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第一百一十七章 女官制
作者:入闻      更新:2022-03-13 05:50      字数:7550
  她先是没预料到信上的内容, 接着又想这事怎会发生得这么快。

  或许是事关重大,此时新帝来询问她的意见。

  信笺华贵,上面的笔墨格外清晰。

  在信中, 上面是在同她商讨女官制一事。

  秦白萱自然记得原著剧情中出现过女官制,可这都已经到了剧情的后半部分,在鹄梁已差不多安定后。

  这次竟如此提前。

  或许是受到目前书中剧情整个向前进展迅速的影响, 也可能是新帝本就有这种想法,只是一直到后来才实施。

  此事事关重大, 不是随意能做出的决定,可能也正是因此, 新帝才会来询问多人意见,这之中定然也不止自己一个。

  如果女官制真的能施行, 便是给更多优秀的姑娘机会。

  很明显无论是从书中看,还是由秦白萱接触的他人来看,这个世界有许多姑娘有着非凡的能力, 不输男子。

  如此一来的确是能让鹄梁有更多人才。

  秦白萱忽然想起, 自己府中还有一个饱读诗书,私塾先生都每次见了都会好好夸一通,若是真能开创女官制甚至之后女子也能考科举,那是不是纨绮又有了更多的出路?

  就像她都能尝试着去考科举。

  秦白萱自然觉得以她的聪明才智, 说不定真能拥有很好的成绩。

  或许她还可以期待将军府上出个进士。

  仅仅是听到这个提议, 秦白萱就已经想了很多。

  像是未来的一些事情都已经规划好, 她发现自己想的太过长远,此时忍不住笑了笑。

  不过无论是府中是不是有适合当官的姑娘,秦白萱都会支持女官制的推行。

  当然她也知道,这种新的制度一旦被提出或是准备实施,必然会遭到一部分人的反对。

  在这之中, 秦白萱想当支持者。

  她回信时,很明确地表明自己态度,若是推行,自己定然会支持。

  当然这背后有多重需要考虑的方面,她也提供了一些对策给男主。

  等将回信写完之后,依旧是将信寄到江陵处。

  在霍和安回来时,正好看到她将信封好命人寄出那一幕。

  过去在霍和安失忆时还和江陵闹得有些不愉快,主要是小将军心中醋得慌。

  这一次完全恢复了记忆,霍和安也知道自己当时的举动是多么不合适,又显得有些……幼稚。

  现在更是知道秦白萱和江陵还会通过书信往来,当然小公主很早便同他解释过,江陵送来的书信都是在传达天子的意思。

  可每每看到这一幕,霍和安说不清为什么,只是心中止不住还是感到有些堵着。

  主要是过去长宁帝差点赐婚给江陵的消息,还是令他如鲠在喉,而且那时的江陵并未完全拒绝。

  可霍和安也分得清哪个更重要,更不会影响秦白萱同新帝之间的交流。

  将信递给采芜让她帮忙投递后,秦白萱接着看到走上前来的小将军,马上起身,她伸手揽住对方的脖颈:“我们要歇下了吗?”

  霍和安也已是将一日的事情都处理完毕,此时正好可以消息,他点了点头。

  秦白萱晃了晃手臂,带着撒娇之意。

  她口中说了今日在信中看到的事:“今日陛下,托江陵写信给我,是为了商议一事。”

  霍和安见她晃了晃手臂,下意识地将她抱起,他应:“是何事?”

  “陛下似乎想推行女官制,日后女子也能当官考科举。”秦白萱这般道,“不过此事尚未成定论,陛下应当还会再斟酌。”

  她忽然想问问霍和安对此事的想法:“夫君可对这女官制有无什么想法?”

  新帝的这个想法霍和安的确也没有想到,此时见小公主如此问,他道出自己内心真实想法:“若是陛下将有意施行与官制定为一件好事。像是袁婧,便算是女官,只是没什么在朝中当文官的姑娘。”

  他抱着秦白萱回了卧房,接着道:“琼英军的存在便是表明女子也能上战场,拥有强大的力量,现在谁人敢小觑?都已是能上战场,那在朝为官又有何不可呢?”

