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第 35 章
作者:平山客      更新:2022-09-12 06:49      字数:3251
  苏烟心里惦记着例假的事情,心事重重过了两三天,见例假还没有来的迹象,不禁心惊胆战,连写的稿子也犯了一处错误,好在明凡替她检查出来:“英子姐,你这几天怎么啦,老是心不在焉的样子?现在风声这么紧,咱们写稿子就更得小心了。”

  她小声凑在苏烟耳边:“市局组织口的人,你上次开会见过的,刘建波就是写错了材料,再加上他平时说话也不注意,这次又不肯认错写检讨,他们单位就说他思想不过关,叫他去同贫下中农学习呢?”

  苏烟听得一惊,问:“什么时候的事情?”

  明凡就道:“就是昨天的事情。”

  见苏烟有点吓着了,她便解释道:“英子姐,刘建波的问题不只是写错材料的问题,是他自己的思想问题,平时就爱怪言怪语,不注意团结群众。他过年写了一副对子帖子门上,你猜写了什么?”

  苏烟有些不懂:“和春联也有关系?”

  明凡就点头:“当然,他写了什么上联‘二三四五’,下联‘六七□□’,横批‘南北’。他当别人看不出来吗?这不就是说缺衣少食,没有东西吗?简直就是诋毁我们国家建设的大好局面。”

  苏烟不敢发表什么意见,只问:“刘建波去哪儿了,他们一家人都跟着去农村吗?”

  明凡摇摇头:“那倒没有,他一个人去,九北村,就是英子姐你嫂子的老家呢。刘建波一走,他那个位置就给人占了,他就算改造好了,再要回来也难呢。”又问:“算了不说他了,英子姐,是不是晚上没睡好,看起来脸色不太好?”

  苏烟听了,坐下来,脑袋一阵阵的发晕,心口好像压了一块儿石头一样。

  明凡吓着了,连忙倒了热水过来:“英子姐,你怎么啦?你这是饿着了吧?”又从抽屉里拿出来一块手绢,手绢打开是一块儿圆圆的饼干,她拿起来递给苏烟:“英子姐,你快吃点东西?人饿的时候就是会心慌气短,喘不上气来的。上次我姑妈也是昏倒了,医生说什么血糖低。”

  苏烟看着这个小姑娘,觉得她既冷漠又热心,她接过水喝了两口,勉强扯出一个笑:“我没事,就是昨

  天晚上着凉了,今天有点头痛。你先把稿子送过去,不然待会儿主任就要来催了。”

  明凡看她喝了水,果然脸色好多了,这才点点头,拿着稿子出去了。

  窗外下起大雨,不一会儿连成密密的雨幕,眺望远处,只有一两只不知名的鸟浑身湿透了,立在屋檐下。

  苏烟静静瞧了一会儿,不无悲观的想:你管不了那么多的,这是历史的进程。

  等到了下午,苏烟便同林主任去市委开会,会议的主题就是“做饭技术革新运动”,一进去会场便是红底黑墨的大字贴在条幅上。

  这是全市的大会,不论是公家单位还是生产队、公社都派了人来,因此整个会场便大概有两、三百人,聊天的,嗑瓜子的,抽旱烟的,显得整个会场闹哄哄的像集市一样。

  林主任坐了一会儿,就直呼上当:“怪不得都不来,说是腾不开时间,还说来这儿开会还管一顿饭,咱们食堂哪里就不管饭了,还要巴巴来这里吃饭?这雨下得一时半会儿也停不了,待会儿回去保管浑身都湿了。”

  林主任说了一通,见苏烟不答话,就道:“你这个丫头,刚来的时候还说蛮活泼的,怎么现在话越来越少了。”

  苏烟见隔壁公社的干部提着一篮子鸡蛋放在桌子底下,回头笑:“林主任,这不是您教的吗?智者讷言,少说话,多做事。你看,还有鸡蛋呢,看来这乡下的生活比城里好多了。”

  林主任见了摇头:“乡下人哪舍得吃鸡蛋哟,这一篮子鸡蛋恐怕不知道要攒多久。”苏烟不知道这个时候个人是不允许养鸡养鸭的,所有的东西都是公家的,是放在大队公社一起养的,都有专人来干这个活儿,被视为美差。

  等了一会儿,上面的主持人等着领导都到了,便开始讲话了:“同志们,为了解决目前的粮食短缺问题,咱们的省委、省政府大力提倡推广这个‘做饭革新技术’,所谓的做饭革新技术就是用一样的粮食做出来更多的饭。”

  接着便拿出一份文件念起来:“《□□辽宁省委关于开展做饭技术革新运动的报告》指出,咱们原来的做饭1斤苞米只能出馍1.5—1.7斤,而做饭技术革命推广的新做法1斤苞米能出馍2.5—2.7

