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陆氏的后手
作者:木子金三      更新:2022-10-18 03:42      字数:3566
  程叙言眉头微拧:“哪来的?”

  程偃伸手指着书房的东北角,他得意的咧着嘴:“我厉害吧。”

  “我找到的。”他戳着红木匣子上的老虎图纹哼哼:“我喜欢。”

  红木匣子没有上锁,程叙言很轻易就打开了。让人意外的是,匣子里装了满满的碎银子和铜板,少说也有四五十两。

  程叙言眼皮子一跳,他注意到匣子边缘留有空隙,恐怕下面还有夹层。

  他看了程偃一眼,程偃眼眸弯弯,开心的不行。如果身后有尾巴恐怕摇成风车了。

  程叙言把碎银子和铜板倒出来,然后将匣子倒扣,只听咔哒一声,上层的格子掉落,一物什紧跟着滑下在桌面上打着转儿,直到被轻盈的银票掩住。

  六张五十两面额的银票冲击着程叙言的视野,他指尖颤了颤,将银票挪开。

  润泽的白玉韘形佩触手生温,每一处刻纹都极为精细,然而玉佩整体内敛又不失大气,一看就非等闲物。

  程叙言闭上眼长长吐出一口气,才平下心绪。

  “唔唔……”

  身边的异动拉回他的注意力,程叙言一睁眼就看到程偃在咬碎银子,吓的他赶紧去抠,这碎银子若是吞下去,他爹的命就无了。

  经过这番打岔,程叙言刚生起的复杂心绪又散了。他把银钱和玉佩重新收好,带着程偃去院子里转悠。

  等程偃玩了一会儿,程叙言才带着他去厨房做饭。

  程叙言用刀削着青笋厚实的外皮,脑子里又不受控制的想起之前的红木匣子。

  匣子顶部的老虎图纹,书房东北角……

  书房的东北角背光,周围放的多是杂物和杂书,就算程叙言平时打扫书房,也不会刻意蹲下收拾,他发现红木匣子的概率极小。

  那么还有谁会翻到?

  这个家里只能是心性如稚童的程偃才会四处翻找,而红木匣子顶部的老虎图纹简直是为浑噩时的程偃量身定做。

  程偃清醒时从未谈及红木匣子相关,比起他爹对他隐瞒,程叙言更倾向于他爹也不知此事。

  为什么要把红木匣子藏在书房?

  那是程叙言读书的地方。若是程叙言心狠些,在学习时将捣乱的程偃关在其他屋子,程叙言永远也不会知道这笔钱的存在。

  陆氏临去前将名下大半田地送人,便是在为程偃铺路。

  而这个红木匣子是备用。

  陆氏不了解程叙言的学习系统,但是根据平时观察,她猜到程叙言在求学事上比其他人有优势。陆氏只留下四亩地,一来程偃不清醒,程叙言又未长成,怕他们被人害了去,二来四亩地的租子能保证儿孙基本口粮。

  如果程叙言发现这个红木匣子,那九成半的几率是程偃找出来,侧面证明程叙言待程偃不错。

  而有了这笔钱,家中顿时宽裕许多,所谓富长良心,以后程叙言必然也不会太苛待程偃。

  或许还因为这笔钱是程偃意外翻出来的,对程偃多加好感。

  哪怕程叙言料到陆氏的动机,可真金白银摆在程叙言面前,如何不打动人心。

  退一步说,程叙言若是慢慢嫌弃程偃,对程偃不好,村里人和程氏一族得过好处,第一时间便会压着程叙言低头。

  而陆氏送给易全山的两亩地,是程偃的最后一重保险,若程叙言彻底丧良心跑了,以易全山的人品加上两亩地,也会接手照顾程偃,不说待程偃多好,至少不会让人把程偃欺负了去。

  如果村里所有人集体丧良心,那只能是程偃该有一劫,陆氏也认了,早去早超生。

  陆氏把所有的糟糕情况都预料过一遍,并做出解决之法。但事实上,人不会永远好运,也不会永远倒霉,在留有的余地里,陆氏不仅是希望儿子不愁吃穿,还希望儿子活的开心快乐。

  她养了程叙言两年多,以其城府还看不出程叙言的人品?但她不赌这个可能性,哪怕她的赢面无限接近满值。

  最后一刀下去,四根青笋削好了。程叙言舀水清洗,清澈的水面映出一个略带讥讽的笑。

  ……该怎么评价,真是临了了,还算尽人心。

  青笋切成细丝,程叙言将其在开水中烫几息捞出来,加麻油和盐酱醋。

  想了想,程叙言又剥了两个蒜,蒜泥碎姜葱花撒进去,末了他还放一点糖提鲜。

  程偃巴巴的在灶台边望着,程叙言哭笑不得,夹了一筷子青笋丝喂过去。

  “嗷呜~”程偃一口叼住筷子。他眼睛都眯成缝了,吃完后又盯着菜盘。

  程叙言麻利盛饭,饭后程偃在院子里玩了一会儿就大剌剌躺地上睡觉。

  程叙言把他扶回屋,随后程叙言去书房练字,然而一张字还未写完,他就搁了笔。

  程叙言靠在椅背上思量,既然有了这笔钱,那么抄书的事就不必了。他的时间并不宽裕,有那个闲时还不如陪他爹。

  半下午时候,程偃光着脚跑过来。程叙言搁下笔带他去把鞋子穿好。

  叶子绿了又黄,秋收后,易全山做贼似的跑来程家,他从背篓最下面掏出一个油纸包。

  肉香四溢,程叙言本能的咽了咽口水。他已经一年多没沾过荤腥了。

  易全山看着少年尖尖的下巴不免心疼,“你给你奶奶守孝早就满一年,可以吃肉了。”他偏头看向旁边的程偃,对方无辜的回望他。

  易全山咬咬牙,“你爹,你爹再忍忍。”

