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71:二合一
作者:作者明光里      更新:2022-11-06 12:05      字数:7803
  顾思在一旁听到了,有些无奈的对顾奶奶道:“奶,你能不能不要叫我小名,给我留点面子?”

  周围的家人听到后都跟着笑了起来。

  顾思这个小名也不是正式起的小名,其实用的并不多,只舒颖叫得最多。

  他中了秀才后,除了父母,家里人都开始避免直接称呼他的姓名,小名自然也不叫了。

  顾奶奶也察觉到了不对,笑道:“这不是不能叫名字,就不知道叫什么了,才这样叫的嘛。”

  “你直接叫顾思都比叫狗娃臭娃的强八倍。”顾思早就对奶奶的逻辑思维不抱什么幻想。

  他考虑到,要是待客的时候,奶奶一个“狗娃”或者“臭娃”出来,那不得笑场。

  于是冷着脸强硬的道:“以后不许叫我狗娃臭娃,就叫顾思。”

  顾奶奶看顾思生气了,心下把这事认了真,点了头应下。

  家里人都跟着劝顾奶奶,说叫顾思名字不好。

  吃完饭,休息一下,顾思小睡了一阵,自然醒了。

  下午家里顾三爷顾爷爷顾六伯很多不学字的长辈们都去忙了,书房里就是顾十三叔顾十七叔和顾五哥顾弟弟他们。

  顾思还是教练字,几人听得很认真,都有收获。

  吃完晚饭休息时,只有两人,顾家曾祖父问顾思:“为何要先教字?”

  “这个用心学了,马上就能有收获,能增加自信啊。”顾思肯定的道。

  顾家曾祖父老怀大慰:“你做事心有章程,我就放心了。那你看,你五哥和你十七叔他们,最终能考上秀才吗?”

  “这世上没有几个笨人的,我觉得一般情况下,考不上秀才都是懒。要真有区别,有的人是算术脑子,学八股文快一点;有的人是文学脑子,学算术脑子慢一点,写好八股文就慢一点。”

  顾家曾祖父琢磨了一阵,点头笑了:“那我算术不好,可能就是文学脑子。”

  顾思也跟着笑了,顾家曾祖父认真的望着顾思:“既然你觉得可以,那我把你十七叔和兄弟们都教给你,你一定要让他们谁考一个秀才出来!”

  顾家曾祖父神情是这样认真,顾思突然觉得房间里安静下来,他感受到了热风吹过,听到远处家里人隐约的传话声,还有院中树上鸟的鸣叫和振翅的声音。

  这是一个郑重的嘱托。

  承诺背后的责任太重,顾思不能张口答应下来。

  “我也没多少日子好活了,不能看到以后了,你就帮曾爷看一看顾家以后的繁华好不好?”顾家曾祖父轻声道。

  他从顾思说这里学到了,有什么事不说坏的结果,只期待好的结果,希望以后家里真的能再出一个秀才。

  “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很难,我也不知道……”

  顾思刚开口,顾家曾祖父就打断他:“不在你兄弟里也成,在子孙里培养一个也好,只要让顾家再出一个秀才就行了。”

  这个就简单了,顾思笑了:“好!”

  顾家曾祖父跟着笑了:“能者多劳,心后就辛苦你了。”

  顾思吐了一下舌头,说出了私心:“不辛苦,我本来就想要兄弟侄子们以后出个秀才,这样人脉广了,家里也会少受欺负,对我也有好处。要是兄弟侄子们不成,还有我的孩子和孙子辈,人多了,总能教一个成器的出来。”

  一家两人都是秀才,人脉重叠的却少,主要的是,各人认识的人里,总有成为举人的,这些才是重要人脉。

  顾家曾祖父“哈哈”的轻笑出来:“这和我想的一样,等办完宴席我两腿一蹬就走,也安心的很。”

  “别乱说!”

  顾家曾祖父对生死看淡的很,顾思因为忌讳剧情,并不想听到不好的话。

  要不是顾家曾祖父已经躺过了剧情的力量,他就要为这句话担心了。

  “那不说这个,来商量一下,家产怎么分。”顾家曾祖父这个时候突然道。

  顾思有些意外竟然现在说这事,不过想想,其实很多老年人都会提前把这事安排好,以免以后突然去世,家里人争执。

  “家产是您的,您想怎么分就怎么分,我没有半点意见。”顾思并不想参与这件事。

  顾家曾祖父听了这话,心里舒服的很。他可不会认识顾思年龄小,就不懂钱财的重要。相反,正因为他知道顾思懂,才更为这话高兴。

  他笑了:“就算你要先我多要一些田地,我也是会允你的。”

  “我都是秀才了,以后赚钱容易,哪里能占叔伯……”顾思说到这里,发觉不对,意外的望着顾家曾祖父,“分家不是分给我三爷九爷和我爷吗?关我什么事?”

