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五零(04)
作者:传山      更新:2022-03-07 19:11      字数:6758
  下班铃声一响,所有人放下手头的工作,拿着饭盒朝食堂跑。

  郑江悠哉悠哉的慢慢走着。

  机械厂也有一些女职工,正好走在郑江的身后,几人说着八卦,“小兰,知道不,那食堂新来的马水莲,是马副厂长的侄女?”

  小兰笑笑,“早就知道了,一只破鞋,一个小寡妇勾搭有妇之夫,人家原配都怀孕了,大着肚子发现了男人不对劲。

  悄咪咪的私下找人跟踪,还发现了那马水莲与她男人厮混上床,人家也不是吃素的,直接一状告去了妇联。

  纺织厂开除了那破鞋,还把破鞋的工作给了原配。被开除的人才走马副厂长的门路进来咱们厂,真是讨厌这种狐狸精。

  怀孕了都不老实,还在食堂勾引男人。真是骚成性,我瞧着就不喜欢那人。马副厂长把那不要脸的夫妻两都弄进了咱们厂,真是把咱厂当做他马家的小作坊,什么香的臭的都往咱厂弄,看着就烦人。”

  这位小兰可是真敢说,就这么大大咧咧的说着,身边的人说道,“这话也就你敢说,我们可不敢。”

  “怕什么,姓马的我瞧着他也蹦跶不了多久。”小兰冷冷的说道。

  “呵呵……”

  身边的人可不敢接着话,打着哈哈。

  她们没有小兰的背景也没有她的家世,敢说这话吗?真不敢,马副厂长怎么说也是个厂长,她们也不敢真忘死里得罪。

  说说闲言碎语还好,但要是再多说一些乱七八糟的话,绝对不敢。

  落在她们身后的郑江心里不舒服的很,这几人真是一点也不把大伯放在眼里。还有一直在说他与马水莲的破事,有莫得好说的。真是烦人的一群女人。

  只是他现在在厂里是临时工,也不好主动与厂里的一些职工结仇,只能暂时忍耐着,等他转正成正式工,这些女人给他等着,一定狠狠地骂她们一顿才能解气。

  两个月时间,转瞬即逝。

  十二月,杨清带着亲妈与孩子一起回到市里上班。

  刚回到家里,连卫生都不需要搞,前两天两位婶子进城帮忙搞了半天,家里干干净净。

  一大早的进了家门,杨清就拎着几个大包去了市妇联。

  看大门的梁大爷,见到杨清笑的见牙不见眼,眼睛眯成了一条缝,远远的就打招呼,“清丫头,看着气色不错啊?”

  见到梁大爷,二话不说递给老大爷一个包,“大爷,自家的菜还有新鲜蘑菇。刘主任她们在办公室吧?”

  梁大爷瞅一眼大包,嘿嘿直乐,“在呢,你进去就是。”

  杨清来了好几次,与妇联的每一个同志与梁大爷的关系都蛮好。

  “谢谢大爷,里面的小红萝卜好吃,大爷可别送人。”

  “知道知道,你家的菜哪一种味道不好,我都喜欢,不送人。谢谢哈!”梁大爷赶紧把自己的一包菜藏起来,杨家种的菜味道可好了,比吃肉的味道都好,他可舍不得送人。

  家里的小孙孙就喜欢吃,吃这个连肉都不馋。

  杨清畅通无阻的来到妇联的几间办公室,进去就受到热烈的欢迎。几人跟见了久别的亲人一样,恨不得拥抱杨清。

  刘金凤主任走过来打量杨清,“小杨,你生完孩子,怎么不见胖啊?瘦的可真快?”之前小杨可不是现在这样。

  “我也不知道,生完就慢慢变成了这样。”杨清打着哈哈,当然不能说实话。

  “挺好,正好,我想与你说个事。”刘金凤主任很喜欢眼前的杨清,做人实诚,还有知道好赖。

  “您说。”杨清分好其余人的菜,跟着刘主任走出去到刘主任的专属办公室。

  两人进屋坐好,刘主任给杨清泡了一杯茶,才说道,“前几天我去你们厂处理一起严重的家庭纠纷,与你们厂领导也聊了聊天。因为你读过中学,正好你们厂档案管理还差一个人,我推荐你过去。你自己有信心做好这份工作没有?”

