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慈宁宫召见
作者:岳月      更新:2022-12-18 20:52      字数:10221
  宜嫔那边也接到消息,摸着肚子听身边大宫女明露说话:“主子,李伴伴亲自带了赏赐,后头跟着一队起码五六个太监抬着东西,这赏赐只怕是不少了。”

  闻言,宜嫔只点点头,见明露有些急了,不由好笑道:“这有什么,皇上喜欢就赏。不过皇上素来赏得不多,定嫔只怕是立了大功,叫皇上十分欢喜。”

  她之前很得康熙喜欢,自然是因为自己性子直爽,却又知情知趣。

  直爽可不是口无遮拦,心里想什么就什么都敢说出口,不知道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那就很容易说错话让康熙不悦。

  宜嫔在后宫好几年了,很是熟悉康熙的性子,能有这样的大手笔,万琉哈氏只怕是办了一件大事。

  康熙暂时没说,证明事情这会儿不能对外公开,只怕是秘密进行。

  于是宜嫔就吩咐道:“你让底下人都紧着皮子,别什么事都敢去打听。尤其定嫔的事,你们看看就好了,谁要来打探口风问消息,你们要透露一个字,那就怪我不客气了。”

  明露连忙应下道:“主子放心,奴婢管束着底下那些小的,绝不会透露半个字。就是奴婢替主子有些委屈,定嫔娘娘独占皇上,其他宫里都没去几回,更别提是咱们这里了。”

  宜嫔还大着肚子,康熙以前一有空就会过来坐坐。

  如今大半个月只来了一回,明露怎么能不替宜嫔着急呢?

  等宜嫔挪去慈宁宫,生孩子后还得坐月子一个月,到那时候,皇帝岂不是把自家主子给忘在脑后了?

  宜嫔笑着摇头道:“你跟在我身边好几年了,怎的还这般想不通。我这大着肚子能做什么,倒不如安安分分生下孩子之后再说。”

  “再就是,之前皇上隔三差五到咱们这里来,你怎么就没说我独占皇上来着?换了人,你倒是敢说了。”

  明露吓得跪在宜嫔脚边,宜嫔没让她起来,又笑着继续说道:“在我之前,惠嫔和荣嫔也是如此,皇上喜欢就经常去她们的宫里坐坐。尤其荣嫔,先后生下了六个孩子,足见皇上当初对她的喜欢。”

  只是这份喜欢在一段时间后就转到宜嫔和德嫔身上,如今又换到定嫔那边去了。

  宜嫔伸手摸着自己的肚皮,轻轻叹气道:“今儿这话我只说一次,你好好记住了。哪怕惠嫔和荣嫔不如之前受宠了,你看她们的日子有变得难过吗?皇上是个念旧之人,不像那些冷情的,宠过后不喜欢了就冷落,甚至看都不再看一眼,叫她们过得艰难。”

