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团谜
作者:一喵九鹿      更新:2022-03-13 10:27      字数:4827
  夏冰脖子得了解放, 忍不住呛咳起来,又带动了伤口的疼痛, 神志愈发不清了。

  见她如此, 盛临煊忍着恶心,放缓了声音又问了一遍:“到底, 是哪个太傅大人?”

  这样温柔的声音,属于“太子”的声音,又唤回了夏冰的记忆。

  夏冰头一点点地转动, 似乎在脑中搜索着过往的事情,过了好一会, 她才搜到了关于“太傅”的那一段, 慢慢地说道:“太傅, 就是您的老师啊,就是、就是上官大人啊”

  盛临煊怎么也想不到,会从夏冰口中听见这个人。太傅,老师,复姓上官, 放眼朝堂内外, 就只有那么一个人。怎么会是他?!

  他艰难地开口:“上官克勉是他让你接近孤的?”

  夏冰摇头又点头,眼神又有些迷乱,“冰儿未见过大人, 是上官夫人救了冰儿,也是她帮冰儿去到您的身边,她是冰儿的恩人”

  不知又忆到了什么, 她忽然神色变幻,呼嚎道:“不对,她骗了我、她骗了我!您死了,太子殿下死了,她答应过我的,只要我做了该做的事情,就能永远跟您在一起,可是没有、没有!殿下死了,太子殿下死了,啊——”

  太子的死是她的噩梦,夏冰自认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与他厮守,但当她以为自己终于能够达成所愿的时候,他却死了。

  夏冰忽然又发了疯一般将头向后撞击,后脑重重地磕在树上,她晕眩了片刻,却陡然清醒了一些。

  她双目暴突,恶狠狠地瞪着盛临煊恨声道:“你不是太子殿下,你不是!你是他弟弟,你已当了皇帝了?是你夺走了太子殿下的皇位,狗皇帝,你该死!你该死!啊!!!”

  夏冰思维混乱,说话亦颠三倒四,一忽儿怪罪这个,一忽儿又记恨那个,而从夏冰的种种反应、表现,盛临煊猜测夏冰也服食过五石散,再加上悯王之死毁了她所有的希望,打击过大,双重作用之下,这个夏冰其实已与真疯无异。

  然而关于上官夫人,盛临煊相信她并非胡言乱语。他手下的人已经去查夏冰的来历了,因历时多年,很多人很多事要重新翻查没那么容易,但是凡走过必有痕迹,如今又有了新的线索,他相信很快会有消息了。

  只是,原本以为事情已经很明了,这夏冰应是承恩公派到盛临昭身边的人,不想却又牵扯到太傅与其夫人,当年这件事底下,到底还隐藏着哪些魑魅魍魉?

  盛临煊只觉眼前又是一团迷雾,而真相掩映其间,明明似乎已触手可及,却始终未能窥见全貌,反倒愈加扑朔迷离。

  扶着疲惫的宁安回到水月庵,盛临煊看着这根橼片瓦的简陋屋舍,又见宁安精神与健康似乎都不太好,便忍不住开口道:“姑母与朕一同下山吧。”

  宁安脚步顿了顿,轻轻地摇了摇头。盛临煊有些失望。

  扶着她在东厢厅堂坐下,盛临煊为她倒来一杯茶水,恳切地看着她劝道:“当年的事情到底如何,朕一直在追查,如今事情分明有变,姑母何必还留在这里?”

  宁安接过水杯喝了一口,沉默了片刻,动动唇似乎想要开口拒绝。

  盛临煊察觉她态度有些犹豫,又不能下定决心,故而不等她拒绝的话说出口,便接着劝:“姑母也听见那夏冰所说,此事还涉及到不若您挪到山下居住,当年之事您若想起什么,也能随时与朕参详,且事情有了进展,姑母也能立刻得知。”

  宁安捧着水杯的手有些微颤,虽还是沉默,可是盛临煊看得出来她已经意动了。

  “姑母也想知道,到底是谁害了昭哥,让你我无一日轻松罢?您也想知道当年的真相,让昭哥瞑目罢?”

  这话如一记重锤,击在宁安心上,是啊,到底是谁害了阿昭,她悔了十一年,愧了十一年,可是真正的幕后之人却根本未受到惩罚,她的愧悔又有何用?!若不能查出真相,将来去到地下,她有何面目再见阿昭?既当年没来得及救他,便如今为他报仇吧!

