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迁徙流民屯垦东宁
作者:紫恪      更新:2022-09-17 16:50      字数:2063
  “是的!”

  李信平静地点了点头,道:“这段时间,江淮大水祸及九府六十四县,再加上东台叛乱,已经威胁到邻近府县。

  整个江淮地区,情况急剧恶化。

  而朝廷既要面对北方草原马匪威胁,又要应对江淮大水带来的后果,内忧外患,情况危急。

  再加上开春之后,冀北大旱,朝廷钱粮已经捉襟见肘,又如何能够在这么多地方支出呢?

  没有钱粮,自然解决不了江淮大水的危局。

  因此,本王才上书父皇,以东宁城的钱粮来迁徙江淮流民,前往东宁屯垦。

  一来,解决江淮大水带来的流民问题,减轻叛乱影响。

  二来,救济江淮流民。

  三来,也能够用这些流民屯垦边疆,抵御草原马匪。

  四来,也能够减轻朝廷开支。

  此乃一举多得之事!”

  “不错不错!”

  听着李信的话,在场的一众官员纷纷点头,称赞信王殿下的计策高明。

  就连统绪皇帝的脸上,也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他仿若是看到了一丝曙光,一丝解决江淮大水困局的可能性!

  “信儿,好样的!”

  统绪皇帝竖起大拇指,赞叹道:“若是我大乾国天下藩王,都能像信儿一样就好了!

  为国解忧,为国纾难,此心可嘉!

  信儿,你这个奏疏,父皇准了!

  有什么要求,尽管提出来,父皇一定鼎力支持!”

  “多谢父皇!”

  李信连忙拱手,道:“其实,迁徙流民,屯垦东宁,的确是一条好政策。

  不过,江淮大水范围极广,难免有一些人从中作梗。

  因此,儿臣希望父皇能够下旨让各地府县官员,协助儿臣迁徙流民,最起码不能阻拦流民迁徙。”

  “这是自然。”

  统绪皇帝点点头,道:“即刻拟旨,吩咐江淮地区官员,不得阻拦流民迁徙一事。”

  “多谢父皇隆恩!”

  李信当即道谢。

  而一旁的太子李铭,眼睛微眯,心中仍旧思量着李信的做法。

  迁徙流民,屯垦东宁。

  这条计策,的确是出人意料啊!

  不过,东宁有这么大的实力,养活这么多流民吗?

  不说是救济流民了,就算是将这些人运送到东宁,单单路途之上的消耗,就不是小数目。

  看来,信王这段时间在庆余商行中,赚了不少钱啊!

  不行!

  一定要将合作的事情,敲定了!

  ……

  下朝之后,一众官员纷纷称赞信王仁慈。

  而太子李铭也走到了李信身边,笑眯眯地说道:“三弟果真仁慈啊!

  不过这流民运输,路途遥远,消耗颇巨。

  不知道三弟这钱粮准备一事,做得如何了?”

  “还在筹备当中。”

  李信拱手说道:“太子殿下,其实这件事情也需要仰仗皇兄的帮助。

  若是没有皇兄帮助,恐怕三弟我也做不了这么多事……”

  “噢?”

  太子李铭不禁笑了起来,问道:“三弟尽管直说,只要皇兄我能做到的,一定尽力支持。”

  “皇兄,”

  李信笑呵呵地说道:“工部辖下的海船,能够借用一下,以运送流民前往东宁。

  当然了,前日商谈一事,我已经和庆余商行那边打好招呼了。”

  话语虽轻,不过交易事项已经说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了。

  用海船,来交换庆余商行合股一事。

  这件事情,倒是出乎太子李铭的考虑。

  不过转念一想,太子李铭默然应道:“这件事情,也好说。

  三弟啊,来京城这么久了,还没见过你皇嫂。

  走,今日就到皇兄宫中坐一坐。”

  “多谢太子殿下!”

  李信当即应了下来。

  ……

  去东宫见皇嫂,自然是托辞。

  见了皇嫂,寒暄一番之后,太子李铭、信王李信便开始商议庆余商行合作一事。

  由太子一方在京城附近提供作坊场地和原料,信王一方提供生产方法和熟练技术工人。

  双方合作,生产香水、东宁烈酒、肥皂、香皂等产品,在大乾国各地进行售卖。

  所得之利润,双方平分。

  这个协议的附加条件,便是太子掌控下的工部海船一百条,借给信王使用,以运送江淮流民前往东宁。

  另外,在江淮组织移民迁徙一事,太子一脉不得从中阻拦。

  在这个协议签署之后,两人也在东宫举行了家宴。

  家宴过后,李信便回去了。

  第二天上午,李信也吩咐胡胜将庆余商行的账目,交给了太子李铭。

  而太子李铭,也吩咐工部一百条海船,听从信王调遣。

  一切准备就绪之后,李信也不再停留。

  告别了父皇之后,便离开京城,前往通州港。

  在通州港汇合了胡雪庸所部商船之后,会同停靠在津榆一地的海船之后,浩浩荡荡的船队沿着海路南下。

  船行海上,速度倒也不慢。

  船舱中,李信望着面前的胡雪庸,问道:“雪庸啊,这段时间采购了多少粮食?”

  “殿下,粮食倒不算太多。”

  胡雪庸摇头说道:“这段时间,还在从安南、占城、暹罗等地,采购粮食。

  这些粮食,也都将运送到江南一带。

  另外,庆余商行这段时间赚取的银钱,也全部运了出来,采购粮食。

  预计将有四十二万石粮食。”

  “四十二万石粮食?”

  李信默然点点头,问道:“这么多粮食,能够救多少百姓啊?”

  “殿下,”

  何同元开口回道:“每人每天五六两米,从江南登船到东宁下船,路途之上至少需要十五天时间,那就是斤米。

  四十二万石粮食,若是全部用来运送百姓,能够运送数十万百姓。

  不过很显然这是不可能的,毕竟这么多百姓到了东宁,也要吃饭。

  考虑到海船的运力,以及时效,恐怕能够运送十万百姓,已经十分不易了!”

  “确是如此!”

  李信点点头,道:“这个任务任重道远,不要着急!

  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急不得的!

  雪庸啊,江南等地的庆余商行,准备的怎么样了?”

  “回禀殿下,”

  胡雪庸开口回道:“自从接到殿下命令之后,已经飞鸽传书,通知江南、钱塘、淮北等地的庆余商行,开始进行准备了。

  只要海船到了江南,就可以发布消息,招募流民了。”

  李信点头道:“那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