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049
作者:长安墨色      更新:2022-10-30 21:11      字数:3604
  刘春华心里那个美呀,恨不得把全村人都叫出来,听她好好夸赞她家幺儿有多聪明能干!甲乙丙丁,甲等可是排名最靠前的优等生!

  因幺儿在徐秀才那读书的束脩还有纸墨书本钱,家里过得很紧巴,走到渡口的时候刘春华没舍得坐马车,入了腊月,连马车钱都加价哩,要四文钱一个人,她可舍不得。

  走到半路上又开始下雪,这些日子雪下了融,融了下,把泥巴小路都给泡烂了,路面上坑坑洼洼,她深一脚浅一脚的走到镇上时,已经快到晌午了。

  “咚咚咚。”刘春华拍打着私塾大门,门开后迫不及待的说道,“我是幺儿他娘,我来接他回家过年,听说这回考试他得了甲等,对不?”

  门房刘大爷点了点头,指了指院里头,“徐夫子和幺儿都在里头,你进去吧。”

  刘春华看到刘大爷点了头,心里更高兴,拍了拍裤腿子上的泥点儿,往屋子里走去。其他学生的家人来得早,现在私塾中就还剩下幺儿一个孩子。刘大爷目送刘春华的背影,伸手捶着自己有些弯曲的老腰,心想等最后一个学生归了家,他也能尽早回去,准备过年了。

  舒服劲儿还没到一炷香的时间,屋里突然传来“哇”的一声爆哭,把刘大爷唬的心肝乱跳。

  刘春华捏着幺儿的成绩单子,上面的字儿她一个不认得,可徐夫子的话却说得明明白白。

  “幺儿这回考试,是全私塾最末一名。”徐夫子说话时不苟言笑,又有股子为师为长的威严,目光炯炯,严肃的叫刘春华心里头发虚。

  她看看幺儿,幺儿只顾着低头扣手指头。

  “徐夫子,幺儿这次考试不是得甲等了?”她纳闷的问了一嘴。

  徐夫子喝了口茶,嗯了声,“是有门课考了甲等,是跑步第一名。”

  “啥?学堂里还教人跑步咧?!”刘春华惊讶的瞪大眼睛,不禁有些着急,她花钱把幺儿送到私塾里是读书认字是将来考功名做官的,在这学啥跑步,这不是瞎耽误工夫!

  “咳咳,咳咳咳。”徐夫子用拳抵在嘴前,咳嗽了几声,“县里的教谕说,今年会试好多学子都晕倒在考场上,皆因考生体弱气虚,

  受不起筋骨之劳苦,所以,本私塾特设置体课一门,早晚学生们都会在院子里跑十圈,强身健体,幺儿便是这门课的甲等。”

  “……那其他哩?”刘春华问。

  徐夫子掀起眼皮看了幺儿一眼,“礼仪为启蒙之本,言行举止皆要沉着文雅,知礼守节,幺儿是丁等末。”

  “读书习字要求写字公正,书本字句熟读且能背诵,幺儿也是丁等末。”

  刘春华脸色一白,有些抹不开面儿,心里的高兴劲儿一下就被浇熄了,她憋着口闷气没处发泄,忍不住拍幺儿一巴掌,手刚扬起来还没落,幺儿就“哇”一声哭得震天响。

  “你哭啥呀?还有脸哭!”刘春华真是恨铁不成钢,平日里舍不得真打,可今儿气懵了,真下了手,幺儿哭得更大声。

  一边哭还一边打着哭嗝,眼睛像兔子一样红,刘春华心一酸,又舍不得了,“别哭了,娘等会给你买糖吃。”

  徐夫子叹了口气,幺儿三天两头和同窗闹矛盾打架,动不动就这样嚎哭,看来也是有缘故的,哭了,就有糖吃,在家中是这样,可外人才不会管你哭得惨不惨。

  哎,慈母多败儿,徐夫子叹息道。

  他上次就是瞧刘春华求的可怜,才破例收下幺儿,经过这段时间的考察,幺儿还真不是块读书的料子,若说认几个字,会算账,写写对联,去村里的私塾读一两年便是了,他这儿的都是将来立志考功名的学子。

  每年开春,清源县的清风书院还会来挑人,清风书院学生多,夫子也多,学生以成绩优劣分了好几个等级,每年都能考出几个秀才,偶尔还有过了乡试的,前十来年甚至有考上进士的,如今已经在外地做了官。

  以幺儿的天分,根本不可能被清风书院的夫子看重选走,他就算在自己这读一二十年,又有何用处。

  刘春华一手拿着幺儿的包袱,一手牵着他,脸色就和霜打了的茄子一样难看。

  \&ot;王刘氏,过了年幺儿不必送来,你们家本不富裕,挣钱不易该花在刀刃上,幺儿这孩子说不定有别的天分。“徐夫子单独对她说道。

  这本是一番推心置腹的心里话,在刘春华耳朵里变了味道。

  啥?这是嫌弃他家穷?

  “徐夫子

  。”刘春华有些着急了,“束脩俺可是按时交,从没有拖欠过!”