  她将手中的杯子搁下,深深地吸了口气道:“我,随你下山。”

  -

  绘兰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何事,对她而言这不过是极寻常的一日。然而这一天却又发生了天翻地覆的转变。

  她肩上挎着个包袱,手上扶着宁安,正跟着皇帝他们往普渡寺走去。她轻飘飘的,整个人都像踩在了棉花上。

  若不是她身手确实不错,这样呆呆愣愣地走着山路,都不知道摔了几个跟头了。

  宁安自下了决定以后,许是有了新的人生目标,精神竟反而好了不少,见绘兰脚下似乎又滑了一下,虽然她身子都没歪一下,还是拍了拍她的手道:“发什么呆呢,好好走路!”

  绘兰被她一怕,忽然转过头,双眼闪亮地看着她问:“公主,咱们会回京城吗?还回公主府吗?”

  宁安抿了抿唇,看着牵着沈珺悦走在前面的盛临煊,轻声道:“或许吧。”

  她沉浸在往事中浑浑噩噩了这么多年,如今被她的侄儿点醒了,她才惊觉自己逃避了她的责任,又浪费了多少的时间。

  她的家,她的亲人,都在京城,离得太久了,也该回去了。

  绘兰忽然又想起什么:“啊,那夏冰怎么办?话说奴婢这半天都未见到她了,方才收拾衣物时也没见着人,咱们要是走了,她还跟着公主吗?”

  宁安唇边挑起一个冷笑,漠然道:“她?她自有她的去处,往后也不必再提起她。”

  虽然奇怪于一向对夏冰宽容有加的公主怎么态度大变,但终于能跟夏冰这个祸害了她们八年的人分开了,绘兰还是很高兴的,便也不再多问。

  沈珺悦此时也挺高兴的,她正与成徽帝说着迎宁安大长公主回京的事情。

  怕被听到,她还压低了声音:“公主既离开水月庵下山,想必已心意回转,再过一段时间皇上回宫时再劝说公主一并回京,也许公主便也应了。”

  盛临煊觉得她这小模样颇为有趣,故意反驳道:“这也未必。姑母性子执拗,如今只是暂时应了下山,朕就怕万一哪里做得不如姑母意,姑母便又提要回那水月庵去。”

  眼下时机不对,盛临煊还未将夏冰所透露的事情告诉沈珺悦,见到她时只是说了宁安答应与他们一起下山,住到避暑山庄去。

  其实别的沈珺悦根本也不想知道太多,成徽帝姑侄俩打破藩篱重新沟通,公主愿意重新入世,对她而言就是很好的消息了。可不能再有变故了!

  她犹豫道:“公主并非不通情理之人啊”

  “朕与姑母分隔十一年,如今还能再见,别的,

  已不敢奢望过多。”

  他作出伤怀的样子,引的沈珺悦为他着急:“皇上怎能作此想?正因分离多年,才更该好好珍惜。只要您待她好,她怎还会生出离去的心思?”

  “回京之事暂且不论,公主往年可住过山庄内的哪一座院子?不若吩咐了人先一步下山去安排?还有公主这些年穿的都是缁衣,这既下了山,衣裳首饰都得重新置办一番了,也派个人去知会曹尚宫一声儿吧?”

  沈珺悦拧着眉一连串的发问、安排,盛临煊却只微笑着看她,心中十分熨帖。

  “公主的身量与臣妾差不离,前段时间臣妾也做了许多新衣并未上身,公主的衣服做出来应还得一段时日,便先送了我那些过去对付几日吧,皇上说这样好不好?”沈珺悦一样样说过去,想着应没有其他遗漏了,便偏头问成徽帝。

  他却只顾着看她,并未听清她话中内容,“嗯?”

  沈珺悦也看出来他晃神了,不依道:“皇上!您这是听没听见臣妾所说啊~”

  盛临煊轻捏了捏与她交握的手,笑道:“悦儿如此用心安排,朕便是不用听都知道必定妥当,便如悦儿所言吧。”

  “臣妾又不知道宫里的规矩,”沈珺悦却有些哭笑不得,“要是胡乱安排犯了公主的忌讳如何是好?”

  盛临煊手指轻点了点她的鼻尖,“沈贵人便放心吧~”

  回头唤了李荣:“方才贵人的安排都听见了?你看着去办吧。”

  李荣那老小子就跟在他们身后,主子们说的话他自然也都听见了,知道成徽帝抬举沈珺悦,且要哄着她开心,这会便腆着脸奉承道:“沈贵人的安排无有不当,奴才这就去办~”

  沈珺悦也明白,让李荣出手,那她之前说了什么其实根本也不重要了,李荣自然能够查缺补漏安排得妥妥当当。

  但是任谁说的话被一个帝王重视,又被这样哄着、宠着,都会欢喜的吧。

  她心中欢喜,面上自然而然地对成徽帝露出粲然的笑来,那笑像花朵儿一样娇,如蜜糖一样甜,盛临煊便觉得心口像是被她滋润了般,又暖又软。

  -

  几人在普渡寺用了一顿斋饭,便坐着肩舆下了山去。

  “姑母住惯的清阳苑已收拾妥当,今日也累了,姑母先好好休整一番,有什么话,我们明日再叙。”

