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第50章
作者:东边月亮圆      更新:2022-12-10 23:35      字数:3412
  之后没几天就是过年,89年的正月初一,下了一场晚雪。

  只有薄薄一层,落在人的肩上,斑斑点点。

  禾儿今天戴着红色毛线的帽子,帽檐把什么都挡住,连同围巾,只露出亮晶晶的眼睛。

  她站在家门口搓搓手,有些疑惑人怎么还不来,索性进屋等着。

  客厅里一家人都在,正在看昨天联欢晚会的重播。

  方海看她出去又进来,说:“迟到了?”

  大有总算叫我捉到把柄的意思,毕竟他一天天就等着找茬。

  禾儿倒觉得没什么,只是有点担心,说:“从来不迟到的。”

  说好六点,五点半就能在外头吹风,生怕错过什么。

  这样说起来也是,方海难得蹙眉说:“我去看看吧。”

  嘴上说得再硬,也是他打小看着长大的“半个儿子”。

  赵秀云看手表,说:“晚了多久?”

  算起来都有半个小时,禾儿越想越不安,说:“我自己去吧,也很近。”

  这种时候,哪能让她一个人出么,赵秀云站起来拿外套,说:“一起去吧。”

  万一有什么事,都能搭把手。

  才说着要出门,高明就进院子,头句话就是说:“刘大叔家塌了,我帮着搬东西,才好。”

  外头这雪,也不像是能把房子压塌的样子。

  禾儿伸出手去碰,寻思这是雪又不是冰雹。

  高明也觉得奇怪,说:“还是去年刚垒的三楼,说塌就塌。”

  一家一间小平房,家家都是一层一层往上盖,也没听见谁家出意外,还赶在正月初一,多不吉利啊。

  高明现在还住的是小麦的房子,那儿原来是方家的房子,前后巷子住着,刘叔也算是老邻居,赵秀云夫妻对视一眼,说:“我们去一趟吧。”

  他们说完就走,只剩三个人。

  禾儿跨出门槛前说道:“苗苗,你今天小心点啊。”

  长大的姐妹俩,各有玩伴,这样的日子,肯定是跟各自的好朋友们玩。

  苗苗乖巧点头,说:“我又不是小孩子。”

  她现已经十八,是大人了。

  禾儿屈指敲在她的额头上,说:“那也是妹妹。”

  苗苗吐舌头不说话,围巾在脖子上绕两圈,给小黄盖上毯子,蹲下来说:“好好看家吧。”

  这条十二岁的黑狗,别说看家,现在已经失去一贯对这个家的贡献,在这个冬日里尤甚,饭量每况愈下,只天天窝在最暖和的地方,不太动弹。

  叫人看着难过。

  苗苗抿着嘴有些失落,锁好门也出去。

  她的事先不提。

  禾儿他们是要去大米的工地,毕竟是开售的好日子。

  这个名为“春晓花园”的小区,还只是雏形,人们只能通过地基来判断位置。

  好在大米准备好样板房供人参观,广告早打得震天响,还是挺引起关注的。

  除开外销房以外,正儿八经的商品房,这里是沪市第一处。

  说真的,市里现在是大把人拿着钱,没地方买房,有崭新的楼房,可不叫人排起队。

  当然,排队之前,也得先看看样板房。

  那真是建得敞亮,大米不吝啬钱财,务必表现出最好的样貌来,设定要摆家具的地方,也全是站满人。

  熙熙攘攘,到最后都要排队进去,老长一串,不知道的以为是卖什么猪肉,而不是每平方一千多的房子。

  现在就是这价格,工薪人家借一借也能凑起来,毕竟这些年物价还算稳定,工资和消费相比起来还是有富余的。

  毕竟大的买不了,小的咱们可以看一看,又不是一口气交全款,定金只要五千。

  之后再按进度,隔两个月交一次,直到交房前最后一笔,就算银货两讫。

  大米贷款的那笔钱,基本都在卖地和头批建筑材料上,这百来套房子的定金一收,可见又宽裕起来,人说话都有力气。

  尤其是没有剩下房子这件事,更是让他信心大增。

  要按这样算起来,已经算销售一空,都不用到交房,成果就出来,乍一看都能知道,他这是要发大财。

  什么大房子小轿车,通通能买上。

  那真是跟洞房花烛差不多在,精神抖索得很。

  高明看着,既替他高兴,也有点羡慕,感叹道:“啥时候我也能大挣一笔。”

  禾儿何尝不是这么想的,说:“早晚会的。”

  他们就是稍晚一些,每个月走在不同的路上,就会有不一样的进度。

  高明并不是顾影自怜的人,很快打起精神来,说:“我慢一点,但最迟三年,什么都会有的。”

