张保国没有立即给她回复:“我们要商量一下。”就他们个人而言,教她认一些常见的草药和简单的炮制方法,张保国是愿意交的,这对他们家也没有什么影响,不过这是妈妈教他们的,要不要教张凤华,妈妈说了才算,他们自己说了不算。

  虽然还没有征求妈妈的同意,张保国已经有了一种预感,妈妈会同意的。

  妈妈不是那种会藏着不愿意教别人的人。

  她确实同意了,不过妈妈同意归同意,也表示她不会插手,他们两个同意教,就由他们两个来教,另外他们自己要做的事情也得要做完,他们兄弟两个可是没有太多空余时间的。

  想要张凤华认草药的话,就得要从他们不多的空闲里挤出时间来,张保国和张卫国同意了。

  时间虽然挤,不过把自己玩耍的时间再挤压一段出来就可以了。说起来也有些遗憾,他们哥两个上了中学以后,跟村里之前的小伙伴就淡了。

  这个淡有多方面的原因,主要的,一个是因为彼此的学历,另一个就是时间。

  他们的时间错开,休息日也要下地干活,根本没时间在一起玩耍了,感情可不就淡了下来。

  张保国和张卫国答应教张凤华认草药炮制草药,不过他们也有条件,不能外传,只能教张喜华和张小华,其他人都不允许。

  说这个不是为了别的,就是防着大伯母,大伯母要是到时候看到了甜头,搞不好就想着为她娘家谋福利了,这样的情况可不罕见,他们先未雨绸缪,把话说在前头。

  张凤华很认真的答应了,而且还写下了字据,以字据为凭证。

  他们这样教别人了,自己也更认真了起来,要是教错了,那就丢脸了。

  不过也是开始教,恍然,其实也不会花费太多的时间,因为本来张保国就要带着二弟一起教三弟和四弟的,现在就是多了一个人,影响不大。

  没想到他们这样做,张全和赵来娣都有一种意外的惊喜,尤其是在女儿卖出去拿到了第一笔钱之后,钱不多,辛苦了这么久,才刚刚达到一毛钱,但这一毛钱,数量也不少了,一个鸡蛋收购站收也才一分,这就是十个鸡蛋。

  而且这才是刚开始,等到时间长了,收获肯定会更多。

  赵来娣想要跟张凤华把这钱拿到手里,美其名曰帮她保管。

  张凤华没有给,她把钱给了爷爷,当着大家的面:“爷爷,我想要存钱上初中,这钱你先帮我放着好不好?”

  她知道,在这个家里可能会支持她的就是爷爷了,爷爷同样也是权威最重的人,他说定的话,没有人可以更改。

  他也从来没有说过反对她上学的话,在这家里,四个大人中,唯一一个没有说过反对话的人。

  他更多时候保持着一种中立的态度,听她爸爸和妈妈的,他们说供她上学,就供她上学,说不供她上学,就不供她上学,他不插手。

  现在呢?

  在她愿意付出种种努力,也想要争取上学机会的现在,爷爷还会保持壁上观的态度吗?

  其实如果可以的话,她更想自己藏好,但是家里根本没有可以藏钱的地方,她可以保证,她自己放着的话,不管她放到哪里,她妈妈都会翻箱倒柜找出来的。

  没有让她失望,爷爷收下了她的一毛钱:“爷爷帮你保存着,到时候给你上学用。”

  听到这话,张凤华的眼睛就亮了,太好了!爷爷说这句话,就是不反对了!要是她存的钱够的话,她上中学有望!

  她才高兴没多久,奶奶就出口打击她:“不是说好了上到小学吗?还上初中做什么呀?这钱还不如帮着存着给她做嫁妆,凤华也14岁了,再过两年就可以嫁人了,嫁妆也要准备了。”这嫁妆彩礼不讲究太多,但这陪嫁被子衣服什么的,是要给的,这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张凤华鼓起勇气:“奶奶,我不想这么快嫁人,我想要继续上学,而且以后我去跟他们做同学的话,说不定我还能嫁给城里人呢。”这时候她也不讲究什么羞不羞涩了,提出了这么一个很有诱惑力的提议,要是能够嫁给城里人的话,奶奶肯定是愿意的吧。

  确实,李满芬和赵来娣都是心动的,要是张凤华能够嫁给城里人的话,到时候肯定就能倒过来拉拔她的兄弟张锦华。

  这是一笔很好算的帐。

  张兰她的男人为了一个临时工,想尽办法,跟她婆家的人都闹翻了,在城里买了个破旧的老房子,把户口转了,得了个临时工,那之后就是月月拿固定粮,固定工资的人,他已经是个城里人了。

  虽然张兰和几个孩子还是乡下人,没办法把户口转下去,但是,时间久了之后呢?

