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回城知青(01)
作者:传山      更新:2022-03-07 19:13      字数:6394
  “小婶,花了不少钱,咱家拉饥荒没?”庞天亮小脸上全是担忧,担忧的就是欠债问题,害小婶欠债他会很不安。

  “没拉饥荒,钱刚刚够。你个小孩子不要像个老头子一样,整天操心,操一些不该你这个年纪该操心的事。

  我弄回来的那些书,你们三个这个暑假都要学会,本来就缺了半个学期的课,九月份开学前,一定要全部学习完,还有新学期的课程也要先预习一半,其余的你别操心。有小婶呢?”

  杨清现在已经开始接兼职的工作,她是学外语的。原主的基础不错,加上杨清精通的外语多,前几天放假回学校的时候,正好发现教授有翻译的工作。

  她接了一个,先试试,没想到几天以后送去,教授很满意,给了她五十块钱的工资。

  她给自己立下了目标,接翻译单子,没想到还重复了上世的兼职。再就是写小说,写符合大时代流行趋势的小说(战争题材)。

  双向收入,以后养活四个孩子,是轻轻松松的。

  写小说要放在后面,她已经抽空写了大纲出来。

  翻译的工作,继续接了一单,找个时间比较宽裕。

  “哇,小婶,咱家好几个房间。”一直不怎么喜欢说话的庞天明哇的一声喊了出来。

  “留了一间杂物房,一间堂屋,其余的全是房间。看看,那边只有一间房,我们再盖两小间,厨房,卫浴间到时候都有了”。

  拆掉了搭建的小厨房,在那边打算盖个卫浴间与厨房。

  已经动工,最主要的是卫浴间的地下管道要与市政的地下管道连通,他们这边是有处理不同污水的地下管道。

  家里的布置花了一些钱,但她也没闲着,去黑市转了几圈,赚了不少的钱。

  加盖厨房卫浴间也找居委会打过招呼。

  “小婶要花不少钱吧?”大的天亮又绕到钱上面去了。

  “啊,是要花钱,但花不了多少。你们小婶虽然在读书,但也能挣钱,前几天帮忙翻译,就赚了一笔钱,你呀放心吧?”

  面对这么个孩子,杨清都不知道怎么掰正,这孩子太小心翼翼。太客气,太怕给她带来麻烦。

  三个男孩子睡在一间房间里,暂时不分开睡,让他们有个伴,三张单人床并排放,中间放着窄窄的床头柜。

  东厢的两间房,一间做储物间,一间做客房。

  等他们再大点,三个孩子刚好分走东西厢三间房,现在住在西厢,也是让他们靠未来的厨房,卫浴间进一些,方便以后夜里起夜。

  母女俩睡在正房,中间是堂屋,两边的房间一人一间,小盼盼暂时跟杨清睡。

  “天亮,天明,小心些,别埋太深,也别埋太浅。”院子靠院门的一长溜,开出来一块地方,杨清自己育好了菜苗,种上菜。

  四横排垄,一边两垄,杨清带着几个孩子深挖,捡草根,平整,大块的土块平整成细细的土沫。

  “嗯,晓得嘞。”有事情做,兄弟两个开心的很。

  一人一垄蹲在边上,栽种菜苗子。

  早上的时间,四垄很快的栽种好。稍稍的浇了一点水,刚刚够,不多也不少。

  “小婶,是不是冬天能省好多买菜的钱。”下面的两个孩子,都被他们哥哥影响到,有向钱串子看齐的趋势。

  “是,能省好多钱,咱们再攒攒,明年过年回老家过年,好不好?”

  “好,不好。”刚说好,马上又摇头说不好,三个孩子都明白,坐车,回老家需要花钱,他们想回去,但不舍得花钱。

  天气越来越热,杨清天不亮去黑市一趟,卖了些物资,换回来三张电风扇的票。

  种完菜苗,“去洗洗手,洗好手,自己掸掸身上的尘土,等下我们去百货商场买风扇。”

