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作者:沙舟踏翠      更新:2022-03-09 06:53      字数:4023
  朝廷最近发生了什么大事, 老百姓们不定能知道,但若说起京城最近流行什么,他们张口便能来一句“有人就有恩怨, 有恩怨就有江湖”。

  《笑傲江湖》连载至今, 已经有了许多忠实读者。

  不光那些明文识字的读书人, 连那走街串巷的货郎、城门口扛货的苦力、走南闯北的武夫……都愿意花上几个茶钱, 去茶楼饭馆听说书先生讲那《笑傲江湖》的后续。

  没错,《笑傲江湖》虽未完结,却已经是京城说书先生每日必讲的经典。

  每月到了《大衍月报》出刊之时,那些茶座皆是高朋满座,识字不识字的,都愿意凑到一起, 听说书先生讲那波橘云诡的江湖事, 再与相识、不相识的各路朋友一起讨论里头的各种角色。

  不光市井百姓,连那许多热血年轻人也被其中豪情万丈吸引。

  当然, 话本只是话本。

  《笑傲江湖》只是祝圆依旧记忆仿写。虽然她对金庸小说熟知于心, 但文字造诣确实不如金庸,只能尽力还原。即便如此,金庸的小说,对于当下文人而言,仍然是大白话居多。

  故而, 《笑傲江湖》在文人圈子里,倒是没有引起太大轰动。

  反倒是闲着无聊的妇人家会月月追更。

  听起来似乎不多。

  可这年头, 读书人还是少数。积攒了大批百姓读者的金庸先生, 在街头小巷、在深闺妇人乃至许多少年学子心里,已是俨然大家。

  当其时,春节刚过, 元宵未至,却不知从何处刮起一股流言——所谓的金庸先生,其实只是一名未及笄的小丫头。

  那丫头,就是这些日子捣鼓出《灼灼》、“璀璨之斋”的祝家三姑娘。

  众人哗然。

  倘若这是真的……那《笑傲江湖》里的人物有多潇洒不羁,这小姑娘便有多离经叛道了。

  再看她这俩月,一小姑娘家家的,天天抛头露脸,早出晚归,还整日跟各种男人打交道……可不是离经叛道。

  当下留言喧嚣而上。

  一时间,祝圆的名字在好些人家眼里都成了那不守规矩的代名词。

  这些不过是大伙私下流传之话,祝家人起初是毫不知情。

  可王玉欣最近正跟太常寺少卿家议亲,加上春节,正是走亲访友之时,这流言刚起,便有那嘴碎的跟王玉欣告状,说他们家的姑娘可得好好管管,别坏了玥儿的名声。

  王玉欣一听,这还得了,当即回家找祝老夫人告状。

  于是,当天下午,刚回到家的祝圆便被叫至长福院。

  一进门,还没来得及看清人呢,便听得一声大喝——

  “跪下!”

  祝圆:……啥情况?

  好在她娘给力。

  只听张静姝道:“大嫂,娘还没发话呢。”

  王玉欣登时憋红了脸。

  祝圆心里暗乐,忙朝上座三名长辈福身行礼,快速溜到她娘身后。

  祝老夫人脸色也不太好看,废话不多说,直接问她:“我问你,金庸先生是何许人?”

  祝圆心里一突,谨慎答道:“孙女不知道。”

  “砰!”祝老夫人拍得茶几上的碗盏都颤了两颤。“不知道?旁人都知道《大衍月刊》上的稿子和稿费,都是从玉兰妆走的,怎么,玉兰妆除了你,还有别的主子?”

  “因为稿件是孙女整理的,但孙女确实不知道金庸先生是何人。”反正,打死不认。

  “什么意思?”

  祝圆解释道:“我曾经看过金庸先生的文稿,不过字迹缭乱,破旧不堪,没法保存。所以我只能依靠记忆写出来,并署名金庸先生。”说完她恭敬福身,“敢问祖母,孙女将前人的经典改编再现,何错之有?”

  祝老夫人张了张口。

  王玉欣见她软化了,立马道:“若不是你天天出去外面,好好一姑娘,如何会被人说成这个样子?”

  祝圆直视她:“伯娘不妨说说,侄女我都被说成什么样子了?”

  “那什么——”王玉欣哑口。对啊,旁人其实就是暗指一两句,连名都没提,哪有什么话?

  祝圆面无表情看着她:“不知道伯母对陛下的安排有何意见?侄女去打理铺子,可是陛下亲口谕旨吩咐下来的,若是伯母对侄女有意见,不如跟侄女一块儿去面圣?”

  王玉欣僵着脸,干笑:“陛下岂是你想见就能见的。”

  “那不巧了,”祝圆微笑,“半月前我才面圣了一回,还送了他一套琉璃茶盏。”

  她的礼物,可不是白收的!尤其是这种新品刚出来,卖得正俏的时候,少一套样品她少多少钱啊~

  御书房里的承嘉帝打了喷嚏。

  祝圆这话的意思呢,有脑子都听出来——陛下不光赞同她管事,还喜欢她倒腾出来的产品!

  这回不光王玉欣,连祝老夫人跟张静姝都吓了一跳。

  “你怎么突然见着圣上了?也没听你说说。”张静姝忙问。

  祝圆轻描淡写道:“进腊月后,淑妃娘娘见了我几回,也是在娘娘那儿碰着陛下的。”

  几人面面相觑。

  张静姝率先回神,道:“咳,我早就说了圆圆这事儿没问题……若是没什么事,我们先回去了。”

  王玉欣只能干瞪眼看她们离开。

  回到蘅芷院,张静姝自然要问问祝圆见淑妃跟承嘉帝的情况,祝圆避重就轻,只说他们问的也是铺子里的营生,不过是担心她搞砸了,别的都没说。

  张静姝这才松口气,然后沉吟片刻,道:“最近风言风语似乎真有点多,

  加上这里……我们不如搬去跟你爹团聚吧?”