  而且有这么一份工作,谁不高看他们一眼?

  多好啊。

  要是张凤华以后嫁了城里人,给她兄弟也找了一份工作,那他们就是改换门庭了,这多好!只要想一想,就让人心动不已了。

  李满芬咳嗽了两声:“……你这样也不是不行,那你就辛苦一些吧,以后你家里的活,让你两个妹妹帮你分担一下,你多勤快点,多挣一些钱。”虽然她是不反对了,但是李满芬也不乐意拿那么多钱供她继续上学,她能够自己把这钱给攒出来,那是最好了。

  赵来娣也是这个意思:“对,让你两个妹妹帮你一起干活,你要是忙不过来,我也能帮你。”赵来娣也是想要儿女都出息的,不过,钱,最好就是不用掏家里的,他们还要准备起房子呢。

  她仔细的打量了一下凤华,凤华长得还是可以的,就是因为常被太阳晒,黑了些,不太白净,不过这身高可以,身上没有肉,这可以多吃点,白一些,肉多一点,就是一个好看好生养的姑娘了,到时候或许真能够给她找个城里面的女婿也说不定,有可能自己未来有穿着工人衣服的城里人甜甜的叫着自己岳母,赵来娣的眼睛就笑的眯成了一条缝,以后还是要督促女儿多吃一点,出去了一定要戴着草帽,晒黑了可不好看,她也到了要养白的年纪了。

  鼓起勇气把她之前想好的理由说出来,看到了奶奶和妈妈的松动,张凤华都没有想到这句话的效果有这么好,她愣了一愣,随后立刻应了下来,把这件事情深深的印到了心里,原来想要说服奶奶和妈妈也不是那么难,只要找对了方法。

  她现在不是做到了吗?

  有勇气迈出那一步,结果不一定就是自己想的那么悲观,张凤华若有所思。

  张凤华上了五年级,双胞胎成了初一的一名新生,对于镇上的生活,他们两个适应的不错。

  从身高上,他们虽然比同学们要小几岁,但是个头一点不比同学矮多少,他们上面有两个哥哥,一个高中一个初二,级别都比他们高,有谁会吃饱了撑的跟自己舒服的生活过不去,去找他们两个的麻烦?

  而且他们两个是双胞胎,这是一个天然的话题点,双胞胎出现的几率是很小的,这附近十里八乡,他们这双胞胎是第二对,前面那第一对就是他们妈妈和舅舅,他们是龙凤双胞胎。

  别的人也不是没有生过双胞胎,但是没有养大,只养活了其中一个,自然就没有了他们这两个都活着好好的话题度。

  小的时候,张安国和张定国的长相是很相像的,穿着一模一样的衣服的话,很多人根本没办法把两个人区分开,但是越长大,他们两个的区别也越来越大,乍一看就能很明显的知道这是兄弟两个,但你要说把他们两个认错,已经很少了,之前他们是十分像的话,现在他们就是九分。

  那一分把他们两个人区别开来。

  那些同学围着,好奇:“会不会有人认不出你们?”

  “谁是哥哥谁是弟弟?”

  “衣服是公用的吗?”

  “你们讨厌的事情是不是也是一样?”