  如果没有康熙派人盯着,伺候的宫人一个个跟墙头草一样捧高踩低,失宠的嫔妃就不会好过了。

  哪怕是之前重华宫那边有所疏忽,但那些宫人也是有分寸的。

  前朝的时候还有宫人克扣失宠嫔妃的吃食,活生生把人饿死,然后记下一个病亡,也没人去探究,草席一卷就把人送出宫随便埋了。

  换言之,只要安分过日子,康熙就不会亏待她们。

  但是如果不安分的话,康熙就绝不会手软了。

  宜嫔微微出神,刚开始康熙年纪太小登基,皇位不够稳固,后宫的孩子出生后多数都没立住。

  荣嫔那几个孩子就是如此,最后大阿哥不得已被康熙送出宫,才平安长大了。

  宜嫔进宫的年岁晚,年纪也不大,但是家中的祖母消息灵通,只含糊告诉她,进宫后安分守己最重要,然后就不要跟其他嫔妃有冲突或是交恶。

  她后来仔细想想,那几年后宫病死了好几个嫔妃,不由细思极恐。

  想来是因为荣嫔那时候极为受宠,才成了后宫所有人的眼中钉,那些出手的人也被康熙私下秘密处置掉了。

  所以宜嫔进宫那时候就明白,康熙最是厌恶嫔妃之间斗个你死我活,尤其祸及孩子。

  看着荣嫔她心里更清楚,圣眷在一个人身上长存是多难的一件事。

  于是宜嫔另辟蹊径,向皇太后那边使劲了。

  如果说刚开始她主动讨好皇太后,是想在后宫里多个靠山,能长久过得好一些。

  那么后来跟皇太后相处久了,宜嫔对皇太后就是越发敬重和喜爱了。

  皇太后只会蒙语,在深宫中尤为寂寞才是,毕竟她也就之前跟太皇天后和康熙能说说话。

  但她的目光总是很平和,没有一丝阴霾。

  宜嫔刚开始学蒙语,说话磕磕巴巴的,皇太后总是十分耐心听着,偶尔纠正宜嫔,让她的蒙语进步得一日千里。

  她感觉皇太后就像是自己最敬爱的祖母一样,十分包容,两人相处起来轻松自在,越发融洽。

  皇太后对宜嫔很好,宜嫔也想对她好,知道皇太后最大的遗憾是没有自己的孩子。

  于是她心里有了个很大胆的想法,想把肚子里的孩子养在皇太后身边去。

  当然宜嫔也有自己的私心,御医私下已经告诉她,肚子里面是个健康的小阿哥。

  她不想自己的儿子卷入皇位争斗当中,那么养在蒙古出身的皇太后身边是再适合不过了。

  这孩子能够平安长大,也能远离纷争,以后的日子过得快快活活的。

  宜嫔回过神来,低头看着跪在脚边的明露叹气道:“宫里多少人正等着看我跟万琉哈氏争起来的好戏,你怎么也跟着凑热闹了?”

  明露满脸愧疚,越发觉得自己被人说了几句就开始替主子打抱不平,在宜嫔面前开始胡说八道了:“主子,奴婢错了,以后一定谨言慎行。”

  万琉哈氏不知道康熙在重华宫留了一下午,惹得后宫嫔妃私下议论纷纷。

  她正陪着康熙用晚膳,膳食依旧丰富,还多了几道自己之前喜欢的菜式。

  万琉哈氏不由感慨,宫里的精明人实在太多了。

  她私下交代过金桂,夹菜的时候每道菜的次数差不多就好。

  未必只有三次,但是每道菜之间差距不要太大。

  别是一道菜只夹一两次,另外一道菜就夹上十次八次的那么扎眼。

  哪怕再是这样,御膳房那边依旧能猜出万琉哈氏的口味,送了最喜欢的几道菜过来。

  万琉哈氏也是放弃了,有这些人精在,再怎么遮掩都没用,还不如痛痛快快吃自己喜欢的好了。

  她是放开了,喜欢什么就让金桂夹起来,吃得是不亦乐乎。

  康熙见万琉哈氏吃饭不如之前拘谨了,倒是喜闻乐见。

  他又跟着多吃了半碗饭,等膳食撤下,月莹送来泡好的热茶。

  康熙喝了一杯茶解腻,就琢磨着要不要继续跟万琉哈氏对弈。

  万琉哈氏是真的累了,下棋很伤神,这会儿都有点昏昏欲睡了。

  康熙也看出来了,心里有些遗憾,想着只能以后再跟她下棋。

  不下棋,两人大眼瞪小眼坐着,万琉哈氏绞尽脑汁琢磨要说点什么,对她一个不用社交的研究员来说实在有点难办。

  好在张应这时候来解围,他捧着东西进去的时候看见万琉哈氏欢喜的目光,顿时有点摸不着头脑。

  难道自己刚来,定嫔娘娘就知道自己要送什么了?

  还真是神机妙算,不愧是定嫔娘娘!

  万琉哈氏不知道张应脑补了什么,反正看他忽然一脸崇敬地看着自己,也是莫名其妙。

  好在张应很快呈上今儿带来的东西,用锦缎包得严严实实的,这会儿慢慢打开,才发现是一个玻璃盒子。

  万琉哈氏满脸惊喜,这么快就做出来了?

  她凑过去看着桌上的玻璃盒子,发现这玻璃居然是毛玻璃,而且在毛玻璃上作画。

  张应和工匠们还真是学以致用,还举一反三了。

  知道毛玻璃上作画要容易,而且在这毛玻璃上作画后,反射光不如一般玻璃厉害。

  染料会挡住大部分的光,看起来既漂亮又实用!

