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 泥鳅化龙
作者:司农舍人      更新:2022-11-19 08:18      字数:3503
  五一期间,各个工厂的产品陆续问世,组装车间的流水线开通了,人手又开始紧张起来。这一次在全县范围内招工一千名,就造成很大反响。

  第一批新产品还是塑料制品厂出品的喷雾器,分为手动和电动两个系列,七个型号。

  产品发布这天,丁文东过来看看,就看见许玲也来采访报导,跟着自己听取厂里负责人的汇报。

  手动喷雾器的的零部件,所有塑料部件全部由东风塑料厂自己制模生产,相关五金部件九成是由机电机械公司那边协作生产的,为了节约成本,只有喷头是从外地进货组装的。

  电动喷雾器的组装,得到友厂的大力支持,微型三瓦直流电机,是东盛机电的最新产品,微型蓄电池是京都的辛庄集生产基地提供的,控制部件和充电器,是华讯的附属工厂制造的,其它塑料部件,全部是自己生产的。

  而且,这两个系列产品,我们就申请了十九项专利。售价分为两种,手动版的零售价是十七到二十块钱一部。电动版的较贵,主要是电机和电池进价较高,低配版也得一百二每台,高配版就得一百五十块一台。

  丁文东觉得这个设计的完善者有点问题,还搞出什么层次感来了?就问什么区别?

  技术人员回答,这是根据电池容量决定的,我们采购到两种容量的电池,一种能打十五桶水,另一种能打二十五桶水。

  丁文东心里暗骂:扯淡!浪费资源。就是低配版,充满电后,一天你背十五桶水试试。打药喷雾要汲水配药,等待药剂融化搅拌均匀,都需要时间,就是有人帮忙,挑水到地头,提前配好药,过来就装满下一桶药液,你背四十斤水连跑五桶就是一千多米,还有,喷雾器的喷杆就这么长,一趟只有三米幅宽,在平地来回奔跑还无所谓,到大腿深的庄稼地里趟着走试试,上午要等露水干了才开始,背着跑五六桶水,下午要等温度下降才开始,再打六七桶就够了,多出来的续航能力都是多余。

  再说了,大部分家庭没有超过十五亩地,充电一次不可能用一季吧?这就是不切实际,不懂农事的臆想设计。

  这也不能责备他们,毕竟很多人体质异常吧!抑或是怕停电耽误充电了呢!

  东风厂的另一个车间就生产出一种物美价廉结实耐用的高分子pe复合型农业灌溉消防用输水带,俗称白地龙。

  市里县里来人进行现场测试,测压可达三个帕的大气压,抗寒耐高温抗老化防风化,防晒防裂防爆防挤压,工商部门人员就给了新产品通过手续,等以后不定期抽查检验后,上报给上级评定为优质产品。

  和这个产品配套的真空抽水机,配合一种pvc钢丝螺旋自吸软胶管充当下接管,可以把池塘的水输送到五百米外的公路沟里。工商和物价部门的人员来核算成本,要求拿来进货单核对,一样样的计算成本,给出了最终定价。

  一套抽水设备包括机头和水下泵头,六十公斤不到,定价为五百五十块,见丁文东面色转阴,连忙说:“这是我们的参考价格,还没有加上专利费和其它费用,你们可以按它的实际售价上报备案。”

  丁文东磕磕凉鞋里不存在的砂子,看看来参观的肖茂,说:“市场经济要靠市场来调节,夏季热销时,我可以把它卖到七百块八百块九百块一套,冬季滞销时,也可能低于成本价销售,高价时你想多收税费,低价时你给点补贴吗?工厂的经营,盈亏要靠你们来决定吗?我们亏损的时候就去你家吃饭吧?”

  “市场需求决定价格,卖高了卖不出去,卖低了亏钱。工厂倒闭就是你们的计划分配制度造成的,体制改革的落实真的这么难?现在还在想着给谁来定价?我的专利费、模具开发费用,你能算出来损耗与成本吗?你们的工作是为企业服务的,没事儿是来看看经营状况,检测看产品是否合乎质量要求,是不是掺杂兑假,按时收缴税费就行了。”

  那人红了脸,似乎有点恼怒,肖茂看他一眼,没有说话。

  天气变热,温度持续在三十度以上,杨文戍带着七八个人,坐在运料拖车上,王志峰开着另一辆车,拉着挖掘机,后面还跟着一辆料车,一路来到小王庄。

  丁文东开着切诺基来指导,徐自强和张扬跟着,也跟过来看热闹。

  小王庄的王大舅准备了一些香烛黄纸供品之类,还逮来一只大公鸡,看外甥丁文东来做法事。

  众人并不进村,直接从村南低洼道路上来到南边柿树园这里。

  塔读小说pp更多优质免费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丁文东下车四下看看,艳阳高照的很热,就在大路中间的水井前站定,掏出个罗盘,定了下方位,然后对杨文戍说:“你们给人盖房子,都是找谁看宅子?学会了没有?以后自己也要培养这方面的人才啊!”