  他们的热情让刚来的张安国和张定国都有些招架不住,小学的同伴是同一个村的,一起长大,很多事情根本就不必问,但是到了镇上,他们彼此之间根本就不认识,一见双胞胎,自然就好奇心上涨,想要问个究竟。

  安国的脾气很好,有问他几乎必答,除了一些比较敏感的,不太适合回答的问题,他都回答了,融入到了集体里面,没有张保国和张卫国担心的弟弟被欺负的情况发生,让他们两个松了一口气。

  太好了,看情况还不错。

  张锦华看着他们两个,都是眼神有些微的诡异,这情况好眼熟啊,仿佛看到了当初他们刚上初中的时候张卫国的情况,不过后来……因为禁/书,他们两个都被狠狠的上了一课,在这个地方学会了谨言慎行。

  他们两个应该也会很快就会被教做人了。

  不交心的朋友,那只是个人认为的朋友,不定对方心里是怎么想的,一个不好对方就写了举报信,把之前一不小心犯的错利用得妥妥当当,把人给打入深渊,不得翻身。

  ……

  张安国鼓起勇气,把自己准备了好长一段时间的本子拿给了苏茴:“妈妈,这是我自己画的小人书,讲兔子的故事。”

  苏茴拿了过来,这是用作业本背面的空白页画的,正面已经写了作业,所以看上去体验不是很好,因为这种便宜的本子,纸张都比较薄,要是用力大一点,那个字在背面也能看得清清楚楚。

  这是讲小兔子的故事,一家三口,兔子爸爸,兔子妈妈,还有小兔子一家三口生活在小森林里,然后有一天,小兔子出门的时候,遇到了狼群,它惊慌失措的跑回了家里,但是狼群中有两头狼追了过来,用爪子在扒它的洞口,想要把它挖出来,小兔子在窝里瑟瑟发抖,恐慌的看着传来动静的洞口,然后,它爸爸和妈妈从别的路进来,问它怎么回事,随后特别淡定的跟小兔子说:“你在怕什么呀?狡兔三窟,这里我们可是有五条不同的道路出去,有一条道路被毁了,我们还有四条路可以离开,去别的家。”

  小兔子听了这话,恍然大悟,对呀,它根本不用怕呀。然后开开心心的跟着兔子爸爸和兔子妈妈从别的道路离开了。

  这说明多做准备,多留后路是正确的。

  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能用上。

  这故事算是有内涵吧,这个笔触比不上印刷的有些生硬,不过,这是一个十岁孩子,第一次尝试自己写一个完整的故事、自己编一个漫画,能够写完,能够画完,有头有尾,就值得夸奖。

  苏茴认认真真的看了一遍:“故事挺好,你这兔子有的画得传神,有的变形,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继续加油,以后的故事肯定越来越有趣的。”

  说起这个张安国有些不好意思,一开始的时候他画兔子是画得很认真的,后来就变成了看心情,主要是写故事,所以有的认真,有的不认真,画风不太稳定,他之前都没有太注意这一点,现在被妈妈点了出来,他羞赧了,果然不能偷懒,一偷懒就体现出来了。

  拿着被妈妈认真翻看过的杰作,张安国一边羞恼一边骄傲,妈妈说故事挺好,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他已经想好了下一个故事要写什么了。

  他想要另辟蹊径,他喜欢画画,他的文章一般,但是报纸杂志上面除了文字,还有画啊。有一天,他画的故事能够出现在上面就好了。

  他们兄弟两个可是没有放弃的,他们也想要自己的名字出现在上面,哪怕是一次也好。

  不过也不知道是出了什么魔咒,张保国和张卫国上了一次之后就没有了动静,不知道他们以后会不会也是这样。

  一九七五年没有发生什么特别的事情,苏茴的生活一如既往的平静。

  平静是因为村里的生活几乎没有什么变化,她会去市里、省城、深山和其他陌生的城市采购和出货。

  这对于她来说也算不上什么刺激的事,如果有什么灵物,那还算的上有几分刺激。

  一九七五年过去,接下来就是一九七六年,回想到这个年份,苏茴就有所猜测。

  这个世界跟她第一世所待的那个21世纪的世界是不一样的,所以她也不敢肯定,这个世界的weng革会不会也在1976年结束,不过她估计,就算不是也不会拖得太长,她已经在省城察觉到了气氛的缓和,之前疯魔一般,找到一个可以攻击的点,就拼命的泼脏水。

  现在相比起之前,大家都有了更多的理性。

  这应该就是wen

  革结束的征兆。

  苏茴被难住了。

  被文学倾出的一道数学题难住了,文学倾显得很得意。

  这道题当年他可是花费了不少的心思才终于解开的,本来这个难度不应该这么快拿出来为难苏茴的,但是看着她之前那一副:[啊,不知道学什么,简单,好像没什么难点,这么容易……]的样子,他被气着了,数学哪是那么容易就弄懂的,数学深奥着呢,数学学无止境!

