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第50章
作者:春未绿      更新:2022-11-05 13:07      字数:7973
  大太太虽然嘴上安慰云骊,但私下和大老爷提起时,还是有些忐忑:“万一被传出去,有心人编造起云骊的不是来,这下不是损失大了?她这个孩子就是天性正直,有原则,平日里我作为长辈做错了什么,她都私下告诉我,指出不对来。”

  她当天大的事儿,大老爷却不耐烦的摆摆手:“亏得你还是承恩公夫人,担心这个做什么。微末小事罢了,女子是以卑弱温和为主,但是女子婚嫁取决于女家本身势力,否则,云凤那个性子我还能运作她做皇子妃呢。”

  “可是,隽光那儿……”李氏真不傻,女儿云凤分明更向着隽光一些。

  大老爷笑道:“今天我也见到他了,以前看他倒浑不知事,倒有些风光霁月的样子,如今看却变的沉稳多了,但也变得更心狠手辣了,而且,他现在只能效忠云凤了,这样不太好。”

  李氏不解:“老爷为何这般说,他效忠云凤不是很好吗?日后云凤的儿子做了皇帝,他就是大功臣啊。”

  听了这话,大老爷却不大赞同:“是啊,他是大功臣,云凤也最信任他,可咱们怎么办呢?同行是冤家,这话你没听过。他满身都是筛子,要想保全,就会比咱们对云凤更效忠,更加激烈,更要往上爬。他能为了这个抛却掉一切,以求更体面的日子,洗刷以前的耻辱。”

  见李氏还是不太懂,大老爷就说白了:“今儿你姐姐明着是为他接风,暗地是为了他选媳妇。是,他固然因为有云凤在,自己也够心狠手辣,所以前途大好那是肯定的,你是怕云骊得罪了他家,想着即便做不成亲家,关系也不能闹僵。可是我们和他同附尾在皇后处,关系不是共同进退,而是此起彼伏。云骊这样,不是表明咱们家是不屑孔家的,日后也避免孔家真把我们当小弟了。”

  “娘娘那儿若有指示呢?”李氏就怕云凤像让承恩公府听孔家的。

  大老爷嗤笑:“她还管不了我们家里来,我是说她怎么拦着皇上不封我们文懋,原来是想把好处留给孔隽光,你等着吧,宫里现下有魏国公府和文昌侯府的姑娘在,她迟早还得求家里。”

  其实更简单的原因大老爷没跟大太太提,他是觉得孔隽光配不上云骊,云骊虽然年纪小,但办事从未出过错,帮着老妻打理家务甚至青出于蓝,据松涛先生说她策论文章都能写,私下写了多篇时文给松涛先生看,才学了得,甚至出去参与各种宴会,都是备受称赞。

  云骊是章家明珠,必定要配更好身份更高的人才是。

  至于老太太已经顾不得云骊什么了,因为章扶玉听女儿说完云淑的事情,特地趁着全家都去孔国公府后,来同老太太把吴家哥儿做的事情说了。

  “这吴家的灏哥儿,也不知道犯魔怔了,虽然他和云潇还未定亲,但上下谁不知道云潇是定了灏哥儿的,只等云潇前头的两个姐姐定亲了,就能过文定了。若是闹出二女争夫的丑闻,这可怎么了得?”章扶玉能疼的侄女不多,云淑因为养在老太太膝下,因此关系紧密。

  章老太太恨声道:“我是说淑丫头最近怎么心思不属,原来是为了如此。他还真当我们章家的姑娘好拿捏了,任由他挑选,我看这事儿跟你二嫂子说一声才好。”

  章扶玉忙道:“这万万不可,若是说了,我怕嫂子不记恨她外甥,反倒是把云淑记恨上了,这可不好。”

  “你看如何是好呢。”章老太太也未必是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只不过是关心则乱罢了。

