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第83章
作者:东边月亮圆      更新:2022-12-10 23:39      字数:3261
  学车这件事,苗苗也没有瞒着家里人。

  赵秀云自己都没抽出时间去学,听完说:“挺好的呀,咱家争取过两年买上车。”

  也就是全家都想要辆新车,不然凑合着买辆旧的,现在也差不多富余。

  尤其是禾儿,她其实心里一直惦记着这件事。

  但要叫她一口气掏出十几万现金,也是呛得慌,关键是钱还得先留着买房子,车总是不那么着急的,不过说:“还是应该给学费。”

  现在学车可不便宜,周杨教她一个,就少挣一两千。

  可不是几十块钱的事情而已。

  赵秀云也是这么想的,她赞同道:“下次给他吧。”

  苗苗也想给,不过为难道:“他不收啊。”

  你推我让的事情,她从来都不擅长,小脸皱得跟苦瓜似的。

  禾儿向来看不得妹妹着急,正要挺身而出,手被妈妈按住。

  赵秀云也是刻意想让小女儿加强一下人际往来的能力,说:“那这个艰巨的任务,你想想看怎么完成。”

  苗苗茫然地眨巴着眼,说:“我自己啊?”

  禾儿其实知道妈妈的意思,配合说:“对,全凭你自己。”

  家里“两座大山”都这么说,苗苗只得应下来,点出钱的数来,预备着下一次,偷偷给周杨塞到包里。

  周杨最近挺忙的,他开班教开车,现在报名的人还不是很多,他凑足两辆车,每逢星期一、二、三早晚都拉到空地去练。

  剩下的日子,要是不用出车,就都待在自行车店修车——他找了俩学徒工,不用工资,包吃包住,只要教修车就行,人家还帮忙卖车,基本的补胎之类的都会。

  不过把收回来的破车给变成好车的功夫,就还是得靠他自己。

  每天店门一开,,就是叮铃咣啷地敲来打去。

  他现在也是从上次陈思彤买车得到思路,买来涂料,把旧自行车们刷成不一样的颜色。

  女学生们都挺喜欢喜欢粉色、浅蓝色的,不过都得配女式车才行,再放个白色的小车筐,特别像英国电影里头的女主角。

  男生喜欢大气的,最好别带什么花里胡哨的标志,银色、灰色买的人也多。

  总之有什么需要,他就尽量满足什么。

  就是这样工序上多好几道,修一辆车得耗费不少时间。

  可卖得也能稍微贵一点,而且销路好,现在这一片学校最有名的自行车店,恐怕就属他家。

  苗苗早上四节课上完,本应该背在身后的包揣在身前,毕竟里头放着一千多块钱,要是被人抢了她可没地方哭去。

  其实要不这样,本来不显眼,但她包里头除开钱还有两本英国哲学原著,每本都厚得能砸死人,抱着跟要去炸碉堡似的,鼓鼓囊囊一个。

  好像快把人给压塌了,有两个男生路过,就想着乐于助人帮她提一下。

  苗苗其实挺有劲的,说:“不用了,谢谢。”

  哪怕是把手勒断,她也是要自己拿的。

  陌生男生也没多说什么,转身就走。

  倒是苗苗手上又一用劲,往自行车店走。

  周杨正在跟客人说话,看到她眼神示意一下。

  过会人走,他才过来说:“你这是拎了啥?”

  苗苗拉开拉链给他看,说:“是书。”

  这哪是书啊。

  周杨看着都咂舌,说:“你这是预备看多久的?”

  苗苗漫不经心说:“就这礼拜啊。”

  是教授特意给她加的作业,每周都要写报告。

  周杨某些事情上挺擅长的,比如他外语上的天赋也不错。

  但要叫他看这种专业的书籍,还是颇有难度,寻思要是自己非得扒层皮,说:“两本都看完?”

  苗苗点头又摇头,说:“有一本是参考书,只看部分就行。”

  这参考的厚度,都顶人家一本书了。

  周杨觉得她这书也念得不容易,说:“天天背着这书包,当心把肩膀压弯。”

  苗苗小时候也受过军训,她爸对孩子没什么要求,不过身姿上时常纠正。

  她向来站得板正,不管背多重的东西都一样,有时候细节的东西,才更能体现一个人人生所经历的一切。

  她挺着胸脯说:“才不会呢。”

  周杨突然好奇道:“你称过书包多重没有?”