  苏茴没有解出来,如了文学倾的意去找了文学倾请教,文学倾得意的抬头:“现在你知道了吧?数学可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

  苏茴点头:“确实。”把这个跟阵法相结合,威力上涨,数学确实不是那么简单的,尤其是数列,格外有趣。

  苏茴把这道题弄懂了,把自己篮子里的东西拿出来。

  “这药粉冲水喝,一天三次,一次一包,吃完你的病就好了。”

  文学倾一听这话,被他压抑的咳嗽,顿时忍不住咳了出来,有些尴尬。

  他这病说起来还有些不好意思,当时下了一场雨,苏茴让他赶快回来,别不小心病了,结果他硬逞强,说没事没事,一个大男人淋着点雨有什么事啊?

  结果回来就病了,直接打脸。

  好在这道题她没有解出来,多少挽回了一部分颜面。

  “对了,你是不是有信需要我帮你寄出去。”上次苏茴帮他拿了信回来,他可是还没有回信。

  一说起这个文学倾的脸就变了,没精打采。

  那封信是他儿子写的,他儿子在信上说了一些事,他之前的一个同事,不在了。

  那就是一头固执的蛮牛,当初不知道有多少次被他气的浑身冒火,但是他也没有想到,会有这么一天,他连他最后一面都没办法见到,只能经由儿子信上的几句话确认他现在的情况。

  他居然就这么走了,他们上次争吵的问题还没有一个答案,就这么走了,真让人不甘心啊。

  苏茴叹了一口气,苏茴跟文学倾透露了一些自己的想法,文学倾的表情就僵住了,他语气有些微微的颤抖:“你、你在说什么?”他认识的苏茴可不是无理由推测的人,她凡是说出口的,都是有几分把握的。

  苏茴微微一笑:“不要太激动,这只是我个人的猜测。”

  “不过,你之前也说过了,这世道不可能一直都这样下去的,人才断层,以后,等他们年纪上去了,接下来要怎么办呢?高考迟早会重新开设的,到时候什么人来教那些大学生,还是要你们这些知识,功底扎实的老师回去。”

  文学倾看着自己有些微颤抖的手掌,脸上的表情有些扭曲了,带着些期盼,还有些向往和复杂:“……希望跟你说的一样吧。”他在这里,受到了不少的照顾,但就算这样,他也苍老了很多,他这情况还算是好的,儿子信上说的那个老朋友,他已经不在这世上了。

  如果真的跟苏茴猜测的一样,他没有坚持到最后,没有看到黎明的到来,实在是太可惜了。

  想着,文学倾握拳,快要结束了吗?

  可以重新回去了吗?

  他一定会活着回去的。

  对了,他要写信,鼓励其他的老朋友,都坚持这么久了,眼看着就要有起色,不管怎么样,都要坚持下来,不然身上背着这么个罪名,死了也不甘心。

  ……

  一九七六的九月,又是到了开学的日子,张保国心情激动,他现在已经是一名准毕业生了,再过一年,他就能拿到高中毕业证,他这个夏天已经跟着孙强孙叔叔去招兵处那里认识了一下,做了一番检测后,对方给了他一个算得上是承诺的话:“就你这身板和反应速度,不进军队实在是浪费了,这样的人才正好是部队需要的,进去以后,可别懈怠啊,以后的前途还长着呢!”

