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返城生活(09)
作者:传山      更新:2022-03-14 07:54      字数:6549
  “我同意, 咱四家都早点回去,钱是赚不完的。”杨老二也想家了, 他已经有三个月没有回去过家看望父母。

  “同意。”

  “同意。”

  下面的另外两位, 也出声同意。

  见弟弟妹妹们都没有意见,杨老大有了笑模样。他也想爹娘, 想家。恨不得立即插上一双翅膀回到家里。

  初五, 沈清和如约来到东来顺, 大家已经都到了。见到以前的朋友, 大家都感慨万千。

  他们全部都已经大学毕业参加工作, 意气风发, 除了樊建刚所有人都是回城以后第一次见到沈清和。

  “老沈, 咱俩坐一起。”梁波热情的招手, 还是和以前一样。性子活泼。

  “好嘞,和你坐一起,听你好好絮叨絮叨工作中的烦心事。”梁波是个话痨,最喜欢倾诉。

  “又笑话我,来人世一遭不容易, 谁知道有没有下辈子。如果没有, 不多说些话,那不是亏的慌 。”梁波的歪理一直很多, 沈清和不打算接茬跟他掰扯, 这种话题,他永远掰扯不过老梁。

  “行,不是笑话你。你现在过得咋样, 在什么单位上班?”

  “税务局,单位还不错吧?”有点小自得,他没有走关系,是直接分配到税务局的。

  “哟,好单位啊,肥。”没想到居然是税务,确实是顶顶好的单位。

  比那些分到工厂的强多了,税务局以后会越来越好。

  “哈哈哈,运气,运气。”有点小嘚瑟,梁波的性子大家都明白,也没有人觉得他刻意显摆。很快的梁波也意识到身边的沈清和因为生病受伤没有考上大学,两次都没有走进考场,如今回城了,也不知道找的单位咋样。

  一般来说,没有特别牢靠的关系,是不大可能有很好的单位。最好的也就是效益好的国营工厂。

  但是要说长远看,还是政府部门还有税务,工商等这样的单位更加的好。

  随着改革开放,许多的厂,国营厂都受到了冲击,现在还不是一样太明显,改革开放的时间越长,冲击越大。

  能经得起大浪淘沙的厂不会很多,就是经得大浪淘沙的国营厂,也会各种优化职工结构。

  老沈能进效益好的大国营厂的机会很小,他父母皆不世,指望他哥哥为他四处找关系奔走找个好厂,真不太可能。

  为了不让老沈心中不舒服,他转移话题,“听老樊说,你后面添的那个是儿子?”

  “嗯,你们大家呢,谁家有添丁没有?”沈清和有些话题能问,有些不能问,他们中间也有人回城后离婚。关于妻子的话题,不大好聊。

  “有,我家添了一个闺女。”梁波的妻子也是帝都人,也是一起下去的知青,只是当时不在一个屯子,他们俩是青梅竹马。一起长大的,一起考上了大学一起回的城。

  “恭喜啊,两儿一女,很圆满。”

  “嗯,比你家小儿子还大点,是回城之前就怀上的。只是那时不知道,等知道的时候,已经四个多月。”梁波说起来自己也觉得好笑。

  冬天穿的多,妻子也没有发现,还以为是长胖。

  “咱俩通信时,你咋没有说起过。”开始连我们自己都不知道,后面你又开始复习,我也就没有说。

  沈清和再也没有问,原主从78年高考落空以后,更加是消沉,也不大理人,也不联系朋友亲人。

  樊建刚与另外几个一起说起工作中的趣事与无奈。

  沈清和听到说有外商前来投资,要开一家药厂,沈清和想到污染这块,插嘴说了几句,“老樊,你们招商归招商,但是要对外商提出来要求,污染处理问题可是大问题,关乎我们后代子孙的生存问题。

  污染处理不好,以后孩子们会问,你们当初引进外资时长没长脑子,水源,土地全部污染,你们让我们吃啥喝啥,全靠进口吗?