  “有,我肯定有。谢谢刘主任。”

  杨清高兴的嘴都咧开了,档案管理的工作好啊,又不是什么保密单位,档案管理的工作捋顺以后其实很轻松的。

  “有信心是好事,你是什么时候复工?”

  “明天,我明天复工。”

  “那你明天可能就会接到通知,好好干,有可能的话,我建议你去高中弄一个学籍,一边上班一边自学,到时候有个高中的学历,比现在的好。”

  “是,过段时间就去找人帮忙弄。我开年就把学籍补上。”

  “好好工作。”

  “嗯,谢谢刘主任。”

  杨清回到家里不久,二叔的儿子,只是比她大一岁的堂哥杨习学带着已经领证的对象莫红霞来到杨清家里。

  “五哥,五嫂,坐火边来。”杨清招呼两人。

  莫红霞还有些不好意思,老观念中领了证但还没有办婚礼不算进门,被喊五嫂,她还抹不开面,小脸红红的。

  杨清身边是一个大大的摇窝,上面是杨清用大蚊帐改成的适合放置在摇窝上小蚊帐。

  伸手有一下没一下的摇晃着已经睡的沉沉的小石头。

  “清清,我看中了你们这条的一套院子。”杨习学从妹子买了房以后,没事休息的时候除了回家就在这边转悠,也想把房子买在这边。

  “哪家的呀?”

  “就是喻叔隔壁的隔壁,离你近,以后方便我照顾你。”杨习学说的一本正经。

  “好啊,缺钱不,缺钱跟我说,我还有一些。”那家的房子她知道,与自家的院内布局一样,其实这一排的老宅子布局都是一样。

  她也是赞成老五买房的,等单位分猴年马月不说,还屁点大,有了孩子根本转不开,还别说去个亲戚,父母跟着住,没戏。

  “不缺,我爹说了,他支援我。”杨习学说完不好意思的摸摸后脑勺。妹子买房可没有让大伯出一分钱,虽然对外是说掏空了三家的钱,可自家人知道不是那么回事。

  “二叔支援你,你好意思要啊。那是他与二婶的养老钱,以后他们不找你要钱养老就已经是了不起了。我借你,你才有压力,也不会胡乱花钱,记得到时候还就是。”

  杨清也不看身边五嫂的脸色,她真是这么想的。

  “那那那……”那了半天后天的话,杨习学不知道怎么说。

  “那什么,缺多少告诉我一声,你带了钱没有,带了就今天买,我给你去拿钱,下午请假,别去上班,把房子的事情搞定再说。

  现在冬里,家里的事情也不多。买好房子,正好让二婶二叔来城里住我这儿,帮你收拾收拾修整那屋子,

  最好用石灰刷一刷,家里布置布置,等腊月办婚礼的时候,也不失礼不是。”

  说完杨清风风火火的起身,进了房间,抱出来一个盒子。

  就等着杨习学开口说缺多少钱?