  过年时候,祝修齐也就回来吃了顿团圆饭,第二天上午拜了祖宗,饭都没吃,便回去章口——春节庙会、集会多,章口又多外来旅人,春节期间最容易滋生事端,他得回去盯着。

  这一年来他们家聚少离多,祝修齐一个人住在章口冷清清的不说,今天又来这么一出,张静姝便生出这股意思。

  祝圆诧异,然后迟疑:“可我那边生意……”

  张静姝没好气:“章口到京城快马不到一个时辰。按我说,你那《灼灼》惹人非议的,你还不如搬去章口呢。”

  祝圆摇头:“我正是要他们议论。”

  张静姝不解。

  祝圆却也不解释,道:“要不,我也住到灼灼书屋里面吧?这样便省了许多事了。”

  张静姝唬了一跳,斥道:“你疯了,那院子名义上还是殿下的,你一未婚姑娘,住进去像什么话?”

  祝圆撇嘴。正主都不在,有什么关系嘛……

  “罢了罢了,回头让你姨娘过去章口陪你爹吧。”张静姝摸摸她鬓发,“趁你还未出嫁,娘再好好陪你两年。”

  祝圆满心感动,依恋得搂住她胳膊:“娘,您别这么说,我就算嫁人了,不也还在京城嘛,到时我隔三差五回来住几天——”

  “呸呸呸!哪有出嫁女整天回家住的,又不是——”张静姝忙又呸了几声,“你还管着灼灼的话,回头娘去灼灼找你,天天去那儿蹭吃蹭喝的!”

  祝圆眼前一亮,兴奋地拽住她:“娘!!”

  张静姝差点被振聋:“做什么?”

  “娘~~你不是说风言风语多吗?”祝圆双眼放亮,“那你陪我去灼灼!”

  “……?”

  “你看,你现在又不用管家,每天除了带带弟妹就没事了,还得陪祖母他们聊那些无聊的话题,还不如跟我出去灼灼,帮我干点活呢!”

  张静姝无语:“你那是殿下的铺子呢,哪有未来岳母去插手的?”

  “没关系,《灼灼》算是我的,殿下充其量就是个拿钱的幕后老板!”

  张静姝似有些动摇:“……那也不得,你不还在招人吗?我去像什么?”

  “嘿嘿嘿。”祝圆笑得有点尴尬,“这不,没啥人来嘛……”完了她嘟囔,“要不我怎么会天天忙得不着家的!”

  张静姝哑然。

  “娘~~~”祝圆撒娇,“你要是陪我过去,肯定就没有那么多风言风语!最重要的是,你这一身的管家本领,不用起来多浪费啊~~~娘~~~”

  许是在家里呆着太无聊,张静姝成功被她说服,半推半就地说明儿跟她去看看。

  祝圆在心里比了个耶!

  ……

  于是,第二天一早,在长福院禀报一声后,张静姝便让银环收拾收拾,带着娃娃赶去章口照顾祝修齐。

  然后她则领着剩下的几个小的,浩浩荡荡出发前往灼灼书屋。

  提前先出门到灼灼书屋处理事务的祝圆:……

  “娘,”她拽住张静姝走到边上,指着那几个兴奋的家伙,“盈盈就算了,你把小的两个都带来干嘛?”

  “在哪儿带不是带。”张静姝不以为意,“我要是一天在这儿,留他们在家不得翻天了。”

  祝圆:……

  想到祝府情况,她只能捏着鼻子认了。让照顾的丫鬟们注意着小妹,再找了个屋子将祝庭方扔进去做功课看书,祝圆当即领着张静姝、祝盈四处转悠。

  她之前也没撒谎,灼灼确实是急缺人手。招人招了快一个月,守门、巡逻的健壮仆妇倒是招满了,厨房也多了几个善厨的大娘。院子里原来的丫鬟本来就不多,奴仆小厮被迁走后,她们打扫卫生都紧巴巴的,更别说来帮忙。

  再者,这些人都大字不识几个,想用都用不起来。

  要不然,四美也不会被祝圆赶鸭子上架,一人身兼多职的干着。

  张静姝跟祝盈来了之后,祝圆便将院子的进出账务交给前者,再把后者丢给执琴,让她安排事情,审稿、核稿等文书工作,尽可交给她去干——毕竟是小姑娘,不好扔出去跟聊斋的管事们碰面。

  如是,多了两个人,祝圆顿时感觉自己轻松了许多。

  张静姝还在外头熟悉情况,祝圆则转回正院书房,准备看看别处铺子的事务,刚进门就看到谢峥在写字。

  祝圆摸了笔就跟他唠嗑上了。

  【嘿嘿,我今天把我娘、我妹妹带过来了~】

  谢峥顿了顿,换了张纸:【很高兴?】

  【那是啊,一直招不到人,我这边都忙死了!】

  谢峥察觉不妥:【这段时间都是你一个人忙活?安清呢?】

  【他事儿多着呢,跑得腿都细了,你别找他麻烦了!我这边有执琴几个帮着,现在有我娘我妹,接下来应该松快点!】

  谢峥皱眉:【执琴是谁】

  【……】

  【我认识?】谢峥仔细回忆了遍,着实想不起来,遂问,【院子里的丫鬟吗?】

  【……是你母妃赏下的美人】祝圆没好气。

  谢峥愕然。不知为何,他想到一句话:【你这是,化干戈为玉帛?】

  祝圆:……

  她翻了个白眼:【你可以称她们的行为为:弃暗投明!】

  谢峥:……

  谁是暗?谁是明?

  作者有话要说:祝圆:四美是弃暗投明!

  谢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