  我们引进外资也要谨慎,一些不重视污水污染源处理的企业不要也罢。你们可不能急功近利,为了经济发展什么乱七八糟的企业都招进来。

  你们都有不错单位的也给反应反应,本国的私企也得注重污水处理,不能随便什么臭狗屎厂都给批。”

  说到这个,沈清和就有很多话说,在座的人此时都不敢小看这位,虽然他两次都错过了高考,最后没有读大学,但是人家一样跟的上时代变迁的步伐。

  看的比他们都还长远,他们谁也没有想到环境上面去。被老沈一说,他们也有意识到,确实环境不能被过度污染,他们也有基本常识,知道环境污染后要付出代价,但是在座的人除了沈清和,谁也没有想到环境被污染后,要付出多少惨重的代价。

  几十年后,就是花很多钱治理,也治理不回当初的原样。

  “老沈,你真是提醒了我,给了我一个新的思路,谢谢 。”樊建刚有野心,就想做出成绩来,还有有时候得另辟蹊径,环保如今重视的人不多,自己从这方面下手,筛选外资,以后说不定就是政绩。

  从短期来看还有弊病,但是从长远来看就是优势。

  他是有长远规划的,不能一时的得与失。

  “谢啥,以后你自己也会想得到,现在的你们只是没有意识到而已。”淡淡清冷的声音,不急不缓的说到,典型的沈清和,还是大家熟悉的那个他。

  “老沈别谦虚了,你有没有真本事,在座的哪个不知道,当初没有你给大家讲课,我们也考不上大学。你就是运气不好,要不然也是帝都大学的高材生……”

  大家又仿佛回到几年前,丢下课本多年的他们,如果没有老沈他们即使能考上大学,也不会考进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大学。

  在农村的时候,只有老沈一直有继续翻看课本,时不时的还回味学习钻研一下,读书时没有学好的地方,全部被他钻研透彻。

  给他们讲课,深入浅出,蠢货都能听懂一半,青山屯加上青山屯附近几个屯能考出去大部分知青,也是因为老沈。

  “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以前的我可能懊恼运气,怨怼老天爷。现在的我只想不辜负这个伟大的时代,它会让我用聪明的大脑,勤奋的双手创造无限的可能。我提议为咱们的相聚干一杯。”

  “好,我认识的那位自信满满的沈清和回来了,为我们的相聚干一杯。”

  “干杯!”

  “干杯!”

  “干杯!”

  “干杯!”

  “……”

  所有人举起酒杯,共同为相聚干杯。

  来的人很多,有十几位,一张桌子坐的满满当当,还加了位置。

  沈清和提议统一做个联系方式本,一人一本,上面有大家的家庭住址,单位,联系电话。

  全票通过,都赞成。

  负责制作联系册的曹英鼓足勇气问沈清和,“老沈,你现在在哪儿上班?”

  大家都不敢问,怕刺激老沈,曹英是负责制作联系册的人,她得问啊。

  沈清和喝了口热茶,说道,“我没有单位,回城时是79年十一月,回来以后招工的单位工厂很少,加上刚回来,家里改造,还有帮助凤兰适应帝都的生活,也没有时间一天天的到处找工作,后来到了腊月,家里缺钱,我找居委会申请摆摊赚点生活费。

  开启了我的创业生涯,从此成为了个体户,现在过得也不差,还行。”

  沈清和语气淡定清冷,仿佛说的别人家的事。

  “个体户如今可是有钱人,比我们拿死工资的人要强,不过你是做的什么生意。”

  大家都好奇,一向清高的老沈会为了五斗米折腰,去摆摊做个体户,多少有些不可思议,又有点觉得心酸,不到实在过不下去,老沈的性子肯定不会去摆摊做个体户。

  “开始只是打算卖春联,你们都知道我的毛笔字写的不错,只需要买些红纸就可以,成本低。

  可能老天爷想补偿我吧,第一天去到郊区农村赶集摆摊时,我看到卖各种吃食的人,灵光乍现,想起来许久以前看过的一个卤菜方子,还记得卤料包的怎么配,就试着买来各种需要的材料,自己试试。

  谁知道试过后味道极好,我就开始一边卖卤菜一边卖春联,这几年一直做卤菜生意。”

  听完沈清和的话,樊建刚突然站起来激动的问,“沈记卤菜不会就是你的吧?”

  “对呀,我们遇到的地方就是我开的铺子。”

  “老沈,看不出来啊,你是款爷啊。我跟大家说,沈氏食品厂就是老沈家的,你们过年肯定有人买沈氏出的过年拜年的大礼包吧!”

  “买了,我家还买了好几盒,比较方便,里面东西多,包装的非常好,里面的吃食味道特别好,送礼非常有面儿。我还说沈氏吃食的老板是个聪明人,也是个狡猾的狐狸,没想到那头狐狸是我认识的人啊,老沈你给我们点活路好不好,你就是个妖孽。”

  “是啊,气人,做个体短短两年发展成厂,我们还活不活。”

  “……”

  曹英又问道,“那你的工作地址的是你现在的厂址吗?”