  万琉哈氏拿在手里就爱不释手,这玻璃还是打磨过的,拿着也不怕尖锐的地方会刮伤手。

  她摩挲了一下,很快发现这个玻璃盒子是推拉式打开,这又是一个惊喜了。

  这样一来,玻璃盒子的密封度会更好一点。

  如果是向外开的,缝隙还要大一些。

  见万琉哈氏一脸满意的样子,低头摆弄着玻璃盒子的头也不抬,康熙就好笑道:“你这就要收下了,不给朕瞧瞧?”

  万琉哈氏这才发现自己太喜欢这个玻璃盒子,把玩了一会,都忘记给康熙看看了,赶紧递了过去。

  康熙看着玻璃上画的是一幅荷花池的图案,荷叶接连一片,从中有几朵粉色的荷花。

  没有密密麻麻覆盖整个玻璃,而是画了一半的样子,显得画没那么密集,留白了一部分。

  万琉哈氏感觉这工匠的画技不错,而且相当清楚玻璃如果不留白一点,光线完全透不过去,就少了几分美感。

  这还是藏书的玻璃盒子,画得稍微满一点来遮光。

  像是那个教堂的彩色玻璃上作画,人物之间留白几乎有三分之二,就为了透光,让光芒穿透玻璃招摇下来,又给人物添上一圈神圣的光芒。

  在康熙看来,这画却是匠气十足,勉强能看。

  见万琉哈氏十分喜欢的样子,康熙就道:“这只是工匠刚开始练手做的,还不够好,他也是送来给你过目,看看样子,回头也能改进一二。”

  张应连连躬身称是,解释道:“工匠尝试了几回,这个玻璃盒子契合得最好,上面的画作只是试笔,定嫔娘娘若是哪里不满意,还能改一改的。”

  万琉哈氏感觉挺好的,不过她也发现康熙对玻璃上的画不是很满意。

  她觉得玻璃盒子实用就好,只是康熙喜欢精益求精,自己也不会拒绝,就说道:“这玻璃盒子留着,我试一试如何。”

  康熙好奇道:“你要怎么试,把书放进去看看?”

  这书放进去,没个两三年都很难看出这盒子的密封如何,总不能放几年后看看,真是黄花菜都要凉了。

  万琉哈氏笑着摇头道:“皇上,这盒子若是密封得好,新鲜的东西放进去就不容易。能放的时间越长,就越好。”

  闻言,康熙立刻明白了她的意思,挑眉道:“这办法不错。”

  她这脑瓜子也不知道到底有多少新鲜的想法,康熙都忍不住有些期待起来。

  万琉哈氏吩咐金桂去小厨房要了两个苹果,一个放在桌上,一个放进玻璃盒子,然后把盖子一推,收在背光的地方去。

  康熙一看就明白,张应和几个宫女确实满脸疑惑的样子,她就简单解释道:“这天气不热,果子在外头能放好几天,时间长了,慢慢会,那是跟外头一些看不见的东西接触了。”

  “若是密封起来,果子跟外头接触越少,那么的时间就会变慢。”

  苹果一个在桌上,一个放在玻璃盒子里面,算是实验对照组了。

  玻璃盒子里的苹果要是不比桌上的保存时间长,那么密封效果还是不怎么好。

  保存多几天也尚可,更久的话才能说效果不错。

  张应若有所思,总算明白定嫔跟小厨房要来苹果用来做什么了,竟然还能这样直观?

  他小心翼翼试探着问道:“定嫔娘娘,若是用别的果子放进玻璃盒子里面,是不是也能试出来?”

  万琉哈氏不意外张应能坐到总管的位子,自然脑子差不到哪里去,立刻就反应过来了,于是笑着点头道:“可以,不能吃的那些随意可见的野果子也是可以的。”

  她低头看着苹果,感觉自己是不是有点浪费粮食了?