  见他说出这番话,秦白萱更觉得小将军是人间值得,和她的想法一样。

  这也像是为她打开了思路,忽然意识到琼英军更大的重要性。

  对呀,她们的存在本就是不同,为保家卫国开辟了一条新路。

  她们不仅仅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去守卫鹄梁,更是向天下证明身为女子也一样可以做出突出贡献。

  秦白萱勾唇。

  霍和安又道:“关于女官制这一问题,袁将军之前似乎就提出建议,不过并未被先帝采纳,之后似乎也没有再提此事。若是陛下当下想着推行这一制度,袁将军竟然也会感到高兴。”

  秦白萱又想起袁婧和秦白元还是好友一事,顿时反应过来,秦白元会这么想说不定还是听了过去袁婧的提议。

  加上袁将军本就是女中豪杰,她像是在用自己的所作所为说明她的想法可行。

  “夫君所说甚合我心意,我本也是这么想的,因而在回信中表明,若有一日他真想推行此制度,自然会支持。”秦白萱笑着接话。

  到了卧房后,霍和安就将她稳稳地放在了地上。

  二人一玩了一会儿接着便歇下了。

  ……

  翌日,定安军军寨内。

  虽说现在正处于休假期间,军士梦都可以睡晚一会儿。

  部分人准备休息一会儿,部分人则依照自己平日的惯例早早起床进行个人训练。

  陆荣也是早起的那一个。

  他今天收到了盛昌府寄来的书信。

  一打开就发现是侯爷的字。

  这还是在他与家人闹掰离开府中后,第一次收到家人的信。

  陆荣没有犹豫,直接读了下去。

  信是陆长汶亲笔写的,里面有对他这一次在战场上做出功绩的表扬,还有对他日后的希望。

  其实陆侯爷也很想问问他有没有受伤,他现在在军中过得好不好,会不会不习惯?

  可终究像是面子使然,陆长汶没有问出口。

  他只是说新年已至,还是陆荣第一次在外过年。

  或许是表达的太内敛,也太含蓄。

  这份信中并没有直接说出希望陆荣回来,也没有多少求和的意思。

  可按照陆长汶的个性,他能将这封信寄出便已是破了自己的面子,算是他的极限了。

  陆荣虽是在盛昌府住了这么多年,对他爹的脾气也算是了解,可看到这些话,只是觉得对方态度软了些,并没有意识到这是在自叫自己回府呢。

  他在回信中还自谦了一番,说自己只是小有成就,还未达到个人目标,尚未能更好的建功立业。

  陆荣说希望自己回复的那一日,是真正的功成名就,现在自己只被封为定安军中的小将,这对于他的目标来说还远远不够。

  陆荣这其实不仅仅是依着家里的要求来做事,当然也不只是给他自己挣一份面子。

  他现在有多少的成就,便是意味着他日后在府中能有多少话语权,之后等迎娶琉莲时也更有信心能在府中护住她。

  当陆长汶收到这回信时,自然又是被噎得不轻。

  没想到这孩子还挺倔,一出去便一定要扬名了才肯回来,现在是不愿。

  他看了下信,转而又将这信丢在一旁说了句:“既然如此,那就随他吧。”

  可半天想想,又不知为何,他俯下身伸手将那信捡回,陆长汶将陆荣的信再看了一遍,只是没有说话。

  半晌,他才将这封信也给吴姨娘看了看。

  吴姨娘见到陆小侯爷所说,发现他的确是和之前变了一个人般,她心中还带着几分欣慰:“小侯爷终于像是长大了些。”

  之前被府中惯的总觉得他心中年纪甚幼,永远配不上他长得高大的身姿。

  加上之前的确没成什么事儿,难免会让人有些担心。

  可现在,众人发现陆荣还是变的不同,不仅是能在战场上有建树,而且也更拥有了责任感。

  是如今他已有了自己的目标,这便使得前途充满未知与值得期待的东西。

  陆长汶冷哼一声:“看他那个样子是出去了就不想回来了,估计也是在府中呆腻了,那就让他去,真是管不了他。”

  见他还是如此口是心非,其实心中应当是对陆荣这改变感到欣慰的,可以硬要装出这副样子。

  说来也不该算是装,而是不会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在王氏过世后,似乎是为了给这两个自幼就失了母亲的孩子补偿,有很长一段时间处于他们要什么陆长汶就会给什么的状态。

  可之后自然是期盼他们成才,发现仅仅用溺爱的教育方式并不可行。

  之后才严加管束,也有了改变。

  吴姨娘笑道:“老爷莫要生气,小侯爷能有这份担当,也是我们希望能看到的。如今他已是有了目标,那不如便让他去完成,盛昌府永远会支持他。”