  要分也是爷爷以后给爹爹叔叔分啊!难道他曾祖父想单独给他一份?

  “我想单独给你一份。”顾家曾祖父说出自己的心意。

  “不患寡而患不均,这样不公平,家和万事兴。”顾思很高兴曾祖父向着他,但不想为了一些钱,搞得家里人吵架。

  顾家曾祖父坚持自己的想法,顾思看改变不了他的想法,最后道:“要不这样吧,你拿一部分钱出来,把他分成三份,一份给我,两份奖给将来考上秀才的人,或者用来当成学习的费用。这样大家的意见就少了,还能更有力气。”

  “那你十一弟十二弟他们年龄还小,你七伯八伯怕是会有意见。”顾家曾祖父觉得这个法子也挺好的,只是有些地方做不到最后。

  “那好办啊,他们年龄大,让他们也跟着来竞争啊,咱们又没有年龄限制。”顾思摊手。

  顾家曾祖父觉得这个法子好,笑了,摇头:“直接把他们没算在之内,也是他们太不成器了,不怪我。”

  “只要安稳过日子,就成了。”顾思劝道。顾家看着家境好,男孩子都放去学堂念书,其实没有什么读书传家的念头,都是普通百姓。

  两人又聊了几句,眼见着天黑了,顾思就回了三院里。

  刚过了门到了院中,顾思就听到舒颖生气的声音:“你急什么急,她现在还小!”

  顾思听声音是在顾奶奶的屋子里,猜着是舒颖和长辈吵架了,还有些稀奇是为了什么事。

  在顾家九年多,还从来没见过娘亲和谁吵过架,这是第一次。

  他走到门口,对着里边道:“奶,我进来了啊。”

  顾奶奶应了一声,顾思揭开竹帘进去,但其着还有些的天光,见两人脸色还好,气氛也不是非常差,想着应该吵的不厉害。

  他笑着问:“什么事啊?不急着做就慢慢来。”

  这不是顾思偏心,要向着舒颖不向着顾奶奶,实在是顾奶奶做事想一出是一出,舒颖是个靠得住的。

  “就是给你妹裹脚的事嘛,我想着咱们现在裹了,到你宴席时,跟别人谈起来,到时候也好说个好婆家么,将来要是能谈个秀才家的,多好啊。”顾奶奶有些委屈的道。

  顾思没想到是这种被他忽视的大事,望向了舒颖。

  他早学会了,奶奶的话信个三分就成了,一定要再问别人。

  舒颖也不想顾思误会自己,也解释:“刚一阵子,我都拒绝过你奶三次了,她还继续提!”

  这话一说,顾思眼前就出现画面了。

  顾思两岁的时候,舒颖给顾思说过一件事,顾思为了验证,就在三岁过年初二那天,在顾姑婆来后,特意跟在她后边进了厨房。

  那时候,顾奶奶热情的招呼顾姑婆:“姐,你吃过了没有,在我家里吃点吧。”

  “我女婿来了,我家今天也待客,我在家里吃过了,不吃。”顾姑婆拒绝了。

  聊几句,没半分钟,顾奶奶又不放心,继续邀请:“姐你在我家里吃点吧。”

  “我说了在自家吃过了。”顾姑婆有些不耐烦了。

  再聊几句,有一分钟左右,顾奶奶旧话重提:“姐你吃点吧,你到我家都没吃。”

  顾姑婆火了,语气强硬的问:“我不吃行不行?!”

  顾奶奶一下子熄声了,两人气氛僵了两个呼吸间,顾思正要说话呢,顾姑婆又笑着和顾奶奶说话,帮顾奶奶洗碗,顾奶奶也笑着说起来。

  你说一次这样就成了吧,几次下来也该长记忆了吧?可顾奶奶不,基本年年都这样。

  舒颖说顾奶奶“没长脑子”,不是讽刺歧视不尊重,是实实在在的陈述事实。

  有时候家里人对顾奶奶凶,实在是逼不得已。

  你不凶她,她真能问十遍不嫌烦。

  十遍这个数,是顾思小时候无聊时数过,得出来的结论。

  “那就是现在小,脚软,裹脚好一点啊。”顾奶奶小声应着。

  顾思看出来了,顾奶奶想给顾宁裹脚的心思极强烈,不然也不会在这时加一句这话。

  他觉得这事几句说不完,笑着道:“屋里太热了,咱们出去坐廊下去。”

  两人拿在着小凳子出去,顾奶奶还顺手抓了一把瓜子。

  顾思也找了个小凳子坐下,问顾奶奶:“奶啊,你怎么没裹脚?”