  此时已经是七月底,还有一个两个月,天气就会转凉。

  最近的翻译单子做了三单,赚了两百块钱。小说也寄出去了第一封。

  她写的《最后一道密电》,查阅了不少的资料还有看了不少的真实事件改编的故事电影,小说。如今已经收到报社的回信,第一份稿费已经收到,有两百八十块。

  手中有了明面上的进账,买电风扇就排上了日程,只是需要票,黑市转一圈,花些钱,还有卖几块手表,找人家换来了电风扇的票。

  不只是给家里买两台电风扇,还多换了一张,到时候给娘家送去。父母对她不错,她收养三个孩子,还有买房子盖卫浴间厨房,一样都没有告诉父母。

  等买完电风扇,明天周末,她就带着四个孩子回去一趟,见见父母。

  想来父母也早就开始念叨她,知道她放了暑假,却不回去一趟,肯定已经在嘀咕。

  “好,去百货商场。妈妈,我要吃糖糖。”盼盼巴住妈妈,高兴的喊道。

  还蹦几下。

  身边的人都能感受到她的小兴奋。

  三个男孩也跟着高兴,来燕京一个月的时间,他们也没有怎么出去过。出去跑的最远的就是不远处的几种购买生活必需品的的一些商店菜市。

  还有小婶的学校,他们也跟着去了几次,都是跟着小婶过去交什么稿子,还有接工作。

  一大四小,准备完毕。坐着借来的旧三轮车,杨清在后面蹬着,四个孩子坐在前面。是很早的那种老式三轮车,车斗子里还放着背篓。

  五人一路欢歌笑语,抵达百货商城,还真是蹬了许久。

  但没事,杨清真不觉得累。没法子,两台老式的台扇也很重。坐车很难带回来,所以昨天就找隔壁的黎大爷借了他们家的宝贝三轮车,别看已经很旧,可也是他们家的宝贝。

  这年月值钱的物件不多,这算是大件,也是值钱的物件。

  锁好三轮车,五人进去,四个孩子手牵手,两个大的,把两个小的护在中间牵着,牵的紧紧的。

  “好大啊?”进到商场,四个孩子跟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左顾右盼,一双眼睛都不够看。

  “走,我们先去楼上看风扇,买好存放好,再下来慢慢的逛。”她近一个月,一直有在存布票,每次进黑市都会换布票。

  已经积攒了一些。

  今天来,还要给四个孩子买布料,等回去,找附近的一些大嫂子帮忙做,不只是衣服还有鞋子。

  秋天的外套,也要做,还有冬天的棉衣,等段时间从空间中拿。

  “嗯。”五人上到三楼,正在围着电风扇瞧。

  杨清是陪着孩子们一起看稀奇,她一点也不好奇。

  四个孩子围着都转了两圈,可还看不够,只是盼盼的眼睛已经转到电视机上去了。

  杨清的肩膀被人从后面用力的拍了拍,“杨清,真是你啊?”

  “啊。”转过身来,见到是老恶邻,打小就不和的姜茶。

  小时候两人只是单纯的不和,可长大以后。姜茶三番五次的搞鬼,从单纯的性格不合,已经上升到了仇怨。

  “是你啊,姜茶。有事吗?”不咸不淡的与姜茶打招呼。

  眼神中都是嫌弃,一个没有道德底线的女人,她对姜茶一点好感都没有。

  “哟,考上了大学看把你神气的,有什么呀?我只是与你说一声,前儿我回娘家,听你爸妈还说,说你没有良心,放了暑假也不回去看看他们。

  我遇到你也是告诉一声,别不识好人心。”姜茶说话时,还特意撩了撩那不长不短的为微卷的卷发,晃了晃那她耳朵上挂着的金耳环。

  一切都做的隐秘,想爱美,但觉得形势不是很明朗,不敢太高调,那卷发也是,稍稍卷了一点。被举报被发现还能推说,是自然卷或者是睡觉姿势不对,压卷的。

  都能狡辩一二。

  耳环藏在头发中,不撩起头发,不吹大风,也发现不了。

  “谢谢,我最近有事,正打算明天回去。”看见了对方的炫耀,但只字不提。语气冷硬冰冷,一点也不想与眼前的人继续周旋。

  “哦,你是不是回你乡下的婆家了,我听咱院里的人说,说你嫁的是个军人,不过已经不在了。婆家还是乡下农村的,你呀,真是命不好。啧啧,你呀,以后一个人怎么办哟,还带着一个孩子。

  嫁也不好再嫁,就是一直对你念念不忘的郑深也不会与你结婚。他爸妈就不会愿意。”

  手不经意的拉扯到身边的男士,手指上翘,指着边上的男人说,“忘了给你介绍,我丈夫邵阳,是海员。很少回家,只有休息才回来。”

  对着邵阳点点头,“知道,别在我跟前秀,我不感兴趣,也不想认识你丈夫,让开,我想换一块地方呼吸新鲜的空气。”

  “噗呲!”身后传来一阵嘻嘻笑的声音。

  有些看热闹的人围在后面看戏。

  “你,你,你不识好人心。”姜茶被杨清气坏了。

  “是,你的好人心,我可担不起。当年,是谁一次次害我的,是谁在背后搞小动作的?你会有什么好心,撩了半天的头发,你以为我眼瞎没有看到呀。知道你丈夫工资高,还是海员,能用到高档货,你不是好心。

