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破蒙
作者:作者明光里      更新:2022-09-17 22:47      字数:4119
  顾思也没办法啊,他奶就是这种性子,说这种话没有半点恶意,就是看的很开啊,但是有些话是说不得啊,他奶就说得。

  他亲叔在顾家排十一,他亲婶孩子满月时,他奶当着他亲婶的亲娘的面说:“我喜欢我大儿媳哦,她乖一点。”

  顾思当时一脸震惊,抬头仰望他娘,发现他娘也一脸震惊,他们实在没有想到他奶能在亲家面前说这种话啊!而且你什么时候说不好,偏要在媳妇月子期间说这话,还在人亲娘面前说。

  关键是,顾思明确的感觉到他奶不是故意的,就是想什么说什么,对他亲婶也非常好,好到他好几次听到住在二院的十三婶过来跟他娘私下吐槽:“我婆婆要是六娘这样就好了。”

  顾思时常听家里人说他九奶刻薄儿媳妇,人势利爱钱。不过虽然在一个家里住着,不在一个院子里,他其实还没有体会到,表面上他九奶对他挺好的,很和气,可能是他经常在屋子里不出去,反而还没亲眼见识到。

  这得多亏他亲婶性格开朗想得开不记仇,多亏他婶的亲娘是个和善的软性子,不然放谁身上不当场翻脸?

  他娘私底下劝说他奶:“不要在亲家面前说这种话,会伤人心。”他都能明确的听到他娘的言下之意了:你不要给我找事情,我还想好好的和弟媳妇相处。

  他奶完全不听劝:“我这人说话不骗人。”

  顾思:“……”全家就数你说话最会骗人了!

  他奶奶是个粗心大意的,做事从来不用心,他爷爷却完全相反,做事细致,思虑周全。

  他们这边孩子满月后媳妇要带孩子回娘家住一段时间。当时天冷,他是两个多月的时候才去的外婆家,回来当天傍晚发烧了。

  他奶奶心疼的很,生气的说:“我去问她,怎么回了一趟娘家娃就病了!”

  “问啥问!”他爷爷拉着脸训他奶,“生病就生病了,有啥好问的?还能是故意的不成!今晚娃咱们带,等她醒了你给她说让她今天歇一晚。”

  “晚上要吃奶的。”他奶考虑到了这点。

  “不是有羊奶嘛。”

  他娘奶不够,他白天会吃羊奶,他娘还以为他爷爷奶奶几天不见他想他了才要带他一起睡。

  那一晚他奶睡得踏实,他爷一夜没怎么睡照看他。

  人是什么性子很难改的。

  顾思又问了两问,听到院子里有声音,担心他爷爷回来,就不问了。

  他问他奶他奶不会多想一个三岁的孩子怎么条理清晰的问这个,他爷爷会想,而且不会告诉他这些大人的事。

  顾思闷闷的回到了他娘的屋子里,见他娘在缂丝,忍不住想,是不是因为二嫁,他娘才经常待在屋子里不爱出去?

  这里边当然也有性格的原因,但要是没往事,是不是会更乐观一点?

  舒颖从桌子前起身,坐到儿子身边问他:“怎么了?”

  顾思考虑再三,还是小声说了出来。他现在还小,他娘要是有心结,他还可以安慰一番。

  舒颖听后有些意外,打量儿子面容,见他有些担忧,就算儿子再稳重成熟,她不知道要怎么跟这么小的孩子解释大人的复杂世界。

  “娘,会有人欺负你吗?”顾思最担心这个了。

  舒颖笑了,摇头:“我外公、曾祖父活着时都是童生,我亲叔叔是秀才,还是府衙里的钱谷师爷,谁敢欺负我!?”

