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130
作者:长安墨色      更新:2022-10-30 21:14      字数:3656
  这头骡子毛发灰黑,安宁给它起了名字,“叫做小灰吧。”

  沈泽秋牵着小灰回家,住处有现成的马厩,打扫一番就能让小灰住,车厢还没做好,过些日子才能取货。

  “真体面。”何慧芳摸摸小灰油光水滑的皮毛,极是满意。

  从此赵全也有了新活干,便是每天牵小灰出去溜几圈。

  七月盛夏,气温很高,明晃晃的日头在天上挂了整天,只有到晚上才凉爽些。

  何慧芳同卖冰人要了些碎冰,熬了酸甜可口的酸梅汁,再往里加冰块,更添风味。

  “今晚我们吃炙肉。”何慧芳喜滋滋的说道,这是她和陆家人学的,已备好了猪五花肉、牛羊肉,和文婶一块把肉洗干净,切成薄片,用酱料腌制过,再用竹签子串起来架在火上炙烤。

  五花肉在炭火的炙烤下直流油,诱人的香味一阵又一阵。

  天黑了,白日的暑气逐渐消散,一阵风吹来,格外的凉爽,大家围坐在院子里,边烤边吃,再来几口冰凉的酸梅汁,那滋味儿,比做神仙还妙。

  夜深了,该就寝了,安宁沐浴后穿着浅色的亵衣,正坐在窗边吹半润的长发。

  一阵风吹过,亵衣紧贴纤细的腰肢,盈盈一握,白嫩的手指如葱尖,轻拂过乌黑的发丝。

  沈泽秋推门进来,目光一下就被吸引了。喉结滑动几下,他扣紧安宁的腰。

  “该睡了。”沈泽秋低声道。

  安宁声音轻轻,勾得沈泽秋更加心痒,“泽秋哥,你先睡。”

  可沈泽秋还是缠着她不放,安宁攥住沈泽秋捣乱的手,嗔怪,”做什么?“

  沈泽秋把安宁抱起来,压下去,“小石榴快三岁了,该有妹妹了……”

  一直忙到三更天,安宁才得空,枕着沈泽秋的手臂沉沉睡去。

  ……

  离中秋节还有半个月,安宁和何慧芳就为节日忙碌起来。

  先去糕饼铺预定了足够量的月饼,然后列下要送礼的名单,在桃花镇时人情关系简单,到了清源县后大不一样了。更别说沈泽秋做了清源商会的会长,就是不往外送,中秋前几日登门送礼的也有不少。

  令安宁意外的是沈泽玉和梅小鲜竟然也送了月饼来,梅小鲜笑呵

  呵的,送的是自己亲手做的月饼。

  沈泽玉手艺好,口碑佳,经营出了个小木工作坊,手下有七八个学徒,这回到县里买漆,惦记着中秋要到了,顺便过来看看沈泽秋他们。

  “有心了,在家住一晚,明天再回去吧。”何慧芳收了几十盒月饼,梅小鲜亲手做的她最喜欢。

  晚上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饭,说到了沈泽秋想重修沈家村老房子的事。

  老房太破旧了,漏雨又漏风,还特别窄,加上这几年他们很少回家,屋子里没人气,院角院墙长满了青苔,今年开春,房后的小沟渠涨水,竟然把一角院墙冲垮了。

  一家人商量了,还不如把旧房子扒了,重新建新的,不需要高墙深院,几间砖垒的厢房,修的干净整洁就是。

  “小伯娘,泽秋,你们看这样的行不?”

  沈泽玉蘸着茶水在桌上画了几笔,一间院子的雏形清晰浮现,左右各两间厢房,中间是堂屋,院里还留了两洼菜地,特别符合何慧芳的口味。

  “哟,挺好,我喜欢!”何慧芳惊喜的看着沈泽玉,“你还会建房呐?”

  沈泽玉摇头,带着笑意说,“不是我,泽钢农闲的时候帮人盖房子,小伯娘,你们要是忙,可以让泽钢帮忙盖,今年回去就能住新屋哩。”

  “那好哇。”何慧芳对沈泽钢挺满意的,话不多但老实,他媳妇不太会说话,可心眼子不坏。

  事情就这么定下了,沈泽秋包了五十两银子让沈泽玉转交沈泽钢,“哥,钱不够的话,就找泽平去柜上支。”

  “好。”沈泽玉笑,“砖石木料都用好的吧?结实,不过造价就高了。”

  沈泽秋点头,“没事,哥你看着安排吧。”

  兄弟两个默契的对视一笑,沈泽玉拿起包袱,“我走了。”

  沈泽秋送他们出门,跟着走了两步,“哥,我和安宁成亲时床、椅都是旧的,连个衣柜都没有,一直很过意不去,这回新屋子里配新家具,麻烦你看着打一套整的。“

  “好,你放心。”沈泽玉明白泽秋的感受,梅小鲜嫁给他时,家里也穷,现在手头宽裕了,就想好好弥补枕边人。

  ……

  宁秋阁生意越来越旺,与之相反的便是云裳阁的萧条。

  一辆马车在街角

  停了很久,周玉数着数,一个时辰内宁秋阁进出不少于二十位客人,可云裳阁只有一位。对比过于惨烈。

  她气的脸色发青,掀开车帘下马车,气势汹汹的直奔二楼。

  “你怎么一点不着急?”周玉揉着太阳穴,怒不可遏,努力压制着喷薄的怒火。

  韦飞鸿站在窗前发呆,听见声音才发现周玉来了,“师傅,你怎么又来了?”