  这番话说得真情实感,也是说在了陆长汶的心坎上。

  的确如此,他还是第一次看到陆荣为一件事情如此执着。

  最开始时还以为陆荣只是说说,不会真正做些什么。

  可如今一看才发现他早已有了准备,竟还能如此坚持下去。

  可毕竟是自己的骨肉在战场,陆侯爷难免有些担心。

  他也没将这种担心表现得很明显,只是派人在给陆荣送去封信,顺便带了些年货给他。

  其实陆婕还偷偷命下人给他兄长送去一纸字条。

  虽然她自己以为是偷偷地的,可其实在陆长汶眼中都是知晓,只是默许罢了。

  一时之间,在演武场军寨的陆荣收到了不少东西。

  军中只有小部分人是知道他的家世,但他们都知晓陆荣的家就在京城。

  此时见家中还能送东西过来,眼中俱是羡慕。

  见到此情形的军士们也纷纷开始觉得想家。

  陆荣将自己拿到的一些食品互相分了分,接

  着开始读信。

  看到陆婕的信时,他心中还觉得有几分亲切,毕竟他从小和妹妹一起长大,两人也很熟悉。

  这也算是第一次他们这么久没见,心中自然是想念。

  陆婕的字写得不怎么样,一看就是小时候就没好好练过,可她还写了满满一封,而且扑面而来便是她说话的感觉。

  这小丫头还在信中问了许多事情,像是在军中顺不顺利,在军中好不好玩,自己再长大些,能否去琼英军参军。

  其实陆婕只比陆荣小上几岁,按照现在来说,年龄也是不小了,可看上去也依旧是单纯可爱的模样。

  想不到她还有去琼英军参军的想法。

  陆荣有些无奈地摇了摇头,这小姑娘也是被宠着长大的,要真是去参军了,可真不知能否适应。

  再加上陆家已是有了一位儿子前去战场,要是这姑娘也跟着去前线,那可有陆长汶担心的了。

  陆婕还在信中说,感觉之前父亲好像希望兄长能回到府中来过年,可不知为什么他没有说你也没有回来。

  她问陆荣就真的不回来了吗?

  陆荣回复:“若是此次我回府,琉姑娘依旧是个不尴不尬的身份,或是我不能带他一起回去,那便显得没有必要了。再给我一段时间,或许不久之后我就能回去。”

  收到他的回复,陆婕心中感慨万千。

  其实在她心里早就已经将那琉医师当成了自己的嫂子,陆婕还没有经历感情之事,更没经历过家人阻挠,此时其实不太理解,为什么父亲不愿意接纳琉医师进陆家。

  不过陆荣之事也算给她做了一个榜样。

  她比起过去也变得更努力了些。

  ……

  在同秦白萱以及几位重要大臣商议过女官制相应内容后,新帝得到了许多不同答案。

  有人觉得此事违背伦常,若是姑娘家都能围观读书,那是否能在家中相夫教子。

  这是属于老一派的观念,他们便是感觉此法不对,不合常理,未曾有过,因而显得荒谬。

  自然也有不少人是持支持态度,理由大致为琼英军,便是女子中的表率。

  可见互联还是有不少人才,或许她们身为女子未能得到良好的教育,尚未能拥有展露才能的机会。

  并且支持者认为,就算让女子为官也只是提供一个机会,并不代表他们不可以选择相夫教子此路。

  而且毕竟能成官员者为少数,自然是优中选优。

  当新帝将这一事宜放置朝堂去探讨时,自然是引起一片争论。

  不少大臣自动划分为支持与反对两派,还有一些表示中立的。

  就这班在朝上吵了好几日,才终于有了定论。

  女官制暂推行三年,试试效果,若真有才人被选出,或是寻到为鹄梁作大贡献之人,那便算是上佳。

  若是推行的好便继续推行下去,若是未能达到想要的效果,那便暂时停止。

  新帝最后发话,算是给了定论。

  无论朝堂中其他官员是满意还是不满意,都需闭嘴。

  关于这件事情,秦白元还问过荆鹏仙长的看法。

  他原本以为荆鹏仙长到现在才当官,见到这前朝未有之法或许会不满。

  可谓想到对方,竟是夸赞了这一政令。

  荆鹏仙长抚摸着自己的长须:“陛下此法的确与众不同,应当为鹄梁的发展,若是真有值得重用的贤才,又何关其它呢?”

  秦白元朝他恭敬地行了一礼:“仙长所言甚是。”

