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第一百零八章 攻入京城
作者:入闻      更新:2022-03-13 05:49      字数:7736
  他挑的时间很巧, 就在匈奴进犯之时。

  可以说明眼人都能看出秦白文究竟是打的什么主意。

  就是趁着外敌来犯,京中又有不少兵力支援北疆,秦白文觉得京中无足够军士防守, 正是亏空之时,便选了这个机会。

  或许这是他觉得最合适的时机,毕竟若是等和匈奴的仗打完, 霍和安和周毅班师回朝,他暗中集结的军士便很难有胜算。

  当然还有另一种方式, 就是等待。

  等下一次鹄梁和他国交战之时,他再考虑着夺权。

  可秦白文已是忍不住了, 他知晓秦白元定然也都记得过去之事,并且他定然放在心中。

  时间拖得越长, 秦白文越怕对方会在不知不觉中对自己动手。

  届时可就真没有翻身的余地。

  可他并不知道,其实秦白元也正在等他动手,等一个名正言顺除掉他的机会。

  依照前朝的规矩, 对于除储君之外的皇子, 之后或许能前往封地得到王爵。

  当然这一切都建立在他们和新帝关系尚可的基础上。

  这与眼下情形自然不同。

  而且秦白元已正式即位许久,登基大典也已是操办,可还不见动作。

  无论是赐予爵位抑或是赶尽杀绝都不见他动手。

  秦白文认为,这表现出的态度已十分明显。

  说来, 也不知该说他这想法是好还是坏。

  此时在需要顾虑外敌之时, 发动内乱。

  究竟是何方站理也很清楚。

  退一万步来说, 就算此次若他能侥幸获得胜利,边疆战事定然会受到影响。

  秦白文难道有信心去抵御匈奴么?

