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 新的朋友
作者:司农舍人      更新:2022-11-22 08:43      字数:3748
  八月初的北疆,对于这个时代来说,相对是清闲的季节。棉田管理正在浇第三水,也是最后一水,月底开始就要陆续进入棉花采摘季节了。

  团场的所有职工,都是围着棉花转的,哪有时间休息?

  生产单位全员下地,不论男女,喷雾打药的,浇水前中耕施肥的,还有就是围着水渠转,不能让珍贵的天山雪水,引导分流到这里来了,再跑到荒地、苇子林或者排碱渠里去了。

  也有浇过三水就少量开花的棉花,要及时采摘出来。

  即便如此紧张的季节,现在一望无际的棉田里,也只是见到少量头戴花头巾的人。

  机务连依旧有开荒任务,机手到其它生产连队干活儿,在棉田外围开垦荒地。一般都是在能长出芦苇的地方,就能种棉花,把表层盐碱土推走,在平坦的沙地里,人为的造出一块块千亩左右的方格洼地。

  那些方格被壅堆出笔直的粗大土堆长龙包围,根据开垦规划,在堆积沉淀之后,基建队的工人,在这些堆积的土垄上,开出沟槽,铺设水泥槽,修筑灌溉棉田的排水渠。

  排水渠比棉田高,肯定不能直接挖开,沿途就就分为一斗二斗三斗的分流渠,也就是许许多多的大小水闸,由供水单位统一分配用水。

  身份证-五六37四三陆七伍

  单位值班领导一看驶进来三辆高级汽车,以为是市里领导来团场突击检查,连忙打电话通知团部,就出来问情况。

  生产连队还是大锅饭,住房主要是干打垒的土墙,房子很低矮,有的私人院子也是用树枝夹出来的篱笆墙。

  连队来了三辆豪车,伙房卫生室的人员都出来看热闹,一看丁文东祝道绣陈伽下车,认识啊!就问好请屋里坐。

  陆子华出面了,他不能说几个人是来旅游的,这个年代旅游还不时兴,人家忙着艰苦创业、努力奋斗,为国生产战备棉花呢!你来这里旅什么游?

  他说是从南疆过来,去奎屯有任务,祝道绣在这里有亲戚,顺路来看望一下。

  值班副连长立刻知道了,说:“是金卫红吧!他出车去了,到下午才能换班,中午还要去送饭呢!我叫人把他替换回来!你们大老远来这里,真的不容易。我这里常年也没个客人,今天就来了几个明星,我们招待一下吧!”

  丁文东笑着拒绝说:“谢谢,我们还是去团部吧!金卫红老婆不是在那边吗?”

  副连脸色微微变化一下,说:“邱德云啊!好吧!我叫人给你们领路送过去。”

  所谓团部,是一个面积很大人口稀少的小镇,植被绿化很好,到处是当地特有的笔直白杨树。

  大家不可能住到谁家,陆子华带人就直接去了招待所。丁文东和祝道绣跟着带路人的自行车去了邱德云家。

  讨论群伍陸彡74彡陸7伍

  邱德云今天轮休,她们单位大部分是女工,新棉没有下来前,就做些维护检修设备的工作。

  全面开始拾棉花时,包括机关单位的职工,以及中学生和轮休教师,都要下棉田拾花。一年就这一季收入,学生也得放假参与收获。

  邱德云并没有和金卫红住在一起,加工厂给她分配有房子,一个小院子,一间过道一间杂物房,后面是两间正房。

  带路人敲门喊:“邱邱!邱嫂子!来客人啦!”

  丁文东耳朵尖,就听见里面有洗牌的声音。里面静止片刻,就见她出来开门。

  一看是东子和阿绣,邱德云愣了一下,立刻说:“快请进!老天爷,这么远的路,你们怎么来了,孩子带来了吗?”

  阿绣跟着进了院子,丁文东从车上拿两提兜礼物,又给带路人两盒烟,连声感谢,那个小伙子就兴冲冲骑车走了。

  屋里三女一男,果然在外间打麻将。见来了客人,几个人打声招呼,相继离去。

  丁文东看看室内摆设,和记忆中没有区别。自己七八年后到来,见到的和现在一模一样。

  破旧的土墙,基部被盐碱腐蚀得凹进去一半,令人心惊胆战,生怕墙根经不起墙体重量。室内很窄小,外间正屋里摆着炊具灶具案板,一张小餐桌也是他们打牌的桌子,墙角放着两只水桶和扁担,说明他们没有自来水。

  塔读pp,免费小说网站

  屋里很昏暗,白天停电,现在不是生产季节,晚上才有电。丁文东坐了三分钟,就叫她带路去看看二舅。

  正说着,外面响起喇叭,出来一看,是陆子华带着两个人过来。介绍说是团部领导,欢迎诸位来团场做客。

  丁文东看了眼陆子华,客气地对团场领导说:“我们的私人探亲,不必费心了。”

  “哎!远来是客!我们这里可是少有外来客人的。”

  是啊!现在还没有外来拾花工,种棉又是粗放管理,调动所有人参与拾花,能捡多少是多少,根据天气变化,下了大雪就没法拾花了,全部犁地掩埋进去。

  团里派了吉普车去接姚二舅,省得丁文东跑路了。

  姚二舅所在的五连,和北疆第一犁的133团场一沟之隔,离这里有二十多公里,那个路况丁文东知道,等接他过来吃午饭,恐怕还得两个小时。

  陆子华陪同下,丁文东参观了团部建设,这里的基础设施确实落后。有一座商店一个服务站,一个邮局,一家医院,包括团直单位的住房,全部都是泥土房屋。唯有东北角的中小学,和一家礼堂兼影院,旁边一座书店,是新建的砖墙建筑。