  顾家的女人里,只有顾三奶,顾七伯娘顾八伯娘裹脚,其他女性,无论是出嫁的女儿还是娶来的媳妇,都没裹脚。

  这不是百姓裹脚少,而是顾家特殊一点。

  因着顾七伯娘和顾八伯娘顾思也没见过几次,看见的都是大脚,顾思下意识的就把全民裹脚这件事给忽略了,也忽略了他妹妹要裹脚这件事。

  顾奶奶听到问他,磕着一个瓜子,应着:“我那不是亲娘死得早,要操持一大家,要裹了脚,谁做饭谁洗衣服谁干活?”

  “那娘,你怎么没裹脚?”顾思问舒颖。

  舒颖叹口气:“那个时候,你外爷家正出着事呢,你外婆可能想把我卖了去做丫鬟,就没有给我裹脚。当人丫鬟的,肯定要跑得快一点,裹了脚怎么干活?又不是去当小姐享福。”

  顾思诧异极了,没想到还有这么一出。

  不过一想,百姓要是遇到困难了,卖田地儿子的的确很多。

  也是舒家出了事后,舒三外公发奋图强,才考上了秀才,舒家才好起来。

  这重男轻女,也不对,说谁重男轻女,也不能说舒家重男轻,看他外公外婆把五舅过继出去,却没有把娘亲卖了就知道,舒家不是个重男轻女的。

  以现在人思维想,把儿子过继给有钱人家去过好日子,比把女儿卖了好。可在古代,别说一个女儿了,就是八个女儿也抵不了半个儿子,哪怕舒家已经有了个儿子,也抵不了。

  嗯,这中间当然也有借李家钱的原因,说起来是人家要买儿子不要女儿,也不能说舒家不重男轻女,不过舒家要比一般人家好很多。

  “那我六伯娘怎么没有裹脚?”顾思问。

  “你六伯娘娘家,以前穷的很,要下地干活嘛,就没裹脚,后来家里一下子富得很时,都来不及了。”顾奶奶对这个了解的很。

  “那我十一娘呢?”顾思问。

  顾奶奶应:“你十一娘家里疼她的很啊,她一哭,就没裹成。”

  顾十一婶这个时候,爬在窗子边上,远远的笑道:“我家里是我爹说了算,我娘说一句话都不管用,我爹疼我,我只对着他哭,他看我可怜,就做主不让我裹脚了,我娘也没法子。”

  “那十三娘呢?”顾思越问,越觉得,好像不裹脚的,都集中在他家里了。

  “你十三娘是家里老来女嘛,她大哥都成亲了,才有得她,家里五个男娃,一个女娃娃,哪里舍得啊?你十三婶对着哥哥爹娘哭,就没成。”顾奶奶对家里这些事清楚的很。

  “那三爷家我姑呢?”

  顾六伯娘这个时候过来了,接口道:“我娘脚没裹好,走不了路,当时不是村里有两个女娃娃裹脚都死了嘛,咱们家里那时就你姑一个女娃娃,都怕出事,就没裹啊。”

  顾思讶异极了:“我三奶的脚不是生病才不方便吗?”他一直听说是生病不方便啊。

  而且三奶是曾爷长媳,长发媳都受重视,谁家娶长媳会娶一个有些不方便的?他也没听说三奶娘家地位比顾家高很多,那么娶的时候肯定是好的,那肯定不是裹脚的原因了。

  “是生病了不方便,但那也是当年裹脚没裹好,年轻时看不出来,老了一有病,就越加明显了。”顾奶奶解释。

  顾思听六伯娘没有反驳,觉得这话应该是对的。

  他继续问:“那我九奶和我大小姑婆呢?”