  章扶玉道:“您不必急,我让伯宗去和灏哥儿分说,想必吴家也不愿意闹大,这样大家还做亲戚,就当什么事情都没发生过。”

  有章扶玉出面,老太太算是放宽心了,云淑脸上也重新有了笑意。

  转眼到了端午,因西南打了胜仗,捷报传入京中,上京人家无不欣喜,也都庆贺起来。云骊随着李氏一起打理家务,她因为找人搜罗不少女子中馈录书来,如现下看的这本《浦江吴氏中馈录》的就有记载用艾叶浸米做成艾香粽子。

  她也是心灵手巧之人,先做了八色不同的粽子有艾香、蜜豆、杨梅、蜜枣、五花肉、火腿、绿豆蛋黄、黄米冬菇,她还自己缝制了棕子福包,上面的图案都是自己画出来的。

  这些先敬奉给家中长辈,连一向对云骊不假辞色的老太太说就喜吃黄米冬菇做的粽子,大伯父喜欢吃大肉粽和咸蛋黄绿豆棕,甚至让厨下全部夹在一起用,冯氏则与众不同,她只喜欢清清淡淡的艾叶棕。

  大伯父见这粽子的福包做的如此精致别出心裁,他灵机一动私下让人重新又做了各色四个粽子,进献给皇帝和皇后,还嘱咐下人先把方子保密,福包的图样也不能传出去,密密的都藏好。

  没想到建元帝还真的吃了,他本来无甚胃口,但是见福包上图案实在是精致,又觉得是承恩公府的一片心意,准备尝一口,若不好吃就赏给下面分了。

  宫里其实也有各色粽子,但不似承恩公府所呈的,都精致的,小小巧巧一个,且风味独特,不妨一下八个小粽子,他都吃完了。

  王守忠都惊到了,又高兴道:“陛下,奴才给您去泡一杯新茶来。”

  难得皇上一直说没胃口,没想到承恩公府这吃食还送对了,往年这种吃食皇上基本看一眼就都送到皇后那里去,这回倒是吃了不少。

  建元帝点头,吃了一杯茶,又让王守忠赏了承恩公府一回。

  难得被皇上夸奖,大老爷高兴的不行,这代表圣眷回转了不少,他知晓这是云骊出的主意,因此把皇上赏下的彩缎分了一半给云骊。

  荷香一边帮云骊收拾,一边道:“姐儿这法子居然得了皇上金口赏赐,我们做奴婢的听了简直是与有荣焉。”

  她们还担心五姑娘因为在孔家的事情,被人传闲话,没想到她进献的粽子居然得到皇上的赞赏。

  云骊心道,可恨自己不是男儿身,否则,哪里需要取巧的法子。

  再有,通过她十几年的人生,她发现,无论你在大家嘴里口碑多好,都来不及上行下效,你要做到有口皆碑,那么你要讨好无数人,即便自己不喜欢也得如此。

  但她做不到,那么唯一要做的就是抓住重点,这样就不必重复再做。

  就比如她和下人关系处的再好,但是在大事上,这些人加起来都比不得大伯父替她说一句话。

  这很现实,也很残酷,甚至让人觉得你这个人很功利。

  每个人都不想功利的活着,却又无可奈何。

  如果选择对每个人功利,以维持自己的好口碑,那还不如只对一个人功利,其余时候可以做自己。

  当然,除了云骊出了回风头外,文龙文懋也顺利通过府试,成了童生,这就是另一喜了。

  还有云骊惊喜的发现原来考生履历原来过继之人要写本人亲生父母三代的,文懋也悄悄的道:“我把生母刘氏写上去的时候,就觉得我一定要好好读书,等以后我考中进士了,登科录所有的人都能看到了。”

  云骊欣喜:“哥哥,你真好。”

  不过,文懋还是有些难为情道:“大哥的名次比我高出不少,他比我先考进东升书院,又比我从小就有名师教导,我差远了。”