  还有就是加工厂,有座两层青砖小楼房,看来是需要安装机械设备才盖的。

  叫王庆武的团长介绍了农垦团场的经营状况,从耕作面积到单产总产量,从科技推广到资金投入,从经营管理到盈利收入等等方面,像是和上级汇报一样,讲得很全面。

  塔读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丁文东就说了其中很关键的几个问题:“开垦更多荒地,水源够不够用?肥料的事,你们紧邻独山子炼油厂、石化厂,这方面应该有保障吧?你们的机械化程度较高,播种管理方面还不错,要提高产量,就得从科技方面入手。地膜覆盖,农药使用,病虫害防治,最关键的应该就是收获难题了。”

  王团长今年五十来岁,说:“听说丁队退役以后,在乡下包地,报纸上报道文章很多,有把荒地变成吨粮田的神奇手段,对此我们很景仰。你们能来这里做客,我代表团场表示欢迎,冒昧问一下,对于我的困境,你有什么解决办法?”

  丁文东问:“棉花现在多少钱一斤?”

  “呃!”两个人的相视一眼,说:“籽棉一块六七左右一公斤,皮面分等级,三级棉三块六左右一公斤,特级棉很少,调拨价六块钱左右一公斤。”

  “有种植计划和上缴任务吧?超额完成的部分肯定价格高些吧?”

  “确实是,但要提高单产,难度大不说,就是提高了,这个拾花难题也很难解决。”

  丁文东说:“承包怎么样?把风险分散下去,提高种植户的积极性。借助西部开发的优势,自己推出优惠政策,吸引更多职工家属和亲友移民过来,搞一些借贷优惠奖励措施,鼓励他们定居落户。还有就是和科技单位合作,研发采棉机械。”

  老王拍拍大腿,说:“多管齐下,可以啊!只是这个采棉机,我们只是听科技人员介绍过国外产品,据说很昂贵,咱们也没钱引进啊!”

  丁文东看看陆子华,笑笑说:“外国人能制造出来的,我们的科技人员一定可以造出来,而且会比他们造得更好!”

  金卫红借了谁的自行车回来了,从邱德云家领到两个放学的孩子,又追到招待所这边来。见他和孩子进来,四个人的对话被迫中断,那边厨房通知菜做好了,就叫大家入席。

  身份证-五六三七四三六七五

  这边的两点钟才是正午,姚二舅和舅妈及时赶了过来,一大帮人分为两桌,说了许多场面客套话,宾主尽欢。

  见到黑瘦的姚二舅,丁文东心情复杂,这是个脾气怪异的固执老头,和其他老人一样奇怪。比如说他种了许多蔬菜,来团场拾花的民工自己做饭要买菜,豆角西红柿辣椒就贵些,韭菜青叶菜相对便宜。民工当然是哪便宜买哪,出门在外没法讲究啊!他为了卖钱,就把大片韭菜叶菜拔掉喂羊,民工只得买其它贵菜。

  自己曾经在这里种棉花,看在阿绣的份上,逢年过节都会去看他。

  这里的人家,即便是以后,农户也很少买冰箱。都在院外挖个大地窖,蔬菜水果肉食都储存在里面。腌菜之类的坛坛罐罐,也放在下面。

  这种地窖是根据个人力气大小决定的,上面摆上木檩杆,铺上芦苇树枝,在铺上厚厚一层土,冬暖夏凉,就是住人也十分舒适。

  事实上,现在还有许多人就住在这种叫做地窝子的地下建筑里,他们的房子更精致,里面掏出几居室,卫生间厨房客厅一应俱全,进出口装扮得也很美观,有的在门口,也就是一个隆起的土包前,栽上两棵苹果树,或者搭上葡萄架。

  这都是装饰标记,实际上,这里下雨天很少见,不用担心顺着入口台阶灌水现象。

  就是那些地面建筑,他们的屋顶也是这样,没有一片瓦,全是树枝芦苇上面铺上麦草,再覆盖上细土。遇到大风天,会刮走浮土,每年春秋季节,雪前雪后,本地人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往屋顶是添土。

  曾经的记忆里,过年时和金卫红、祝道成几个,带着一帮孩子去姚二舅家拜年。他这人不喜欢小孩子吵闹,就说肉上冻了,剁不动,中午就吃了馒头土豆丝。

  他们过年买回来的肉和鱼,不做任何处理,就挂在院子里的架子上,冻得硬邦邦的,猫狗老鼠见了,都无能为力的摇头而去。

  塔读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姚二舅今年快五十岁了,却像个七十岁的南方山民,异常黑瘦。倒是姚家二舅妈,身材高大,肤色也正常一些。

  祝道绣很少见过这个姚二舅,感情上比较生疏,没有多大情感波动,她也不知道为什么东子非要绕路来探亲,既然是自己的亲戚,还是表示一下慰问,给二舅舅妈送些东子准备好的礼物。一个大点的手提袋里,装着烟和酒,一些防晒霜和自己工厂生产的礼盒装调味品等土特产。

  这样的礼物袋有好几个,金卫红夫妇一个,两个出面招待的团场领导也给一份。虽说他们也是公费招待,这个属于私人交谊,感谢一下是必须的。

  丁文东要在明早出发回家,车辆开到修配站检修维护,祝道绣陪着二舅说些家常话,丁文东带着双儿到附近转悠看看,张扬许玲都跟着。

  金卫红说:“为什么要急匆匆的回去呢?来一趟不容易,多住几天吧!”

  “这是公务路过,以后有机会再来吧!”

  “那,附近有个老乡,种着五十亩葡萄,我们晚上去他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