  “不是,写另外一个厂的地址,我新买了一个厂,过些天开始改造 ,以后我大部分精力会放在新厂。”

  在座的人已经不想再说话,老沈就是个妖孽,他们得慢慢适应,也许以后会不停的刺激他们。

  一场相聚,联系上不少朋友,沈清和放下一切,好好享受这份还算纯粹的友人相聚。

  晚,八点,相聚散场,各自回家,很多人的心都无法平静下来。老沈还是那个清冷,聪明的老沈,没有读大学,也不比他们差,甚至还比他们强。

  年后,还没有出元宵节,原来的火柴厂,未来的“凤雅”牌护肤品公司正式成立。

  旧厂房已经开始拆迁,一砖一瓦拆下来放在一边。

  建筑专家已经进驻,是沈清和从帝都大学建筑系请来的高人章翰教授,一位在五十年代就非常有名的建筑学家。

  章教授建议沈清和地基做二十层的打算,等规模扩大时加盖,现有的厂区,可以盖好几栋高层建筑。等扩大时,轮流加盖,也不耽搁生产。

  还有污水处理区,也是重点,章教授还说沈清和高瞻远瞩,有战略眼光。

  从国外留学回来的章教授,虽不是研究这个的,但是他对污水处理也是有了解的,比一般人了解的都要深。

  凤雅护肤品公司已经正式挂牌,目前就是一个空牌,离生产护肤品还早的很。

  厂区已经分了区域,两栋是生产区域,一栋是办公区域和食堂区域,还有一栋是仓库区域,占地都蛮大,还有一个小的花园区域,算是大家休闲一刻的时间段。没有地方做宿舍,几个区域都面积很广,加上钱也不凑手,干脆没有弄宿舍楼,还有他招收的人大都是本市人,家里都有一张床给他们住,就是外地人也是有租房的。

  各种材料,已经运到厂区,建筑工人们已经进驻,沈清和没事就过来看看。

  未来他很长一段时间的重心都在护肤品公司。

  目前他赚钱,赚很多的钱才是他的重心,而且他还得贷款,建厂房,购买设备,污水处理哪哪都得花钱。注册商标,注册专利等很多事情,全部都的跑起来。

  他最近一直忙,忙,忙,食品厂扩大了生产,生意比去年更加的好,他忙食品厂,又要时不时的跑工地,还有各种申请材料要备好,跑各种手续。

  生产的护肤品也许可以买旧设备,可是生产护肤品可算是重污染企业,污水处理设备得去国外买目前最先进的。

  想来想去,既然是出去一趟,干脆生产设备也去国外买,买最新的二手设备,肯定有破产的企业,或亏损严重的化妆品厂有人要卖刚购进的最新设备。

  既然要想一炮打响,设备也不能差,好设备也是实力的一种,他是打算把自家生产的护肤品销出国门。

  人家的能销给咱,咱的好东西也能销给她们,要知道欧洲人皮肤更加的粗糙,更容易衰老。

  他要赚外国人的钱,那是外汇,赚起来更加的过瘾。

  贷款已经批了下来,还有一年的免息期,减轻他许多经济压力。车间看着就要全部完成,人手也招的差不多,就是培训还在培训,火柴厂的老职工也参与了培训,还有销售员也是培训中。

  虽然办公楼刚开始建,只有两栋车间差不多弄完,装修已经进入尾声。现在车间一共七层每一层占地都很大。

  出国的日期已经定下来,一个月以后,他一个人去。

  他一共要去两个国家,f国与g国,g国生产的各种高精尖设备,第一站是f国,他们国家的著名的化妆品公司颇多,想去考察市场和捡漏设备。

  如果能全在f国搞定,那他也不用去g国。倒是能省事,一个人可以到处走走,看看。去谈事的时候,请一个翻译就成,有出去的留学生,他已经提前做过功课,找大学有过留洋经历的教授们打听过,知道去哪儿请翻译。

  还有关于他要去两个国家干什么,也与相关的教授们说过,他们还给他出谋划策,告诉他两个国家,化妆品还有生产设备的厂家的位置,都给他说了一个大概。

  他们都是各个方面的专家,在国外还有他们自己的人脉关系。

  特别是研究气候与环境方面的几个教授,可是大大的表扬了一番沈清和,他们之前被下放农村也在悄悄的研究气候变化与环境,森林,树木的乱看乱伐对环境,气候造成的变化,都记在小本本上,一起带了回来。

