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57:入学礼、赚钱、同案、李五
作者:作者明光里      更新:2022-10-20 10:47      字数:3579
  从车上下来的是左惜时,一见了顾思就笑:“我还担心你出去呢,没想到这么巧。”

  “刚好送人出来。”顾思回答着,正要向门里走,发现车上又下来了个人,竟然是左惜时的父亲。

  顾思连忙上前行礼:“伯父。”

  左父站在车边笑道:“哎呀,好孩子。”说着,虚虚抚了顾思一下。

  三人进去,顾思倒了茶,请左父上坐。

  左惜时说话还是那么直接:“我爹非要来谢你,咱们都熟成什么样子了,还用客气,心里记着就行了。”

  左父一听这话冷了脸,训了左惜时两句,转向顾思时面色柔和极了:“这次惜时的事还得多亏你提醒,不然他瞒着,发了热我们都不知道。”

  顾思说起俏皮话:“你不觉得我告状就行了。”

  “你怎么就不是告状了。”左惜时习惯性反驳,见父亲冷了脸,吭一声,站起身,认真对顾思行了一礼,“这些还是要谢谢你。”

  几人说了一阵子话,顾思将人送走。

  到了车上,左父怎么看左惜时都不顺眼了:“你看看人家那稳重妥帖的样子,你什么时候能有他一半就好了。”

  “尺有所长,寸有所短,你怎么不说他没我有朝气呢!”左惜时听多了母亲反驳父亲,习惯性的反击回去。

  换了了父亲一巴掌拍在了背后。

  顾思给舒颖说了这事,舒颖也开心:“你成天在屋子里,出去转两圈也好。”

  舒家三外婆高兴的很:“家长们都想取一个好兆头,一定是你年龄小才吃香,往后啊,说不得找你破蒙的孩子多的很。”

  顾思笑了:“成了贡生举人,赚的钱才叫多吧。”

  舒家三外婆感叹的对着儿媳柳氏道:“哎呀你看,这有出息的人从小就有志气。我现在都不敢想柰果考举人,他能得个秀才我就乐得很了。”

  柳氏现在对着顾思,态度亲切中带着敬重,望着他眼含羡慕:“中了秀才肯定想着考举人啊,你说奈果就比你小半岁,还没完篇。”

  “他已经很好了,你别老在他面前拿他和我比,说他不好,差得太远会打击他上进心,要多鼓励夸赞。”顾思认真道。

  舒秩比他小半岁,现在才九岁。九岁的孩子正是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才是识字明理的时候,作文能写多好?

  当然有写得好的,可写再好,也不能跟高考作文差点满分的人比啊。

  以前这样直接的话,顾思也不会说。柳氏是长辈,他说这话再真心都有些冒犯。

  主要的是,他说了柳氏也不会听。现在身份不一样了,就能直说了,柳氏也能听得进去。

  柳氏没想到顾思这么不谦虚,怔了一下,细想他说的也对,儿子的确比顾思差远了,是不能放一起比。

  舒颖这时瞪顾思一眼:“看把你得意的,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以后等奈果先考上了举人,你就知道是你差得多了。”

  “那肯定也是顾思先考上举人啊。”舒家三外婆接口,她觉得顾思心里有计较,就问起了顾思,“夸的话应该怎么夸?”

  顾思认真讲了起来,成了秀才,顾思的话就有了份量,舒家三外婆和柳氏都认真的听着。

  一讲就讲了很长时间,一直到舒家三外公回家来。

  顾思把自己要去开锁宴里做司礼的事说了,问舒家三外公:“这地方没什么问题吧?我总觉得那李五的表情不对。”

