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第一百四十章
作者:平林漠漠烟如织      更新:2022-03-14 18:25      字数:4359
  兰芝闻言,凝神思索起来。

  赵郁也不急, 负手立在兰芝身旁, 游目四顾, 看着黄昏时分的农家小院,甚是轻松适意。

  他今日用了整整一日时间, 和武应文商讨与西夏和赫孙使团谈判之事, 只是武应文到底是站在世家的角度上, 一力主张对西夏赫孙退让, 用岁币换和平, 还煞有介事地让户部官员算这笔账——到底是与西夏赫孙双线作战军费多, 还是给西夏和赫孙的岁币花费多。

  真是鼠目寸光!

  花钱买来的和平,只能保得一夕安寝, 对方随时都会继续进攻。

  一旦把西夏和赫孙的胃口养大,当真是后患无穷。

  与西夏赫孙和谈之事, 赵郁自有打算, 如今要做的便是用和谈来拖住赫孙和西夏, 等待冬天的到来。

  大周百姓勤劳能干,善于积蓄,过冬之物积蓄了不少;西夏人和赫孙人都是游牧为主,哪里有多少过冬物资, 因此一向都是在隆冬时节来大周“打草谷”,进行抢劫杀人。

  如今赵郁让云兆雁和白佳昊牢牢守住边境, 又在京城西郊杏花营练兵, 就是打算在今年隆冬发起主动进攻, 杀西夏与赫孙一个措手不及。

  前世赵郁便是如此,在边境年年战备,逐渐蚕食,最后占了西夏王廷和赫孙王廷,终于收复了丢失了数百年的西北和西域失地,打通了通往波斯和欧罗巴的商道

  赵郁心中计议已定,心道:反正不管兰芝将来想做什么,我陪着兰芝就是了。

  他看向兰芝,却见兰芝正在和蜀芳说话,他侧耳细听,原来她们在讨论晚饭的事,不由笑了,想起自己已经很久没有吃到兰芝亲手做的饭菜了,心中还挺向往的。

  兰芝对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日子最感兴趣,在王府内花团锦簇珠围翠绕的日子过久了,就会起故园之思,因此赵郁微服带她来到蔡家营爹娘的宅子,她心中轻松自在,便打算亲自下厨做一顿晚饭。

  因后院菜园子里种有萝卜和青椒,还有秦仲安用竹篱笆围成的鸡圈养的鸡,因此兰芝打算凉拌一道红椒丝小香葱萝卜丝,一道小葱拌豆腐,炒一道青椒炒鸡和一道韭菜炒鸡蛋,再煮一锅玉米糁粥,贴些玉米面饼子。

  兰芝、秦二嫂和蜀芳去灶屋了,赵郁闲来无事,有心访查民情,便抱了阿犬,随着秦仲安到村子里转悠去了。

  如今正是夕阳西下时分,村子里炊烟袅袅,农夫归家,各种鸡鸣狗吠,煞是热闹。

  阿犬见惯了宫里的庄严肃穆和王府的幽静奢华,乍一到了村子里,当真是新鲜得很,乌溜溜的眼睛转来转去,看个不停,每当秦仲安停下来与村里人寒暄说话,他都竖着耳朵听。

  秦仲安和秦二嫂在蔡家营住了这些时日,因秦仲安识字,常帮村里人写信念信看历书,秦二嫂帮村里女人接生看妇女病,因此夫妻俩在村子里人望颇高,一路出去,村里人纷纷与秦仲安寒暄见礼。

  村里人见秦仲安带了一个清俊小哥和一个小仙童似的娃娃,都先笑着打招呼,然后看着赵郁问:“秦二叔,这位俊秀小哥和这小仙童是您家什么亲戚呀?”

  秦仲安心里得意,笑得眼睛眯缝着:“这是我的女婿和外孙子,今日来家做客!”

  村里人见秦仲安的女婿和外孙虽然衣服平常,可是生的好得很,而且看起来说不出的贵气,当然是夸个不停了:“哎哟哟,你这女婿生得可真俊俏,还有你这外孙子,当真跟画中观音菩萨身旁的小仙童一般,真是精灵啊!”

  秦仲安一边摇头晃脑说“哪里哪里”,一边美滋滋把这些夸赞照单全收。

  一时走到了村东头的大柳树下,两个老农正在下棋,有几位村人在观战,见秦仲安过来,忙高声招呼:“秦二哥来了!”