  “哪儿呀,我看你比他小两岁,却和他同时考中,府试过了,就等院试了,哥哥若是能沉下心来,八月院试一过,你就是有秀才功名在身上的人了。”

  兄妹二人都十分高兴,当下大老爷也命人摆了几桌,章老太太和李氏冯氏脸上俱是喜气洋洋的。

  姑娘们也很高兴,自家兄弟有出息,她们日后也有娘家人撑腰。

  偏姑太太章扶玉的两个儿子一起下场,却都没有考中。

  文龙和文懋少年人都被恭维的有点飘,但是在老太太面前也不敢露太多喜色,除此之外,还有吴灏,年纪小小,居然是县案首,府试也顺利过了。

  比起文龙和文懋来,文豪就默默坐在一旁,皱了皱鼻子,一脸嫉妒,云湘瞪了他一眼,他才哼了一声,埋头吃菜。

  全哥儿则由云淑带着吃饭,有冯氏在,老太太也不好越过冯氏过多关照全哥儿,还好有云淑在,她替全哥儿夹菜后,对他道:“你要好好读书,才能和哥哥们一样。”

  全哥儿懂事的点头。

  孔太太听了消息,不免对孔隽光道:“你看看,我说云骊不错吧,她亲哥哥如今走功名路,封爵又是迟早的,这般上进,她呢,也是心灵手巧,还得到皇上夸奖,你却偏偏说她不好。”

  孔隽光淡淡的道:“既然已经决定选杜姑娘了,别的人就不必提了吧。”

  是的,在今次端午节前,孔太太就已经准备定下杜家,双方有了默契。

  荷阳伯杜家因为是流爵,为了家族计,需要和孔家这样的老牌勋贵和皇后最亲近的表弟结亲,以此获得家族长久,孔隽光则是想娶一个体面的人家,两家是一拍即合。

  “闻人氏那里你也好生劝着些,杜家已经让一步,同意她为妾,等杜姑娘进门,诞下儿子,再商议上族谱的事情吧。”孔太太不想把闻人氏记在杜家姑娘的前面,将来这族谱是要世代传下去的,别人一看到闻人氏的两个儿子生辰在嫡妻儿子前,就知道怎么回事。

  孔隽光觉得不妥:“这……娘,这样不太好吧。”

  孔太太笑道:“这有什么不好,你的婚事我这个做娘的一切听你的,之后,你得听我的。闻人氏不过是土匪下九流出身,能够进门已经是格外宽容了。若是让后人知晓,你有个土匪娘子,他们有个土匪出身的生母,如何做人?我这样也是为了闻人氏好,日后这两个孩子有杜氏这个出身高贵的生母,总比跟着妾侍强吧。你们都要为孩子着想啊。”

  “是,多谢娘为我考虑。”孔隽光微微叹气,就是不知道闻人氏能不能想明白。

  那个女人性格脾气火爆,从不屈服于谁,又不讲道理。把两个儿子也养的野的不行,浑然没有正常世家做派,不到一个正派点的嫡母身边教导,是真的不成。

  真是十年一醒扬州梦。

  府上一下多了这么些喜事,李氏递牌子进宫也是喜气洋洋,迫不及待的把事情同云凤分享:“等你的兄弟们日后都出息了,在朝堂上说上话了,那可就太好了。”

  云凤却淡淡的道:“这才只是童生呢,娘不要高兴的太早了。皇上曾经跟我说过,他平生引以为憾的事情就是没有收服先帝没有收服的党西之地,朝廷日后肯定是要重用武官的。”

  那些文人不过是酸文罢了,和武将没法儿比,江山都是武将打下来的。

  她甚至道:“咱们家当年得以封爵也是因为兵祸而起,家中习武,您该让父亲让家中子弟习武,将来报效朝廷。”

  李氏倒是无所谓,章家的儿子一只手都数的过来,如今家中有钱有爵位,上进也好,不上进也罢,都随他们,要不然没什么本事还要瞎折腾岂不是更为娘娘带来祸患。

  随即,李氏又问起云凤有没有尝过家里进献的粽子:“是五丫头的巧思,好些都是参考了书上,自己又做的,你爹说把方子留好,皇上爱吃明年再进献来。不知道您吃了如何?”

