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赵青松登上报纸
作者:软甜野雾      更新:2022-11-19 01:17      字数:2028
  鉴于赵青松养猪发家,种果发财,大江村一度成为热议焦点。

  h省报社记者闻讯而来,说是要采访赵青松。

  赵青松不爱出这种风头,想要拒绝,被村支书赵建东赶了上去。

  记者来到赵青松家里,很是感慨地说了一句:“我记得几年前我来过这里,当时是为了采访咱们县城里的第二名,上了清大的女学生。”

  赵青松颇为自豪:“那是我媳妇儿!”

  记者眼神一亮,抓着笔记本奋笔疾书写了下来,这绝对这个爆点。

  记者问赵青松:“您是怎么决定种梨树的呢?”

  “在首都干过水果批发,发现即便是政策未开放时,水果在城市的消费需求就很高了,不过主要也还是在城市,回到家乡,听老一辈说,咱们家乡适合种梨,我手上没什么钱,买点儿树苗是够的,就选择种梨了。”

  记者记笔记的手顿了顿,心里疯狂反驳,你管五十亩地的梨树苗叫一点儿?

  笔锋一转,写成赵青松投入所有身家去栽植梨树

  为了更贴合人物形象,几个记者扛着摄影机,要去到山上写实采访录影,让赵青松更无奈的是,还得让他去猪场拍。

  在梨山,记者提议让赵青松举着梨拍,赵青松不想,还好山上已经没有几个梨了。

  在猪场的时候,那记者不知道怎么想的,让赵青松抱着一只猪仔拍照。

  想想就很寸。

  赵青松能同意吗?

  不能!

  最终只有赵青松站在猪栏里,还有梨树下的照片刊登在了报纸上。

  作者用了大幅的篇章,去写了关于赵青松创业的事情。

  从他搞猪场,到承包山头种植梨树。

  为了让赵青松的故事看起来更激励人心,记者把自己从别人那里听来的,赵青松为了种植梨树,同爱人两地分居,三年的孤苦种植才有了今朝的收成

  记者还把赵青松因为怕重大雷雨摧毁梨山,曾经昏迷进医院的事

  总之,把赵青松塑造成了有智慧,勤劳肯干,能耐住寂寞的农村奋斗青年。

  积极歌颂了分田到户的各种好处,侧面反映了该措施的正确性。

  赵建东跑来找赵青松,问他愿不愿意带着村里面的人去种梨。

  养猪不是所有人都会养,但是种东西,就是农民的老本行,所以村民们认为,这个谁都能种,有人找到了赵建东,让赵建东出头,去找赵青松。

  他作为村支书,满脑子都是怎么让大江村名声大噪,让他这个村支书脸上儿有面儿。

  大江村里分田到户的时间,不是最早的,赵建东这两年一直被别村压着,没想到赵青松沉寂三年,继栗蓉后,让大江村再次登上报纸。

  赵建东一想,如果村里家家户户,不说家家户户,就算有一半儿的人家种梨,等以后收成了,那他们大江村,不得成为致富模范村?

  他的心就开始澎湃起来,立马去找赵青松。

  赵青松是非常乐意传授经验的,他说:“就是先富带动后富,支书,你放心,这些我懂的,等过段时间,我梨树的事情忙完先。”

  “我就知道,你是个好青年,思想同党组织靠拢,有你是咱们村的福气,你放心,我一定把想种梨的村民招过来,开一次讨论大会。”

  。

  村委开讨论大会这天,村里不少人都来了。

  不一定都是想种梨的,有些是来看热闹的,他们的原话是:“俺才不相信赵老二愿意叫外卖种树!”

  当初养猪的时候为什么不教他们?

  赵建东不知打哪儿弄来了横幅,写了一些积极语录,对赵青松好一通夸奖之后,才让赵青松上去传授经验。

  赵青松一板一眼地把自己种梨树的过程说了,包括前三年的如何维护以及只出不进的账,让农户们做好心理准备。

  “不过有个方法可以避免,就是买梨树的时候,买几年的树苗回来种植,就有可能当年结果。”

  柳婶的儿子问了:“俺们上哪儿找几年苗儿?”

  赵青松淡声回:“这就是你们的事情了。”

  有人不乐意了:“这算哪儿门子的传授经验?”

  前面已经有了好些不好的发问,现在连买树上哪儿买,赵青松不回复,就开始有指责赵青松的意思。

  赵青松怎么会容忍,他毫不客气地回道:“关于种树,什么时候该撒什么肥,每个季度该干什么,我已经毫无保留地说了,你说我不告诉你上哪儿买树,就不算传授经验?那好啊,我当年买的苗儿年份小,你们也买年份小的呗。”

  “你就是想来显摆的吧,真要是想带俺们致富,当初养猪的时候怎么不带?”

  赵青松笑了:“养猪?你们也没问啊,再说了,一头猪仔多少钱?有没有家里买了猪仔回来养的说一下?你们也想开猪场,你们能手里的钱能买多少头猪仔?”

  这话一出,场上的人不好再说话了,猪仔确实不便宜,现在家里都是养鸡鸭的多,村里能买上猪仔回来养的人,并不多。

  赵青松扫了一眼,语气相当平静:“大家可以好好考虑一下,真要有人想养猪,我也乐意传授经验,回到今天种梨的话题,我看也不是大家都想种梨,反正该说的都说了,种梨比较好的时间,大概是二到五月,也就是年后,我下个月去首都,现在也没空教,等到时候,真正想种梨的人,有什么不懂的,再来问我。”

  说完赵青松借口梨山有事儿忙,便离开了现场。

  他走后,现场还有很多人在议论。

  不过管他们议论什么呢,赵青松只想着,早点把梨山的事情安排好,然后拿猪场分红,带着今年的收成,去首都找妻儿过年。

  还没给栗蓉打电话呢,栗蓉就打过来了。

  赵青松接过电话,喜滋滋地喊了声儿媳妇儿,结果那边是儿子喊爸爸。

  赵青松无奈了下:“哎,儿子。”

  “爸爸!我在报纸上看见你了!袁爷爷给我看的!你好厉害啊!我也厉害。”

  “嗯?你怎么厉害了?”赵青松乐了,“因为你有一个厉害的爸爸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