  秦仲安带着赵郁和阿犬走了过去,先向众人介绍了女婿和外孙,然后一起立在那里观战。

  村里人原本观着棋局说着朝中大事,与秦仲安寒暄罢,又续起了先前的话题。

  其中一位种菜卖菜的钟老伯,每日都拉了一车菜进京城卖菜,消息自然灵通,道:“朝廷有一个最新消息,各位怕是还不知道呢!”

  另外几位当即道:“我等住在京城郊外,天子脚下,还有我们不知道的消息?”

  那卖菜的钟老伯拈着胡须得意洋洋道:“你们各位知道么?朝廷现如今有了新太子喽!”

  民间提到皇上和朝堂,都是统称为“朝廷”,似乎天子和朝堂合为一体统称朝廷一般。

  秦仲安闻言,心里一慌,正要开口阻拦众人谈论这个话题,却发现赵郁在他肩膀上轻轻摁了摁,便扭头看了过去。

  赵郁微不可见地摇了摇头。

  前世兰芝去了后,忙碌政务之余,他都在求仙访道寻找秘术,何曾深入民间探访民情,今日可是一个好机会。

  秦仲安见赵郁想听这些民间言语,心中始终惴惴,生怕自己的这些邻里乡亲哪一句话说错触怒了赵郁,因此预备随时打断乡亲的议论。

  他到底是在州衙做过多年官吏的人,虽然赵郁这位女婿性情活泼宽厚,待他们夫妻很是孝顺,相处起来轻松得很,就如同亲儿子一般,可是他心里清清楚楚,赵郁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深爱兰芝。

  即使赵郁像一般人家的女婿一样,可赵郁还是赵郁,是大周的皇室,是端亲王,是当今天子的嗣子,未来的皇位继承人。

  众村民听说朝廷有了新太子,纷纷惊呼起来:

  “真的?”

  “不骗俺们?”

  “朝廷又没儿子,如何立太子?”

  “是福王世子还是定王世子?”

  “是定王世子吧,他娶的可是武相国的闺女!”

  “安王世子也娶了武相国的闺女!”

  “呸,福王世子不也娶了武相国的闺女?!”

  “咦?武相国到底有多少闺女呀?怎么许了这么多人家?”

  “”

  秦仲安沉默异常。

  赵郁听得兴致勃勃,眼中带笑。

  阿犬安安静静呆在爹爹怀里,大眼睛忽灵忽灵,看众乡民用乡音高腔大调争论不休。

  他家常听的都是京城官话,很少听到京城西郊这种唱歌似的乡音,觉得好玩得很。

  那卖菜老农得意洋洋道:“你们都猜错了!哈哈哈哈!新太子是福王的次子端懿郡王,如今过继给了朝廷,成了端王,京城里人都说,端王以后是要做太子的!”

  众村民都摇头不信。

  其中有一位老农道:“端懿郡王又没娶武相国的闺女,武相国会让端懿郡王做太子?不可能!那些大人物虽然吃香的喝辣的,可是做人应该和咱们老百姓一样,讲究的是帮亲不帮理!”

  另有一位观棋的是多年未第的老秀才,拈着花白的胡须摇头晃脑道:“唉,尔等着实鼠目寸光,端懿郡王天潢贵胄,目光远大,如今世家已经霸占了大周朝堂,他若是娶了武相国之女,即使成了天子,也必定沦为武相国的傀儡,反不如娶一个自己真心喜爱的女子,乐哉悠哉,悠哉乐哉!”

  众人见他又冒出腐儒的酸腐气,顿时都大笑起来。

  这位老秀才也不生气,道:“吾因会文之故,数入京城,颇听了些朝廷之事,吾以为端王绝非池中之物,大周中兴,且待端王。”

  众人都笑:“王秀才,我们都不懂这些,你给我们讲演讲演呗!”

  下棋的两位中的一位老农终于忍不住了:“你们吵得老子没法下棋了!”

  这时候天色昏暗,小儿女纷纷过来唤人回家吃晚饭,众人笑谈了几句,各自作别而去。

  苍茫的暮色中,赵郁牵着阿犬的手,慢悠悠随着岳父往家走。

  秦仲安想了想,还是道:“女婿,村里人不懂朝堂之事,只是看个热闹罢了,若是有什么不中听的,你千万别放在心上!”