  “倒也就那样,皇上不过贪些新巧,才多吃了些,听说之后还肚腹有些疼。这糯米的东西,哪里能吃多,我都捏着一把冷汗呢,下次要送什么,就不必单独送,先送到我这里。有我把关,也不至于出事。”云凤嘱咐。

  李氏心道,皇亲国戚哪家不进献菜品为表和皇家关系近,但皇后说的也在理,她嘴上答应了。

  云凤见母亲答应,也松了一口气,她也学过做菜做点心,虽然皇上也很给面子的吃了,但大多是二人闹着玩儿,并不是真的因为她做的好吃。她尝过家里送的粽子,粽子上还套着漂亮的粽子套,与众不同又尤为好看。

  这么巧的心思,也难怪前世可以一举得宠的。

  在皇上为她守的五年里,相信就像任青仪这样的人不知晓会进献多少美女进宫,丈夫仍旧是来自己灵前,为她整整守了五年,直到被她这位五妹妹打破了。

  一直到现在,她都不敢要堂妹们进宫,就是怕皇上见到她这位五妹妹,她的杀伤力太大了。

  只不过小小的一个粽子,都能让皇上下口谕夸奖啊。

  七月流火,天气慢慢开始转凉,云骊的新衫已经送到了,茜红打赏了来送新衫的人,明月馆门口的缸莲开的极好,她忍不住俯下身子嗅了嗅,又进来内室。

  此时,云骊正在画莲花,她画的并非是一般绿色粉荷,而是朱红、胭脂、洋红、朱膘调淡了作为荷花的颜色,花瓤则用浅黄色再绘上,用金色渲染,残荷金莲,还有锦鲤嬉戏其中。别说是作画人,就是看画人也看痴迷了。

  等云骊放下手中笔时,见茜红抱了新衫进来,用眼睛数了数,不禁道:“怎么有八套,我记得去年夏天也不过就做了六套。”

  她个子长的快,去年的衣裳,今年已经不能穿了。

  茜红笑道:“奴婢想着姑娘如今大了,衣裳自然也多了。”

  “既然如此就收好吧,只不过樟脑可少放点,要多放几个香囊进去熏香,上回放在那口箱子里,不知晓是不是樟脑丸放多了,一股臭味。”

  茜红应是,她一边收拾也一边把王忠家的让她传递的消息说与云骊听。

  “听闻孔国公府,孔二爷的那位妾侍性子极烈,孔家人不肯把闻人氏的儿子上族谱,还要娶新人进门,那闻人氏当夜骑着马背着儿子就离开了,孔家闹的天翻地覆的。大家都说不知晓她怎么出的城门,又把人带去哪儿,偏偏孔将军还要去西南支援魏国公,片刻等不得啊。”茜红如今在明月馆中虽然是三等丫头,但因为她时常打探消息,私下云骊补贴她一份,她也愿意为主子效力,打听的很卖力。

  云骊目瞪口呆:“她一个女子,此去边地也得好几个月,如今天下也不太平,这孔家真是作孽。”

  即便很多人觉得闻人氏出自下九流如何,能进孔家门就该感恩戴德,但是闻人氏做过女前锋,和孔隽光并肩作战过,想必非泛泛之辈。

  是的,魏国公魏寔在西南大捷后,又继续和文昌侯大举进攻,大临国库空虚,能速战就不要再拖,否则日后要打下来就更难了。

  也因为如此,孔隽光要提前完婚,也促成了闻人氏的出离。

  但很快,云骊就管不了闻人氏的事情了,因为一件攸关章家的事情发生了。

  建元帝封魏寔之妹为贵妃,封文昌侯之女薛氏为德妃,章老太太和李氏作为外命妇,还要进宫去庆贺,大老爷也不得不给这两家送贺礼。

  当然,皇上也是很会安抚,把云骊的哥哥文懋封为承恩公世子,一般爵非社稷军功不得封,封号非特旨不得予,文懋封为承恩公世子,封赠三代,日后在他这一代就绝对是妥妥的承恩伯或者侯爷了。