  这一消息传来,国内皆是震惊。

  原本百姓们将关注的焦点都落于北方战场,可惜此事一出,皇子反目。

  三皇子从封地一路北上, 波及不少地区。

  而且他还另寻他因,给新帝扣上不仁义的帽子,还说秦白元是恶意夺了他的储君之位。

  他发了一篇檄文,不知是他手底下哪位幕僚所作。

  通篇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其中似乎将三皇子塑造成一位明主。

  那篇檄文所作,便是为了证明三皇子此举的合理性。

  信中还清点了一番长宁帝做过的错事。

  他将这之中的部分错误推给了先帝,同时还妄图说三皇子会被剥夺储君之位,便是因为看得太清,想要阻止六皇子再在先帝面前胡乱进言献策,使得先帝在做出不明智决定。

  这篇檄文之中似乎将秦白元描述成为巧言令色之人,说他用不佳手段蒙蔽先帝双目,因而才会在这么后面才被立为储君。

  总而言之,这整篇文章与事实毫无关联,全是三皇子一人之言。

  毕竟秦白元是长宁帝之后下诏书与圣旨封的储君,这一过程是名正言顺的,秦白文只能从秦白元对这位置的获取手段来编造。

  不过这之中还将部分原因推到长宁帝身上,是不少人都未想到的。

  可是很快,他们就发现了他这般做的目的。

  由于长宁帝日常昏庸,其表现不仅仅是在朝堂之上,而且对百姓多有压榨。

  尤其是几件事情的处理,像是之前发生的一些灾害,还有贪官污吏欺压地方百姓,这些一年一年累积下来,都是积怨已久。

  而且年年征战,又时常征兵。

  可在边境战争之中依旧常常会输,晋人看不到希望。

  且长宁帝态度摇摆,一会儿想主和一会儿想主战,最后便干脆走上了割地求和的路。

  这无疑是让不少民众感到难受揪心,尤其是在霍和安受了腿伤之后,鹄梁宛若一战神陨落。

  此消息让不少百姓心中绝望,觉得仿佛鹄梁就要走上亡国之路。

  同时也对长宁帝更感失望。

  长宁帝或许以为可以偏安一隅,殊不知当下百姓已是格外愤怒。

  比起眼睁睁看着鹄梁亡国,不如一起推翻其统治。

  在不久之前便有流窜的山匪或是小批民众聚集。

  可由于力量不够,通通都被镇压。

  这一次三皇子竟想到从这些人入手,吸纳他们的力量,竟还弄出了不少民间军。

  无疑是壮大了他本来就养着的军队的势力。

  而作为长宁地指定的储君,现在名盛元顺登记的新帝,虽然他现在并未犯过错,可在三皇子有意煽动之下,那些原本对长宁帝怀恨在心之人,将心中的仇恨转移到了他的身上。

  当然他们本就是激进者,还有许多百姓是能分辨得清当下情况。

  无论新帝和这过去的三皇子究竟有何故,或是想怎么处理,也应等到外敌之战平定后。

  此时秦白文就算给自己安了千百个合适的理由,也做不到真正服众。

  他这种行为实质上便是谋反。

  加上这次反叛又使鹄梁内部受灾,被牵扯其中的百姓都十分不情愿。

  无论如何,目前新帝一直有功无过。

  从之前治理蝗灾,便可看出其才能以及怜悯百姓之心。

  等登基大典结束之后,又真正的大赦天下,犒劳三军。

  这样的实际行动比起三皇子空口说的也好上许多。

  反观三皇子当储君这么多年,也不见他有什么建树。

  若是真想做出一番成就,那在治理蝗灾以及治理之前那些灾害是为什么不见他出现?

