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新的一年,添新的人口
作者:软甜野雾      更新:2022-10-17 16:36      字数:2032
  两个人的想法不谋而合,栗蓉为此感到高兴,心里不断涌出干劲儿。

  以后两个人一起努力,奔好日子,想想就觉得充满期待。

  “快点睡觉,明天起来有的忙了。”赵青松把小的放好,催促栗蓉道。

  。

  又是一年除夕,栗蓉今天跟着忙活,小家伙给二牛带着玩。

  栗蓉跟赵母何杏她们收拾菜,做到一半,赵青松从外头回来,手里提着几条鱼。

  “大过年,还有人上河里挖冰钓鱼啊?”栗蓉正在把拔好毛的鸡洗去表面的脏污细毛。

  “嗯,今天天儿好,出了日头,”赵青松把鱼往盆里一扔,“我去帮大哥他们弄围墙。

  “小心点儿,别跟着上去。”

  “知道了,我就在下面帮着递东西。”

  年前的大雪,把赵家多年的土墙压塌了,趁着过年不上工,赵建国跟俩儿子,准备重建好,不然风往屋里刮,怪冷的。

  栗蓉趁着刚弄了鸡,一手的腥味,把鸡给何杏拿到锅里煮,接着顺手把鱼给处理了。

  鱼不大不小的,也就一两斤左右一条。

  栗蓉把鱼刮鳞开膛,处理干净后,改花刀,用葱姜蒜,加烧酒进去腌了两条。

  剩下一条,她把鱼骨剔出来,剁成鱼肉泥,加了些生粉进去,弄成鱼丸。

  将猪肉用同样的做法,做成猪肉丸子,放进开水里边烫一遍。

  丸子放到牛骨汤里,鲜香味美。

  过年的新鲜蔬菜,只有大白菜和冬瓜。

  大白菜炖了粉条,冬瓜切片炒,又切了半块状冬瓜放到鸭肉里边炖。

  栗蓉偏爱米饭,即便做了细软小饼和馒头,也煮了半锅米饭。

  三个男人,塌的外墙只要半天就弄好了。

  大部分菜都是栗蓉炒的,她做的好吃,何杏站旁边看着。

  栗蓉往锅里放油,又丢了些盐进去。

  何杏看得新奇:“鱼还没放呢,怎么下盐巴了?”

  栗蓉给她解释:“先放盐,煎鱼粘锅。”

  油把鱼煎到金黄,捞出煮料汁。

  没有新鲜番茄,栗蓉用之前自己熬的番茄酱,勾了一个菜汁,倒上煎好的鱼上去。

  一家人整整齐齐围着坐一块儿。

  安安被放在旁边的炕上,坐着自己玩。

  他看见家里人都坐在那边,伸着手往外爬,也想要坐过去,嘴里“ua~麻麻”地喊。

  赵母心疼地哎哟一声儿,走过去:“奶抱你哈,别哭。”

  赵青松制止赵母:“娘,你坐着吃饭,我抱就行。”

  小家伙得了人抱,果然停止了哭泣,长睫上还挂着水,洇湿的痕迹衬的眼神越发黑亮。

  他拍着手,大眼睛往桌面上的菜看。

  “给我抱吧。”栗蓉伸手过去。

  赵青松侧开,把安安放在腿上,单手箍着他:“没事儿,他吃饱了不会闹,你吃你的,让他自己玩。”

  “麻麻~”安安看着栗蓉,像是在保证他不闹。

  栗蓉捏了捏他的脸:“就爱凑热闹。”

  年夜饭一年比一年好。

  赵父不善言辞,但也说了句:“总算熬过来了,一年一年的上工,现在吃饱的日子越来越多了。”

  赵母接话:“是啊,转眼,俺三个孩子都结婚生子了,今年最大的喜事儿,就是添了新人口。小蓉辛苦了。”

  “应该的。”栗蓉笑笑,看了眼坐在男人大腿上玩手指的安安,“安安就是上天送给我的礼物。”

  何杏笑笑:“安安瞧着就是聪明伶俐的,俺家大牛期末考又没及格了。”

  “娘!”大牛不乐意了,“好多人不及格,弟弟也不及格啊。”

  二牛辩驳:“俺们班好少人及格,陈老师还夸俺了呢,说俺写字认真哩。”

  何杏:“弟弟刚上学,你都上一年了。”

  大牛哼哼唧唧的,比了一个手势:“俺现在这么高,过几年这么高,俺可以去当兵,像二叔一样。”

  赵青杨看了眼自家儿子:“当兵也要学知识啊。”

  “哪里,奶说,二叔以前读书也不识字,奶说俺比二叔好。”

  “是吗?”栗蓉笑了,想起她当时叫赵青松一起准备高考,对面一副如临大敌的样子,莫不是真的是学渣?

  她问,“你二叔也不及格吗?”

  “咳咳~”赵青松正在喝汤,一不小心被呛到,瞥了大牛一眼,“你奶是逗你的,我及格了。”

  “奶!”大牛抱着碗喊,半大的孩子着实不想被人笑话,非要拉个垫底。

  “吃肉,别管你二叔。”赵母一脸哄孙子的笑,给大牛夹肉。

  赵青松说:“快点吃,听说今晚上队里有电影看。”

  “真的啊?”

  赵青松点头:“嗯,支书说的。”

  赵母皱眉:“外头天寒地冻的,哪里坐得住哟。”

  “在队里公家房放,”赵青松说,“不冷的,前年那么冻都在村口看唱戏了。”

  “那早点去,占个好位置。”

  热热闹闹地吃完年夜饭,外头天缓缓暗下。

  赵母说家里的碗留给她洗,让何杏还有栗蓉他们先过去看电影,怕晚了没得看了。

  栗蓉看了眼手表:“赵青松说七点半放,现在才五点多,早着呢,我跟大嫂帮洗碗,会快点。大家一起去看电影。”

  县城里边电影票要钱呢,这会儿来村里放免费电影,谁都不想错过。

  等收拾完,换保暖衣服出门,时间已经六点半。

  天都黑透了。

  去队里的路上,竟然也有不少人,步履匆匆的,好像是刚知道消息急忙赶过来。

  生产队有个院子,里面放农具,还有开会是用到的桌椅。

  有个敞开着的厅堂,很大,里面摆着不少长长的木凳子,一张坐三个大人没问题。

  来得早的人,都坐到前面去,估计是以为越往前面看得越清楚吧。

  但栗蓉之前跟赵青松在县城里面看过电影,知道这个时候的荧布和画质并没有很清晰,只有隔着一段距离,才能看得舒服。

  栗蓉挑了中间靠后的位置。

  赵青松边抱着安安,边对赵父他们说:“坐这里,好看。”

  赵青松一家三口坐一张凳子,何杏跟赵青杨坐一块。

  大牛不坐何杏旁边,凑到赵青松边上逗安安。

  过了年,也七岁了的二牛,偏爱黏着赵母,一直让赵母抱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