  她有两个姑婆,小姑婆嫁的不远,可表叔是做生意的,她就跟着儿子在长安,从来没有见过。

  “你九奶家里都是女儿,那时没男儿下地干活,就让女儿下地了,等家里生了儿子时,也过了裹脚的好时候了。”

  “你姑婆吧。”顾奶奶偷偷凑近顾思,小声道,“你爷他爷那个时候,认识一个八大贵族里的人,想把女儿嫁过去呢,人家八大贵族里不兴裹脚,你两个姑婆就没裹,结果还是没嫁成。”

  顾奶奶这悄悄话说的,对面屋子的顾十一婶都能到,和没说也没区别。

  家里问了个遍,顾思也了解了,感慨道:“这不裹脚的,都凑到咱们家了。”

  “可不是嘛!”顾奶奶一拍掌,“你以为你十一婶为什么要嫁这么远?还不是因为打听到咱们家里女人不裹脚的多,来了少受欺负,才嫁进来?”

  顾十一婶是家中长女,也就一个弟弟,娘家比顾家有钱,就是没有读书人,没顾家有地位。

  顾思对于这个“远”字不发表意外,反正在这里的人看来,只有嫁到挨着的村子是近,隔上两三个村子,走路半小时以上不好回娘家,都是“嫁得远”。

  他现在也明白过来,家里女人不裹脚的多,也不是巧合,是“媳妇娘家们”特意下的选择。

  他向舒颖求证:“你当时嫁给我爹,也有这个原因?”

  “那当然。”舒颖回答,顾家家风少有的开明,遇到不容易。

  顾思摊手,对顾奶奶道:“那奶啊,你看,你没裹脚,大家都没裹脚,这辈子不是活得好好的?”

  顾奶奶还是不放心,想说服顾思:“可是会被骂的啊!我当时年龄小,不知道,就没给你姨婆她们裹脚,后来她们怨我很长时间呢,别人都笑话她们。”

  顾思可是知道那两个姨婆的,嘴碎的不行,说话不想后果,随便承诺,大姨婆还又懒又奸,爱抱怨的很。

  总之,小姨婆还行,大姨婆人品不行。

  “那你又不是她们娘,还管她们裹脚!难道要她们裹了脚,你一个人侍候一大家子?偷懒也不是这样愉的啊!”

  顾思语速很快的反驳,顾奶奶高兴的一拍手:“我怎么没想到这样说她们啊,下次你大姨婆再提这事,我就这样说。”

  顾思趁此道:“那你看,别人笑话你们,你们不也活的好好的?不用管别人怎么说嘛。家里人都不裹脚,我妹不裹脚也行。”

  顾奶奶没被说服,不过碍于顾思的面子,不得不顺着他:“就怕你妹到时候怨你娘啊。”

  “娘,你一定要给妹妹裹脚吗?”顾思问舒颖。

  舒颖迟疑着,她一面怕不裹了顾宁以后怨她,一面又怕伤了顾宁。

  “我不想给妹妹裹脚。”顾思坚定而认真的说了这句话。

  天已经黑了,只有一点月光,隐约能看到人的表情,舒颖感受到顾思的态度,更倾向于不裹脚了。

  但她还不能答应下来,怕自己到时候反悔,想再认真考虑一下这件事,先应着顾思:“好,娘记得你的想法了。这个不急,再说。”

  顾思在这些年的生活里没有遇到过裹脚,也没问过,正想问裹脚是怎么裹,顾奶奶又催生了,对舒颖道:“你再生一个儿子吧。”

  舒颖无奈:“娘诶,我这年龄,别人都要给自己儿子说亲了,我还生什么啊。”

  说起亲事,顾奶奶就道:“这几天很多人都问我呢,要不咱们先给咱娃看着?”

  “急啥急,你还怕他找不到媳妇?!他想要读过书的,这十岁的姑娘有字识全的?”舒颖这些年早摸到了对付顾奶奶的方法,不想让她管什么事,就把口气放硬一点,这还是从顾姑婆身上学到的。

  顾奶奶浑不在意的道:“女娃娃读书有什么用?又考不了秀才,有这时间多干点活去了,孩子识字也有先生教呢。”

  读过书又不怎么干活还教顾思识字的舒颖,已经对顾奶奶一点心眼都没有、说话不顾忌这事没半点反应了,左耳进右耳出。

  她只叮嘱:“有人问,你只管说要读过书的,让他们介绍。只识几个字也不行,要会写文章会算术的。”

  “对!就这样说!”顾思在一旁肯定道。

  顾奶奶又絮叨了几句,继续催生:“别人四十多都有生的,你才三十出头嘛。”然后说了一堆谁家孙子都有了还生了小儿子等,谁家儿子少最后差点绝后了等。

  舒颖只强调最重要的事,顾奶奶虽然嘴上心里都不认同,等别人再问时,她还是说要找识字会算术的姑娘。

  乡间本来识字的女孩就少,适龄的更少,闻风而动急着抢先机的,基本上都比顾家条件差,儿子都不一定读过书,更别说女儿了。

  这一下子,都把来问的人给挡了回去。

  自然还有顾三奶顾九奶顾思的各位伯娘来问,舒颖都是这么个说法。

  她现在是秀才娘了,大家一面觉得舒颖这条件太高,一面又觉得理所当然,笑着说自然要挑好的。

  只顾十婶不死心,笑着对舒颖道:“这没读过书的也有好姑娘嘛!”