  趁易全山跟程叙言说话,程偃偷偷伸出手摸向油纸包,然而快要碰到的时候却被一只纤细的手按住。

  程叙言将油纸包放回易全山的背篓里,他诚恳道:“您的好意叙言心领了。可没有儿子吃肉,当爹干看着的。”

  “可你现在正长身体。”易全山是真心疼程叙言,半大小子最能吃,这不沾荤腥哪能长个儿。

  程叙言再一次委婉拒绝,他们的日子没有易全山想的那么惨,虽然没沾荤腥,但是平时炒菜拌菜程叙言很舍得放麻油,也经常买点心坚果。

  不做农活的话,其实也没那么容易饿。

  易全山见他意志坚定,最后只好把油纸包带走了。

  他回家后家里人十分诧异,易全山他媳妇问他:“你咋把肉带回来了?”

  “叙言不要。”易全山把程叙言的说辞大致复述了一遍,其他人都沉默了。

  易全山他媳妇默了默,最后叹道:“陆婶子真没看走眼。”

  次日,易全山他媳妇做了一锅白面馒头,码了整整一竹篮让自家男人给程叙言送去。

  谁知易全山路上好巧不巧遇见杨氏,对方透过麻布缝隙的一点边儿就猜出是馒头,还是上好的面粉做的。

  杨氏眼睛盯着易全山手上的篮子不放,笑道:“全山兄弟去哪儿啊。”

  易全山含混道:“一个兄弟家。”

  他匆匆走了,杨氏又馋馒头又好奇,后脚跟上去,随后发现易全山进了程偃家。

  她又酸又恨:一个傻子一个扫把星吃那么好干什么。

  她生着闷气回家,谁知午饭又是粗粮饭和拌野菜,杨氏忍不住了:“这才刚秋收,人累了一遭就拿野菜打发哪。”

  孙氏暗恨自己倒霉,偏偏今日是她做饭。

  吴氏环视一圈,笑盈盈道:“三嫂快别抱怨了,不然一天恐怕只能落两顿呢。”

  其他人默不作声,程抱珠忍不住为母亲说话,“三婶婶四婶婶,我娘也是听奶奶的话。”家里口粮都是她奶奶在管,把矛头对准她娘干什么。

  孙氏脸色大变,若不是坐的不同桌,她真想捂住小女儿的嘴。

  如果没有程抱珠这番话,杨氏和吴氏只能暗搓搓刺一下孙氏。但程抱珠把老陈氏拉进来,连带着她也要被婆婆埋怨。

  堂屋里安静极了,程长泰板着脸,而老陈氏的脸已经黑了,她一巴掌拍到桌子上:“能吃吃,不能吃就下桌。”

  若是往常杨氏可能消停了,但今日她刚目睹易全山给程偃家送馒头,那么大一竹篮馒头,还全是白面馒头。

  想到白面馒头的清甜滋味,杨氏口水都出来了,她拿扫把星换的三亩水田,难道就只配吃野菜?秋收后她都瘦了一圈。

  越想越气,杨氏腾的站起来:“娘你可别忘了,那三亩水田是三房的,就这样青锦还只念了一年学。”

  她丢下一番话就回屋,留下老陈氏在堂屋气个不轻。

  程大斥责弟弟:“你不管管你媳妇儿。”

  不等程□□驳,吴氏先道:“大哥这话真没道理,三嫂就说了两句实话,怎么大哥还怂恿三哥揍三嫂。”

  她还是一副笑模样,可字字句句都透着刺。

  程大涨红了脸,最后还是程长泰开口压下局面。

  不怪吴氏急,随着程青业继续念书,每年光花在他一人身上的银钱就越来越多。

  他们一家虽然不富裕,但是原本的十三亩地加上陆氏还在世时给的三亩水田,整整十六亩地。就算子孙多了点,也不至于过的这么拮据。

  他们才刚秋收,就算不整点肉好歹弄点鸡蛋饼子补补啊。

  而程青业已经年十八,程抱香和程抱珠也到了说亲的年纪,还有二房的程青岭和程抱荷。

  三房的程青锦在县城找了活计,估计用不着家里出什么,可大房二房就能将公中钱财掏走七七八八。

  种地干活,累是全家人一起受的,凭什么大房占尽便宜,二房跟着吃肉,而四房连根毛都瞧不见,没这么欺负人。

  黄昏时候,程长泰搬了个小马扎坐在檐下吧嗒旱烟,烟雾模糊了他沧桑的脸,程长泰感觉到了家里的平衡偏移,再这么下去肯定生祸。

  不然让青业从学堂回来,让四房的青良去上学。

  只有这样他们一家才能恢复从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