  此事这便算是定了下来。

  对此,魏清妧还没准备好,她忽然听说了朝中传来的消息。

  过去的魏府目前仍在修缮之中,她想或许之后,自己便会住在那府中。

  可每次有这种想法时,她心尖都会感到一阵小小的刺痛,就仿佛住在此处,会提醒着她过去发生的一切。

  可又想到日后能将父亲母亲的牌位都列于府中祠堂,便也觉得值得。

  可没想到这么快就在朝堂上听说新帝已是准备推行女官制的消息。

  魏清妧还没准备好是否需要为官。

  这段时日还有蒋丞相派出的人找上门来,说是要给她什么补偿。

  关于蒋丞相其人,魏清妧是曾见过的,也是之后一直听说的。

  他过去和她父亲是至交好友,之前为魏桓终说情还被打了板子,牵连自身。

  可一直到之后,他也帮不上什么忙。

  蒋丞相很想见她一面,但魏清妧每每都是拒绝。

  她也没有做好见故人的心理准备。

  就算此时见了又能如何呢?过去终究是回不去的。

  而且他若是寻自己,又要说到过去的事情,难免会伤怀。

  加上他们一家人流放在极寒之地的日子,那段回忆魏清妧不想再想起。

  可蒋丞相派人来了几次,看上去很执着的模样,更是带了不少东西。

  之后还有一封信,交代了这些年的经过。

  魏清妧这才知道他们并没有被所有人放弃,至少像这蒋丞相依旧是在寻找,只不过没有找到。

  她并不怀疑过去他同自己父亲的情谊,可这补偿着实来得太晚了些。

  魏清妧担心自己这次若是再不收,他之后还要往还未修缮好的魏府中送,只好收下了。

  在信中她才知道蒋丞相不忘旧情。

  他偷偷在自己府邸不远处,为过去的同门魏桓终修了一处衣冠冢,立了一块石碑。

  他将这种的位置写给了魏清妧,并且表明若是魏清妧在意,或许可以过去看看。

  并且现在沉冤昭雪,之后魏清妧若想将她父亲的坟迁往他处,也可安排。

  这一下子就让魏清妧心中震荡,她没想到对方还留着自己父亲的衣冠冢。

  在长宁帝将魏桓终处以死罪后,此人因犯谋反之罪,自是尸骨无存。

  就算是这,也依旧是个念想。

  魏清妧特意挑了一个没人的时间去了,那处衣冠冢立的碑前,不敢刻上魏桓终大名,只是写的很隐晦。

  可现在一切都不一样。

  她父亲的姓名终于可以显露在这朗朗乾坤之下。

  魏家也是彻彻底底和谋反之罪没了关系。

  魏清妧一人在此处坐了许久,她还带了记忆中父亲最喜欢的一些东西来此地,看到那一观众以及悲伤的字时,一时间泪水模糊了双目。

  可这一次他没有让泪掉下来,而是勉强笑着。

  魏清妧说,她替父亲报仇了,盼家父在天之灵能得慰藉。

  她又交代了一下家中其他人的现状。

  母亲或许在病倒后,就已离开去寻父亲了,或许现在就同他父亲在一处呢。

  魏清媛还说了自己日后的打算,又说了如今遇到新帝对方的帮助。

  对于秦白元她的评价还是挺高的,他说对方有将相之才,在他手中,鹄梁应当会变得越来越好。

  这样的话,也算是能让父亲实现一直以来的愿望。

  她没有见蒋丞相,但给对方回了个信,谢过了他。

  在这一次和秦白元见面时,对方并没有主动提起之前同她所说,愿不愿意来宫中当官一事。

  反而聊了一些朝中以及新年发生的其他事情。

  这一次的除夕是她跟着新帝在过去的六皇子殿中一起过的。

  在母亲也跟着去世之后,魏清妧就只剩下一个人,就算是遇到什么节日也都开心不起来,反倒会觉得一人过得年不像年。

  他人都在团聚,反而衬得她这处更冷冷清清。

  今年的确是格外不同的一年。

  这一次见面,倒是魏清妧主动提起目前已在朝中推行的女官制。

  虽说是推行,可人需要通过种种方式,像是科举仍需从头开始考,若是有他人举荐或是恩荫,也需要走严格的流程。

  秦白元没有主动提,就是不想表现得像在逼她,在魏清妧主动问时,也承认了此事。

  他道:“只要魏姑娘想,之后随时可以同朕说。”

  魏清妧点了点头。

  或许从这时开始,她心中就已有了答案。

  将军府听到这件事也很觉得高兴。

  尤其是她们还在府中开了两个小私塾,若是有姑娘真的很想为官,说不定就能从府中考出去。

  这样一来,私塾先生们他们本就爱夸赞纨绮,现在纨绮更是其中即有天赋,很有可能考出去的那一位。

  秦白萱问过了她的想法,她也想考。

  那正好可以趁着新帝这次推行新策,让纨绮去试试。

  科举需要一层层上,耗时也久。

  秦白萱便让她在府中安心备考,希望到时候从边疆回来时,能听到她的好消息。

  这之中的花销,秦白萱也愿意承担。

  她冥冥中总有一种感觉,纨绮作为未来的大佬肯定会出人头地。

  过去是被逼无奈,纨绮才会选择杀人这一条路,并且专治昏官。

  可现在看来,她或许还有其它选择。

  比如通过堂堂正正考上科举,担任职位,说不定日后也能为民除害。

  这便是想得长远了,秦白萱很清楚,纨绮就是那种不逼她,她也会逼自己一把的人。

  此时也只想着不要给对方过多压力。

  在听闻这个消息不久后,纨绮忽然满面笑容地朝她跑来。

  这是有什么事儿?

  作者有话要说:  大家中秋快乐呀~

  到明晚九点前,本章留下正分评论的都有小红包~

  感谢在2021-09-20 20:55:28~2021-09-21 20:58:37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咖啡不加糖 30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