  舒颖也笑着应:“好姑娘那么多,我在好姑娘里挑一个读过书的,怎么了?”

  顾思现在成了秀才,舒颖现在说话都硬气了,不想委婉的时候就软刀子反击过去,不会像以前不出声了。

  当然,先后也有两个媒婆过来,一个给顾思说秀才家姑娘,一个说秀才家的孙女的。

  舒颖对着两人都是一样的说法,笑道:“他还小呢,不懂事,说什么要读书明理不裹脚的姑娘,我这也不好打击他说他痴心妄想,只能等他大了自己懂道理了改了这想法,现在却是不好强迫他。”

  读过书的再少也有,不裹脚再少也有,可既读过书又不裹脚,汉人里那是凤毛麟角了。

  除非找皇室的人,或者在皇室同源的八大贵族群里找。

  别说一个小秀才身份根本够不上人家,就是八大贵族群里有那极落魄的,也大都住在京城,互不认识,根本没一点戏。

  舒颖先说了顾思小不懂事,又说了他痴心妄想,媒婆倒是不好说什么了。

  只是媒婆看了一眼舒颖的大脚,心里忍不住嘀咕:你自己大脚,连孩子都带坏了。

  顾家这样的态度,一个媒婆见顾思现在没找媳妇的意思就走了。

  一个就劝道:“你是他娘嘛,你当然做得了他的主,咱们大人要为孩子着想……”

  然后说了一通道理。

  舒颖只为难道:“以前我是做得了他的主,现在他成了秀才,主意又大,我自然要听他意见了。”

  这个媒婆难缠,舒颖都把顾思拉来了,顾思只说了一句话就走了:“要会做文章的,你五六年后再来。”

  媒婆无语了,五六年后那么远,鬼知道那个时候是个什么样子了。而且这话怕也是个托辞,不是真心。

  她见舌灿莲花也说不动顾家人,只好无功而返,嫌顾顾思条件太高,心里发了狠:你叫我五六年后再我就真的五年后再来,到时候找个读过书你家配不上的看你怎么说。

  反正顾家门子里的妇女在一起聊天的时候,都是嫌弃舒颖找儿媳妇的条件太高的,自己想说媒的心思没达成。

  然后又道:“她养了个秀才儿子,这样选儿媳妇应该是有道理的。”要不以后给家里孩子说亲,也挑会识几个字的?

  “那肯定有道理啊!男人都说艺多不压身,女人也是一样。”

  谈完了这个,她们又谈起了顾思教大家洗手的事,后来又说到裹脚:“他都是秀才了,还想娶个不裹脚的媳妇,都不怕人到时候笑话他。”

  “他都是秀才了,谁敢笑话他啊!”

  “怎么不会啊,有人都笑话马皇后呢,哪里会不去笑话一个秀才娘子?”

  关于顾宁裹脚这件事,顾思认真的考虑过,也怕顾宁被社会同化,到时候怨上他。可他一个现代人,真的做不出明知道这种事是陋习的情况下,还让自己妹妹去受罪。

  况且他一定会教妹妹读书,还会适当的教她学一些现代的想法,心防将来不要被夫家欺压或者pua。要是真裹了脚,以是妹妹明理了知道这不好,或许会更怨他。

  既然裹不裹脚都会有被怨的可能,那还是不裹的好。

  要是大环境裹脚的少,不歧视没裹脚的人,那该好多?

  顾思想到这里,忍不住想:环境都是要人创造的,除非他考上举人进士,将来位高权重,才有可能改了这一点。

  这也太遥远了。

  他找了一个机会,问舒颖:“娘,裹脚到底是怎么裹的?”

  上次聊到半截,顾思去上厕所,回来家里人都散了,他第二天忙着教家里人写字,传授经验,没来得及再问。

  来了古代一回,这事也了解一下,写一遍文章记录下来,过个一二百年,也能成为文献资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