  徐夫子被激的干咳几声,无奈的摇了摇头,孺子不可教也,不可教也。

  “你们回去吧。”他摆了摆手,心里暗下了决心,不管来年刘春华如何哀求,也不会收下幺儿入院读书。

  从私塾中出来,幺儿跟在刘春华屁股后面不停东张西望,外头可真热闹,好多的人啊,他天天被逼着在书院里读书习字,半个月才能出来一回,可憋的疯了。

  “娘,俺想吃那个。”幺儿站在一个卖糖块的小摊子前,咬着手指头馋的直流口水。那小摊上有红的麦芽糖块,白的冰糖,各种颜色的水果糖,还有混了核桃仁和花生脆的酥糖,香味馥郁,可吸引人了。

  刘春华问了问价格,我的妈耶,她一咋舌,“你咋卖的这么贵?”

  “这位大婶儿,这可是年关啦,再说,我家的糖用的都是好料子。”摊主笑眯眯的说,末了对站在摊子前流口水的幺儿说道,“娃,你喜欢吃就让你娘帮你买,来,我给颗花生糖你尝尝。”

  说完拿起一粒裹了糖衣的酥炸花生给幺儿,幺儿嚼得满口生香,更走不动道了。

  “娘,不管,我要买糖吃。”

  “你刚才说哩,要给我买的,不许赖账,夫子说了,赖账言而无信,以后没有人喜欢的!”

  刘春华气的头皮发麻,一天到晚想着吃,都考了两个丁等末了,还一点都不知道反省!

  她正要发作,旁边来了辆马车,车在摊子前停下,一道熟悉的声音从车内传来,“咱们买些糖块,拿回去给孩子们解解馋。”

  何慧芳从马车上下来,正好和瞪着眼要发火的刘春华对上眼睛。

  今日是腊月二十三,早上安宁给女工们结清楚工钱,客人们也拿完了衣裳,沈泽秋剪下几条红棉布条拴在货架,门锁,还有剪刀上,寓意吉祥顺意,来年红火。

  接着一家人便启程回沈家村了。

  何慧芳已经提前买好了过年的年货,对联红福,炮仗香烛,豆腐果子还有红糖桂圆等零食。路过糖摊的时候她才猛然想起,糖块忘了买。

  往年家里的糖是自家做的麦芽糖,今年仨人都忙,也就没时间做,正好现在下车补上些。

  谁料一下车就遇见了许久不见的冤家,何慧芳撇了下嘴,假装没瞧见刘春华,对那个小贩道,“你这儿的糖块哪几种好吃?我一样称个一斤。”

  小摊主笑眯眯的掰下几小块芝麻糖、花生糖、核桃酥给何慧芳尝,“这几种又香又甜,你尝尝。”

  接着又挑了两粒水果糖给何慧芳,“这种小孩爱吃。”

  何慧芳急着回村收拾院子,赶时间呢,所以一把将所有糖块塞到嘴里,砸吧几下品了品滋味儿,对摊主点点头,“滋味是不错,这些芝麻糖啥的一样一斤,水果糖给我几样口味混在一块儿,要三斤。”

  接着想了想,“不成,三是单数,要四斤好哩。”

  摊主忙不迭的点头,用油纸把糖块包起来称。

  刘春华在一边看得目瞪口呆,啥?何慧芳莫不是昏了头,一下要了六七斤的糖块,花了八百多文钱,要知道一般的村里人,顶天也就称个半斤一斤的装点下门面,让孩子们过年时尝个味罢了。

  还有,凭啥刚才摊主给幺儿尝味道就只给最便宜的糖衣花生,给何慧芳尝就是好几种,她不服气,本不打算在这儿买糖,也硬着头皮指着芝麻糖说。

  “我要这个,要一斤!”

  不就是糖嘛,她家里照样吃得起。这下幺儿高兴的合不拢嘴,刘春华可狠狠肉痛了一下。

  何慧芳买完糖,坐上马车走了,看着马车咕噜噜远去,幺儿不禁想到回家路上的几十里路,还有呼呼刮着的寒风,他一边大口嚼着芝麻糖,一边扯刘春华的衣裳,“娘,咱也坐车。”

  幺儿和刘春华不愧是母子,连想法都如出一辙,慧芳婶他们能坐马车回去,自己家也能坐!

  刘春华低头一看,才买的糖就被幺儿吃空了一角,她赶紧从他手中把装糖的油纸包抢下来,两条眉毛一竖,“忘记你们徐夫子说的啦?要身体好,以后考试才不会晕倒在考场上,你懂不?”

  “走路回家,强身健体!坐车,哼,那是病秧子走不动道才坐咧。”

  “嗬,瘟鸡!”

  沈泽秋他们的马车才刚刚进村,就有眼尖的人看见了。

  有人眯着眼睛往土路的尽头张望,“哟,来了辆马车哩,不知道谁回村了。”

  边上有人搭

  了句嘴,“还能有谁,肯定是泽秋家呗,直打他们去了镇上,哪次回来不是坐的马车!”

  吴凤英正带着禾宝,还有禾宝两岁的弟弟糖宝在旁边玩,两兄弟抱在一块打架,她一边把他俩扯开一边嘀咕了一句,“嗬,装神气。”

  话音刚落,她儿媳妇就走了过来,吴凤英脖子一缩,生怕刚才的话儿被儿媳妇给听见,要是她学舌告诉桂生,自己又要挨儿子说,急忙把爬在地上的糖宝抱起来,一边拍娃身上的灰边说。

  “哎呦,咋在地上爬来爬去,你狗生的呀?“

  才说完,她儿媳妇就走到了面前,刚好把这句话听在耳朵里,脸色一下就变得很难看。

  作者有话要说:晚点还有更新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