  每每想到这一句话,他去训练的时候,就仿佛有了无穷的动力。

  他今年十六岁。

  明年十七,拿了高中毕业证,立刻就可以上火车去部队了。

  卫国今年十三,在这方面,张保国也是有些自傲的。

  他当初这个岁数,力气和反应速度都要比他强一些,现在他跟小叔比力气,不收敛的话,小叔会输的比较难看。

  不过二弟有的地方也比他出色。

  在记忆力方面,尤其是在数字方面,对方要比他出众。

  二弟今年也高一了,张保国问过他,他想怎么样,张卫国很有几分纠结。

  他还没有想好。

  不过他没想好也没关系。

  他要读完高中才能做决定,年纪太小了去部队,张保国是不赞同的。

  如果高考恢复了就好了,二弟的文化课比他要出色。

  他能考100分,但是二弟考100分那是因为试卷上只有100分。

  而且相比起他,二弟对于训练少了一份热情。

  不过,张保国也相信,等到二弟高中毕业了之后,没有及时找到工作的话,他也会选择进部队的,他的体能到时候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至于两个小弟,他也抱着这样的想法。

  张凤华也成功的进入了中学,她一有空就进山采摘草药,张喜华和张小华都帮着她,存够了她的学费。

  她终于能够如愿以偿的继续念下去了,她很珍惜,而且更加努力了。

  初中的知识点更难,而且来回也消耗时间,她还要继续采摘草药准备学费,忙的团团转,不过对方的成绩也是第一。

  让老师都有些侧目了,这第一名,这么多姓张的啊,然后一问,不仅仅是同姓,他们还是亲戚!

  这个时候有这么好学的家庭可不多,尤其是还是乡下农家出身。

  张凤华15岁初一,张锦华17岁高一,这已经是可以相看的年纪了。

  赵来娣对女儿还没那么急,才15岁,等16岁再找也不急,但是对于儿子,她着急了。

  17岁相看起来,18岁成家,19岁20岁给她抱孙子,正好。

  而且女儿可以期望以后嫁个城里人,儿子也可以去娶一个城里人啊。

  要是女方是城里户口,那要是生了孩子,还能够跟着女方的户口走,这一生下来就是城里人了。

  当她打听到这一点的时候,心都火热了起来。

  现在孩子的户口是跟着妈妈走的。

  改换门庭的机会,就近在眼前啊。

  能不上心吗?

  张锦华心动了。

  到现在为止,他最好的成绩在班里排第三,第一的永远是张卫国。

  他想要证明自己,证明自己不比他们差,上报纸是一个,这个也是一个啊。

  要是他娶了城里人,他岳家难道会就这么看着他下地干活?

  到时候,他们读完了书,回家下地干活,他留在城里……想一想就让人心热。

  但是心热过后,张锦华发现了现实的冷淡。

  他所在的班上,女孩子只有四个。

  几乎是被众星拱月的捧着,而且,大家的年纪都差不多,开窍早的,早就下手了。

  他们班上四个女的三个都已经说好亲事了,只有一个没有,但是长得……最丑。

  卫生条件也不是很好,邋遢,龅牙。

  张锦华:“……”

  对不起,他还是再看看吧。

  要是跟她在一起了,那以后日夜相对,那人生还有什么意思?

  他长得也不算多出众,但好歹五官端正,身高也在这里,没有不良嗜好。

  自己班上的女生不适合,他把视线放到了其他班上,而且,他也不局限自己年纪,上下的都去“踩点”。

  他这么一来,肯定是会耽误时间的,心思也浮动,七六年的期末,他的名次掉了,掉到了第六,不过付出是有回报的,他跟初二的一个女生谈对象了。

  得知这么一个好消息,赵来娣兴冲冲的去看了,这一看,她的脸色就不大好看了。

  这女孩子怎么看那做派跟老三媳妇有点像呢,身形也太单薄了吧?而且身上的衣服被洗的发白,这家境也不太好?

  这一打听,这家境何止是不太好,那家里一大堆破落事,赵来娣她不同意,但是张锦华不乐意听了,他们正是油情蜜意的时候,哪里愿意分开?