  “又来?不欢迎我是吗?”周玉既生气又心寒,和一手带大的徒弟生了嫌隙,任谁都会不好受,“吩咐你的事做了吗?”

  面对周玉连珠炮似的问题,韦飞鸿只微闪了下眼皮,语气冷冷的说,“在做,股份转让的字据已经列好,就等总部的货到,然后签字画押。”

  看着韦飞鸿这幅半死不活的样子,周玉更生气了,她怒目圆瞪,“最好别骗我。”

  韦飞鸿不说话,良久有些暗讽般的说,“我从不骗人。”

  周玉气的险些失控,但竭力隐忍了,转身一边走边说,“我要带阿青回青州。”

  “为什么?”韦飞鸿苍白的脸上闪过震动,急忙追上去,“阿青是我的未婚妻,不要带她走。”

  周玉顿住,回身望向韦飞鸿,唇边噙着冷笑,“她的卖身契在云老板手里,老板想要她回哪里,她自然就回哪里。”

  “你放心,只要你事情办的漂亮,人会还你。”

  韦飞鸿是她一手培养的,人聪明,会隐忍,唯一不足的是心慈手软,希望这番历练过后,他可以成长。

  “阿青……”

  韦飞鸿竭力阻止,可周玉态度强硬,叫了两个强壮的婆子,把阿青带上了马车,韦飞鸿把牙咬的咯吱作响,曾经温柔的师傅变得太陌生了。

  ……

  今年雨水多,听说北方河水泛滥,冲毁了不少的田地,清源县来了许多灾民,其中包含不少孤儿。

  在姜掌柜的提议下,清源商会募集了一些善款,在城外设立了粥棚,每日给灾民们施粥。

  晚上吃饭时安宁和家人商量道,“我想建一个学堂,教流离失所的孤儿们缝纫还有裁剪。”

  一来让孩子们有了吃住的地方,二来就像唐夫人说的那样,为宁秋阁培养好的伙计,算是一举两得的好法子。

  何慧芳是刀子嘴豆腐心

  ,听完了连声说好,这是积德行善的好事情呐。

  “行,安宁这主意好。”沈泽秋也很赞同,“明天我和你去城外看看。”

  一大清早,天还蒙蒙亮,赵全就套好了骡车,赶着车去了城外。

  清源商会设立的粥棚正熬粥,米才下锅,粥棚前就排起了长龙。密密麻麻的灾民衣衫褴褛,一眼看去至少有数百人。

  “沈会长,您怎么来了,多亏你们出资设立粥棚,造福百姓呐。”

  魏大人前来巡视,看见沈泽秋他们忙淌着泥水过来搭话,照顾好这股灾民,将来地方官考核,可是好大一笔政绩,魏大人高兴之余,对沈泽秋也充满了感激。

  “应该的。”沈泽秋拱手,把来意和魏大人说了。

  魏大人听完了连连点头,“好啊,好主意。“

  说完了叫衙差领着沈泽秋去到灾民中寻找和家人走散的孤儿。

  安宁没有下马车,坐在车里挑开车帘往外看着。

  雨水把泥地泡的很松软,路面泥泞不堪,太阳一升起,地面的水分蒸发,更加的热。

  沈泽秋在灾民中转了几圈,发现事情并不如想象中简单,这些孤儿并不是流浪儿,大部分都是有“主”的,以舅舅叔父相称,但看起来并不亲密。

  围在沈泽秋身边的衙差见得多了,附耳说,“八成是路上买的,现在又倒手买呢。”

  “六两银子,五岁的女娃,乖巧能干,老爷看看吧。”

  “这是个男娃,七岁,十两银子。”

  沈泽秋和安宁看着孩子们又怯又怕的眼神,都动了恻隐心,他们不买,这些孩子也会被卖给别人。

  幸好沈泽秋去一趟金陵赚了一千多两银子,钱不是问题,在官家的见证下,他们一共要了十几个女孩,四五个男孩,一共二十多人,都签了字据,在衙门里存了档。

  小孩们一个脏兮兮,怯生生的,睁着眼睛好奇又害怕的看着安宁和沈泽秋。

  “别怕,以后你们有地方住,能吃饱饭,穿干净衣裳,我们还会教你们手艺。”安宁对着孩子们柔柔的笑着,温暖的笑容很快感染的孩子们的心。

  真的吗?这个美的像仙子的姐姐太好了。

  何慧芳和文婶赵大妈等人早把租的一栋独门小院收拾干净了,几间大通铺

  ,分别是男娃和女娃的宿舍,洗澡有澡堂,吃饭有食堂,雇了两个婆子做饭和洒扫,还有一个门房老头看门。

  “以后店里的师傅轮流去教孩子们手艺,卫石教男孩功夫,女孩也要跟着练一会儿。”

  沈泽秋做了简单的安排,宁秋阁的这个小学堂正式成立了。

  县里的百姓们知道了,没有一个不夸沈家心善的,别人家买了孩子,哪里会这样好吃好喝的供着,还教人手艺啊。

  于此同时,从青州运来的货终于到了码头,韦飞鸿亲自去接。

  这批货一分出去,清源县平静的生意场,又要起波动了,原本一两银子的衣裳,只卖五百文,云裳阁资金雄厚压得起价钱,不知清源商会拿什么斗?

  作者有话要说:二更来啦(今日最后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