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5. 太后顿悟 先帝如此,皇上亦是如此
作者:月光蓝莲      更新:2023-06-13 13:07      字数:3375
  皇太后闻言含笑道:“皇后有心了,本宫并无大碍,不是觉得之前太医开药吃了这么久一直都没好,所以换个太医而已。”

  然后看了皇后一眼继续说道:“皇后有这心,还不如早点查清楚刚刚发生的事。”说完皇太后冷哼了一声“后宫的这些腌臜之事竟然攀扯到前朝,传了出去像什么样。”

  皇后闻言立马站了起来,福身道:“皇额捏教训的是,妾管理后宫不利,还请皇额捏责罚。”

  见皇后站了起来,蕙兰也连忙从圆凳上站了起来,低头站在原地。

  “起来吧,本宫知道皇后管理后宫辛苦,皇后又一向是个和善的性子,但后宫众嫔妃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皇帝的脸面,皇后日后还是要多对嫔妃们训诫才是。”皇太后不咸不淡的说道。

  “妾谨遵皇额捏旨意。”皇后一点也不头铁的应了下来,至于要不要这么做,那就是她的事情了。

  皇太后似乎很是满意皇后这般姿态,对着一旁的吴嬷嬷说道:“去把我那支鎏金掐丝点翠转珠凤凰步摇拿来。”

  吴嬷嬷立马去取了过来,将锦盒打开呈给皇太后看。

  皇太后就着吴嬷嬷的手看了一眼,确定东西没错后,对着皇后说道:“这是本宫当年封妃的时候,先帝赏赐给本宫的,如今本宫赏赐给你。后宫要是有人不服管教,你只管去告诉皇帝,再不济还有本宫呢。”

  “是,妾谢皇额捏赏。”皇后双手从吴嬷嬷手里接过锦盒,谢恩道。

  “皇后手上还有事要做,本宫就不留你了,去吧。”皇太后说道。

  皇后和蕙兰闻言都站了起来,对着皇太后行礼跪安,然后缓缓退了出去。

  这个时候皇太后给了吴嬷嬷一个眼神。

  吴嬷嬷会意,亲自送皇后和蕙兰到慈宁宫大门。

  蕙兰目送皇后乘坐轿辇离开后,侧身看向一旁吴嬷嬷,笑着说道:“还请嬷嬷屏蔽左右,妾有一言,想要对嬷嬷说。”

  若是别的时候,吴嬷嬷肯定不会理会蕙兰。

  但吴嬷嬷之前得了皇太后的暗示,这会儿就愿意听蕙兰的话,让四周的奴才都离得远些,做出一副聆听的姿态来。

  “昔日太后娘娘曾派木嬷嬷到妾身边来为妾保胎,才让妾得以平安生下四阿哥,得以有今日的光景,妾对太后娘娘是感激涕零。”蕙兰先把自己为什么要做出这般举动的原因说了出来。

  然后才缓缓的说道:“如今瞧太后娘娘闷闷不乐,斗胆多嘴一句,还请嬷嬷多多劝劝太后娘娘。妾知道十四贝子是太后娘娘的幼子,难免多疼爱的些,但如今皇上才是大清的皇帝。

  皇帝才应该是被众星捧月爱戴的人,先帝如此,皇上亦是如此才是。”说完蕙兰对着吴嬷嬷福身“还请嬷嬷不要怪罪妾无状。”

  “多谢庆贵妃娘娘好意,奴才会多多劝劝主子。”吴嬷嬷面不改色的说道。

  让人看不出她到底是个什么想法。

  但蕙兰已经把自己的话说完了,有些话实在是不能说得太过明白,毕竟皇太后是长辈。

  见吴嬷嬷如此,蕙兰没有多少什么,颔首后,就转身坐上轿辇离开。

  等蕙兰离开后,吴嬷嬷才走进了正殿。

  然后就听见皇太后问道:“庆贵妃和你说了什么?”

  这一趟,皇后过来要求侍疾不奇怪,这是皇后的职责所在。但庆贵妃跟着一起过来,那就有些奇怪了。

  再联想到之前年贵妃干的事情,傻子都能猜得出来,年贵妃肯定得罪了自己。

  那么作为同样是贵妃,同样有子,同样有宠,同样哥哥受到皇上重用的庆贵妃,想要搞事,完全合情合理。

  或是拉拢自己偏心于她,或是在自己面前说年贵妃的坏话,都是可以猜想到的计策。

  “回主子,庆贵妃娘娘……”吴嬷嬷将刚才蕙兰对她说话重复了一遍,说给皇太后听。

  闻言,皇太后浑身一颤,手下意识的握紧,嘴唇抿成了一根直线。

  吴嬷嬷见状连忙问道:“主子,您没事吧?”

  皇太后摇头,目光深邃“本宫没事,只是意识到了一件事。”

  啊?