  不过如今再拿出来,重新找果子放进去也不是不行。

  康熙好笑看着万琉哈氏居然有点心疼两个苹果的样子,一副想要拿出来,换上那些不能吃的酸涩野果。

  他赶紧拦下,让金桂这个宫女赶紧把玻璃盒子从万琉哈氏手上拿走:“行了,只是两个苹果罢了。你这样叫朕觉得后宫节俭,还节俭的连两个苹果都要吃不起了。”

  万琉哈氏有些赧然,又见康熙盯着苹果看,索性就道:“皇上可以让李伴伴把这个苹果和那个玻璃盒子一并带走,放在显眼的地方,回头也能知道玻璃盒子的密封效果如何了。”

  李德全一听,只道这位定嫔娘娘的做派总是出乎人意料之外。

  若是别人,压根就不提这茬,把东西留下,康熙感兴趣自然会过来看,不就有借口让他多来重华宫几回了吗?

  偏偏万琉哈氏一副“皇上很感兴趣不如把玻璃盒子一并拿走”的态度,李德全心想这位定嫔还真是不一般。

  果然康熙听后笑了笑道:“不妨事,放在这里就好。免得放在朕那边,回头被哪个不长眼的拿走了,那就麻烦了。”

  万琉哈氏暗忖在康熙的眼皮底下,没他开口,谁敢动苹果一根手指头啊!

  不过他既然不想要带走,万琉哈氏也无所谓,自己还能就近观察一番也挺好的,于是她就笑着点头应下。

  康熙深深看了万琉哈氏一眼,明白她压根就没想到说留下玻璃盒子,他就能多来几次重华宫。

  她这脑瓜子一时十分灵光,一时又变得相当迷糊,着实叫康熙哭笑不得。

  不过万琉哈氏这样,兴许是对付外人心眼就多了,对自己人就信任有加,城府都不知道扔哪里去了。

  康熙心想着,以后他多盯着点儿就好。

  张应得了实验玻璃盒子密封效果的法子,就跟得了宝贝一样,对着万琉哈氏千恩万谢,这才恭敬退下,回去跟工匠们一个个把做好的玻璃盒子实验一番了。

  果子一起放进去,回头能保存最久的,那个玻璃盒子才是最得用的。

  张应求见说了一会话,这下时辰就不早了。

  康熙索性也不回去了,就此留在重华宫过夜。

  金桂等宫女早就有了伺候的经验,让小厨房那边早早就烧了热水候着,这会儿康熙一发话就能立刻送过来。

  不必再叫两个小太监动手,小厨房的两个杂工高大健壮,一手一桶热水,一趟就把浴桶放满了。

  康熙没让困得东倒西歪的万琉哈氏伺候自己沐浴,她就去空置的房间简单洗了洗。

  万琉哈氏洗得很快,也没有泡澡免得让康熙久等,回来的时候康熙还没洗完。

  她坐在软塌上等得昏昏欲睡,最后脑袋一歪,闭着眼就彻底睡着了。

  金桂只是铺床的功夫,回头就发现万琉哈氏竟然睡过去了,吓得脸色发白。

  见万琉哈氏睡得沉,金桂一时不知道该不该立刻叫醒她。

  要是不叫,等会康熙回来发现万琉哈氏居然比他还早睡着,要生气了怎么办?

  但是自家主子身子骨不算特别好,今儿跟皇上下棋十分费神,估计是累狠了,才会不知不觉就睡着了。

  金桂一脸心疼看着万琉哈氏,正迟疑的时候康熙已经沐浴回来了,一眼就看见在软塌上睡得香甜的人。

  康熙抬手拦下金桂叫醒万琉哈氏的动作,挥挥手示意她出去。

  他则是径直过去,双手轻轻抱起万琉哈氏去床榻上放下。

  万琉哈氏感觉到熟悉的柔软被褥,睡得是更沉了,中途压根就没被惊醒过来。

  李德全见康熙在榻前盯着万琉哈氏的睡颜一会儿,还以为他有点不高兴,却见他挥挥手,示意李德全熄灯,自己则是在万琉哈氏身边躺下了。

  万琉哈氏睡得很香,被盯着也没有醒来的意思,看来是真的累了。

  康熙借着月色看了一会,就发现她慢吞吞挪过来,钻入自己怀里。

  他无奈一笑,知道万琉哈氏这是怕冷了,伸手掖了掖了被子,把人往怀里带了带,也合上了双眼睡过去。

  见状,李德全赶紧蹑手蹑脚熄灯,然后就退了出来还关上门。

  等他转过头,就对上四双眼睛,顿时吓了一跳。

  要不是李德全在康熙身边呆的时间不短,早就练出了处变不惊,也差点被几人吓着了。

  他一脸嫌弃摆摆手,几人退后了一点。

  李德全看着金桂、清霞和两个小太监盯着自己,看了眼里头小声道:“放心,好着呢。”