  “清阳苑”宁安眼中露出些许怀念,“皇上有心了。”

  盛临煊看了一眼站在他身后,垂着眼帘安静乖巧的沈珺悦,笑道:“说来不怕姑母笑话,朕却还做不到如此细心,都是悦儿吩咐打点的。”

  “哦?”宁安的视线也落到沈珺悦身上,点点头赞许道:“是个好孩子。”

  沈珺悦脸有些红,明明之前已经见过、说过多少次话的,但是此时与他们姑侄同在一处,无端端便有了见家长的微妙感。

  且不知道是不是换了地方的缘故,下了山来后的宁安大长公主,似乎又拾回了她公主的端仪,说话行事与之前又有不同,也更有了长辈的样子。

  盛临煊亲自扶着宁安大长公主上了轿撵,又吩咐李荣随车送她到清阳苑。

  两人牵着手一同目视撵车走远,直到车子拐上了另一条道,再也看不见了,沈珺悦才收回视线。

  她转过头来,成徽帝却仍目视前方。

  看着他清冷的侧脸,微抿的唇线,沈珺悦忍不住问道:“大长公主殿下愿意随皇上下山,为何,皇上似乎仍不太高兴?”

  听见这话,盛临煊叹了口气,对她直言道:“那夏冰又牵扯了旁人出来,而那人,是朕极敬重之人。”

  盛临煊示意宫人退后,也不坐撵车了,就这样牵着她慢慢往观月楼走,一路上跟她说了夏冰所言。

  复述完前事,他脸上神情有些迷惘,亦有些怅然,苦笑道:“她口中所称上官大人,必定是上官克勉无疑了。但即便是现在,朕都无法将老太傅与那些阴谋诡计摆在一处。”

  太傅上官克勉,在盛临煊的皇祖父明宗朝时科举入仕,为官数年颇有功绩。因其德才兼备,又被明宗选为当时的太子府詹士,辅佐当时还是太子的先帝。

  他才学横溢,不倨不傲,处事公允,人品端方。先帝即位后,便视他为左膀右臂,信重有加。后来,更将他指为太子太傅,令其教导太子读书明理,修身治国。

  先帝曾称他有圣贤之风,因此亦安排他在上书房为诸皇子公主、宗室子弟讲经授课。当时的太子盛临昭、年龄不大的宁安大长公主,以及后来的盛临煊,都曾听过他的课,亦都尊称他一声老师。

  且他登基后不过两年,上官克勉便上书乞骸骨,他再三挽留无果,才准了他致仕的请求。上官克勉唯有一个独子,然而其子早逝,族中也未有其他出色子弟显名官场。

  故而如今除了后宫中的上官飞雪,上官家几乎已经完全退出了大盛的官场。盛临煊一向理智,并非轻易受感情左右之人,只是他再怎么分析,也想不透上官克勉有可能插手悯王之事的理由。

  向沈珺悦大概述说了上官克勉其人,说到最后,他又叹了一声:“他并非恋栈权势之人,朕实难相信,刚正无私、两袖清风的老大人,会卷入当年之事。”

  从成徽帝所说,这个上官克勉历经三朝,备受皇家礼遇,地位尊崇。沈珺悦相信,盛临煊祖父子三代帝王,绝不可能都被同一人所惑。

  如果他们信重叹服的,竟是个戴着面具的奸诈之人,那就太可怕了。这样的人若想颠覆皇权,那也不是不可能。

  沈珺悦也不明白:“他既无需为后人谋划什么,这不为名不为利的,又何苦参与到易储这样的大事中来呢?”

  盛临煊皱了皱眉,回道:“这亦是朕勘不透之处。他是太子太傅,若当时的太子能够顺利继承皇位,按理还会给他加封恩荫,那么上官家的荣耀,比之现在应还更甚。”

  “那、会不会,夏冰其实也是被骗了呢?”这也并非没有可能吧?

  沈珺悦思索着道:“她不是说过,自己并未见过上官大人,从头到尾在她口中出现过的也只有上官夫人么?那么此人到底是不是真正的上官夫人,其实也值得商榷。”

  “朕也有这样的怀疑,关于夏冰的身世来历,也让人循线去查,想必很快便能送到朕的手中。到底上官夫人是不是她的恩人,也便能知道了。”

  如今事情还不明朗,就算有这样那样的怀疑,其实都是无谓的猜测。

  信与不信,都只看调查的结果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