  杨文戍忍着笑,老皮老脸的配合着说:“是得找个这样的专家,我们也有固定的阴阳仙儿,平时都是北庄的一把手在弄。”

  丁文东知道那个叫一把手的,他姓金,年纪不大,也就三十多岁,小时候十七八岁时,大队部来了公社的流动轧花机,为各大队的百姓服务轧棉花。

  祝家庄的金乔安金乔富兄弟,还有个弟弟刚出生不久,他妈妈去轧花给孩子做棉衣,一把手管她叫嫂子,就主动帮忙,就把右手给卷进去了。

  结果是从手腕处截肢了,被人称为一把手。他生活困难,就有人介绍学习了这个手艺,出门给人看阴阳宅,择个黄道吉日婚丧嫁娶的,没有出过差错,在附近也很有名气。

  一帮人说笑了一些奇闻趣事,丁文东见时间到了,就离开井沿,往西走了十几步。

  西边是一条水沟常年有水,水沟以西是一块田,这块田比较高,田埂上有许多黄鳝洞,高田就装不住水。那块田的主人就干脆把田埂拆了,填在沟里,成为一整块田。

  但是,这块田原来还可以冬季种油菜大麦,现在就不行了,插秧时平整一下,平整是很平整,就是常年有水。去年干旱时也没能干涸这里,一直向外流淌。

  丁文东指导王大舅在井口前烧了纸,自己拧掉大公鸡脑袋,把鸡头扔到井里,对着西南田里洒了一些鸡血滴。

  然后就脱掉鞋子,站在泥巴田里,捧着罗盘,煞有其事的四下看看,再向南走向西走了十几步,叫人扔过来一根短竹竿,就插在面前。

  塔读小说pp,完全开源免费的网文小说网站

  挖掘机吊过来一个钢板焊接的圆筒,直径两米,高度三米二,厚度一厘米的加厚钢板。上部还焊接个直径十厘米,一米长的出水钢管。

  这样大圆筒吊过来,罩住竹竿位置,把那根钢管调整方向,用罗盘和五彩线比对着,小钢管口调向正北,再用挖斗向下按了几下,深入地下泥泞里接近一米。

  挖机开始在周围清淤,围着钢管挖出一片更大的深坑。把淤泥堆在四周,看着钢管周围没有漏水,杨文戍带着工人就开始砌砖,贴着钢管周围砌了个二四围墙,就这点地方,由挖斗把砖块水泥料递过来,一堆人一起下手,很快就把圆柱围墙砌得超过了钢筒高度,把小钢管出水口留在外面。

  外面粉刷一下,把剩余的混凝土混合砖块全部填充在钢管外侧底脚缝里。

  周围填实以后,挖掘机在外面把泥土回填,再开挖一条排水沟,引到北边的水塘里。回来开始在钢管内部挖几下,然后用人工清理。

  全村人都来围观看热闹,附近村子也有人来看,大家都知道这里的古怪神秘,都没敢胡乱说话。他们发现,埋在泥土里的钢筒上,那个小钢管的高度,刚好超过北边大水塘的塘埂高度。

  丁文东在水塘边洗脚,就在柿树园里和徐三哥说闲话,话题还是这个村子的诅咒问题。

  今天的人较多,六姥爷和王大舅还有后面的小姥爷三家管饭,他们来喊吃饭,就听这边的人欢呼起来:“出水了!压住了!”

  钢管里有两个人清淤,不断把泥巴扔到外面,深度下去了,就用灰桶往外倒,还在往下挖着,并没有挖到钢管的底部,忽然就铁锹一飘,一股清水涌上来,把铁锹都推到一边。

  两人下去之前,丁文东就嘱咐过他们,挖到泉眼,再扩大几下。两人一看真的出水了,扔出来灰桶,对着水头位置猛戳几下,那水就带着泥土翻涌上来,很快淹到腰窝了,几个呼吸之间,又到了胸口。

  两人大叫起来,把铁锹扔出来,出水口那里就开始冒水,顺着水沟往北流进水塘。

  两人借助浮力爬出来,浑身湿透,就去换下准备好的衣服。这边杨文戍按照预定计划,抬过来几根粗大的钢筋,纵横摆在钢管大水池顶部。

  启动发电机,开始焊接。挖掘机吊过来一块环形钢板,扣在钢管上方,周围焊死。

  再次吊过来四根工字钢,支在围墙上方,焊接在一起,再把那个井台上的圆环状石头小心翼翼吊过来,安放在工字钢上方。一帮工人再次动手,用混凝土把周围抹平,就把这个建筑物弄得和个碉堡炮台似的。

  姥爷叫回家吃饭,丁文东对王志峰说:“我们回去吃饭,你在这儿把这口废井填住,下午我们走了,你在家整理这块地,两侧挖来些土,把这条路垫高修起来。北边这个地方,趁着水塘没多少水,直接两边取土垫高,从水塘里修一条进村的直路。还有一个最关键的问题,水塘北边的那户人家,这条路对着他的屋角,你们想办法,另外给他划块宅基地,帮助他盖房子,不然的话,入冬前,他家必然有丧事!”

  这是原来说过的后果,村里已经给办了,六姥爷说:“知道了!新房子准备好了,麦收前就能完工,快吃饭吧!”

  进村的路上,徐三问丁文东:“什么道理?”

  “没道理!你知道自流井不?这个县境内,有七处自流井,这是其中之一,只是,很多人不知道,就赋予它一种迷信色彩,咱这是将计就计,寻找泉眼出口而已,哪有什么神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