  知道几个宫人是担心定嫔先睡过去,康熙要不高兴。

  如今他们听见没事,这才偷偷松了一口气。

  既是放下担心,几人就分头开始守夜。

  守夜自然不必那么多人,金桂白天伺候,这会儿要去休息,换了月莹来。

  两个小太监也是轮流休息,小金子白天守着,这会儿就是小银子来值夜了。

  看金桂安排好,自个跟李德全打了招呼也去休息。

  李德全见着这重华宫总算有模有样,而不是乱糟糟的样子,心里暗暗点头。

  他自然不能走远,要守着康熙,随时得了吩咐要进去伺候。

  小银子就领着李德全去了隔壁的小房间,早就准备好床榻,也铺好了,就等着他睡下。

  这是守夜的人睡的,小房间在卧室隔壁,有什么声响一下子就能听见,而且地龙烧得足足的,被褥也干净,带着皂角的香气,想必是新洗铺上的。

  李德全看了很满意,合衣睡下。

  小银子则是在门口的椅子坐着闭上眼小憩,压根是不敢睡的,一边竖起耳朵听着隔壁的声音。

  要有什么事,他也能立刻叫醒李德全。

  好在一夜隔壁都安安静静的,等时辰差不多,小银子就小声叫醒了李德全。

  李德全睁开眼,眼底没有一点刚睡醒的倦意,也不知道是不是到了时辰早早就醒来,只是没起身罢了。

  小银子也不意外,像李德全这样身份的大太监,一直跟在康熙身边伺候,伴君如伴虎,反而是最辛苦的,是一点都不能错。

  时间就像是刻在他们身体里面了,哪怕没人提醒,李德全也能估摸出时辰来。

  当然,也正因为如此,他才能在康熙身边呆得更久。

  李德全起身整理了一下衣衫和头发,小银子帮了把手,两人就一前一后去隔壁。

  他正要敲门,门已经打开了,康熙示意李德全放轻手脚进来。

  小银子去端了外头的热水进来给康熙梳洗,床榻的帘子放了下来,隐约能看见一道身影在里头。

  想来万琉哈氏又睡得昏天暗地没能醒来,李德全也不是第一次见了,相当淡定。

  他熟门熟路伺候康熙穿戴好,这才出去,月莹就在外边候着,轻声道:“皇上,小厨房准备了点心。”

  康熙看了眼时辰,还有时间,于是点点头去用了两块点心,很快就坐上御辇去上朝了。

  月莹恭送皇帝的御辇离开后,在门外看了一眼,小声吩咐小银子回去休息,换了小金子过来。

  小银子应了,很快文雪和清霞也起了来,清霞就道:“你且去歇着,这边有咱们两个守着主子。”

  月莹点点头,守了一夜,虽然眯眼休息了一会还是困的。

  金桂刚起来洗了把脸,还没彻底醒过来,文雪就匆匆进来,脸色有点发白道:“金桂姐姐,慈宁宫派人来请主子过去。”

  听罢,金桂直接瞌睡都吓跑了,飞快穿好衣服,一边往外走一边问道:“来的是哪位姐姐还是嬷嬷,在前头招呼好了吗?”

  文雪连忙跟着走一边说道:“姐姐,来的是慈宁宫的方嬷嬷。且放心,清霞姐姐在那边招呼着,让我先过来请你过去。”

  金桂这才点点头,文雪赶紧回去,换了清霞出来。

  两人一碰头,就飞快商量好,金桂道:“只有文雪在那边招呼总归不够周到。”

  清霞也道:“我这就过去,你去主子那边就好。”

  她们一点头,立刻又分头走。

  金桂叫上文雪跟着自己,匆忙赶去寝殿去叫醒万琉哈氏。

  万琉哈氏睡得舒舒服服,还做着美梦就被金桂叫醒了。

  两个宫女脸上满是着急,金桂麻溜把慈宁宫派人来请她的事说了。

  万琉哈氏听得一愣,也赶紧起来洗漱和梳妆。

  看金桂吓得梳头的手都有点抖,万琉哈氏侧头安慰她道:“把梳子拿稳了,这头发可没有时间再梳一回。而且太皇太后和皇太后都是慈爱人,慈宁宫也不吃人,你们怕什么?”