  这两年忙着读书,府城各家那些交错的关系他现在才刚开始接触,有什么事跟长辈说一声更好。

  舒家三外公想了一下,安慰顾思:“也地方也没什么,你去吧,我明天让人去查一查你说的这个人。”他在府城里也没跟人结仇,应该问题不大。

  顾思就安了心,回了自己屋子,拿笔填了给亲戚报喜的报单,洗了个澡,看了阵书,睡了。

  第二天早起吃完饭,顾思穿上秀才服,和家人坐上车,去衙门礼房集合。

  各县生员回到各县后,要由学官带着大家去县里的文庙谒拜孔圣人。

  他是府学的,就由府学的学官带着。

  这是第三次进府里的学宫了。

  第一次发总案,第二次游泮,第三次入学礼。

  入学礼也叫谒圣礼,这次来学宫就没有前两次隆重,没有炮,没有礼乐,路上只有少部分人围观,众位生员的情绪初步稳定了下来。

  仪式大同小异,拜过孔圣人,霍训导讲了很多勉励大家的话,约定傍晚聚餐,然后就散了。

  顾思一出来,就看到李五在远处的车边等着。

  舒家车夫已经离开了,把车留给了顾家曾祖父,他不放心别人驾车,让李五前边带路。

  到了开锁这家时,还不到巳正(10点),顾思在门口的车上就听到女性念经声和击磬敲铛等音乐声。

  顾思下了车,主人家门口处的亲朋见他身上的衣服,坐着的一个立刻起身站着,站着的那些也不敢喧哗了。

  早有孩子兴奋的跑进去告诉大人了。

  李五过来去牵着舒家的骡车去拴,主人家听到动静的快速迎了出来,热情而恭敬的把顾思请到了正屋里坐。

  开锁宴本来就是念经这群人领头的经头来主持,现在换成了顾思,两人就得沟通一番。

  金经头来见顾思时,心里很忐忑,见被瞧不起,怕人不好相处,等见了顾思面色和蔼,心里松了一口气。

  她也不敢让顾思做太多事,简单讲了一通后,道:“我在旁边引导,你跟着我做就成了。”

  说完,金经头才觉得不对,怎么能让秀才跟着她做了!

  立刻就紧张了起来。

  “好。”顾思应了下来,金经头见他没生气,才松了一口气。

  顾思第一次做这个,顺过一次流程,觉得不难。

  等跟着他们做完以后发现,简直太简单了,就说几句话,拿着点燃的符纸绕孩子身子转上几圈,轻松极了。

  忙完就到了午饭时,主人家特意将餐桌设在了正屋里,和院子里的人区别开。

  桌上就只有顾思和曾祖父和一个童生,主人家没有上席。

  这家姓钱,是一家商户,商人地位低,顾思请了一遍,对方才来一起坐了。

  一桌要十道菜,四个人吃有些浪费,顾思又让人叫了李五。

  李五一听顾思叫自己一起上桌,激动而兴奋,小心的坐在了未尾。

  饭后,赵商人用盘子端了两块一两的小银子,顾思客气过后就收了,被赵家男性恭敬的送了出来。

  李五坚持要把顾思送回去,顾思就让他驾车在后边跟着了。

  回了舒家,舒颖就问起了这事,顾思感叹:“当了秀才,命都和人不一样了。”钱家和钱家的亲朋客人,一个个都处处恭敬礼让,比现代那些一般的教授还要受人尊敬。

  “那可不!秀才要比别人活得轻松多了!”舒颖发自内心的道。

  顾思换了衣服,在家里午睡了一阵,起床简单洗个澡,去了热意,才换上汉衫一会儿,惜时就来找他一起去聚会地点了。

  “时间还早着呢。”顾思被催的换了新衣服。

  “谁为的吃饭啊,为的是相互认识,拉近关系。”左惜时也是一身新衣,没穿秀才服。

  顾思和家里人说了,顾家曾祖父叮嘱一通,这次没跟过去。

  天气正热,顾思拿了个草帽,上了左家的车。

  车上,左惜时摇着扇子凉快,感叹着道:“终于有一次不用掏钱的饭了!”

  顾思忍不住笑了起来。其实这聚会,还是要掏钱的,不过只掏饭钱而已,不用给学官送钱。

  “咱们同案的生员,都是些什么人?”顾思询问。

  府里学官对新生员最了解,左惜时爱打听,肯定知道一点。

  顾思姓名都看过了,有些人这两天也了解了,有些就不知道情况了。

  这些人,以后都是他的人脉关系网,自然要了解清楚。

  左惜时捡了几个重要记住的和顾思说了,一路聊同案的秀才聊到了聚会地点。

  大家都很和善,对于顾思更是照顾。

  这个时候,府衙里的舒家三外公派出去的人回来了,将查到的事情说了出来。

  舒家三外公有些吃惊的问:“你说什么?那李五叫李优,是李林波的儿子?”

  “是的,师爷,顺着那钱家一问,就能问出来。再去李家附近一打听,就打听出来了。”

  舒家挥手让人下去,整个人为难起来。

  参加聚会的顾思收获很大。

  同案的秀才,家里大都是地主,有三个家境好,家里有举人,有一个家里有进士做官。

  还有好些家里都开了店,经济都很好。

  顾思的人脉圈一下子覆盖到了全汉中府。

  在府学就有这个好处,人脉宽广。

  参加完聚会,被左惜时送回来后,顾思发现曾祖父才回来,问他:“你也出去了?”

  “到北市转了一圈。”

  “去北市干什么?”顾思疑惑的问。

  “看一下有没有好木材,到时候买来作房梁。”顾家曾祖父笑着就。

  “咱们房子好着呢啊!”

  在现代,农村的房子也变化快,可能四五十年就能换三四个样子。

  可在古代,砖房真的不多,盖好至少能用十年,不坏不拆。

  “以为分了家,肯定要给你新盖房子啊,我先看好了买来,木材又放不坏。”顾家曾祖父絮絮叨叨的说起了身后事。

  这个时候,舒家三外公正为难着,迟疑不定的问舒家三外婆:“你说那李优找过来什么意思?这事要不要给哥说啊?”

  舒家三外婆考虑了一下:“要不,你先探一下哥的口风?你看他给顾思说自己叫李五,大概就能看出他什么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