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晋江独家
作者:金谷飘香      更新:2022-10-14 15:43      字数:3636
  回到京城,田小苗和柳冬生投入到了工作中。

  他们一个星期团聚一次,多是柳冬生过来。

  家属院在办公区后面,隔着一道院墙,单开了一个小门,方便人员出入。院里有一栋红砖小楼,四层高,呈南北向,大斜坡楼顶,灰瓦,高烟囱,有着浓郁的苏联风格。

  这是标准的筒子楼,每一个楼层都带着长长的回廊,楼梯在中间,两边各有四个套间,水房、厨房、洗手间都是公用的,跟楼梯挨着。楼前有一个大花坛,栽着雪松、冬青、月季,还有两棵海棠树,郁郁葱葱。

  田小苗的家在二楼,圆拱形门头、圆拱形窗户,很有美感。两个房间南北通透,光线很充足。

  在六七十年代,筒子楼算是“先进”的,能盖楼的都是重要单位,一般人住不上。可她更喜欢四合院,如果有机会,还是想搬到院里住。

  楼里都是同事,很安静,很少有人串门。柳冬生来得多了,跟大家都认识了,在楼道里碰见了,就客气地点点头。

  由于工作性质,闲杂人员很少,家属也很少。成家的同志多是体系内的,夫妻双方从事着同样的工作,行业外的多住在别处,也有两地分居的。

  这个年代,夫妻两地分居很常见。

  那些支援“三线”建设的,大多如此。还有国防工业体系,搞尖端科技的更是隐姓埋名,去了不知名的地方,一年见不了几回面。

  没有怨言,只有奉献。

  这是一个充满理想的年代,也许有点偏激,可不失热血和奋斗精神。不管是科技人员,还是工人、干部,都有奋斗目标。

  作为国际问题专家,田小苗更是发挥了自身所长。

  她带着研究小组,对双边、多边关系做了分析。一些容易忽略的问题,一一呈现出来,为下一步的决策提供依据。她小心地把握着度,不留下任何痕迹,以免引起猜疑。

  截止到目前,中米关系进一步好转,跟西方国家陆陆续续地建交,恢复了正常化。不管是政治上,还是经济上都有所突破,国防压力也稍有缓减。

  中、米、苏三个大国之间,取得了微妙的平衡。

  当然,外部压力依然存在。

  北部边境线上,重兵依旧,苏联的机械化部队整装待命,防备措施不可或缺。

  就像是应对,“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进一步落实。

  街头巷尾刷着红褐色的标语口号,宣传画随处可见。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都行动起来,防空设施、粮食物资储备,还有民兵训练。

  “不称霸”是我们的外交策略,走和平发展道路,不会像米国、苏联那样欺负弱小,称王称霸。这个既定方针,为后续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系列报告出台,田小苗成绩斐然,受到了组织上的嘉奖。

  她提升了一级,跟柳冬生一样挂着副团级,虽然不带兵打仗,可级别一点都不低。当然,除了领工资,这个级别基本上体现不出来。

  田小苗很满意。

  她还不到二十九岁,照这么发展下去,会成为高级将领吧?个人的进步,伴随着祖国的发展,前途不可限量。

  随着秋季的来临,柳冬生也投入到了集训中。

  他去内蒙搞封闭演练,一呆就是两个月。回到京城,已是十二月底,正赶上过生日。他二十九岁了,看到小苗精心准备的枫叶贺卡,笑得合不拢嘴。

  “小苗,咱们看电影去……”

  俱乐部放电影,一连看了两场。

  都是战斗片,在枪炮声中度过了生日,迎接新年的到来。

  一九七二年就这么过去了。

  “元旦”过后,经济方面有了重大举措。

  国家计划委员会提出了一个方案,要从国外进口43亿美元的成套设备和单机。方案一经批准,就落实开了。(注1)

  经贸步伐加快,对外联络日益增多。

  这时候,中米联络处开始筹建。上级安排了人选,江黎明和林恪静将前往米国,“春节”后就出发,任期三年。

  听到消息,田小苗很淡定,留在国内一样做事儿。

  她没跟冬子说,怕冬子不自在。系统内部都知道她跟江黎明是搭档,完成了很多任务,很出色。而这一次落选,跟她爱人在作战部有关。

  当然,她也不想跟冬子分开。

  每一次远行,冬子都提着心,没办法通信,就写几行日记。那些日记,冬子给她看了。她想,家庭和事业都要,就要做出某种选择。而这并不意味着彻底失去了出国机会,或许某一天,冬子会跟她一起驻外,以武官的身份。

  到了那时,目标太大,危险也更大。她不想冬子冒险,就像冬子担心她那样。不管承认还是不承认,有了家庭就有了牵绊,心理上是有些不同。

  田小苗捋清了思路,把工作重点放在技术领域和武器装备方面。

  国家安全问题解决了,重点发展经济。可国防工业不能丢,要跟国际接轨。西方国家解除了贸易禁运,可武器装备依然受限制,要想办法打开局面。

  田小苗把目光投向了某地区。

  那里有一个很小的国家,只要是生意没有不敢做的。跟米国也有着密切联系,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常规武器。

  对武器装备,柳冬生也非常感兴趣。

  他是做战术演练的,装备部署是很重要的一环。可我们尖端武器有了,常规武器还差一截子,要想办法补起来。

  “小苗,苏联和米国的武器装备到底有多先进?”