  新帝自然容不得他放肆,在看到檄文的那一刻,立刻与江陵商议着反击。

  同一日,由江太傅执笔撰写的《讨贼书》公之于众。

  江陵本就是极有才之人,加上又是立于有理一方,他文采飞扬不出一会儿便将这《讨贼书》写好。

  这其中内容就连新帝看了也连连称赞。

  其中不仅对三皇子所发檄文漏洞进行一一回应,格外清晰,一举戳穿对方谎言。

  同时还分条列举何种是真实情况,将秦白元好好地夸赞一通。

  比起三皇子手中檄文只有煽动性的文字,江陵用最简短的话语列举秦白元所做实例,不仅极有说服力,而且江陵言语中还带着引导意味。

  这之中他还替秦白元说了有关未来建设鹄梁的一些设想,都是一些远大目标,而且考虑极为周到,从各个角度说明。

  只要是读的懂字的又能稍微理解些之人,都能看出有这种远大抱负,并且现在已在不断实施之人,究竟是不是三皇子笔下所谓“并非明主”。

  这《讨贼书》一出,算是给了非常及时的回应,而且其中的一次一句都似乎是在打秦白文的脸。

  更何况这是江陵所作。

  曾经秦白文对他极为信任,几乎无话不谈,将他奉为上宾。

  可不知什么时候,他竟和秦白猿勾结在了一处,也不知什么时候他就开始为秦白元做事。

  看到这《讨贼书》时,秦白文面色阴沉,几乎气得想将牙咬碎。

  若是自己早日时的他真面目也不至于现在被逼到这种境地。

  事后秦白文去想过去发生的那些事情,无论是刺杀还是刻意为难,他觉得这背后或许都有江陵偷偷告密的成分。

  最关键是此人藏得真好。

  秦白文本就多疑,心思阴毒,他对于身边想要招揽之人都有一段“测试”时间。

  这在这一段时间内他会假意对对方极好,来试探他人反应。

  若是不愿意和他为伍的,则之后会被针对。

  若是表面装着亲近,背地里却想将他的秘密告知于他人的,秦白文都会用暗中的手段将他们处理掉。

  可在这一段“测试”时间内,江陵未表现出任何异常,甚至正好符合秦白文内心所想,是办事得力又能替他出谋划策之人。

  可现在再后悔已是无用。

  秦白文只希望自己日后能登上皇位之后,想如何处理他,便能如何处理。

  到时候对幕荣府和江陵都不会轻饶。

  三皇子的封地毕竟离京城距离稍远,他若是要钱来,这一时半会儿还到不了。

  之前所发檄文为他收揽一路上对过去长宁帝统治有怨心的军士较为有效,可在那《讨贼书》一发之后,他手下的人还跑走不少。

  便是因为在《讨贼书》中新帝提及,此时他并不怪那些跟着三皇子造反的百姓,因为这之中最该怪的便是作弄人心欺骗众人的秦白文。

  若是诸位看到这《讨贼书》并能明白这反贼诡计,同时不再与之为伍,从他反叛军中脱离,朝堂既往不咎,不会再捉拿怪罪。

  可若明知此事为反叛之举,依旧要跟着秦白文攻打,那之后被捉拿可便是谋反大罪。

  这话让不少人动摇。

  最开始因为冲动,一头脑热在被秦白文煽动之人,都开始仔细看那《讨贼书》,之后有不少头脑还稍稍清醒一些的开始犹豫。

  一个人离开了,接着又一个人离开了。

  这种事情只要有一个人开了头,没有继续攻打之心,便会让整个反叛军内部溃散。

  人越走越多,秦白文被逼得实在没有办法。

  他与幕僚商议之后定下处理逃兵之策。

  原本愿意跟着自己来的人,此时若突然反悔,便当做逃兵处理。

  他军中之人,怎能想来就来想去就去,将这军中规则太当儿戏。

  对于逃兵的处理,责罚也格外严厉。

  这便是用这严格手段来控制手下之人,这定下责罚的决定虽是效果显著立竿见影,离开军中的人越来越少了。

  虽然还有连夜偷偷逃走的。

  但有一两名军士被抓到,在众人面前杀鸡敬猴,其他人也逐渐明白,这三皇子所说是认真的。

  可此法无疑是违背了三皇子最先宣传的那个目的。

  他原本说的是因鹄梁百姓积怨已久,此次只是依照百姓的心意来夺取自己应得之位。

  可现在他的所作所为无疑是违背了他最初所说。

  目前在他麾下的军士也都意识到他们究竟跟了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个时候才知道,过去秦白文所说的的所有保障都是障眼法,现在秦白文才露出的自己真实面目。

  可现在此人已将他们离开

  之路堵死,似乎跟着他继续将此事进行下去才是唯一出路。

  当然事关自己命运,这些军士并不会再为这种人卖力。

  他们只是在等待机会,想着日后再找找有无其它出路。

  虽然表面上看离开的人少了许多,其实这之中内部已是分崩离析。

  现在仍能相信秦白文,并且真心实意愿意跟着他的人已经少了许多。

  这自然是秦白元想要看到的结果。

  这背后也是秦白文自己说谎的反噬。

  他并不是这仁慈之人,却将不仁义的名义丢给他人,反而想给自己冠以“代表百姓”的名号。

  秦白文自然是无法真正做到代表百姓这一点。

  他现在会反叛,无疑有两点。

  一是为了夺取王位权力,过去就是储君,现在却被秦白元夺了位置,他自然不甘心。

  二则是为了自保,毕竟他现在的状态像是任人宰割,只要边境再平定一会儿,秦白文觉得新帝定然会对他出手。

  这刻意的伪装终究有一天会瞒不下去。

  只是这一日来得如此早。

  见到这檄文与《讨贼书》带来的变化,秦白文最一开始还想扭转局面,他让幕僚再去想如何做如何说。

  不久之后又是一篇文章成型。

  奈何《讨贼书》传播范围太广,带来的影响也不可估量。

  新帝登基本就是民心所向,加上此时和匈奴作战,新帝并未心生退意,反而是积极迎战。

  长宁地质政时期再获和安腿伤后,匈奴也曾进犯,那时就像是能直接突破鹄梁漏洞一般,长驱直下。

  原本有将领还能在那处抵挡,可也不知长宁帝是怎么想的,竟让将领退兵,歌让三座城池求和。

  这一举动又将边疆百姓置于何地?