  莫红霞吞吞口水悄悄的望一眼坐在火塘另外一侧在做饭的杨母,见大伯母跟没有听到似的,她明白了之前杨习学死活要买房还要买在这边的原因,杨家人的关系可真好。

  至少比她家的关系要好,她家就是亲姊妹之间的关系都一般,她姐姐出嫁以后,就感觉彻底变成了别人家的人。

  现在的她只是领了结婚证还没有正式的办酒,可回家,嫂子就对她客客气气的,一点也不像之前一样,对她也有了防备,总是怕她找爸妈要钱做嫁妆。

  哪像杨家,堂兄妹居然能主动开口给借钱。还真是与众不同,其实她不一定要求杨习学买房,买房要花钱没有太多的必要。等以后单位分房其实更好,钱攒在那儿,是不会跑的。

  杨习学望一眼身边的妻子莫红霞嘿嘿乐呵起来。兄妹俩个脑袋瓜子凑在一起,嘀嘀咕咕到午饭时。

  火塘的火堆上架着一个圆三角火架子,上面还有铁杆子吊着,平时可以吊一个烧水壶烧水,也可以把一种本地发明的吊锅吊在铁杆子上煮饭,放上圆三角架再放一口炒锅,冬天能炒菜,一举多得,还不耽搁烤火。

  火塘边一般都有一个矮小的四方桌,四人就坐在火塘边吃了一顿不错的饭菜。

  杨习学走的时候,杨清塞给他一叠说好借给他的钱,“今天下午去办手续,连夜回家一趟,让二叔二婶他们来帮忙装修装修家里。”

  “嗯,你进屋去歇歇,我和红霞先去办手续。”还得回单位一趟去请假。

  在院门口送走小夫妻俩,走进来的杨清拦着杨母,“妈,你休息会儿。我来收拾,靠着睡会儿。”

  杨母也不矫情,放下手中的碗筷,在边上用热水洗洗手,倒在火塘边的摇椅上休息,盖上薄被子。

  也不说闺女借钱给侄子的事情。

  走出去的莫红霞好奇的死,拉拉杨习学的手,“习学,咱一下借这么多钱好吗?”

  心里有数的杨习学摆摆手,“没事,以后每个月积攒一些,半年给清清还一次钱。我几年能还清,还是清清说的对,爹娘手中的钱给他们留着,也不会乱花。我们借钱买房子,就有压力,每个月攒一些还债,就等于攒钱存起来了。

  如果我爹给咱出钱,那以后咱俩不欠债,开始没有孩子,花钱就不会节约,大手大脚花掉还不如现在借钱以后还债。

  以后爹娘不需要我们养老,那是给我们减轻负担呢。其实是一回事,这样子其实更好,你好好想想。单位分房鬼晓得要等到什么猴年马月,等到了鬼又晓得有好大?买的房,房间多,还有院子,多宽敞。”

  “那倒是,自家的房屋要大些。”莫红霞倒不在意公婆出不出钱这事,公婆就杨习学一个儿子,现在不出钱,以后攒下来等他们百年以后那钱还是他们夫妻的。

  这点子道理她还是明白的。

  “就是噻,小妹一向就比我们兄弟五个聪明,听她的没错。到时候也许咱俩一两年就能还完。”他上班一两年,又不需要给家里交钱,花钱也不多,平时都挺节约的,自己也攒了一些钱,缺口不大,借的那点钱,也不多。还起来也没有压力。

  第二天一早,杨清给孩子喂好奶,就去上班。还是回仓库上班,至少上午应该是在仓库管理科。

  去的时候,还拎着一些家里带的菜,萝卜,白菜,茼蒿等,同事们一人分一点,“哎呀,小杨你家的菜,种的真好,水灵灵的。”

  收到菜的科长都喜笑颜开,欢喜的不得了。

  “嗯,我家种菜很厉害的,什么菜都味道好,喜欢就好。对了,科长,我怎么看到办公室外面有散架的三轮自行车?”

  放好菜,科长说道,“哦,那是已经要做废品卖的三轮车,等下找人卖了去。”

  “废品,我看着应该有四辆车的样子?”杨清眼珠子滴溜溜的转,有想法。

  “不止,有五辆,车间那边也是,用车也不爱惜点,虽然这是咱厂买的第一批的三轮自行车,有了年头,可那些人粗手粗脚的,也不知道爱惜。”科长随意的发了几句牢骚。

  杨清走过去坐在科长办公桌对面,问,“科长,我私人能买下来吗?”