  赵来娣被气了个倒仰,一条条的跟儿子分析。

  那女生叫吴楚楚,比张锦华小一岁,是城里人没有错,她爸妈有工作也没有错,但是妈不是亲妈,而是后妈,有了后妈,就有了后爸,尤其是在亲妈只生了她和姐姐两个女孩,后妈生了两个带把的之后。

  她前面的姐姐就是被卖了的,卖给一个得病的人冲喜,这钱,一部分入了后妈的口袋,一部分就被她争取得来上学。

  名声根本就没有。

  城里人谁愿意娶她啊。

  后妈还指望着把她卖了,得一大笔的彩礼呢。

  要是娶她,天价的彩礼不说,这以后的帮扶显见的没有。

  不吸血就不错了,还想着帮扶。

  这跟她的初衷完全相反。

  这些张锦华都知道。

  不过他也有话说:“她家里不能帮扶就算了,好歹户口还在啊,以后有了孩子,口粮是可以领的。”

  “她也说了,彩礼要是高的话,她自己会解决的,她到时候去找她外家。”

  “她人很好的,性子又体贴懂事,也勤快能干。”

  ……

  赵来娣听的一口气憋在胸口,怎么都下不来。

  这、这是什么事啊!

  他谈对象的事,张卫国是知道的最清楚的。

  同班,他们还会就在教室门口说悄悄话,他想装作不知道都难。

  张保国知道了以后:“要是有人问你,你就说不知道。”

  这种事才不要掺和进去。

  张卫国不能更赞同。

  而且他还是小孩,他一点也不懂谈对象是什么意思。

  他们几个一推了事,只是苦了张凤华,她妈、她奶奶都要她想办法拆了他们,她能有什么办法?

  而且她们还不同班。

  她也根本不想管啊。

  不过她哥和吴楚楚不是这样想的。

  “凤华,我和她是真心喜欢的,你不会想着拆散我们吧?”

  “你们多相处相处,我敢保证,你们会相处得很好的,你会喜欢她的,她是个很好的人。”

  “她也喜欢学习,你们应该有很多共同话题。”

  ……

  张凤华:“……”

  哥,能放过妹子吗?

  显然,两边都不会轻易放弃,苏茴他们没有管这一摊子事,重点放在张保国身上。

  张保国高中毕业了。

  一拿到毕业证,张保国就接到邀请,韶理算着时间,特意在这个时间段选了这里的运送任务,送张保国离开。

  也是这时候,被张锦华的固执弄得焦头烂额的张根他们才发现,一晃眼,张保国都毕业了,而且眼看着就要进部队了。

  苏茴、张卫国他们三兄弟、张根张全张贵张锦华,还有关韶理、孙强、张成业,一起出现在了火车站。

  这里一片离别的感伤。

  张根抱了抱张保国:“我等你回来。”千万不要跟你爸一样,一去不复回。

  张成业拍了拍他的肩膀:“你一直是个好样的,以后继续努力,多在训练场上流一滴汗,以后在战场上就能少流一滴血。”

  孙强欣慰的看着他,他现在这一身的军装,恍然间好像看到了张平:“你爸爸是个英雄,你也是。”

  关韶理握住他的手:“你知道我的地址,记得写信。”

  张锦华拳头紧握,如果打开手细看,还能看到被指甲掐出的血痕:“……记得回家,我……也会努力的!”

  他想要做个工人都没有法子,对方这直接就去当兵了。

  看着时间差不多了,张卫国拉着张保国的衣角不愿意放手:“大哥……”

  张安国和张定国的眼眶红红的,不舍得看着张保国,看着他们,又看看妈妈,张保国清了清嗓子,不然就会被发现他的嗓子变得沙哑了。

  “我到了立刻给你们写信,你们也要记得写信给我,以后我不在家,卫国,你就是最大的了,照顾弟弟,家里的活勤快些,知道吗?”

  张卫国侧过头,眼眶也红了:“我知道,这不用你说。”

  苏茴看他们这样子,叹了口气,拍了拍张保国的手臂,他早就长得比她还要高了:“进了部队,就要努力,不能懈怠,家里你也不用担心,你到了那里,多跟前辈学学,要谦虚。”

  看着他红红的眼角,她加了一句:“要是想家了,就给家里写信,发电报。”

  她的眼神清明,嘴角带着笑意:“要是累了,家里随时欢迎你回来。”

  “框框框——”

  火车发动了,还能看得到里面不停地往外挥手的人,看着哥哥的身影越来越小,张卫国终于忍不住,追了上去,边跑边说:“大哥!大哥!记得写信啊,我们会想你的——”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小天使的地雷和营养液,今天日九~

  继续走评论,继续求营养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