  现在看来,此时的迎战和过去的一战形成了鲜明对比。

  当然这之中应当也有许多是霍和安、周毅与梁云山的功劳,可新帝这种决策也能让众人发现他和之前的长宁帝不同。

  在事实面前,其它言语都显得苍白。

  这秦白文发出的第二封文章,并未产生他想要的效果,就像是无人问津。

  他的名声也越来越差,更多的人认为他就是那叛贼。

  此时秦白文知晓再拖延下去,越是对自己不利,他现在应当明确目标,不能再在其它地方徘徊。

  他得尽快攻入京城。

  等确认目标之后,秦白文便同幕僚商议对策,制定最佳路线,以便最早到达京城。

  这些他鼓动的百姓并不算得上他的主力军,毕竟他们半路加入,未经过严格的训练,估计与正式军队不能一敌。

  可秦白文依旧要这么做,他要在扩充自己军队,显得他军中人很多的同时,给秦白元一种民心向背的威慑感。

  当然这最后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秦白文主要倚仗的还是他亲手练出来的军队,包括最后还有能帮助他保命的一批死士。

  这些死士的命都不是命,他们生来便是为了保护秦白文而存在。

  从一开始,秦白文将他们一个个捡回来时,就对他们这般洗脑。

  看着秦白文之君最近的动向,秦白猿和江陵一下子就明白了他意下所图。

  可这京城又岂是他能轻易攻进的?

  且不说封地距离此地遥远,秦白文军队实力并不能比其他军队,若是在每重关卡加以剿灭,或许会让他冲破几重,可最后甚至会在不到京城时便被捉拿。

  可这无疑是使得关卡之中的军士也受损。

  秦白元沉吟:“若是他真的想攻入京城,那不如便让他进来。”

  他正好想借着秦白文的名义再除掉两个人。

  而这叛军秦白文是当定了,不如压榨完他最后一次价值。

  江陵同他对视一眼,顿时明白对方想法。

  “陛下可是确定,此举有些冒险?”

  “若是无法运筹帷幄便是冒险,可要是将一切都准备好,那只是请君入瓮。”

  仅仅对话一句,江陵就知晓新帝已是有了决定,他拱手:“臣谨听陛下安排。”

  秦白元眸色幽深:“这一切一定要做到万无一失。”

