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造反也差钱啊!
作者:藏木于林      更新:2022-10-28 13:39      字数:2246
  朱乐跟姚广孝回到燕王府的时候,已是深夜。

  但整个王府灯火通明,好不热闹。

  看起来,燕王朱棣在北平很得人心,每个人都真心欢迎王府的主人,没有丝毫做作。

  朱乐表示很欣慰,所以跟众人寒暄之后,特意赏赐了一番。

  等他洗漱完毕,回到卧房,徐妙云一边梳理头发,一边感慨着说道:“淮安之行,臣妾整日担惊受怕,如今回到北平王府,总算安心了不少。”

  听到这话,朱乐不禁升起一丝愧疚感,忙道:“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忧心,苦了你啦,早点休息吧。”

  “臣妾倒是不苦,只是高炽他们,也不知过得好不好!”徐妙云挽着秀发,转身看向朱乐,眼眸中隐隐有泪光闪动。

  朱乐暗暗叹息一声,心说古代女人真是麻烦!

  要是在现代,做父母的巴不得儿子没事别来烦他们,过过二人世界多好。

  但身处这个时代,就要适应这个时代的情感。

  毕竟徐妙云也只是担心她儿子。

  将心比心,若自己儿子身处险境,自己同样会担心。

  “有允恭在南京安顿他们,应该不会有事,你就放心吧。”朱乐走上前,伸手拍了拍徐妙云的香肩,柔声说道。

  徐妙云顺势将头靠在他小腹上,叹息道:“自太祖走后,我们就没过过一天好日子,这朱允炆到底想干嘛呀!”

  “还能干嘛,无非是翅膀硬了,想削藩呗!”朱乐有些好笑的道。

  “削藩?”徐妙云蹙眉:“多大的能力做多大的事,他有那个能力吗?也不知太祖看上他哪点!”

  朱乐闻言,不置可否的笑了笑,安慰道:“好啦好啦,别提他了,有我在,你就安心吧。”

  “王爷”

  “嗯?”

  “以前你好像什么事都放在心里,现在比以前健谈了”

  “或许是经历了一次鬼门关,看开了许多吧!”

  “那床第之事,为何比以前更熟练了?”

  “咳咳咳不许胡说,快睡觉!”

  “王爷,臣妾想”

  就如此,一夜折腾,好不容易捱到了天亮,朱乐匆匆忙忙地离开了卧房。

  不快点离开不行啊!

  都说三十女人,如狼似虎,自从打开了新世界,快到四十也喜欢折腾。

  “去传姚广孝,要快!”

  朱乐刚出卧房,就立刻朝丘福下令。

  丘福听罢,不敢怠慢。

  整个王府都知道,非常重要之事,一定会跟姚广孝和马三宝商议。

  重要之事,则会召麾下将领。

  而那些不太要紧的事情,才会召集燕王府的属官。

  姚广孝在北平的时候,其实并不住在燕王府,而是在庆寿寺。

  因为昨晚天色已深,不方便回寺庙,他才暂住燕王府。

  很快,姚广孝就在丘福的引领下,来到了书房。

  “王爷”姚广孝刚跨进书房门槛,就含笑跟朱乐打了个招呼。

  朱乐朝他抬手示意;“师傅请坐,本王等候你多时了!”

  姚广孝上前找了个位置,随意坐下,然后气定神闲的问:“王爷可是有什么新的想法?”

  “哈哈,知我者莫如师傅也!”

  朱乐畅然一笑,旋即又接着道:“昨晚回王府的时候,本王打听了一下王府的财产,发现不太尽人意。”

  “王府之财,多为朝廷俸禄,以及王爷田产私出,近两年边患虽解,但王府供养之人也不少。”

  姚广孝面色凝重的答道。

  “这么说,我们没钱了?”朱乐诧异道。

  他本以为朱棣造反,会有很多钱,结果根本没什么钱。

  这没钱还打造屁的无敌水师啊!?

  “王爷,您这是怎么了,自家人知道自家事,何必说出来?”姚广孝有些古怪的道。

  “”

  朱乐尴尬得老脸一抽,忍不住叹息道:“本王只是没想到会这么拮据。”

  “其实王爷不用担心,等朝廷的俸禄发下来”

  “师傅,你知道本王的打算,朝廷俸禄满足不了本王的!”

  朱乐抬手打断了姚广孝,语气郑重的道:“本王打算另谋出路。”

  “如何另谋出路?”姚广孝皱眉道。

  “工商业如何?”

  “不可,太祖曾下令‘不事生产者,皆可捕杀之’,若王爷违令,定会遭朝廷弹劾!”

  “这”

  朱乐语塞。

  他知道朱元璋痛恨商人,因为商人害死过朱元璋家人。

  朱元璋一直以为,商人与贪官污吏事挂钩的,所以一样可恶,需要极力打压。

  在明初的时候,只有军籍,农籍,匠籍等户籍,根本不存在商籍。

  重农抑商,成为了朱元璋治国的基本国策。

  就算他成功夺位,当上大明皇帝,想要改变这个国策,也是很难的。

  主要困难,倒不是躺在孝陵里的朱元璋,而是儒家的‘重农抑商’思维。

  朝廷的官员都希望安稳,大力发展农业经济。

  至于商人,今天在大西北,明天在大西南,后天又到了南京城,还怎么管?

  老老实实待在一个地方务农,不好吗?

  更何况,商人赚了钱,形成一大批富贾,那天下的钱财不就少了吗?

  钱财少了,老百姓还怎么活?

  所以,开商是不可能开商的,这辈子都不可能开商。

  这或许是当下朝廷官员的心声。

  可历史证明,腐朽的制度,是约束不了经济规律这头雄狮的。

  大明商人有的是办法经商,比如挂籍。

  先买一块地,再说清楚,自己是农民,俺也会种地,只不过想搞点副业。

  实在不行,勾结一些军户,挂个军籍,找个侄子代替自己从军,然后再做买卖。

  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商人,成了大明经济最重要的推手之一。

  不过,他们身上的枷锁还是很重。

  朱乐知道,必须让商人合法化,否则无法达到自己的需求。

  可现在他还不是大明的皇帝。

  改变国家政策,根本做不到。

  沉默半晌,朱乐再次望向姚广孝,道:“师傅,边境之外的马市,可归朝廷管辖?”

  “马市?”姚广孝愣了一下,道:“马市不是边境贸易问题,而是对边民的安抚政策,虽然也归朝廷管辖,但并不严格!”

  “意思就是说,商人在马市可以合法经商?”

  “正常情况下来说,的确如此。”

  “好!”朱乐兴奋一笑:“只要让朝廷找不到攻击本王的借口,本王就能大赚一笔!”

  “”姚广孝有些不解的道:“王爷为何突然热衷商事?”

  “还能为何?因为本王需要钱啊!”朱乐苦笑道:“没有钱怎么建造水师,让朝廷拨款吗?”

  “可是”

  “别可是了,有什么经商人才,推荐推荐!”

  姚广孝古怪的看了朱乐一眼,然后若有所思的道:“王爷府中,我观马三宝为人机敏,应该能通商事!”

  马三宝?

  郑和,郑成功?

  朱乐眼睛大亮,心说自己怎么把这人搞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