  科长好奇的望着杨清,“你买干啥,再说那么些,用的上吗?”

  “科长,我想试试。我喜欢自己动手拆东西,再拼凑。我家离市里还有二十里路,万一能拼凑好,以后出行也方便。”

  “行,卖给你,但我要说好。我们厂里不占职工的便宜要你多给钱,但你也别想占厂里的便宜,咱按照自行车废品的价格卖给你,要得不?”

  “要得,咋不要得。谢谢科长。”杨清欢天喜地,此时的三轮自行车,车斗在前面。

  她可以改装。

  到时候三家一家一辆,自己一辆。以后家里人进城方便,还能驼东西驼人。哥哥嫂子们回娘家走亲戚也方便。

  旧的三轮车可比新的好,新的太扎眼。

  说完自行车的事,科长抽出来一个信封递给杨清,“小杨,厂办的通知,你今天交接好这边的工作,明天一上班就去档案室报道。”

  “好。”

  没有诧异,没有多问,淡定的拿着信封塞进挎包中。

  科长心中诧异但面上没有问出来。

  五点半,杨清坐着厂里改装的运输车卡车回家,后车厢装的是散架的全是铁锈的三轮自行车。

  “娘,我回来了。”还没有进门,声音先进门,屋内的杨二叔跑了出来,见到了的是杨清与身后的卡车,好在巷子够宽,卡车能进来,要不,还得从巷子口运这些散架的玩意儿。

  “清清,后面运的什么?”杨二叔看见后面的卡车,问道。

  “一些废品,二叔,我累了,帮我弄进家里。对了,你们怎么来这么早,我还以为你和二婶要等待明儿上午才能来?”

  “是小莫下午没有上班,回村去通知我们的。我带了钱来,等下还给你,但你别对你五哥说,让他以后再还你,你再给我们。你那方法很好,能逼着他们攒钱。”

  “行。”东西搬下来放在院门口,杨清从屋内拿出来二十个鸡蛋,“方哥,今天谢谢你了。”

  方师傅见是鸡蛋,忙推辞,“不能要,不能要,帮点小忙,哪能收鸡蛋。”

  杨清霸蛮的说,“那我不管,你要是不要,我就给扔在你车上。”

  “哈哈哈,那我就却之不恭啦,谢谢啊,小杨。”方师傅当然想要,他家里也不是什么富贵人家,一分钱恨不得掰成八瓣来花,只是他也要脸,怎么好意思帮点小忙就收人家二十个鸡蛋

  。

  “不谢不谢,我先回去了,孩子还小。不送你了。”

  “不用,不用,你忙你的。”

  进门就听到儿子嗷嗷喊,杨清赶紧进屋,用热水洗手洗某个地方,抱着孩子进屋给孩子喂奶。

  她上班之前给孩子喂一顿,走之前挤一些在奶瓶中,让杨母用奶瓶放在热水中温给孩子上午再吃一顿。

  中午下午孩子喝奶粉,好在小石头不挑嘴,妈妈的奶吃的津津有味。奶粉虽然不如妈妈的好,可也能砸吧小嘴吃,小家伙闻到妈妈的味道,使劲往妈妈的怀里钻,蹭啊蹭。

  吃饱的小石头咿咿呀呀的挥舞小拳头,不知道一个人咿呀什么。

  握着小石头的小拳头,心里软软的。

  厨房里杨二婶与杨母忙碌着,两人说起杨习学的房子。

  妯娌俩都挺高兴的,一个是为儿子买房高兴,一个是为闺女以后身边有自己人高兴。

  等小石头断奶,杨母要带着孩子回村里住。闺女上班,一个人,身边有哥嫂在,她心里多少放心些。

  院子里,杨二叔看着屋檐下的一堆破铁,发愁,“清清,你弄这些回来干什么?”