  只是想找一个借口,拖延时间,在我面前秀。还有讥讽我当知青时结婚嫁到农村的事。你有几个好心,真以为我不知道啊?好个屁的心,有多远滚多远。”说完,一只脚还用力的踩了一下姜茶的脚。

  “哎呦喂,疼死我了。杨清你就是个受穷的命,我好心,你还踩我……”姜茶不只是脚疼还心疼,她今天穿的可是一双皮凉鞋,是丈夫从外地带回来的。

  “活该,谁让你想看笑话的。我嫁农村怎么了,我丈夫是军人,是为国捐躯的英雄。有什么值得你嫌弃在心里笑话的,没有农民种田,你吃个屁,没有军人保家卫国,负重前行,你能安稳的站在这里向我暗戳戳的炫耀吗?

  我去乡下插队做知青,是相应国家号召。丈夫牺牲以后,我考上大学回来也是响应国家未来需要人才建设国家。你呢,当年知青下乡,你去了两年,就要死要活的让你妈提前退休把工作让给你然后让你回城了。

  你怕吃苦,不愿意在农村插队,没有什么。可你嘲笑农民,嘲笑军人,我就不能忍,没有一脚踩死你,就已经是我善良。”

  杨清的一席话,声音不低不高,刚刚好。周围的所有人都听的清清楚楚。

  一群人围着姜茶就说起来:

  “女同志,你这种思想可要不得,得改。”

  “同志,你呀,思想有问题,得再改造。”

  “同志,只知道享福爱美,瞧不起农民是不对的。”

  “……”

  一群人围着姜茶指指点点,教育她怎么做人。

  杨清趁机带着四个孩子走人,被围在中间的姜茶一直盯着杨清的动作,见她走人,生气的跺跺脚。

  脸上流露出来愤慨的表情被一位阿姨看见,又教育了她半天,说她不服气,说她不应该这样。

  离开的杨清干脆下楼,去买布料,买一些其他的物品,等下再上来买电风扇。

  “小婶,百货商场比咱老家的供销社大很多。”小天华上下楼都在东张西望,怎么也看不够似的。

  “肯定的呀,这是首都,是全国的文化政治中心。比老家好才是对的,不过再过些年,等咱们国家发展的更好一些,老家也会很好。好了,我们先下去买布料,买家里需要的日用品。”

  牵着小家伙的手下楼。

  一通买买买,运到三轮车上,“天亮,你大一些,带着妹妹守在车子边,小婶再上去买风扇,别急哈!”

  庞天亮牵紧妹妹,站立在车边,“小婶,放心吧,我一定看好咱家的东西。”

  杨清上去的时候,买了两台电风扇,上面的一位售货员,帮忙一起搬下来。

  放好电风扇,杨清拎着背篓一个人再进去了一趟,里面装了孩子们吃的零嘴还有明天要带回娘家的礼品,以及几瓶油,以及一些物品。

  “走,回家。”

  杨清骑上车,四个孩子也坐稳当。路上,杨清骑的不快,几个孩子也看着两边的建筑,行人嘻嘻哈哈的说着他们看到的感兴趣的人和物。

  回到家里,卸货完,杨清又送还三轮车才回家。

  回到家里,老大天亮在家里清理买回家的物品,一样样的按照小婶的储藏习惯放好。

  那边,姜茶回到娘家,一阵哀嚎,可惜家里没有人,除了读书放假的孩子,其余的成年人全部去厂里上班,还有她妈出去买东西,没有回家。

  她对着侄子侄女们一阵嚷嚷,又开着门,坐在宽阔的屋檐下,对着院子里大声说,“人家杨清是大学生,现在出息了,瞧不起我们这些穷工人……”

  他们居住的是一处大杂院,前后连着好多户人家。

  退休的,没有工作的家庭主妇,此时都在家里休息,离的近的人家,就听到了西厢姜家姜茶的酸言酸语。

  退休在家的东厢的赵家老两口,还有退休的杨清的母亲都在家里。听到那一声比一声高的酸言酸语,都皱起眉头。

  杨母忍不住走了出去,杨家住的是正房三间,加一间的靠东厢的耳房,一共四间屋子,耳房要小一些。

  姜家是西厢靠近倒座房那边的两间,两间房被隔断成四间房,家里挤挤擦擦的住了八口人。

  杨母与孙子孙女在家里,她走出去,三两步走到姜家门口,

  拍着姜家的门板,站在屋檐下问,“小茶,你胡说什么,我家小清什么时候瞧不起工人。我们一家的工人,她会瞧不起工人,你别污蔑我家小清。我再听你说一次,我可不客气,别怪我做长辈的撕你的嘴。”