  “多先进?恐怕是我们无法想象的……”

  田小苗想画个图,把后世的常规武器描述一番。可惜,她这方面的积累太少,只能说个大概。

  夫妻二人探讨着武器装备,多了一个新话题。

  在忙忙碌碌中,“春节”就要到了。

  虽然提倡革命化“春节”,可探亲假依然有。

  田小苗请了三天假。

  她跟冬子商量好了,回沪上过年,就像普通人那样。还给家里写信,让爹娘高兴一下。柳冬生也提前准备起来,买了京城的糕点,一封一封,用纸箱子装好,怕路上压烂了。

  就在这时,田小苗发现自己怀孕了。

  一连几天,胃口不好。算算日子,好像推后了。她去医院做了检查,确定后,有些紧张,就给柳冬生打了个电话。

  柳冬生一听,也跟着紧张起来。

  “小苗,咱不跑远路了,在家里好好休息……”

  “冬子,不要紧……”

  “不行,得听我的,好好养着……”

  柳冬生打消了回沪上探亲的念头。他急匆匆地赶回来,提着一只褪好的老母鸡,说炖汤增加营养。田小苗瞬间有了做孕妇的感觉,想着十月怀胎的辛苦,不禁皱了皱眉头。

  “小苗,有我呢……”柳冬生攥着小苗的手,宽慰着。

  田小苗听了,心里稍安。

  她要做好准备,迎接这一切。

  这天晚上,柳冬生翻来覆去,激动得睡不着觉。

  他搂着小苗,说:“小苗,我要当爸爸了?”

  “嗯……”田小苗闭着眼睛,嗯了一声。

  “小苗,给娃娃起个名字吧?”

  “好……”

  柳冬生挖空心思想了半天。

  第二天一早,兴奋地说:“小苗,如果是女孩就叫柳田甜,小名甜甜,如果是男孩就叫柳田茂,小名茂茂……”

  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都很好。

  田小苗踏实起来。

  她一门心思搞事业,可孩子来了,就好好迎接吧。人的一生分为不同阶段,在每个阶段有不同的身份。作为母亲,虽然辛苦一些,可也更踏实。

  征求了医生的意见,田小苗放弃了远行。

  柳冬生给家里打电话,说:“要值班,赶不回来,就在京城过年了……”

  小苗叮嘱过,怀孕的事儿不要宣传,等满三个月再说。

  柳进原把消息传给了田大旺和孙梅英。

  孙梅英有点失望。

  “小苗咋不回来啊?说得好好的,咋突然变卦了?”

  “梅英,小苗和冬子都是军人,哪能跟老百姓一样啊?”

  田大旺压低了嗓门,怕人家听见了。

  小苗的工作特殊,很少穿军服,是要保密的。梅英那个大嗓门,稍不留意就传出去了。

  “春节”过后。

  江黎明和林恪静来跟田小苗道别。

  二人穿着黑色毛呢大衣,出国统一定制的。

  “小苗,我们后天就出发了……”

  “好,一定要多保重……”

  田小苗和林恪静紧紧相拥。这一别就是三年,中途恐怕不会回来。本想拍张照片留念,可想着组织纪律还是忍住了。

  “小苗,我们走了……”

  江黎明挽着林恪静,冲着田小苗挥了挥手。

  “再见……”

  田小苗望着二人,深深地祝福着。

  由于尚未正式建立外交关系,驻米机构被称为联络处,包括外交、商务、经济、文化交流等等,环境很复杂,任务很艰巨,充满了危险。

  和平的背后,是有人在坚守。

  不管是她和柳冬生,还是江黎明和林恪静都胸怀理想,默默地奉献着。

  安然度过了两个月。

  田小苗给家里写信,报告了怀孕的消息。

  “大旺,小苗有了!”

  孙梅英又惊又喜,恨不得立马去京城。

  她要照顾小苗,跟小苗一起迎接新生命的到来。

  田大旺也乐颠颠的,还掰着手指头说:“到了十月份,咱们就要做姥姥、姥爷了……”

  “是啊,那时候五一也从军校毕业了,不晓得能回来不?”

  孙梅英瞅着全家福。

  一家五口,孩子们都长大了。

  她五十岁,大旺四十七,做姥姥、姥爷好像早了一点。这是搁在城里,若是搁在农村,娃娃们早就满地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