  这话说的有底气极了,顾思瞪大了眼:“哪个外公是秀才?我怎么不知道?”心里把外公家一扒拉,跟着问,“三外公?”只有三外公不在家里,成年在外。

  舒颖笑了:“咱们才逢年过节过去,你在顾家又常听到,可能没注意吧。”

  顾思懂了,他娘不受欺负,除了他爹喜欢,他奶奶没心思不多想只知道对媳妇好,他爷爷开明通透,最重要的一点是,他娘有强大有底气的娘家做支撑啊!

  难怪他从来没在家里人处见他们表现过对他娘的歧视,因为家里人肯定很清楚,要是他曾祖父去世了,最能庇护自己家的就是他外公家了。

  他大堂伯虽然是秀才,但三代亲四代远,到了他爹这里已经是第五代了,哪里有他娘的亲叔叔亲啊。

  他曾祖父绝对是看上了这层姻亲关系才愿意他娘进门,不然读书人温饱不愁当然比饿肚子的更好面子,哪里会愿意家里娶个嫁过的?

  舒颖借着这个话题对顾思说起了娘家的事:“你大外公是个童生,在府城里教书,这个你还没见过。四外公在镇上教书,你见的最多的那个。五外公在县衙的刑房里当吏员。”

  顾思一直知道自己外公家要好比自己家经济好一点,没想到外公家的底气比自己家强多了。

  舒家村村里唯一的一个童生和秀才原来都是他亲戚啊。

  吏隶说起来是不好听,但其实在底层的乡村里,拥有着极大的权利。

  舒颖趁此教育儿子:“你以后要好好学习,不说给娘考个秀才了,能考个童生就不错了,这样才能更好的保护娘。”

  “为啥不是考个举人?”顾思觉得,举人再难,还是有一丝希望的,不能还没争取就放弃。

  舒颖怔了一下,失笑道:“目标大了也好,总之,好好用功,就不会有坏结果。”

  “好!”顾思见他娘没有什么心理问题,便放了心,又问起他爹成过亲的事。

  然后才发现他奶果然胡说,他爹是在长安城里遇到事儿赔了钱,他爹前边那个见他没钱了才被她娘逼着和离了,不是被女人骗了二三百两。

  顾思觉得这事儿听着有些不对,但确定他没有什么同父异母的兄姐才放了心。

  “小九媳妇。”顾家曾祖父的声音从院子里传来。

  破蒙的人选,顾家曾祖父还没定下,就先急着请人看了个好日子,兴冲冲的回来了。

  “哎!”舒颖立刻答应一声,出了门。

  “你过些日子准备一下开蒙的东西,东西买好点,酒你不用管。”顾家曾祖父吩咐。

  “好的,爷,选的是哪一日?”舒颖问。

  “九月二十六。”

  “那选的谁?人请了么?”舒颖又问。

  顾家曾祖父想着舒家的人都稳重,请举人不方便也实在打眼,终于决定好了:“应该是请你大哥。”

  舒颖笑了:“好,我知道了,爷。”

  顾家曾祖父既然决定好了去请顾耕,当既又出了门去,顾思见此连忙跟了过去。

  顾耕刚好在家,顾家曾祖父说明来意,耕便很迟疑:“请我破蒙啊?我要准备科试,忙的很。”

  这样说完,顾耕一面觉得自豪,一面又有歉意,不该在不如意的人面前提起这事,但不提又不行。

  科试啊……

  只有秀才才能去考,考过了就能参加乡试了。

  顾家曾祖父流露出羡慕的眼神,想到身边的小曾孙,心里有了希望,又不那么在意了。

  他笑着摇了摇头:“只是请你破蒙,不让你给他授课,他还小,我亲自教。”

  一般破蒙的都是学堂里的夫子,重视的人家才会请有名的人来取来好兆头。

  顾耕听了就松了口气,点头答应下来,不过他有些奇怪 :“这娃才三四岁吧,现在破蒙会不会太早了。”

  一提起这个,顾家曾祖父就笑眯了眼:“他性子稳,坐得住,又聪慧的很,将来至少是个……有出息的。”想着顾思还没正式学,到底怎么样也不知道,就把儒童两字换了。

  “坐得住好啊,能学得进去,这《三字经》开始学了么?”顾耕夸赞一句,询问。

  顾思点了一下头,没想到他曾祖父哈哈的笑:“他都背过了!”