  斤。同志们,这相当于多了一斤粮食啊?咱们按照粮食局的规定,每个人每个月至少可以领27斤的粮食,只要按照新法来做饭,那么就是翻了一倍,每个月可以吃五十四斤啊。”

  前面说了一通,没有什么大反响,一听到这个每个人每个月五十四斤的粮食,下面的人都轰动了,窃窃私语起来。

  苏烟听了,兴致缺缺,按照能量守恒原则,即便多出来一斤,也只是食品体积的膨胀和水分的增加,并不是淀粉增加了。更何况,苏烟听了一耳朵,这种做饭技术革命,程序复杂,对于玉米面,要先蒸、后磨、再煮,苏烟觉得对于自己不具备可操作性。

  就连林主任也兴致勃勃:“这个法子好,辽宁既然已经推广了,那么就证明是可以普遍做出来的。要是真的有用,那咱们厂子肯定也是要取取经,学习先进的技术,把这个法子推广开来的。”

  苏烟前后的公社干部都是抽旱烟的,熏得她头昏脑涨,趁着台上拿了玉米面演示粮食增量法的时候,偷着空跑出走廊透透气。

  她喝了口水,吹了会儿风,正好了一点儿,突然斜刺里冲出来一个人,拉着她的手:“大侄女,大侄女,我可找到你了。”

  那是一个五十多岁的妇女,头发却已经花白了,脸上的皮肤就像老树皮一样,穿的衣裳打湿了一半,浑身散发着一股臭气,她一只手紧紧的箍着苏烟,一边把她往旁边拉:“大侄女,大伯娘有事求你呢。”

  苏烟甩开她的手:“这位大婶,我看你搞错了,什么大伯娘,我根本不认识你。你要是再胡搅蛮缠,我就叫保卫科的过来了,到时候看你怎么办。”

  大婶一听见保卫科,立刻松开手:“大侄女,我是你大伯娘啊,你小时候我还抱过你呢。你忘了,你妈抱着你回老宅子,那时候那是旧社会呢,你妈回去要钱,我们可是都给了的。我去找你,只知道你们家在江州机械厂,我去了好几回,门口的人都不叫人进去。谁也没想到,今天来市区送东西,竟然碰见大侄女了。”

  苏烟心里已经明白这个人大概率就是陆家的什么亲戚,但是苏烟出于人道主义,管两个小孩子就算了,那些亲戚,无论贫富好坏

  ,她是绝不打算来往的。

  苏烟理了理被抓皱的袖子,冷漠道:“你认错人了,同志。”

  那大婶还要堵着苏烟说话,旁边出来个人冲她嚷嚷:“陆跛子,还不快来搬东西,你还闲话上了,是吧?”

  那大婶只好一瘸一拐的跑过去赔笑:“吴干事,我这就来,这就来了。”

  苏烟这才发现她的腿脚不灵便,她摇摇头,转身进了会场,见主席台上已经开始演示“粮食增量法”了,端了炉子上来开始蒸馍馍了。

  这个时候林主任已经完全被这个粮食增量法折服了,连声叫好,对着苏烟道:“等回去了,咱们厂就立马开干,不说一两粮食蒸出来二两馍馍,就算只有一两半,也是很赚,很解决问题的。”

  过得半个小时,玉米面馍馍就蒸好了,每个人发了一个,比平时食堂的要大上一圈,林主任拿过来尝了尝,点头:“虽然口感上比不上以前的那种玉米面馍馍,但是抗饿就行。”

  等回了机械厂,林主任果然汇报给厂委书记,极力推荐这个粮食增量法。书记将信将疑,表示:“一两粮食蒸来蒸去不还是一两粮食吗?那又不能凭空多出来一两?”

  林主任准备充分,把从市里边要来的材料都递过去:“书记,你看,这是市里边的文件。上面说了,把玉米煮到半熟的时候就捞出来,晒干磨面,过了细箩,再加水煮成饭糊糊,平均每一斤玉米可以出五斤馍馍呢?”

  书记迷糊了:“你刚刚不是说,再大会上一两玉米面出二两馍馍吗?现在倒是翻了一番了?”

  林主任就道:“这是鲁县的报告,真实度未知。不过今天大会上,我跟英子都是亲眼目睹的确可以一两玉米面出二两馍馍的。”

  书记问苏烟:“是吗?”

  苏烟便点点头:“会议上倒是看见了,但是咱也只看见一回,怎么做倒是不清楚?”

  林主任一拍胸脯:“没事,没事,下个周九北村有个先进学习大会,咱们到时候去看看,学习学习不就得了。”

  作者有话要说:粮食增量法相关内容来自百度和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