  杨母泼辣是出了名的,用力拍打几下姜家的门板,还用脚踢了几脚姜家放在门口的板凳。

  那是一点都不客气。

  横眉怒目,吓的姜茶也不敢再说,伸手轻轻拍拍自己的嘴,小声的狡辩,“婶子,我就是的,您别太在意。”

  杨母叉着腰站在门口,大声的喊,“啊,行不?饭好吃,话不能乱说。”

  杨母心善,但不是对所有人心善。对于姜家以及眼前的姜茶,她就善不起来。

  哒哒的走回去,边走边说,“见不得人好吧,我家小清可是大学生,是烈属,品德高尚着呢。”

  杨母回家看到几个孙子孙女,又想起放假还不回来的闺女。

  唉声叹气,“小军,你大姑咋还不回来?”

  带着弟弟妹妹们玩的小军,望一眼蔫头耷脑的奶奶,“奶,你别急,我大姑过段时间肯定回来。大姑是不是回盼盼她老家去了?”

  “啊,也是啊,可能是吧,你大姑怎么也不说一声啊?啊,不对啊,刚才那姜茶说你大姑,肯定是今儿昨儿最近见过的呀,她在京城没有出去啊?”

  杨母马上想到了问题。

  “那可能是大姑才回来,你得等她缓缓休息休息再来呗!出趟远门,回来不得休整几天啊?”

  小军安慰着奶奶,其实他也不确定大姑是不是出了远门才回来。

  他就是顺毛捋,安慰奶奶。

  但也担心着。大姑怎么还不回家报下道,爷奶最近念叨的越发频繁了。

  杨清家里

  几个孩子收拾好,乖乖的坐在书房学习,几人共用一个电风扇,放的远远的,开最中档风,微风习习,孩子们没有那么热了。

  房间里,她自己接着翻译文稿。边上放的大多是一些资料。

  天亮教弟弟妹妹们学习一小时,然后自己学习两个小时。

  四个孩子,四套书桌,身后一台电风扇呼呼的摇头吹拂着四人。

  当晚,晚饭以后,杨清带着几块布料,还有孩子们的尺寸。一份小礼物,去了跨院隔壁的大院。

  “金婶子,在家没?”朝着金婶子家里走。

  “在呢,小杨,进屋进屋。”金婶子扯着嗓门喊。

  身边的儿媳妇,努努嘴小声的问,“妈,是跨院的那位吧?”

  金婶子瞄一眼儿媳妇,撇眼说,“可不,别问了,等下也别乱说瞎话。”

  自家这二货,心不坏,但一张嘴巴没有把门的,也不动脑子,有时候说起话来就是一个大型的车祸现场。

  常常得罪人,糟心的很。

  “哦,知道,妈,我保证不说话。”二货儿媳,还做了一个封嘴的动作。

  金婶子一大家子都坐在堂屋,堂屋的大门挂着纱网。夜晚的凉风能吹进来,还不用担心蚊子。

  杨清走进去,一群孩子被赶到隔壁房间去玩,几个大人坐在一起,金婶子起身热情的拉着杨清,笑眯眯的问,“小杨,这是有事吧?”

  “嗯,金婶子,我听周围的人说,都说您以前是老裁缝,衣服做的好。我家里什么情况您是知道的,最近东挪西借的,凑了一些布票。上午去了一趟百货大楼,买了一些料子,想请您帮忙做几套衣服。”

  金婶子一听高兴啊,有生意上门,她的手艺不是她自吹,绝对杠杠的。

  退休以后,一直在家里,也没事做,附近的人家都是她们自己做衣服,谁舍得花钱或者用实用的物件来找她做衣服。

  顿时嘴角都快咧去了后脑勺,“哎呀,没问题,没问题,我正好天天在家带孩子,也没啥事。小杨啊,你也放假了,怎么不自己做?”

  杨清笑笑,“金婶子,我家里孩子多,开销大,又在读书国家给大学生的那点补贴,就刚刚够我自己花销,最多紧巴巴的过能够我们母女的。

  几个侄子一来,没有房子住。租房子也不是个长久的事,用我丈夫留下来的所有钱,买了房子,手中也没有了啥钱。

  就干脆把放假的时间利用起来,写了一个小说在报纸上连载。为了写好小说,也很忙,天天查资料,还有写稿子,确实没有时间给孩子们做衣服。

  之前就听街坊四邻说,您手艺好。只能求上门来,找您帮帮手,您放心,费用肯定不会少您的。”

  杨清从带来的竹篮子中拿出来几块布料,上面都贴着纸条,上面画的有图,还有孩子的尺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