  赵郁轮廓分明的脸在昏暗的暮色中依旧明晰,他微微一笑,道:“爹爹不必忧心,因为听了村民的议论,我倒是有了一个想法。”

  见秦仲安看他,赵郁便接着道:“在西北的时候,我接触过西夏人、赫孙人、波斯人和穆木尔人;后来到了京城,我又认识了不少辽国人、高丽人和倭人,我发现与这些异族相比,我大周百姓有几千年的历史和典籍滋养,甚是聪明,民智已开。将来朝廷国库富足,若是能由朝廷出银子,聘请先生,在每个村子都建立学堂,大周百姓人人都能读得起书,上得起学堂,其中聪明智慧坚韧之人,能凭借学业参加科举,进入官场,不但能打破了世家对科举的垄断,也使那些有些资财的地主财主无法继世家之后垄断科举”

  前世的时候,赵郁在崩逝前已经发现了一个苗头——世家被他逐步瓦解之后,却又有了一个新的阶层中小地主财主阶层替代了世家,不断扩充本身的势力,掏空国家,压榨普通百姓。

  虽然只是苗头,可若是任之发展下去,危害却甚大。

  若是能令大量底层的人上升,是否就不会出现前世那种情形?

  秦仲安停住了脚步,看着深沉暮色中的赵郁,深吸一口气,压抑住满心的激动,深深向赵郁一揖:“女婿,若是真的能实行,真乃大周之福,百姓之福!”

  赵郁灿然一笑:“爹爹,咱们回家吧,此事我会与幕僚好好谋划的!”

  秦家院子里香椿树的树杈上挂着一盏气死风灯,照得树下亮堂堂的。

  树下的红漆杨木方桌上摆得满满当当,除了兰芝和蜀芳商议要做的红椒丝小香葱萝卜丝、小葱拌豆腐、青椒炒鸡和韭菜炒鸡蛋,另有一盘凉拌荆芥,一盘凉拌薄荷叶核桃仁,一盘煮好的咸鸭蛋,一簸箩蒸熟的红薯、玉米和芋头,另外就是一人一碗玉米糁粥。

  赵郁背着阿犬随着秦仲安一进大门,兰芝就笑盈盈迎了上来。

  她腰间还系着围裙,手里端着一簸箩刚贴好的焦香酥脆的玉米面饼子:“饭菜都准备好了,你们回来的正好,快用香胰子洗了手用饭吧!”

  阿犬趴在爹爹背上已经睡熟了。

  赵郁轻轻道:“兰芝,阿犬睡着了,让他先回房睡吧!”

  秦二嫂忙低声道:“把阿犬放到我房里吧,晚上和我一起睡。”

  安置好阿犬,让丫鬟用着晚饭在一边守着,赵郁和兰芝这才回了院子里。

  赵郁自有一套养生之道,晚上一向用得不多,不过今晚是兰芝下厨,他便敞开了吃,最后吃得有些撑,便央求兰芝陪他出去散步消食。

  兰芝还没见赵郁吃撑过,又好气又好笑,便挽着赵郁去村口散步了。

  今日正是八月十三,夜空悬着一轮明月,明月隔着白杨树的枝叶在路上印下斑驳的影子。

  路边草丛中秋虫不知疲倦地鸣叫着,远处的金水河缓缓流淌。

  兰芝看着这条道路在月下蜿蜒曲折延伸向远方,似乎又回到了前世在辽州的某个场景一般,心里平静舒畅,便道:“阿郁,中秋节那日,咱们得回城参加宫中的中秋夜宴吧?”

  赵郁“嗯”了一声,道:“往年都是在后花园的观月台上,今年应该也是在那里。”

  兰芝想了想,道:“宫中的中秋夜宴,必定是由梁淑妃操持,到时候咱们不得不防备些。”

  赵郁“嗯”了一声,忽然道:“兰芝,我背你,好不好?”

  兰芝怔了征,笑了:“好!”

  赵郁蹲在地上,待兰芝趴在他身上,这才起身背着兰芝,在明月清风虫鸣水声中大步向前走。

  前世回京之后,有一次他带着兰芝微服去辽州查武氏里通辽国之事,途中在辽河上遭遇了武氏杀手的暗杀,他背上中了一刀,抱着兰芝翻身从舷窗跃入辽河,待大船远去,这才趁着夜色拖着兰芝上了岸。

  那时候他因为背上刀伤精疲力竭发起了烧,是兰芝背着他,在月色中一步步往前走,终于走到了一个村子,敲开了一户农家的门,救回了他的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