  ……

  北疆,这几日沙尘严重,吹在脸上呼啦啦得痛。

  可驻守此地的军士早已习惯,他们随意抹了抹脸,接着又开始做自己的事。

  霍和安醒来之后,性情有所转变。

  他不如过去那般骄傲,未经历双腿挫折的恣意,可也没有那消沉颓废留下的痕迹。

  总而言之,就算是变得更成熟了。

  周毅能感知到他的变化,他发现霍将军一开始定的策略与现在定的策略也有所不同。

  现在想的进攻方式更周全,与此同时并没有削弱攻击力。

  这的确像是更多经历沉淀之后产生的作用。

  周毅有些讶异,顿时化生霍和安的跟班一般,想要再从霍将军身上学到一些东西。

  这些日子,自从霍和安记起了所有,他和秦白萱便恢复了书信往来。

  二人之间较少用到飞鸽传书,基本上都是写信。

  除非有重要消息,才会通过信鸽来传递。

  这一日日收到信的时间虽然有些许延迟,但仿佛能感到对方,就像是在自己面前同自己说话一般。

  秦白萱很爱这种书信往来的感觉。

  她所在的现代世界有手机网络沟通十分方便。

  现在一朝和霍和安别离也曾想过那极为方便的通讯方式。

  可自知不可得。

  接着发现沉下心来读信写信,仿佛是更贴近心灵的交流。

  能让人静下来阅读。

  也或许是这联系太过珍贵,每一封信秦白萱都会读好几遍。

  她还记得霍和安有专门收藏她寄来书信的木匣。

  她也将这战场上霍和安寄来的每一封信件好好保管。

  荆鹏仙长说他们能够白头偕老,秦白萱就相信能同霍和安白头偕老。

  此时已经在想着,若是再过几年再拿这些书信出来看,应当又是和现在全然不同的感觉。

  这些都是极具纪念价值之事。

  他们像是有无数的话可以聊,每一封信都被写得很长。

  霍和安或是说明战局情况,或是同秦白萱,说说近日军营中发生的趣事,基本上是报喜不报忧。

  当然在他康复之后,几次抵御匈奴都颇有成效,遇到的大部分都是喜事。

  现在鹄梁反而占据主导之位,时不时便会主动出击,攻打现在仍在城下驻军的匈奴军士。

  匈奴也知道鹄梁人现在不好惹,虽说不清楚过去霍和安不在的,几日是去了何处,但现在是真有些打不过。

  或者说一时无法将鹄梁这几城拿下。

  匈奴不免生出些退缩之心,可又忽然听闻鹄梁内战。

  他们顿时像是觉得有了机会,依旧不退兵。

  匈奴便是在赌若是京城都受到了攻击,在北疆迎战的鹄梁军士定会受到影响。

  可没想到霍和安带兵依旧从容,就连梁云山过去冲动个性都被改变不少。

  匈奴一连被打得倒退几十里。

  可他们本就是付出许多,此时咬牙不想放弃。

  霍和安也关心京城状况。

  他在书信中时常会问。

  秦白萱就像是找到了统一回答的方式,每一次霍和安问道,她口中都是无事。

  她说新帝自有安排,此事不必担心。

  可霍和安还是隐隐有些担忧。

  在秦白元的部署之下,秦白文绕不开的几城关卡都未拼死抵抗,而是在保存自身的同时,尽量给叛军重创。

  这自然是新帝的计谋。

  他便是想着若是每个城中关卡都和叛军硬碰硬,定然是能削弱叛军更多力量,可城中军士也定会有伤亡。

  并不是所有城池的军事部署都极好。

  此时需要将对鹄梁自身的伤害降到最低,在此基础上来打击叛军。

  加上秦白元本意就是为了借助秦白文来到京中一事除去他人,就算秦白文叛军离京城越来越近,他也并不焦急。

  每个城池的守军都依照新帝命令,同时格外注意对城内百姓保护,一时之间伤亡人甚少。

  可叛军毕竟经历层层阻碍力量还是被削弱不少。

  加上秦白文逐渐不得民心,每过一个关卡除了丧生的军士,还有人会在此偷偷跑掉。

  他一路北上,此时也顾不得这许多,不是每个都能抓到。

  不过这一情形也足够让秦白文感到心烦。

  唯一人能让他心中安慰便是他离京城越来越近了。

  霍和安也关注到这一情况,他忍不住想新帝是否真的做好准备。

  他以别无多余的精力再一心二用。

  终于到了那一日,秦白文攻进了京城。

  他的死士缺了一位,其他还都在,目前过去他练的军士损失了约三分之一。

  倒是那些原本民间加入的人,现在散得七七八八。

  虽说这情况并不算乐观,可毕竟打入京城,秦白文觉得自己至少还有机会。

  他不知道那些城中关卡都是秦白元有意放水。

  这一路上并未将他灭尽,自然是给了秦白文不少信心。

  仿佛觉得,这一路上遇到的也不过如此。

  秦白文所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派精兵围了几个府邸。

  作者有话要说:  嘿嘿,其实白元早有准备。

  文章依旧是选前八留下正分评论的小天使,发红包呀,么么啾!

  感谢在2021-09-13 20:26:37~2021-09-14 02:59:31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哈酱 10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