  大老爷对李氏道:“你进宫务必把娘娘安抚好,魏国公乃陛下肱骨之臣,他为国断臂,皇上封其妹,也是为了安抚魏国公忠烈。至于文昌侯之女,估计是顺带的,但是如果皇上只封魏家,不封薛家,文昌侯可是一员猛将,正当用呢。至于我们家里,皇上补偿文懋封了世子,那说明皇上也是看重娘娘的,让娘娘千万别拈酸吃醋。”

  其实皇上封妃这种事情在大老爷而言很正常,哪个皇帝不是三宫六院七十二妃,有政治原因,有延绵子嗣,或者个人喜好,人家作为皇帝,天天兢兢业业,就是有几位美女又如何呢。

  他本人才刚刚花一千两买了位绝色佳人伺候呢。

  李氏叹了口气:“知晓了。”

  大老爷又安慰道:“你也毋须伤心,先进去安抚娘娘,若是可以,咱们家也能送人进去固宠,替娘娘分忧。”

  啊?

  李氏看着大老爷,大老爷没再多说什么了。

  凤鸾宫

  云凤深深的怀疑那个所谓的前世是不是假的,分明在她画像前,丈夫说从小一起长大的魏寔娶了她的四妹妹云湘,二人还生了一对龙凤胎,说魏寔喜的跟什么似的。丈夫还打趣说没见过魏寔那么宠妹妹的,三天两头教训妹夫,妹子在婆家过的不知道多滋润云云。

  可这辈子怎么就不一样了,魏寔出征还断了手臂,难道是因为她的影响,不仅推迟了丈夫延迟两年登基,局势也改变了。

  原本器宇轩昂为天下共主,意气风发的丈夫现下居然要靠封妃来平衡朝政。

  难道这些都是因为她的改变吗?

  前世丈夫虽然是情场失意,但是在治国方面踌躇满志,登基五年就收服西南诸部,收服丢失土地,可谓一代英主。

  这辈子怎么不同了。

  她想恢复到前世那般……

  因此见了李氏第一句话就是:“母亲,不如把云湘嫁给魏寔吧?”云湘是她堂妹,若嫁给魏寔了,是不是就代表一切恢复到以前。

  即便李氏只是妇人也难言道:“娘娘,魏寔已经定了文昌侯薛家的女儿薛菁菁,你父亲说他们在前线打仗,故而两家结了亲家。”

  云凤皱眉:“难怪皇上要封她二位为妃,也是怕他们抱团。”

  魏寔宠妹如命,魏玥做了贵妃,若是生下一儿半女,魏家可比她娘家位高权重多了,她太知道魏寔在皇上心目中的意义了。到时候魏寔肯定支持他妹妹的儿子做太子,那么,她的煦儿可怎么办?

  还有文昌侯的女儿薛氏也被封为德妃,文昌侯可不是善茬,是个有本事,又专断的人,他们不可能会不支持他们自己的女儿。

  这些人都比她娘家强多了,过继来的那个也没半点本事。

  “娘娘,您现在稳坐中宫,又有圣眷,这次皇上也封了你弟弟为世子,追赠三代,可见也是看顾咱们家的。您如今可千万要稳住了,不能急。”李氏赶紧安慰一番。

  云凤听了这话更加气了:“皇上若真的在意我,就该给魏、薛两家的姑娘赐一门好亲事让她们嫁人,偏偏都送进宫里,还封了妃,当初皇上可是答应我,只在宫里住着,照拂忠烈之女,如今倒好。”