  吴嬷嬷满脑子疑问。

  但皇太后却没有回答的意思。

  【郭络罗氏说得对,先帝如此,皇上亦是如此才是。胤禛不在是自己的儿子,而是这大清的皇上。】

  皇太后嘴角露出苦笑,许是之前自己对胤禛那种“呼之则来,挥之则散”的印象太深,以至于即便是胤禛登基了,也一直没有觉得他是皇帝。

  一直拿着以前的心思对待胤禛,丝毫没有像对待先帝那样的心态去对待胤禛。

  所以才敢那样作。

  生病了,故意不好,就是为了逼胤禛来孝顺自己。

  不就是想着胤禛是自己的儿子,他不能不来吗?

  可自己却忘了,作为皇帝的威严。

  只有别人迁就皇帝的,哪有皇帝去迁就别人的。

  即便是因为现实,皇帝会憋屈了一时,但日后也会找补回来,而且还是加倍的找补回来。

  仔细想想,胤祯又何尝不是?

  根本就对胤禛没有一点的敬畏之心,还是之前对哥哥的态度。

  想到这里,皇太后看向吴嬷嬷开口吩咐道:“你等会儿出宫一趟,去胤祯的府上,传本宫的话,就说胤祯不敬皇帝,冲撞了皇帝,长兄如父,让他抄《孝经》一百遍。抄好了,让他媳妇送进宫来,本宫会亲自检查,不许他假他人之手。”

  吴嬷嬷闻言一愣,有些不敢相信的看向皇太后——这好像还是皇太后第一次偏心胤禛。

  见吴嬷嬷的表情,皇太后心里一苦,也明白之前自己对胤禛和胤祯两兄弟的态度,所有人都看在眼里,所有人都认为自己偏心胤祯。

  即便是……她自己心里并没有那么觉得。

  不过现在说那些都没有什么意义了,如今就是胤禛登基成为了皇帝。

  而且越坐越稳,胤祯已经没有了机会。

  胤禛现在是皇帝,是应该被众星捧月的人,自己若还是偏心胤祯,恐怕对于胤祯来说反而会是一件坏事。

  真是因为突然意识到这一点,皇太后才会如此吩咐吴嬷嬷。

  至于说胤禛会不会因此得寸进尺。

  皇太后觉得不可能,一来是只要她在,胤禛怎么也要顾及一下他的脸面,二来是胤禛不是那种对兄弟赶尽杀绝的性子。

  吴嬷嬷虽然愣了一下,但还是很快反应了过来“是,奴才这就出宫传话。”

  “别的事情,你别和胤祯说,本宫要亲自和他说。”皇太后吩咐道。

  “是!”吴嬷嬷应道。

  “去吧!”

  皇太后派身边最信任的吴嬷嬷出宫去十四贝子府的事情,很快该知道的人都知道了。

  如皇后等人还以为皇太后是一如既往的偏心胤祯,派遣吴嬷嬷出宫去安慰胤祯一番。

  胤禛闻言后,也是心里一阵不爽,但这种事情他已经经历了太多,也就见怪不怪了,听了,就立马抛到了脑后,继续批阅奏折。

  除了设立会考府外,胤禛这么忙的原因还在于一件事——他扩大了能直接向他呈递密折的官员。

  先帝在位时,为了能够及时了解各地民情,所以在整个大清选择了大约200位官员,赐予他们能够通过特殊渠道秘密向他呈递密折。

  最熟知的,就是江南三大织造和巡盐御史等人。

  而胤禛一上台,就立马将这个范围扩大了十倍——变成了2000位官员。

  这工作量,那是呈直线上升。

  尤其是如今大清的官员还没有摸清楚胤禛办实事的习惯,依然是晚年对付先帝的那一套——一本折子下来,通篇绝大多数都是花团锦簇的废话。

  这就更让胤禛的工作量增加。

  哪怕有内阁、南书房作为辅助,胤禛一天到晚要亲自批阅的奏折也不少。

  但胤禛却并不打算改变,因为他深知200位官员能呈递密折,看上去人多,可实际上对于整个大清来说还是太少了,扩大十倍后,胤禛其实心里还是觉得有些少。

  他自己可能还能肝得动,但手底下信任的人就那么多,那些人却因此肝不动了。

  因此,胤禛才没有继续扩大范围。

  一个地方,只有好几个官员能呈递密折,才能尽最大力度的确保事情真相。

  胤禛当年做皇子的时候,可是见到过,一省官员,都全部被人拖下水的事情。

  扩大能呈递密折的范围,就能尽最大力度的避免这种事情。

  至于肝!

  胤禛表示他一点都不觉得有什么问题,反而是乐在其中。

  此时此刻,朝堂上还有以八爷党为首的人,还有那些在先帝时期就靠着溜须拍马上位实则没有什么本事的官员大行其道,这让胤禛的工作量进一步的增加。

  如此一来,他自然没什么时间和精力进后宫,这几个月,后宫几乎是形同虚设。

  也自然让不少人,都起了不一样的心思来。

  瞧胤禛这举动——后宫嫔妃们想要再怀上一胎的可能性太小了,那就只能从现有的有子的嫔妃里进行投资。

  容嫔显然就是选择了年贵妃。:,,