  估计是康熙最近老往她这边跑,慈宁宫那边才会想见自己的。

  万琉哈氏对着镜子琢磨了一下,太皇太后不外乎是敲打自己一番,让她不要独占康熙,还劝着康熙在后宫雨露均分之类的。

  又或者她之前干涉朝政有点多,太皇太后让自己收敛一点?

  不管如何,慈宁宫召见,万琉哈氏怎么都要去见了。

  反正船到桥头自然直,她收拾好之后,还有心情偷摸了一块点心垫了下肚子。

  金桂和文雪见万琉哈氏一派轻松的样子,渐渐也放松下来。

  万琉哈氏收拾妥当就去前面见那位方嬷嬷,叫人久等总归不好。

  方嬷嬷长得就是慈眉善目的样子,嘴角含笑,一副好脾气的模样,见着她就先起身行礼了,嘴上还道:“太皇太后临时起意想见一见定嫔娘娘,倒是有些唐突了。”

  这语气十分温和,听着不像是鸿门宴的样子,万琉哈氏心里就偷偷松了一口气。

  虽然她在金桂和文雪面前表现得够冷静,但是心里难免忐忑。

  毕竟是太皇太后,那位经历了三朝帝王,又亲手扶着康熙这位千古一帝登上皇位的孝庄太后,万琉哈氏心底难免有点发憷。

  好在看方嬷嬷的态度,她才心定了一些。

  跟着万琉哈氏出门的,自然还是金桂。

  小金子已经机灵准备好轿子,一行人就往慈宁宫去了。

  万琉哈氏坐着轿子去慈宁宫的时候天色才透亮,时辰应该很早,路上除了洒扫的宫人就没几个了。

  她见着几人一脸惊吓的样子连忙行礼,等自己走远了,他们又匆匆忙忙四散而去,仿佛后边跟着什么吃人的猛兽一样,害怕极了。

  金桂见状,凑过来轿子边上小声提醒道:“主子,他们该是回去报信了。”

  这些洒扫的宫人都是机灵的,若是趁早去报信还能拿点赏钱,何乐而不为?

  她们这身边有方嬷嬷,走的又是去慈宁宫的路,宫人们一看就明白,万琉哈氏这是被慈宁宫的两位召见了。

  等万琉哈氏的轿子到了慈宁宫门口,后宫大半的嫔妃都已经知道这件事了。

  惠嫔有点幸灾乐祸,想着这次之后,万琉哈氏也不敢再占着康熙,指不定皇帝还能过来延禧宫坐一坐。

  荣嫔就有点惊讶,毕竟太皇太后不怎么插手后宫的事。

  哪怕之前佟佳氏出了错漏,太皇太后也没责怪她,这次怎么就对万琉哈氏出手了?

  说真的,万琉哈氏这阵子是风头正胜,时间却挺短的。

  之前德嫔和宜嫔受宠好几年呢,也没见太皇太后说什么。

  所以荣嫔并不觉得天皇太后把万琉哈氏召过去,就是为了让她少霸着康熙,劝着他去后宫雨露均分什么的,反而可能是为了别的事。

  德嫔也是这么想的,毕竟太皇太后是历经了三朝皇帝的人了。

  太皇太后之前辅助康熙,等他能立住亲政了,立刻就放手。

  说放就放,毫无一点拖泥带水,甚至后宫的权力也放了,她就始终没插手过,甚至都不怎么过问。

  康熙要宠谁,只要没有影响前朝,太皇太后也不在意。

  万琉哈氏也是这么认为的,所以进去的时候脸色如常,倒是没有兢兢战战的样子。

  太皇太后见她这样,心里默默点头。

  要是缩手缩脚,还没问什么,自个倒是先胆怯了,就叫太皇太后有点看不上了。

  她这样落落大方才对,不过康熙能喜欢的,自然也不是那等小家子气的性子。

  万琉哈氏上前行礼,除了太皇太后,皇太后也在。

  皇太后身边还站着苏麻喇姑,估计是给她做翻译的。

  苏麻喇姑的满语和蒙语都是极为出色的,给皇太后做翻译是再适合不过了。

  太皇太后对着万琉哈氏颇为和蔼和亲道:“说下吧,可是用过早饭了?要是还没有,让人拿两盘点心,还是想吃点热乎的?”