  转眼又是两个多月,设备全部运了回来,已经全部安装好。

  原材料也购进,设备的操作全是沈清和手把手的教员工们,个个都学会了,并且已经开工半个月,已经有成品出来。

  这次的f国与g国之行,收获很大,还遇到在f国的华人,他们是几十年前,移民出去的,以前在国内也是大家族,很有钱也很有势力的那种。

  当然现在在国内没有什么势力,在国外经营了几十年,发展的不错,很有实力。

  他在街上救了差点被人砍的郑家小孙子,一个有原则的纨绔子弟。

  人不错,不上进,但是不代表他不聪明,只是家里有努力聪明的兄长,他也不愿意过多参与,不想兄弟阋墙。

  家里的生意,他有股份,以后等着分红就好,没事可做的他,干脆沉迷于吃喝玩乐中,是个典型的吃货。

  沈清和回来时,顺带的把郑毅拐带回来。

  郑毅在帝都浪了一周,就迅速决定回国定居,长期住在帝都,他也想做点什么,想来想去,开一家大酒楼,他自己是个吃货,也精于此道。还有条金舌头,开酒楼也非常适合他。

  如今整天早出晚归,看着比沈清和还忙。

  郑家家主郑老爷子很喜欢性子活泼的小孙子,他也明白小孙子不愿意参合家里生意的原因。因此更加的疼惜小孙子,他回国前,老爷子再三拜托沈清和照看下郑毅。

  他出口护肤品的事,也不再没有门路,现在忙的更加起劲。

  销售员们,已经划分好自己的地盘,一个省一个业务员。只是现在前期,不可能有那么多业务员,北方的省份,还有南粤省以及魔都海城,是目前大力发展的市场。

  用原来的销售网和人脉关系,快速的打入其他省份的供销社,商场。

  特别是南方那个省,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靠近港城。也是打入港城,打开名气的一个途径。

  也是快速扩展到另外几个国家的方法。

  沈清和亲自督阵,自己跑南粤省市场。

  杨凤兰又忙碌起来,家里的门脸儿也关起来,食品厂,护肤品厂,她都要去亮相,算是一种震慑 。他们现在还是创业阶段,两家厂子不能没有人,哪怕她不懂护肤品厂的一切,可是待在厂里也能震慑他们。

  免得长期没有人,会让人以为可以搞小动作。

  十二月, 南粤省,省城。

  沈清和忙碌一天,国营的商场还有供销社已经铺货,他一个个的去商场,亲自解说,亲自推销给顾客,还教会她们怎么使用,用后有什么效果。

  忙碌一天,很有收获,在花城已经来了快一个月,鹏城的已经刮起一股凤雅旋风,爱美的女人,不说人手一套凤雅牌,至少有两样,洁面乳和面霜。

  销量非常的好,沈清和现在的目标就是花城,让花城也刮起一股凤雅旋风。

  海城如今也刮起凤雅旋风,跟随沈清和一起来的还有两位业务员,跟着沈清和学习,还有熟悉,南粤省肯定不能只派一位业务员,与魔都海城一样,都是两位,让他们相互监督。两地以后等生意全面起来,还得再设立分公司。

  海城别看只是一个直辖市,可是覆盖的范围极广,只要在海城闯出来名堂,周边的三个省,做起市场来非常的容易。

  等花城忙完,他还不能回家,先去海城一趟,去了解一下市场,亲自去商场,供销社,还有铺货的别的商店去拜访他们的负责人,采购之类的。

  然后就是北河南河两个省到处转一圈,东北三省过年时再去。有三位舅哥大姨姐他们四家帮忙,几位业务员去开拓市场也不算太困难。

  另外三个地方转悠完,已经到了快要过年,等他回去,安排好厂子里面的事情,就得立马赶回青山屯过年。

  五月,几位哥姐家里摆新屋酒,他也没有时间回去。自家的新房盖好,他们都没有回去过。

  老爷子想他老闺女想的打电话来说他们,只差骂了。估计是考虑到他正在忙事业,才忍住没有骂人。

  花城是美食之城,偶尔闲暇几个小时,他会带着小陆,小彭到处寻觅美食。

  三人配合的不错,小陆,小彭都不是帝都人,大学毕业为了能留在帝都,放弃在老家小县城分配给他们的工作,应聘进了凤雅护肤品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