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粮食,农垦队
作者:紫恪      更新:2022-09-17 16:49      字数:2025
  正月过完,进入到统绪十七年二月份,一个好消息传到了信王府内。

  “殿下,殿下……”

  何同元快步跑了进来,慌忙说道:“有好消息!

  港口来了几艘大船!”

  “大船?”

  李信愣了愣神,问道:“这么说,港口解冻了?”

  “是的,殿下!”

  何同元点了点头,道:“听说,城内的刘家已经准备要出海了。”

  “行动倒是挺迅速的啊!”

  李信笑了笑,道:“走,去海边看看!”

  披着大氅,李信等人朝着东宁城南边的港口行去。

  刚刚出了城,李信看着眼前的景象,瞬间愣住了。

  这么多人啊!

  人群中,还能看到一些庆余商行的工人,正在用手推车装载着硫磺、兽皮、人参等物资,朝着港口行去。

  其中,还有一箱箱散发着香味的东西。

  李信知道,那里面是香皂、肥皂。

  到了海边,李信就看到刚刚落下船帆的大船上,赫然悬挂着一面面旗帜。

  旗帜上,孙记商行四个大字,分外显眼。

  “孙记商行?”

  李信不由有些惊讶,“是东宁城的孙记商行吗?”

  “好像是的……”

  何同元朝着四周张望着。

  而这时,不远处一位年轻人快步走了过来。

  来到李信面前,连忙跪倒在地,朗声道:“草民孙斌参见信王殿下!”

  孙斌?

  还真是东宁城的孙记商行啊!

  “快快请起。”

  李信搀扶起孙斌,笑着问道:“这些海船,都是孙家的?”

  “是的,殿下!”

  孙斌拱手说道:“自从前段时间,殿下吩咐我们以粮食换购物资之后,我们孙记商行就开始着手准备。

  孙记商行历来经营东宁至新罗、虾夷等国的贸易,倒是近水楼台先得月。”

  “哈哈哈!”

  李信不禁笑了起来,“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啊!”

  “殿下,俗话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吃。”

  孙斌笑着回道:“这一切都仰仗殿下的恩德。

  殿下,这一次六艘海船,总共运来了一万四千石粮食。我已经吩咐孙记商行的人,将这些粮食全部运送到王府。”

  “好!”

  李信点了点头,道:“何同元,这件事情你去负责。”

  “是!”

  何同元忙应道。

  “我记得你,孙斌!”

  望着孙斌,李信笑着点头,道:“好好干!

  我信王府不会亏待你的!”

  “多谢殿下!”

  孙斌连忙抱拳道谢。

  看着李信离去之后,孙斌心中仍然有些激动。

  士农工商!

  大乾王朝,商人地位低下,经常会受到各地官府打压。

  而能够傍上一棵大树,是所有商人的梦想。

  而今天,他们孙家终于看到了一丝苗头。

  这让孙斌有些欣喜。

  看来父亲的教诲很正确,既然在东宁城经商,那就要与信王府建立牢不可破的关系!

  只有如此,才能赚大钱!

  孙斌暗暗打定主意,这一次换购物资,信王府怎么折价都可以。

  只要能够取得殿下信任!

  想着,孙斌继续吩咐仆人,将一袋袋粮食,送往了信王府。

  李信倒是没有打算坑孙家。

  毕竟,孙记商行如此取悦信王府,可以说是典范了!

  徙木立信!

  李信要从孙记商行的交易中,树立王府的信誉。

  而且,还要建立王府的权威。

  在东宁省经商,只要与信王府合作,都能够赚大钱!

  不然的话,那就不要在东宁省经商了!

  把这个意思转给何同元之后,何同元也按照信王的吩咐,按照粮食行价折算价格,来兑换信王府的硫磺、兽皮、貂绒、人参等物资。

  一番折算之后,孙记商行几乎将信王府内的所有物资,全部换购完毕。

  到最后,孙记商行还剩下了一千多石粮食,孙斌直接表态全部赠送给王府。

  ……

  一下子进账一万多石粮食,李信也变得有底气了。

  毕竟,在未来一段时间里面,就可以不用为吃饭发愁了。

  粮食有了,也是时候开始准备下一步行动了。

  春耕!

  尽管能够从新罗、虾夷等地获得粮食,但是东宁省自己的粮食,不能自给自足的话,终究风险太大。

  若是外部贸易路线断绝,连粮食都得不到保证,东宁省的百姓们还怎么生存下去?

  因此,春耕也是这一年的当务之急!

  身为东宁省的藩王,李信拥有整个东宁省大部分土地、矿产的所有权。

  纵使现如今,绝大部分区域都是草甸子,不过李信知道,这里乃是东北!

  乃是赫赫有名的北大荒!

  草甸子加以处理,那就是拥有肥沃黑土的良田!

  后世就是在这片草甸子上,建成了粮食基地。

  只不过,这个时空还没有大型机器设备,而百姓们以家庭为单位的开垦工作,进行得太过缓慢。

  所以,李信准备换种方式,开垦土地。

  那就是组建农垦队。

  从年前草原马匪来袭,到现在,已经几个月时间了。

  逃到东宁城的流民,也有一两万人之多。

  其中一部分,招募进王府卫队之中。

  而另一部分,也在为王府做事。

  这些人,就可以组建成农垦队,在一起相互协作开垦土地。

  人多力量大!

  开垦出来土地之后,一起耕种,一起收获。

  这个方法,也是发展农垦最快速的方法!

  想着,李信开始将脑海中的计划,在本子上写了下来。

  登记好了大致方向之后,李信唤来了刘静轩。

  ……

  “农垦队?”

  听着李信的话,刘静轩微皱眉头,仔细地思索着,“这倒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相当于王府庄田,而这些干活的百姓们,是受雇于王府之人了。

  殿下,可以试一试!”

  “嗯。”

  李信点了点头。

  开垦田地的时候,众人一起协作,省时省力。

  “这样,”

  李信开口吩咐道:“这件事情,就由东宁府负责。

  愿意和我王府一起开荒种地的,全部登记到农垦队里面。

  王府管饭,每天按时劳作。

  唯一的要求,就是服从王府管理。

  若是不愿意的,也不要勉强。

  农垦队组建之后,需要什么物资,也都一一列明。

  诸如农具、耕牛等,我会想办法的。”

  “殿下放心!”

  刘静轩连忙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