  万琉哈氏连忙道:“回太皇太后,我出来的时候已经吃过了。”

  这话让太皇太后看了她一眼,被自己突然召见,匆忙过来之前还有心情用早饭,这心性确实不一般。

  太皇太后让方嬷嬷过去,也没说为了什么,去的还匆忙,其实也是有点想看看万琉哈氏如何应对。

  毕竟越是时间紧迫,人表现出来的才会越真实。

  如今万琉哈氏瞧着应对如常,大方得体,毫无一点怯意,让太皇太后眼底的笑意也多了几分。

  万琉哈氏心里也不是一点都不忐忑,如今看太皇太后还关心自己有没用早饭,显然确实不是什么大事了。

  果然太皇太后笑着说道:“之前听皇上提起你两回,我实在好奇得很,就让人把你请过来说说话了。”

  万琉哈氏抿唇一笑道:“能陪着太皇太后和太后娘娘说话,是我的荣幸了。”

  她眼底的敬重和佩服是那么真实,让太皇太后的心情不错。

  皇太后那边听着苏麻喇姑的翻译,也觉得这位定嫔挺好的。

  哪怕是会说话会来事的宜嫔,刚开始的时候跟太皇太后说话可没那么自在。

  也是后来宜嫔慢慢熟悉了,又习惯了,才自如起来的。

  这个万琉哈氏平日请安的时候颇为沉默腼腆,如今单独召见,倒是显得应答如流,丝毫没一点怯场的样子,皇太后心里也是喜欢的。

  皇太后可不喜欢见着人却是唯唯诺诺的,那就没意思透了。

  毕竟她光是看着那个畏缩的样子,也是不想聊下去的。

  太皇太后挥挥手,示意跟在万琉哈氏身后的金桂,以及其他宫人都退下,只留下苏麻喇姑在,这才微笑说道:“皇上跟我提到,你在海商税收和云贵之事都颇有见地,帮忙解决了不少麻烦。”

  万琉哈氏连忙谦虚道:“是皇上谬赞了,我也只是书看多了在纸上谈兵。也是皇上英明,从中发现可用之处,实在是万民之幸。”

  要她什么功劳都揽在身上,笑眯眯应下,又或者满脸骄傲的样子,太皇太后这话就可以打住了。

  如今看万琉哈氏果然是个有分寸的,这事没揽在身上,却也没有吓得直接否定。

  她确实提了,但是只抛砖引玉,最后拍板做决定是英明的康熙,这就让太皇太后听着很满意了。

  当祖母的,谁不喜欢听别人说自家孙子最厉害了呢!

  而且万琉哈氏夸得尤为真诚,也没多少华丽和浮夸的辞藻,深得她心。

  万琉哈氏又说起她如何提及海商之事,是从一本书开始。

  她说的语速不快,为了让苏麻喇姑能给皇太后慢慢翻译,不至于落下了。

  这就让皇太后心里也颇为满意,甚至万琉哈氏偶尔还会用磕磕碰碰的蒙语跟她说上几句话,叫皇太后心里更高兴了。

  最让皇太后惊喜的是,她偶尔指出万琉哈氏说的的不太对的地方,她很快就改正了,而且越说越是流利了许多。

  万琉哈氏心知这就是语言,学会了未必说的好,但是用多了自然而然就好起来了。

  之前原身会听一点,看书也自学了一些,可是用的机会实在太少了。

  请安的时候,慈宁宫那都是宜嫔的舞台,她性子要腼腆一些也不爱出风头,没机会跟皇太后说话,这蒙语就用不上了。

  就跟以前学英语的时候,语法和词汇都熟悉,笔试没问题,口语考试的时候就得结巴了。

  万琉哈氏的同桌就一有机会缠着外教,口语水平是突飞猛进。

  她则是在进修的时候有几个外国同学,时常要小组交流,所以口语才变得好了起来。

  如今也是一样,有皇太后这个蒙语十级的人在,还耐心指点万琉哈氏。

  就她那个属于研究员的脑瓜子,加上原身的学识和记忆,要是没一点进步就实在说不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