  “二叔,你仔细瞧瞧,都是三轮自行车。我们厂要做废品卖,我瞧着有些可以用,就想买下来,自己拼凑一辆两辆,到时候你们出来也可以骑车出来,车斗还能运东西带人多好。”

  “好是好,可你会拼凑不?”

  “别小看我,我之前上班没事做,天天翻书看,都是一些关于维修的书,我以后一个人带孩子过,多学维修,总是好的。

  其中就有关于自行车的,我想试试,也许能拼凑出来不只是两辆,这可是五辆车。至少能拼凑出来两辆吧。”

  杨清包好小石头,站在门口,与杨二叔聊天。

  “那你试试,能拼凑最好,不能拼凑也没事,你别多想。”

  “知道,废品价买的,能拼凑出来一辆都是赚,我哪会多想。”

  杨二叔进屋挨着杨清坐下,时不时地逗弄小石头。白白嫩嫩的孩子,看着就逗人喜欢。

  杨二叔他们要在市里住上十来天,房子要改造,简单装修。年底腊月孩子结婚确实面子上好看些,在城里办一次,在乡里老家办一次。

  城里的酒席针对的是儿子单位上的同事。

  女方本是城里人,就办一次嫁女酒席就成。

  吃饭的时候杨清说,“娘,二叔,二婶,五哥,我换了岗位,明天去档案室。以后的工作比现在的轻松。妇联的刘主任还建议我去高中挂个学籍,平时在家里自学,以后拿个文凭。对以后有好处。”

  “可以,过几天我抽空去找找你宝华叔,他在高中教书,跟他说说。”杨二叔赞成,瞄一眼儿子,“习学,你也弄个高中文凭,把学籍挂在学校,平时自学,到时候只考考试,对你以后上班有好处。”

  “哦,爹,我听你的。”

  这下给杨清自学找到了伴,兄妹俩能一起学习。

  杨清调动岗位的事,在家里没有掀起什么波澜,杨母她们不懂。

  当天晚上,杨清就在一堆散架的车子中,拼凑了半辆车出来,比她想象中的要好,五辆车一个零件都不少,也许能全部维修好。

  维修好,到时候还能多出来一辆,家里多一辆也好家里哥哥们多,车子多也不愁没人用。

  第二天,杨二叔开始忙活起来,儿子的房屋先要检修。屋顶与大梁只要有问题的一律要换。

  杨二婶在杨清家里与杨母带小石头,坐在火边,与杨母说着话,“嫂子,小石头真听话,好带哟,不哭不闹的。”

  说到小石头,杨母高兴嘞,笑道,“那是,你家小子我家两个,还有老三家里的两个,都是小子,小时候闹腾的很。带过的孩子那么些,就小石头听话。不哭不闹,醒了以后也不吵,一个人咿咿呀呀。好玩的很,等个一年你也要带孙子,等小五子的孩子一岁,你也带回家去带,到时候咱俩相互一起照看。”

  “唉,鬼晓得会不会马上有孩子。”杨二婶是眼馋的小石头的,白白嫩嫩又好带,还有小石头醒了笑眯眯的对你笑,可爱的不得了。

  “即便不能马上怀上,那也不会太迟,最多一年两年,迟早的事。”

  杨母一点也不眼馋别人家的孩子,自家有除了小石头还有两个,老大家里的是个儿子,老二家里是个闺女,现在闺女又生了一个儿子,她不眼馋。

  杨二婶笑笑没有说话。

  那边中午下班回家的喻文恩倚在门框边与老战友杨前进闲聊,“老杨,这是打算精修啊?”

  “恩,一步到位,省的以后再劳神。”杨二叔递给喻文恩一根自己卷的烟,“尝尝味道咋样,我家清清孝顺我的烟叶。”

  喻文恩在接住烟的同时,一脚想踢过去,老杨就是喜欢嘚瑟,欺负他没有闺女,什么人啊。

  可惜,杨二叔也知道老喻喜欢踢他,早已避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