  李氏听了吓了一大跳,恨不得赶紧捂嘴。

  她真的没想到女儿什么话都敢说,连声恳求:“娘娘,请声音小点,莫让外人听到了。”

  现在后宫多了贵妃和德妃这二人也有自己的人手,万一传到皇上的耳朵里,可不是开玩笑的。

  云凤何时受过这种气,她只觉头痛欲裂,不知道如何是好。

  女儿如此,李氏也很不好受。

  她想安慰,也没什么好办法,但是又想到云骊了,云骊那么灵巧,若有她进宫为娘娘分忧,日后太子的皇位就更稳固了。

  “或许,娘娘也可以让咱们家里送个人进来替您固宠啊?”

  云凤不可置信的看着李氏。

  吕嬷嬷见建元帝头也不抬的就把药一饮而尽,十分心疼,她还是像小时候那样准备了一颗蜜煎雕花。

  大临宫中曾经有专门的蜜煎局,就是为了做糖果,只是三皇子出身不如太子也不如宁王,份例时常短缺,那时就是吕嬷嬷自己做了拿给他。

  建元帝看着这蜜饯雕花,放在嘴里品尝,似乎冲淡了不少苦味。

  “没想到嬷嬷还记得我爱吃这个,倒是朕的不是,让嬷嬷你这般年纪还要进宫服侍。”

  吕嬷嬷抹泪:“皇上这是说哪里的话,奴婢心里一直记挂着您,本以为您否极泰来,哪里知晓您身体还——”

  “无事,以前中的毒箭余毒哪里这么容易清,有这么一场病,我那些壮志也少了不少,唯独盼着嬷嬷替我保护好皇后和太子。”建元帝深知自己封了后妃,从此宫里不会那么平静,但是他没办法。

  吕嬷嬷点头:“请您放心,奴婢一定会拼死保护的。”

  “只是朕终究没有答应母妃,从一而终,不辜负心爱女子。”建元帝很落寞,似乎在想自己那位母妃,那位脆弱美丽的母妃,以至于他决定若娶妻,决定不能负自己的妻子。

  想起温妃,吕嬷嬷也忍不住落泪,她安慰建元帝:“娘娘知晓您这是不得已的,作为帝王,您自己都是身不由己啊。”

  建元帝笑道:“是啊,魏寔为了我断了一臂,忠心耿耿,他的妹妹爱慕朕,魏寔给朕来信说,他死也不怕,只怕他死后妹妹无法安身,朕既是他的主子,又是他的兄长,照顾玥儿是应当的。文昌侯性子擅专,不肯听人言,若是知晓我只封了魏家,没有封他的女儿,不知晓他会做出什么来,朕若身子骨好,这些人朕都压的住,可朕如今怕是再也无法带兵打仗了。”

  也正因为如此,才拉拢大臣,战火纷飞也要开科举,宋朝为何君主继位没有发生宫变,就是因为宋朝文臣制度,以文驭武,只要制度存在,就不会存在宫变。

  只是他这番苦心,怕是云凤不理解了。

  罢罢罢,这也是他欠她的,那时,他娶她的时候就说要一辈子对她好的。

  “皇上,可奴婢听说皇后娘娘家里也要送人进宫来,您看这……”吕嬷嬷得了云骊的吩咐,自然知晓云骊不愿意进宫。

  但是她觉得章云凤作为皇后实在是太不尽责了,皇上身体有恙,她居然无知无觉,成日就想着那点小情小爱,要不就想压薛、魏二妃一头。

  这皇上是忙国家大事完,还得调解后宫。

  如果是云骊进宫肯定不同,那个她一手调/教出来的孩子,又聪明,心性又好,见事明白,比章云凤更加美丽。

  她决定不听云骊的,想亲自举荐她进宫,她亲手带大的两个孩子,重情义的建元帝和同样重情义的云骊,合该合适,才是天生一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