  “啊?真的?”顾耕有些意外的问。

  然后,顾思只好满足他曾祖父炫娃的心态,在他堂伯面前背一遍《三字经》。

  顾耕有些惊喜:“哇,背的真好,将来肯定是个秀才的料,二爷你教的好啊。”

  顾家曾祖父想到自己不耐烦教孩子,顾思能背过书与他没有半点关系,有些尴尬,咳一声道:“我也没怎么教他。”

  谈好了这件事,顾家曾祖父又去问了一遍日子,过去告诉给顾耕,这才回了家,把这个好消息公布给家里。

  九月二十四,舒颖和顾名一起去镇上赶集买东西。外出的机会难得,顾思跟着出去镇上转,顾奶奶顺便坐着骡车跟着去了。

  到了买糕点的铺子,舒颖问了价,直接选的是最贵最好的,店家问要多少,舒奶奶便道:“随便买半斤就行了,自家人意思一下。”

  舒颖知道她婆婆节俭惯了,也不多考虑,笑道:“这不是村塾里的夫子,我大哥可是秀才呢,身份贵重肯定得买好点。再说了,这要是传出去,大哥同科的秀才一听,我大哥给侄儿破蒙,就得了半斤糕点,可不得笑话他?咱们不能落了秀才的面子,也不能让人说咱们顾家吝啬。”

  “哦,对,我就说买好点。”顾奶奶又改了口。

  顾思:“……”每次都这样。你什么时候说要买好点?

  在一家店里见到了牙刷,拿在手里,对他娘道:“娘我要这个。”

  牙刷在这里比较普及,百姓也能买得起。听说唐宋时就有牙刷,至少有千年历史。但可能是知识普及程度有限,他看村里刷牙的人也就半数而已。

  一般来说,家里经济越好的,卫生习惯就越好。因为穷的连肚子都填不饱的人,根本没空讲究别的。

  舒颖一看,有些意外:“你不是都有一个了吗?”

  “那个都用一年多了,马上就要坏掉了。”其实还是好的,但一个牙刷用一年多不换他真不习惯。

  顾奶奶不同意:“那坏了再买。”

  “才三十多文钱嘛,买嘛买嘛!”顾思撒娇,最后还是买了。

  采买好东西回家,顾奶奶就要顾思的旧牙刷,顾思正好想换新的,给她时问了一句拿去做什么。

  “我的坏了,拿你的刷。”

  顾思瞪大眼,他还以为他奶拿去要刷鞋子里边呢!

  “那我新的给你。”顾思也不可能真让长辈用他旧东西。

  顾奶奶笑眯了眼:“没白疼你!”然后死活不要新的,顾思没办法,只好拿开水把旧的烫了一遍,给了他奶。

  破蒙这日,顾思早早的起来,穿了身新衣服,刷牙吃饭后,不一会儿,顾耕就和门子里一些人来了。

  顾耕先领着顾思给挂好的孔子像上香,顾爷爷用盘子端上来准备好的糕点、酒水、书、朱笔等物,放桌子上。

  顾耕用笔沾上红色的颜料,在顾思额头画一个圆点,左手拿起了《论语》揭开,用笔指着第一句念:“。”

  顾思跟着念:“。”

  念完之后,围观的人都鼓起了掌,还有爱看热闹的欢叫着,一个个对着顾家曾祖父说着吉祥话。

  “这一看就是个念书的料啊。”

  “小九聪慧,以后定能考个秀才。”

  “有大哥破蒙,以后一定前途无量。”

  “……”

  家里气氛很热闹,聊过之后,就开了宴席,顾家曾祖父请顾耕上席坐。

  这种场合只有男人上桌,人来得不多,加上自家才一共三桌。

  但吃的丰盛,一桌子要整整八个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