  苗苗心想自己没称它做什么,又不是要拿去卖,老老实实摇头说:“没有。”

  周杨店里正好有一个公斤秤,手提的那种。

  他拿出来说:“试试吧。”

  苗苗有一阵没见过这种东西,说:“小时候我爸拿它给我们称体重。”

  孩子装在麻袋里,钩子穿好袋口,再一口气提起来,力气不大都不到。

  小孩子还觉得怪有意思的,跟飞高高也差不多,有时候故意跑进麻袋里,等着爸爸提着自己玩。

  不过再大一点就不行,超重不说,秤杆都快不堪重负。

  周杨想想那副样子,开玩笑说:“过年称小猪崽也是。”

  开春买猪仔,养一年拉去卖,他家还没去随军前就住乡下,每年都少不了这些事。

  苗苗大声反驳道:“才不是,我属小狗的。”

  跟小黄一样,所以才投缘。

  周杨只知道她几岁,还真没算过这个,说:“难怪你那么宝贝小狗。”

  从小,那真是护得紧紧的,上学带着,上课都得给放在学校操场跑,当然,也是因为她不太敢自己去学校。

  那会才多大点,六岁?七岁?

  真真就是个孩子,长得肉嘟嘟的,扎着两个小揪揪,眼睛水汪汪地看着人,就是不太爱说话。

  家属院多少人背地里嚼舌根子,觉得方家上下没什么可以挑刺的,专说苗苗。

  大人有时候肆无忌惮,是从不背着孩子。

  妇女们的恶意,跟潮水一样向着苗苗。

  说这孩子常常蹲路边看蚂蚁,一看就是一上午,叫也不怎么吭声,别是个傻的,跟寻常孩子是不一样,尤其是和姐姐相比。

  周杨那会听着,觉得这些人真能胡说。

  方青禾的妹妹,那能是好惹的,都说龙生龙、凤生凤,到底是一家子姐妹,说不好是藏着爪子的小老虎。

  但后来不得不说,这老虎是真没长牙。

  都快养得跟小猫似的,姐姐一进城读初中,她都快连东南西北都找不到,只得跟在周家孩子后面。

  周杨家没别的,就是兄弟姐妹多,那是家属院一霸,出了名的上阵一家人。

  带着苗苗这个外姓人,大家都挺不愿意的,架不住两家大人好,方叔叔又是父辈们的上司,可不得给面子。

  他是真没想到,自己有一天能就愿意带着她玩。

  他觉得不可思议,摇着头把书称完,说:“五斤,也太重了。”

  现在一袋大米都要十斤,五斤算什么。

  苗苗浑不在意,说:“那是知识的重量。”

  读的书越多,得到的也会更多。

  这样的名言警句,从一般人嘴里说出来像是一句空话,你却能从她眼里感受到力量。

  周杨看手表说:“那是填脑袋的,带你填肚子去吧。”

  论吃,学校附近这一片有什么,苗苗是一清二楚,她兴奋搓手说:“吃羊肉汤吧。”

  这几天降温,天气慢慢冷起来,她都开始穿毛衣了,早晚还得多加一件。

  周杨无所谓,进里屋把带机油的工装换下来,再出来拎着她的书包,说:“走吧。”

  苗苗看见包,又想起来自己是来干嘛的,说:“你不穿外套吗?”

  这会正是中午,也算是艳阳高照。

  周杨早上穿了件皮夹克,正挂在店里,他索性拿上,说:“那我就带着。

  苗苗抢过来说:“我帮你拿。”

  一件衣服也没多重,还能挡点风,周杨就没拦着。

  苗苗在掩盖下去摸衣服口袋,觉得夹克是好看,不过口袋太浅,又不带拉链,要是不打招呼把钱放进去,一准会丢。

  她本来是想先斩后奏,一下子又觉得不合适。

  周杨不知道她脑袋里在琢磨什么,路上还说着话。

  苗苗心不在焉地答应,眼睛悄摸摸转着,到羊肉汤店的时候还在想。

  趁着周杨去窗口拿馍,她还是试图把信封塞在内衬口袋,要是穿上的话肯定马上就知道。

  她抱着衣服,盼着他还是先别穿。

  吃饭的时候,周杨是不冷,尤其是汤喝下去。

  但吃完饭往外走,风一吹他就说:“苗苗,你衣服给我吧。”

  那怎么能行。

  苗苗抱着衣服不撒手说:“不行。”

  周杨被她的反应一惊,说:“怎么了?”

  苗苗一下子找不到借口,急中生智把衣服穿上,说:“因为我冷。”

  男人的夹克衫穿在她身上,多少有些空落落,两只袖子都在晃荡。

  周杨给她拉好拉链,说:“行,那你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