  说真的,禾儿爱挣钱,一是想买漂亮衣服,二是性格受不了进机关,实际上她本人在物质上并没有什么短缺。

  父母从小到大都把最好的给她,从物质到情感都很充足,这纯粹是她的个人选择。

  而高明就不一样,他需要很多钱,才能一定程度上维护他在生活和感情里的信心。

  他放弃自己想年后多在沪市待几天的心思,正月初九一大早就出门,按照设想,这趟前前后后要去一个月。

  禾儿很是不舍得,一来还在过年过节里,还有那么点阖家团圆的气氛。

  二来两个人从小到大,除开高明在青岛那几年,总是聚多离少。

  高明何尝不是,不过再多的心思也得抛在脑后,他说:“我定时给你打电话。”

  写信是不成的,他三天跑一座城市,又没有固定住址,信到人早就不知道跑哪里去。

  倒是电话,贵是贵一点,这个钱也是要花的。

  从他开始各处出差,禾儿就天天到巷子口的电话间,人家接线员都知道,老方家的大姑娘八点就来——这是两个人约好的时间,要是哪天时间不准,反而叫人多操心。

  有时候不一定能说上话,也会抽时间让接线员带口信。

  现在很多地方,也不一定是有电话的,常常要满大街找。

  高明回来很少提这些,对他来说,每天能听到熟悉的声音,就是最好的鼓励。

  不过禾儿心里也有数,通话从来简短。

  更多时候,就两句报平安的话就结束。

  就是这样,显得两个人在一起的时间珍贵。

  高明最后手掌轻轻抚过她的脸,才转身上火车。

  禾儿目送他的身影,想想也是百无聊赖,索性去找王月婷玩。

  正是超市里客人多的时候,王月婷撸起袖子在仓库搬货,看她来也不客气,说:“搭把手啊。”

  这有什么难的,禾儿把头发绑起来,跟着她搬搬抬抬。

  漂亮衣服上蹭不少灰,也无所谓。

  两个人手上不耽误,嘴上还在说话。

  王月婷说:“你那个金镯子可真会放,我妈送回去两次,你又给送过来。”

  说起禾儿送给王武两个女儿的镯子,可真是过年时候的热闹。

  本来是小麦和他们的礼物都要退的,不过现在很明显,只有禾儿和高明算“外人”,钱花所有的心思都拿来对付他俩,可惜“敌人”太狡猾。

  明明是亲眼看着人收回去的吧,半道上一摸口袋,怎么盒子又在里头。

  钱花是百思不得其解,还跟年轻人较上劲了。

  禾儿想起来都好笑,说:“跟阿姨说,就收下吧。”

  她推得也累得很。

  这就是王月婷要带出来的话,她道:“反正事不过三,我妈说‘等禾儿结婚,给她打个大的’。”

  无独有偶,禾儿也想起来,说:“我妈那天买了五个金戒指,说是先给我存的。”

  有条件的人家,给孩子的陪嫁总是多多益善,这两年黄金涨得厉害,可以说是一天一个价,买得多更划算。

  五个,王月婷看自己光秃秃的手指,说:“也戴不完啊。”

  禾儿装懂道:“压箱底的东西,又不用戴。”

  那还不如现钱握着实在,更何况年轻人也不爱金银。

  王月婷拍拍身上的灰,说:“辛苦了,请你吃饭。”

  这一阵子,两个人待在一起的时间更多,谁叫一个对象在工地住着,一个到处出差。

  禾儿也是半点不客气,说:“去吃西餐吧。”

  刚开没几天的新店,说是正儿八经老外开的,味道和平安饭店顶楼改良过的不一样,价格也是更胜一筹。

  几个人在花钱上从不计较,王月婷进办公室,把干活的衣服换下来,说:“走吧。”

  要吃高级的店,禾儿把头发又重新整理过,这才挎上包。

  两个人要好的手挽手,到地方在服务员的安排下入座。

  这环境,其实两个女孩子来吃有点奇怪,毕竟还有人拉小提琴,样子做得十成十。

  服务员甚至还送上玫瑰花,说:“今天是情人节,我们进店的客人都有的。”

  头回过情人节,居然是两个好朋友。

  王月婷哭笑不得,看四周说:“难怪觉得都是一对一对的。”

  忽然,她目光停住说:“禾儿,那个是不是你妹妹?”

  禾儿还没回头,表情都拉下来,待看清楚后是谁,稍缓口气,不过还是疑虑道:“灵灵对面是个男的吧?”

  这也是妹妹,得多上心才行。

  是个男的,才不奇怪啊。

  王月婷点头说:“是,而且还是我认识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